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了解变异链球菌、血链球菌和嗜酸乳杆菌的代谢谱图,探讨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方法在口腔致龋菌快速鉴定中的应用。方法分别在改良TPY液体培养基中接种相同密度的变异链球菌、血链球菌及嗜酸乳杆菌菌悬液,采用比浊法计算细菌数,绘制生长曲线。选择这3种细菌生长稳定期的培养液检测核磁共振波谱,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显示3组数据内部有集中的聚类关系,可以区分这3种细菌。结论代谢组学分析是一种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口腔细菌的快速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口腔常见链球菌代谢组学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比较血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的代谢物图谱,初步将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方法应用于口腔常见链球菌的快速鉴定。方法在液体TPY培养基中分别接种相同密度的血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菌悬液,用比浊法测定菌悬液密度,绘制生长曲线。取2种细菌生长稳定期的培养液检测核磁共振图谱,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表明2种细菌的数据内部具有集中的聚类关系,该方法可以区分这2种细菌。结论代谢组学方法在口腔链球菌的快速鉴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牙周可疑致病菌代谢组学鉴定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比较牙周可疑致病菌的核磁共振代谢图谱,探讨用代谢组学方法快速鉴定口腔细菌的可能性。方法分别在BHI液体培养基中接种相同密度的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和具核梭杆菌,采用比浊法绘制生长曲线。取3种细菌生长稳定期的培养液进行核磁共振氢谱(1H-NMR)测定,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显示3组数据各自有较为集中的类聚关系,可以区分这3种细菌。结论代谢组学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口腔细菌分类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3种假丝酵母菌的磁共振代谢物图谱,探讨用代谢组学方法快速鉴定口腔黏膜致病菌的可行性。方法 在沙保培养基中分别接种白色假丝酵母菌ATCC 10231、热带假丝酵母菌ATCC 13803和光滑假丝酵母菌ATCC 15126,绘制生长曲线,选择3种菌生长稳定期的培养液检测其磁共振图谱,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主成分分析法显示:每两种细菌在主成分得分图中有组间分散、组内聚集的特点,可以区分不同的假丝酵母菌。结论 代谢组学分析技术是一种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口腔细菌快速鉴定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将基于核磁共振氢谱(1H-NMR)的代谢组学方法应用于口腔常见放线菌---内氏放线菌和衣氏放线菌的鉴定。方法在BHI液体培养基中接种内氏放线菌和衣氏放线菌,用比浊法测定菌液密度,绘制生长曲线,选择稳定期的培养液检测核磁共振波谱,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法显示2组数据内部有集中的聚类关系,可以区分2种放线菌。结论代谢组学分析技术有望应用于口腔放线菌的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将基于氢谱核磁共振(1H-NMR)的代谢组学方法应用于口腔耐药和非耐药口腔鳞癌Tca8113的鉴定。方法: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检测药物敏感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与多药耐药现象相关蛋白P-gp的表达情况;收集胞外代谢产物进行核磁共振检测,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法显示耐药细胞和非耐药细胞数据内部有集中的聚类关系,基于氢谱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方法可以区分耐药和非耐药的Tca8113。结论:代谢组学方法在产生耐药性的口腔癌细胞的快速鉴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高龋和无龋幼儿菌斑致龋菌的检出率,分析不同致龋菌检出情况与dmft的关系.方法 调查818名广州城、郊3~4岁儿童患龋情况,根据结果抽取3~4岁高龋和无龋儿童各40名,采集乳磨牙颊面菌斑,用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采用形态学和生化实验的方法进行细菌鉴定.结果 高龋组幼儿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和乳杆菌的检出率分别是95.0%、32.5%和45.0%,均显著高于无龋组儿童三种细菌的检出率(P<0.05).高龋组儿童中,同时检出三种致龋菌的儿童的dmft为13.22±3.49,显著高于只检出一种或两种致龋菌的儿童(P<0.05).结论 高龋儿童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和乳杆菌检出率高于无龋儿童,菌斑致龋菌的种类越多,造成儿童口腔中具有更多龋齿的危险性也更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紫地榆各提取物防龋活性和活性成分对口腔致龋菌的增殖抑制以及产酸、产多糖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洗必泰和五倍子作为阳性对照,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研究紫地榆提取物对2种主要致龋菌生长和代谢的影响,先测定紫地榆5种提取物对变形链球菌(S.mutans)、黏性放线菌(A.viscosus)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从中筛选出防龋活性部位;再测定低于MIC的4个浓度的紫地榆防龋活性部位对2种致龋菌产酸、产多糖的影响.结果:紫地榆正丁醇萃取部位对2种致龋菌抑制效果最好,对细菌产酸、产多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作用弱于洗必泰和五倍子.结论:紫地榆正丁醇萃取部位可抑制致龋菌生长代谢,可能是一种天然防龋药物.  相似文献   

9.
