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临床一线护理人员血标本采集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两所三级甲等医院188名护理人员进行血标本采集相关知识的认知调查。[结果]护理人员对血标本采集的相关知识缺乏系统性的认识,尤其缺乏影响血标本质量的知识。[结论]临床护理人员对于血标本采集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急需有关管理者重视,与检验科携手,加强此方面的培训工作,降低由于检验结果的不真实性增加的临床误诊率和误治率。  相似文献   

2.
葛秀春  孙红  高志芳  李建萍 《护理研究》2012,26(13):1190-1193
[目的]了解临床一线护理人员血标本采集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两所三级甲等医院188名护理人员进行血标本采集相关知识的认知调查。[结果]护理人员对血标本采集的相关知识缺乏系统性的认识,尤其缺乏影响血标本质量的知识。[结论]临床护理人员对于血标本采集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急需有关管理者重视,与检验科携手,加强此方面的培训工作,降低由于检验结果的不真实性增加的临床误诊率和误治率。  相似文献   

3.
护理工作对真空采血标本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真空采血系统在临床上运用日趋广泛,但由于护理人员对检验标准的不了解,有时采集的标本不符号检验标准。护理人员在采集血标本前评估患者的生理、心理状态,做好采集前的准备,标本运输等,在护理工作中把好真空血标本的质量关。  相似文献   

4.
住院患儿肺炎检测标本采集的安全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住院患儿肺炎监测呼吸道标本及血标本采集的安全管理方法。方法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加强标本采集安全管理和护理人员及患儿安全管理;并对标本采集成功率、送检率及结果回馈率进行监测。结果护理人员及患儿未发生交叉感染情况,标本采集成功率、标本送检率及结果回馈率均为100.00%;护士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明显提高。结论科学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是保证标本采集成功、保障护理人员及患儿安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影响血液标本取材质量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影响血液标本取材质量的因素,探讨解决与克服的措施.方法由质量控制小组随机对护理人员静脉血标本采集全过程进行逐项调查,各项结果主要采用统计描述和对影响血标本取材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3%的护理人员对静脉血标本取材质量影响检验结果的前因后果不甚了懈,9%的护理人员静脉血标本采集操作不规范.影响血液标本取材质量的主要因素:取材试管有水雾占2.88%,注射器漏气占2.93%,机械性损伤占4.05%,血标本延长送检时间占5.04%,抗凝剂标本凝固占1.17%,药物因素占0.32%,采血部位不当占1.94%,住院部血标本取材存在问题较普遍.结论加强护理人员血标本取材技术知识培训考核,有利于提高血标本取材质量.  相似文献   

6.
影响血标本取材质量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影响血标本取材质量的因素,探讨解决措施。方法由质量控制小组随机对护理人员静脉血标本采集全过程进行逐项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13%的护理人员对静脉血标本取材质量影响检验结果的前因后果不甚了解,9%的护理人员的静脉血标本采集操作不规范,包括取材试管有水雾占2.88%,注射器漏气占2.93%。机械性损伤占4.05%.延长血标本送检时间占5.04%,抗凝剂标本凝固占1.17%,药物因素占0.32%,采血部位不当占 1.94%。住院部血标本取材方面存在的问题较普遍。结论提高血标本取材质量,必须加强护理人员血标本取材技术知识的培训与考核。  相似文献   

7.
影响血标本取材质量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影响血标本取材质量的因素,探讨解决措施。方法 由质量控制小组随机对护理人员静脉血标本采集全过程进行逐项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13%的护理人员对静脉血标本取材质量影响检验结果的前因后果不甚了解,9%的护理人员的静脉血标本采集操作不规范,包括取材试管有水雾占2.88%,注射器漏气占2.93%,机械性损伤占4.05%,延长血标本送检时间占5.04%,抗凝剂标本凝固占1.17%,药物因素占0.32%,采血部位不当占1.94%。住院部血标本取材方面存在的问题较普遍。结论 提高血标本取材质量,必须加强护理人员血标本取材技术知识的培训与考核。  相似文献   

8.
针对性健康教育对糖尿病足患者伤口愈合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影响血液标本取材质量的因素,探讨解决与克服的措施。方法由质量控制小组随机对护理人员静脉血标本采集全过程进行逐项调查,各项结果主要采用统计描述和对影响血标本取材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3%的护理人员对静脉血标本取材质量影响检验结果的前因后果不甚了解,9%的护理人员静脉血标本采集操作不规范。影响血液标本取材质量的主要因素:取材试管有水雾占2.88%,注射器漏气占2.93%,机械性损伤占4.05%,血标本延长送检时间占5.04%,抗凝剂标本凝固占1.17%,药物因素占0.32%,采血部位不当占1.94%,住院部血标本取材存在问题较普遍。结论加强护理人员血标本取材技术知识培训考核,有利于提高血标本取材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发生血标本采集错误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某医院2016年发生的25例血标本采集错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防范对策。结果错误的原因包括人员因素(护士和患者)、管理因素(法)、材料因素(料)、环境因素(环)几大方面。结论可通过加强管理、完善相关培训制度,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相关知识,来减少标本采集的错误率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儿科血培养标本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为临床减少血培养标本污染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甲医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儿科病房血培养阳性的病例,判断培养结果是否为污染,同时对可能的原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221份阳性结果中共发现25株污染菌,污染率为11.3%,污染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在2012年有小幅度的上升。问卷调查显示,52.2%的护理人员没有经过血培养相关知识的培训;37.3%的护理人员能对采集部位进行严格的消毒。结论医院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护理人员血培养相关知识的培训;护理人员在采集标本时应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消毒。  相似文献   

