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和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TCRM)的方法及预后。方法对45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了TCRM手术,术前常规B超和宫腔镜检查,术中33例进行B超或腹腔镜监护。45例中0型子宫肌瘤24例,I型16例,Ⅱ型3例,多发黏膜下肌瘤2例。结果 45例患者的宫腔镜下切除肌瘤最大直径为5 cm。手术时间平均(75.41±43.83)min。术中无输血者,无并发症。术后月经改善情况:0型黏膜下肌瘤100%,Ⅰ型92.86%,Ⅱ型66.67%。术后痛经减轻的比例为84.61%。结论宫腔镜检查和TCRM切除黏膜下子宫肌瘤安全、有效,是子宫黏膜下肌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大肌瘤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直径≥5cm子宫黏膜下肌瘤65例,其中0型肌瘤6例,Ⅰ型19例,Ⅱ型40例;子宫黏膜下肌瘤单发36例,多发29例;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结果本组手术过程均顺利,主要肌瘤完全切除;0、Ⅰ、Ⅱ型肌瘤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型肌瘤手术中膨宫液用量较Ⅰ、Ⅱ型肌瘤少(P〈0.0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0个月~5a,月经过多控制成功率90.9%,总满意率92.3%,无复发。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较大肌瘤切除完全、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25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对252例子宫黏膜下肌瘤行宫腔镜电切术。选择性做术中B超监护,术后连续随访。结果:全部病例的肿瘤均一次手术切除,疗效满意率0型、Ⅰ型肌瘤为100%,Ⅱ型肌瘤87.5%;1例子宫穿孔发生。结论:宫腔镜电切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TCRM)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接受治疗的238例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其中148例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观察组),90例接受常规开腹治疗(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上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TCRM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损伤比较小,易被患者接受,效果满意,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付敏  薛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7):1658-1659
目的:评价宫腔镜下切除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我院对98例宫腔镜联合B超诊断子宫黏膜下肌瘤行宫腔镜电切术。其中0型54例,Ⅰ型28例,Ⅱ型16例。术中超声全程监护。结果:各类黏膜下肌瘤均一次手术成功,无并发症。术后满意率0~Ⅰ型为100%,Ⅱ型为93.7%。结论:宫腔镜电切手术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6.
杨赛龙  李晖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4):716-717,720
[目的]分析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TCRM)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疗效及特点,并观察米非司酮术前用药对手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三年来79例行TCR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9例黏膜下肌瘤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所有0型、Ⅰ型黏膜下肌瘤均一次切净,Ⅱ型中有6例未能一次切净而行分期手术,一次手术成功率为9...  相似文献   

7.
胡翠莲 《全科护理》2013,11(7):609-610
[目的]总结等离子双极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病人的手术配合。[方法]对35例子宫黏膜下肌瘤病人行等离子双极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同时做好病人术前评估、术中病情观察,熟悉手术涉及仪器、器械、用物的准备及使用,掌握各项技术参数、手术操作步骤和要点。[结果]35例病人均顺利手术,黏膜下肌瘤均一次切除;术后第2天回访,病人均能下床正常自理生活,无特殊不适。[结论]加强等离子双极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病人的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宫腔镜下子宫粘膜下肌瘤电切术是利用宫腔镜系统在电视监视下行子宫粘膜下肌瘤电切除的手术,与传统的剖腹手术治疗相比,具有简便、创伤性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我院自2000年7月至2004年7月,共为19例患者施行了宫腔镜下子宫粘膜下肌瘤电切术,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等离子双极电切术(PKRM)和经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单极电切术(TCRM)的手术配合与护理要点,提高手术护理的效果和质量。方法对两组患者均行术前访视、术中护理配合、术后随访,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水中毒综合征、平均住院时间、症状改善程度等方面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月经量、经期天数、Hb值比较均得到显著改善(P<0.00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水中毒综合征、住院时间,PKRM组较TCRM组明显减少(P<0.001)。结论PKRM组与TCRM组比较,治疗效果完全相同,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无水中毒。PKRM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可明显提高护理工作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宫颈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TCRM)后瘤体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改变和意义.方法 73例入行TCRM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在肌瘤组织取出后分别于电切部位(A组)、距电切缘5 mm的肌瘤组织(B组)和距电切缘10 mm的肌瘤组织(C组)分别取材,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和PR的表达.并进行为期至少6个月的随访.结果 73例术后患者中69例治疗有效,另4例B超复查仍有肌瘤存在或复发.该4例患者其中2例为Ⅰ型肌瘤,另2例为Ⅱ型肌瘤.A组肌瘤组织少有ER和PR的表达,B组和C组肌瘤组织有ER和PR的表达,以C组的表达程度最高(F=11.237,P=0.000)(F=14.571,P=0.000).结论 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可减少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对减少肌瘤复发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transcarvical resection of myoma,TCRM)后口服米非司酮治疗子宫残余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56例子宫肌壁间内突肌瘤及Ⅱ型黏膜下肌瘤的患者行TCRM术,其中62例有残余肌瘤的患者术毕B超测量残余肌瘤体积并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给米非司酮口服。