链球菌和放线菌的胞外代谢物代谢组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不同口腔细菌的细胞外代谢产物,发掘各种细菌的特征性代谢谱图,探讨代谢组学在口腔细菌鉴定中的作用。方法取3组细菌生长对数后期培养液,行磁共振氢谱仪检测和主成分分析(PCA)及最小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鉴别各个细菌间的代谢产物。结果3组细菌的代谢产物明显不同,各自聚集、分布区域明显分开;PLS-DA区...  相似文献   

10.
超氧化物歧化酶对变链菌生长和粘附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变链菌Ingbrit、6715生长和粘附的影响情况。方法:用麦氏比浊法分别比较不同浓度SOD对两种变链菌蔗糖琼脂培养基纯培养的细菌生长量;用液闪计数值比较SOD对两种变链菌体外在羟基磷灰石(HA)上的粘附量。结果:在SOD存在时,两种致龋菌的生长量大于没有SOD时的生长量;SOD作用于获得性膜和致龋菌的体外粘附过程时,两种致龋菌的粘附量显著降低,SOD作用于致龋菌生长过程,变链菌Ingbrit的粘附量升高,变链菌6715的粘附量显著降低。结论:外源性SOD促进致龋菌的生长,使致龋菌的粘附量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1.
外源性糖对口腔细菌产生过氧化氢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研究不同外源性糖对口腔细菌产生过氧化氢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酚红还原-微量板法测定15株口腔细菌在4种外源性糖作用下,细菌孵育液上清中的过氧化氢含量。结果:口腔不同细菌利用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产生过氧化氢的能力有很大差异,血链球菌ATCC10556、ATCC10557、唾液链球菌HHT等在蔗糖和麦芽糖的作用下,其产生的过氧化氢量高于葡萄糖和乳糖,而变形链球菌JH145、具核梭杆菌WDC97-11除乳糖略低外,其它3种糖则大致相同。牙龈紫质单胞菌、粘性放线菌、中间普氏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在各实验组中均不产生过氧化氢。结论:口腔细菌产生过氧化氢的能力受外源性糖的影响,各种细菌对外源性糖反应不一,即使是同一种细菌也因菌株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提示这些细菌在糖分解或糖酵解中的途径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2.
黄光磊  罗洪 《口腔医学研究》2011,27(9):801-803,807
目的:通过检测贵州地区先天性唇腭裂患者血浆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探讨基于核磁共振(NMR)的代谢组学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分别收集27例非综合征唇腭裂患者和26例正常人的血浆,采用核磁共振氢谱(H1-NMR)检测血浆代谢谱,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以鉴别血浆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浆代谢产物有明显不同,两组代谢产物各自聚集,分布区域明显分开。先天性唇腭裂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浆代谢存在差异,至少存在4种不同的代谢产物,分别为天门冬素(Asparagine)、门东氨酸(Aspartic acid)、肌酐(Creatinine)、脯氨酸(Proline)、胆碱(Choline)、酪氨酸(Tyrosine)。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者血浆代谢产物以天门冬素、门东氨酸及酪氨酸为主,而正常人血浆代谢产物则以胆碱、肌酐及脯氨酸为主。结论:贵州地区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者血浆代谢组学发生变化,同时该技术有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含银硅铝酸盐无机抗菌剂对口腔常见细菌的作用效果,以及加入该抗菌剂的基托树脂表面的口腔常见细菌的黏附情况。方法将一定量细菌、真菌接种到含有适当比例含银硅铝酸盐无机抗菌剂的培养基中,检测该抗菌剂的抑菌情况;应用体外菌斑模型观察含有抗菌剂的聚甲基丙烯酸基托树脂表面的微生物黏附状况。结果含银无机抗菌剂在8%的质量分数内可以完全抑制口腔常见细菌的生长,在质量分数为1.25%和2.50%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抑制牙龈卟啉单胞菌和白假丝酵母菌的生长;但是在16 d的实验期内未能抑制细菌在材料表面的黏附。结论含银硅铝酸盐无机抗菌剂对口腔常见细菌有良好的抑菌效果,但是在聚甲基丙烯酸树脂材料中加入含银硅铝酸盐无机抗菌剂,没有表现出抑制细菌黏附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代谢组学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组学技术。作为系统生物学的一部分,代谢组学主要利用生物体液的核磁共振谱提供生物体内全部小分子代谢物的丰富信息。下面就当前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代谢组学研究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中所采用的技术及其在生物体的生理变化、疾病诊断等领域的应用作一综述,并对代谢组学的发展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无机抗菌剂对口腔致病菌的抗菌活性,并探讨不溶物质的优选测试方法。方法:采用试管液体稀释法和琼脂稀释法测试6种无机抗菌剂对6种口腔常见致病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试管液体稀释法测试结果显著低于琼脂稀释法。受试抗菌剂体外综合抗菌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龙贝无机抗菌粉体、ZnOw AT-83、IONPURE-H、碱式次氯酸镁、ZnOw AT-88、安迪美-AMS2。结论:6种无机抗菌剂对实验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不溶性物质抗菌活性测试宜用液体稀释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