11.
陈茂淑 《家庭护士》2009,7(8):715-715
我省每年有300人~400人患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H)和苯丙酮尿症(RKU).血片采集是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流程最重要的环节,采血质量直接影响实验检测结果.为了减少或杜绝因血片采集不合格,给新生儿增加不必要的痛苦,因此血片采集必须按规范完成.我院自2006年3月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以来,共采集血片296个,最初3个月重新采集4人,以后血片采集合格率为100%,产妇分娩后护理人员会给新生儿家长一封信,重点介绍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方法及意义.请家长珍惜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前来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数越来越多.血标本采集是体检项目中很重要的部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患者的紧张心理和对医学健康知识的缺乏,以及临床护理人员在血标本采集过程中忽略的一些问题都可导致血标本的结果受到影响,造成检验结果失真、误差,无法成为医生诊断疾病的可靠依据.现将体检采集血标本中存在的问题及护理对策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3.
梁栋  李越 《护理研究》2004,18(22):2036-2037
检验质量是实验室的生命线 ,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检验质量管理的首要环节 ,是由临床护理人员掌握的控制的环节。尤其对住院病人来说 ,从标本采集和留取到检验分析前的质量保证 ,护理人员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为使检验结果有效地服务于临床 ,并协作临床医师分析与解释检验结果 ,护理人员应掌握一定的检验标本留取的常识 ,了解在标本采集前各种影响检验结果的非病理性因素 ,使标本的采集按分析前质量控制的要求进行 ,为分析中、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奠定基础。在此侧重谈一谈在采集留取血液标本时影响血液标本质量的因素。1 标本采集前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DCA循环改善儿科血培养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12月住院的儿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789例,观察组686例。对照组按标本采集及送检常规进行操作,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进行血标本的采集及检查,比较两组血培养相关知识、血培养标本采集规范率以及血培养假阳性率的差异。结果实施PDCA循环质量管理模式后,护理人员血培养相关知识得分由(68.5±6.2)分上升提高至(91.2±5.1)分,护理人员血培养标本采集规范率由干预前的50.0%上升至干预后的90.0%,血培养假阳性率由36.8%降低至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儿科血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静脉采血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控制   总被引:59,自引:2,他引:57  
护理人员采集血标本的过程 ,是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护理人员在长期的临床护理实践中 ,对静脉采集血标本的方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现将静脉采血过程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采血质量控制方法综述如下。1 静脉采血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1.1 采血时间进食后采取的标本 ,往往出现血糖、甘油三酯、麝香草酚浊度增高 ,无机磷降低。进食富含脂肪的饮食后 ,常引起暂时性高脂血症 ,由于血清混浊而干扰很多生化检验结果。如1次标准餐后甘油三酯增加 5 0 % ;高脂饮食会使甘油三酯大幅度上升。高蛋白饮食会使氨、尿酸、尿素值升高较多。[1,2 ]…  相似文献   

16.
浅析影响血液标本质量的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栋  李越 《护理研究》2004,18(11):2036-2037
检验质量是实验室的生命线,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检验质量管理的首要环节,是由临床护理人员掌握的控制的环节。尤其对住院病人来说,从标本采集和留取到检验分析前的质量保证,护理人员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为使检验结果有效地服务于临床,并协作临床医师分析与解释检验结果,护理人员应掌握一定的检验标本留取的常识,了解在标本采集前各种影响检验结果的非病理性因素,使标本的采集按分析前质量控制的要求进行,为分析中、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奠定基础。在此侧重谈一谈在采集留取血液标本时影响血液标本质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论项目管理在提高小儿外科血标本合格率中的作用。方法2011年2月-12月,针对小儿外科血标本不合格率的影响因素,采用项目管理方式,有针对性的分阶段对护士进行血标本采集知识和操作培训与考核。结果项目实施后,护士血液标本采集知识和穿刺成功率大为提高,标本不合格率得到有效控制,患儿家长对穿刺的满意度提高。结论项目管理形式能促使护理管理者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提高病房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并分析某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理人员标本采集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为提高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及加强对护理人员采集标本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医院407名临床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临床护理人员标本采集相关知识认知的调查。结果 407名临床护理人员标本采集相关知识总得分为20~60分,平均(41.13±9.82)分;不同年龄、工作年限、科室及职称的临床护理人员标本采集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07名临床护理人员中361名(88.7%)表示现有标本采集相关知识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求,394名(96.81%)表示愿意接受标本采集相关知识的培训,认为获取标本采集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专题讲座指导(79.85%)和实践指导(72.48%)。结论医院管理者应制定标本采集的管理规范,加强对临床护理人员标本采集相关知识的培训与考核。  相似文献   

19.
杜平京 《现代护理》2006,12(13):1209-1210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前来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数越来越多。血标本采集是体检项目中很重要的部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患者的紧张心理和对医学健康知识的缺乏,以及临床护理人员在血标本采集过程中忽略的一些问题都可导致血标本的结果受到影响,造成检验结果失真、误差,无法成为医生诊断疾病的可靠依据。现将体检采集血标本中存在的问题及护理对策讨论如下。1血标本采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1患者方面1.1.1紧张的心理因素患者紧张的心理因素来自于身体的疲劳、见血晕针以及对护理技术的担心。由于采血时患者心理上忧…  相似文献   

20.
真空采血系统在临床的应用及体会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胡凤仙,吴伟斐采血化验是医院用来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同时。如何准确、及时、安全地采集血标本是我们护理人员的重要职责。当前绝大多数医院仍使用传统的空针采集血标本方法,一些落后地区由于经费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