剂量为12.5mg,每日1次,连续口服3个月;对照组30例,术后无治疗,两组随访时间为18个月。结果 肌瘤残余率≤20%,两组均自然消融吸收(P〉0.05),肌瘤残余率〉20%,经非条件logistic统计分析,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可降低术后复发率,TCRM术后残留率越低复发率越低。结论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壁间内突肌瘤及Ⅱ型黏膜下肌瘤,肌瘤残余率〉20%以上的患者术后给予米非司酮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降低残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子宫黏膜下肌瘤常致月经过多,经期延长.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是采用全子宫切除术或经阴道切除肌瘤.宫腔镜对黏膜下肌瘤的治疗产生了质的飞跃,几乎所有黏膜下肌瘤均可经官腔镜切除[2].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高,住院时间短,不影响卵巢功能等优点[2].我科自1999年3月~2003年1月行宫腔镜电切子宫黏膜下肌瘤30例,取得满意疗效,患者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监视下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纵隔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纵隔手术方法与治疗的效果。方法:在腹腔镜监视下,应用持续灌流宫腔电切镜,对9例子宫纵隔患者进行镜下纵隔切开术。结果:9例中均为一次完成手术。手术时间8-20min,出血少,无子宫穿孔等并发症发生,2例合并粘膜下肌瘤及内膜息肉一并切除,腹腔镜监视下手术能检查腹腔情况,并对腹腔病变予以处理,(1例浆膜下肌瘤,4例盆腔粘连,2例多囊卵巢,2条输卵管伞端阻塞),术后月经恢复正常。4例已妊娠,结论:腹腔镜监视下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纵隔安全、可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自 2 0 0 1年 10月至 2 0 0 2年 10月利用手术宫腔镜行电切子宫内膜切除术和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术 96例 ,代替子宫切除治疗异常子宫出血。其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5 5例 ,行经宫颈子宫内膜切除术 (TCRE) ,术后 2 9例无月经 ,14例仅见点滴出血 ,11例经血减少 ,1例术后 1月阴道出血多行子宫切除术 ;41例子宫黏膜下肌瘤 ,行经宫颈子宫肌瘤切除术 (TCRM ) ,术后 3 1例月经量及周期均恢复正常 ,10例月经量较少 ,可能与部分子宫内膜被切除有关。与开腹子宫切除相比 ,宫腔镜电切术具有不开腹、创伤小、恢复快、近期病率低、远期不影响卵巢功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王霞芬 《山西临床医药》2009,(35):2315-2316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疗效及护理要求。方法:72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根椐肌瘤类型,选择单极或双极宫腔电切镜进行切割,对反复严重出血、年龄大于45岁的患者同时行子宫内膜电切除。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术中术后加强生命体征观察警惕并发症发生,协助医生处理并发症。结果:72例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镜电切术均成功完成,子宫穿孔2例,低钠血症1例,术后发热11例。术后月经改善情况满意率91.7%(66/72)。结论: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术中术后严密监测护理及娴熟手术操作,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宫腔镜电切术临床应用体会(附46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宫腔镜电切术是一种安全、微创手术,是治疗症状性子宫粘膜下肌瘤和息肉的有效方法,宫腔镜的应用提高了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治率,在保留子宫,不影响卵巢功能,保留生育能力的同时切除肌瘤,现将本院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宫腔镜电切术57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宫腔镜电切术的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运用5%甘露醇液或5%葡萄糖液膨官,宫腔镜下行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除术283例,子宫内膜切除78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197例,纵隔子宫电切5例,其他宫内良性病变切除15例。结果官腔镜下电切黏膜下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植入胎盘(陈旧性)宫腔中度多发粘连、子宫纵隔术后完全满意率100%;子宫内膜异常增生,术后完全满意率96.1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疗效好,可以替代传统的某些子宫切除手术,微创,痛苦少,保持了器官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用B超监视,根据肌瘤的类型,选用不同的电切方式进行切割.对合并内膜病变无生育要求者同时行子宫内膜切除。【结果】切除肌瘤直径1.5~5cm,手术时间18~100min。平均40min,42例中38例一次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42例术后随访3~22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满意率95.23%。【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效果好,恢复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B超监测切除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B超监护下联合宫腔镜电切术,对136例子宫黏膜肌瘤患者行宫腔镜电切术手术治疗,并进行术后系统的随访。结果 136例患者1次手术成功率为93.7%,手术时间为30~95min,平均(44.1±12.3)min。共切除肌瘤145个,肌瘤直径为2.3~5.6cm,平均直径(3.5±1.2)cm;切除肌瘤组织重量为13~81g,平均(37.2±11.7)g。术中出血量20~450mL,平均(32.8±11.2)mL。手术后月经均恢复正常,其中3例偶有痛经,2例术后18d出血,行2次内膜电凝治疗后痊愈,无子宫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宫腔镜联合B超监测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术中严格B超监测是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术后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30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的疗效,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宫腔电切镜切除子宫粘膜下肌瘤30例。其中子宫粘膜下肌瘤I型20例,Ⅱ型8例,Ⅲ型2例。结果:治疗后随访2-24个月,治愈率96.7%,有效率100%。结论: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是一种新的有效的微创方法,并发症少,恢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