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预防性干预矫正枕后位对产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持续性枕后位是造成头位难产的首要原因,手术率高,处理不当对母婴危害大。近年,其发生率有上升趋势。为提高分娩质量和阴道分娩率,将难产转化为顺产,我们对150例产妇在产程中给予预防性干预,使枕后位转至枕前位娩出,减少了持续性枕后位的发生。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1996年8月至1999年5月在我院经B超诊断为枕后位先兆临产至潜伏期的初产妇3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150例,两组产妇年龄均在20~30岁,孕37~41 3周,单胎头位,无严重并发症及合并症,按头位分娩评分表[1]评估骨盆胎儿体重均7分,无明显头盆不称及其它…  相似文献   

2.
中华妇产科杂志和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编辑部于1985年11月在辽宁省沈阳市联合召开了一次“头、臀位难产”专题座谈会。现将座谈讨论的主要内容整理如下。一、关于头位性难产会议选出头位性难产论文22篇,大会交流19篇,其余在分组会上交流。主要讨论了下列问题: 1.关于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枕后位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1.52%(北医)、1.22%(山西)及1.08%(皖南医)。关于持续性枕后位的定义有两种提法:①在第一产程晚期或第二产程初期,儿头双顶径通过坐骨棘间径而末完成内回转,枕部仍位于骨盆的側后方或后方者;②儿头以枕后位进入骨盆,经过充分试产至必须结束分娩时(不论宫口开大多少及儿头位置高低),胎头枕部持续于骨盆侧后方者,应诊为持续性枕  相似文献   

3.
持续性枕后位(persistent occipito posterior position,POPP)是分娩过程中胎头枕部内回转受阻,持续于母体骨盆后方或侧后方,以枕额径通过产道,与骨盆诸径线不相适应而致梗阻性难产。我们在排除骨盆狭窄因素后,研究临产早期枕后位伴不同脊方位与持续性枕后位的相关意义,探讨POPP发生的高危因素,以便为及时诊断、采取干预措施防治难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设计一种在临床上能更及时、准确地做出顺产与难产判断的头位分娩评分法,并探讨其对判断初产妇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分娩方式的临床价值。方法:拟定新式头位分娩评分法,对236例诊断为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的初产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新式头位分娩评分法总分小于70分者,90.63%行剖宫产术,大于80分者91.49%经阴道分娩(P<0.01),无一例严重母婴并发症发生。结论:新式头位分娩评分法全面地对整个产程及胎儿情况进行量化评分,对顺产与难产做出综合判断,在确保母婴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降低了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5.
头位难产采用徒手胎头旋转术的时机探讨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 ,是导致头位难产的重要原因之一。适时采用手法旋转 ,可缩短产程 ,减少产妇痛苦 ,降低剖宫产率。本文对持续性枕横位及持续性枕后位的产妇在不同时期施行徒手旋转胎头纠正胎方位 ,使难产转为顺产 ,取得了不同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 1997年 5月至 2 0 0 0年 12月分娩总数 3 4 95例 ,难产 14 5 6例 ,发生头位难产 70 9例 ,占难产总数的 4 8 69%,其中 3 2 3例宫颈扩张进入活跃期出现延缓或停止。随机分为三组 ,A组 :宫口扩张 6~ 7cm ,先露在坐骨棘平至棘下 1 5cm ,枕横位 12 2例 …  相似文献   

6.
枕位异常是造成难产的原因之一,对异常枕位的产程观察不足,处理不当,可使母婴受到损害。本文对我院1999年11月至2001年10月分娩的765例中持续性枕后位52例的产程特点、分娩方式及对母婴的影响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枕位异常的早期诊断和处理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7.
持续性枕横位(以下简称DTA)及枕后位(以下简称POPP)是引起头位难产的常见原因,对母儿危害较大。本文通过511例临床分析,旨在探讨对DTA及POPP的早期诊断和处理。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自1983年1月至1984年12月底,我院住院分娩共3593次,其中DTA451例,占12.55%,POPP60例,占1.67%。  相似文献   

8.
一种改良式头位分娩评分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产科剖宫产率居高不下,原因众多,其中头位难产试产机会减少也占一定比例。在头位难产中,以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最为常见,多表现为活跃期进展缓慢或停滞。如何及时、准确地判断其经阴分娩成功机率,成为问题的关键。我们在传统的头位分娩评分法基础上,针对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设计了改良式头位分娩评分法,更全面地评价了分娩诸因素在头位分娩中演变的影响,力求能更及时、准确地做出顺产与难产的判断,减少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起声检查对头位难产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头位难产的超声声像圈特点。结果:56例孕妇超声提示存在头位难产因素,产后证实超声正确诊断47例,准确率83.93%(47/56)。所有病例中,超声提示枕后位33例,枕横位16例,子宫下段菲薄或厚薄不均匀3例,子宫体下段肌瘤3例。结论:超声检查能及时发现枕后位或枕横位,同时动态观察产程进展,监测有无持续枕后位;动态观察孕期子宫下段厚度的改变;及早发现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判断肌瘤与胎头问相对位置,以便采用正确的分娩方式,防止梗阻性难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正>头位难产中以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最为多见,部分有阴道分娩意愿的产妇因头位难产行剖宫产术。改变体位联合手法扶持纠正持续性枕后位,可明显提高阴道分娩率。现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月至12月我院孕足月试产的枕后位产妇,行上述方法纠正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