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9 毫秒
1.
低分子肝素钙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后的疗效,结果示心绞痛缓解有效率达90%,心电图改善率达87.5%,除2例局部注射处淤斑外,未见不良反应,表明低分子肝素钙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且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较安全。  相似文献   

2.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治疗组23例。对照组予以心绞痛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量肝素钙5000AXaIU,皮下注射,每日1次,疗程1周。结果:低分子量肝素钙组心绞痛缓解率达91.3%,心电图改善达87%,且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量肝素钙是一种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52例患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22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结果:低分子肝素钙对控制心绞痛发作,防止AMI有良好疗效,总有效率达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2%(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UAP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无需监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心绞痛(UA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1例UAP患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以低分子肝素钙5000IU皮下注射,共7天,对照给给以等量生理盐水注射,观察疗效及出血并发症,结果:治疗组UAP总有效率达90.5%。而对照组为60.5%,差异显(P<0.05),无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肯定,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博璞青)、辛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疗效。方法 6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严格内科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用低分子肝素钙0.4~0.6ml,皮下注射,每日2次,疗程为1周,同时口服辛伐他汀20mg,每晚1次,长期服用。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变化。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62.5%,总有效率93.8%,对照组显效率30%,总有效率70%。两组比较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辛伐他汀联合应用,能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可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不稳定性心绞痛容易衍变为急性心肌梗塞(AMI),积极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十分必要。最近我们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肝素钙,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180例不稳定心绞痛随机单盲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及常规+肝素治疗(肝素组)。结果显示,肝素组1周显效率44.8%,总有效率67.8%;2周总有效率93.2%,高于对照组(P<0.05)。2周显效率87.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住院期间心肌梗塞发生率:肝素组3.5%,对照组7.5%(P>0.05)。在院期间病死率:肝素组2.3%,对照组3.2%(P>0.05)。肝素治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认为肝素与常规药物并用治疗不稳定心绞痛,能迅速控制心绞痛,对降低心肌梗塞发生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稳定性心绞痛患不同分子量肝素治疗后体内凝血系统的变化。方法:6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随机分为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组(A组,依诺肝素组)33例和皮下普通肝素组(B组,肝素钙组)30例,疗程为5d,观察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及凝血指标。结果:治疗后A、B组缓解心绞痛总有效率分别为97%和80%(P<0.05),出血发生率显性差异(P>0.05)。治疗5d后两组血浆抗因子Xa活性(anti-Xa)、抗因子IIa活性(anti-IIa)均明显升高(P<0.01),anti-Xa活性A组明显高于B组(P<0.01),而anti-IIa活性B组明显高于A组(P<0.05)。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在A组无明显变化(P>0.05),B组明显下降(P<0.01)。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F1+2)水平两组均明显下降(P<0.01)。血浆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B组均明显延长(P<0.01),第5天时B组APTT稍长于A组(P=0.05)。结论:治疗5d后,普通肝素以抗因子IIa为主,低分子量肝素以抗因子Xa为主;普通肝素导致血浆AT-Ⅲ活性明显下降,而低分子肝素则无此不良作用;低分子量肝素抑制凝血酶产生的作用明显优于普通肝素。低分子量肝素组心绞痛的缓解率明显高于肝素钙组,与凝血系统的变化相符合,两组出血倾向差异无显性。  相似文献   

9.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心绞痛(UA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1例UAP患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以低分子肝素钙5000IU皮下注射,共7天,对照组给以等量生理盐水注射,观察疗效及出血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无严重出血并发症,UAP有效率达90.5%,而对照组有效率为60.0%,二差异显(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肯定,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通心络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1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每12h1次,通心络每次4粒,每目3次,疗程为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与低分子肝素合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43例符合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先静脉滴注普通肝素5000U,然后以1000U/h维持静脉滴注,调整肝素剂量使激活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延长至参考值的1.5~2倍,连续使用7d;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4100U皮下注射,Q12h,连续使用7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心电图变化,凝血指标,出血情况等.结果 两组均能显著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减少缺血负荷(P<0.01),但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对凝血指标无明显影响(P>0.05),而对照组对凝血指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作用相似,但低分子肝素作用更为明显,使用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2.
蔡茂生  韦永强 《内科》2008,3(6):831-833
目的观察丹参冻干粉针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方法112例随机分为2组各56例,均予标准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冻干粉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缓解、心电图改善情况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后24周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在心绞痛控制、心电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周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丹参冻干粉针能改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并可降低心绞痛的再发率和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血塞通软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血塞通软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血塞通软胶囊,每次120mg,每日2次口服,2周后改为每次60mg,每日2次口服,同时低分子肝素钙6 150U,皮下注射,每12h1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67.3%,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分别为26.9%、69.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发生率、心电图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血塞通软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与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18例,采用常规治疗加尿激酶3&#215;10^3U/d静脉输注和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每12h1次;对照组105例,采用常规治疗加普通肝素100mg/d静脉输注,疗程均为7d,观察心绞痛发生与心电图改变。结果心绞痛缓解显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82.2%vs67.7%,P〈0.05);心电图改善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83.0%vs71.4%,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与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明显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肌缺血,减低出血并发症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应用肝素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38例中31例症状明显缓解,2例症状缓解,5例症状缓解不明显,总有效率达86.9%。结论: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一组可随时危及生命的临床综合症,及时有效的治疗不仅可以缓解临床症状最大可能的保存心肌细胞,防止疾病恶化;而且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42例冠心病心绞痛的患,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0.4ml,2次/日,10日,以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ECG的变化,血液流变学参数和血小板计数评价该药的疗效。结果:显效18例(42.9%),有效20例(47.6%),无效4例(9.5%),总有效率90.5%,治疗后全血粘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较为理想药物,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和硫氮酮、异舒吉三药联用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确诊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病人67例被随机抽样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抗心绞痛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和硫氮(艹卓)酮、异舒吉,连用14天。於治疗前及用药过程中每周查血小板、凝血酶元,于治疗第1、2、3、7、10、14天查心电图。结果:心绞痛症状有效率,观察组100%,对照组77.8%(P<0.01),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观察组87%,对照组51%(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硫氮(艹卓)酮、异舒吉三药联用能够提高对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依诺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近期疗效。方法:将55例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观察依诺肝素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变化和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血管再通术,院内死亡发生率;并与普通肝素组相对照。结果:依诺肝素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减少,心电图缺血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血管再通术,院内死亡主要事件总发生率为6.66%,对照组为16%,2组比较差异显著,2组均无严重出血,结论:依诺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19.
小剂量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同期入院的6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肝素钙(治疗组)各30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对不稳定心绞痛临床疗效达90.0%,与对照组疗效56.6%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心绞痛缓解或消失平均时间以及ST段下移及T波倒置回升作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参数比较提示:肝素钙可逆转不稳定心绞痛高粘高凝状态,抗冠脉内血栓形成,预防和减少急性心肌梗塞发生。认为小剂量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方法简便,安全可靠,疗效满意,也可作为急性心肌梗塞二级预防的一项积极有效新措施,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16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疗程7 d,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62.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性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