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麻醉深度监测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麻醉深度一直是麻醉医生所关注的问题.本文简要介绍近年来对麻醉深度的认识以及麻醉深度监测的进展.同时提出"理想麻醉状态"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临床成熟和新兴的麻醉深度监测设备包括脑电双频指数仪、麻醉/意识深度监测仪、听觉诱发电位监护仪、熵指数监测仪的原理,总结了它们的临床使用情况,分析对比了各自的优缺点,并提出了麻醉深度监测设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小波变换模极大值和人工神经网络对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进行提取与识别,判断患者处于的麻醉深度。方法:利用信号和噪声在分解尺度上的不同特性来滤除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中的强噪声成分。经过模极大值处理后,小波系数在每个尺度上只剩下有限个模极大值点。通过Mallat交替投影算法,根据这些模极大值点重构出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在此基础上,根据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与麻醉深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适用于麻醉深度监测的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模型。结果:通过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提取后,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的信噪比由-15.43~0 dB提升到10.05~20.18 dB,基本恢复了原始信号;麻醉深度监测的BP神经网络模型测试集精确度分别为90%和100%。约登指数和Kappa值均为0.900 0,大于0.75。该模型对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结论: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提取可以有效地去除信号中的强噪成分,还原信号;麻醉深度监测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与麻醉深度之间的关系具有良好的识别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麻醉深度的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模糊神经网络对麻醉信号进行信息融合,实现麻醉深度监测的方法。实验是从31例复合全麻病人的EEG信号中提取出非线性动力学参数——KC复杂度、近似嫡,和25例训练样本的训练及6例检验样本的前瞻性检验,结果表明以EEG信号的非线性动力学参数为输入的ANFIS网络输出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可以作为一种反映麻醉深度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5.
不同麻醉深度下大鼠脑内神经递质功率和脑电熵值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深度下大鼠脑内神经递质功率和脑电熵值的变化。方法本研究用脑涨落图仪(EFG)分析了大鼠在逐渐加深的水合氯醛麻醉过程中脑内神经递质功率、脑电熵值的变化。结果随着麻醉程度的加深,脑内6种神经递质的功率逐渐减小,熵值逐渐升高。说明随着麻醉深度的增加,大脑的功能逐渐降低,有序度也逐渐降低。结论神经递质功率和熵值能够准确反映麻醉深度的变化,脑涨落图仪可作为麻醉深度监测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低成本的麻醉监护仪实现麻醉深度监测功能,在围术期内有效辅助麻醉医生诊断并降低麻醉手术成本。方法 提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麻醉深度监测方法,设计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长短期记忆网络的麻醉深度监测模型,模型输入数据包括麻醉监护仪中记录的心电图和脉搏波,以及从心电图中计算出的心率变异性,模型输出为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和麻醉苏醒3种状态。结果 麻醉深度监测模型在迁移学习训练方式下的准确率为94.1%,优于所有对比方法。结论 该研究的准确性满足围术期麻醉深度监测的需求,降低了手术成本。  相似文献   

7.
林明 《现代养生》2014,(8):140-140
麻醉深度监测对于麻醉质量的提高,确保患者围术期安全与康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适宜的麻醉深度能够为患者生命安全起到保障,并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未来发展趋势将朝着直观方便的定量化检测方法发展。本文论述了临床常用麻醉深度监测技术及其具体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择期癌症手术中应用脑电分析的Narcotrend(NT)麻醉深度监测仪对预测术后患者认知功能损伤的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择期行全麻手术的118例老年癌症患者,术中全部给予NT麻醉深度监测仪行麻醉深度监测,记录术中、术后各时间点深麻醉Narcotrend指数(NTI),同时通过近红外无创脑部血氧饱和度监护仪评估脑组织缺血缺氧程度。所有患者于术后24 h进行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分,按MMSE评分将术后患者分为认知功能损伤组(37例)和认知功能正常组(81例),比较两组深麻醉和脑组织缺血缺氧情况。结果:经MMSE量表测量,120例患者术后诊断为认知功能损伤37例(占30.83%),认知功能正常组患者术后1 h(T2)、术后2h(T3)时NTI值、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水平高于认知功能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4,t=3.205,t=2.239,t=2.158;P<0.05),其余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认知功能损伤组与认知功能正常组比较,术中NTI值<35,ΔrSO2>13%和rSO2<55%的时间显著增加(t=5.641,t=3.360,t=2.799;P<0.05)。结论:NTI值预测认知功能损伤有较高价值,围术期采用NT麻醉深度监测仪对老年癌症患者进行麻醉深度的持续监测,有利于对麻醉实施精准调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麻醉深度监测仪引导下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6月北京市昌平区医院收治的96例行手术切除的结肠癌老年患者,依照随机抽样的方式将其分为麻醉浅度组、中度组和深度组,每组32例。深度组脑电波双谱指数(BIS)在30~39区间内,中度组BIS在40~49区间内,浅度组BIS在50~60区间内。观察麻醉深度监测仪引导下不同麻醉深度下患者Prince-Henry疼痛量表评分;监测术前(S1)、术成(S2)及术后(S3)3个时期患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及白细胞介素6(IL-6)应激反应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和认知功能的差异。结果:3组结肠癌患者术后Prince-Henry疼痛评分比较显示,不同麻醉深度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TH、Cor及IL-6的应激反应指标在不同麻醉深度组中表现出显著的时间依赖性变化。S2点所有组别的应激反应指标显著增高,浅度组ACTH、Cor和IL-6指标分别为(13....  相似文献   

10.
柳强  薛娟 《医疗装备》2013,26(10):16-17
准确的麻醉深度监测可以有效降低意外的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也提高了麻醉的质量,Narcotrend和BIS在静脉麻醉深度监测中都能较好的反映静脉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11.
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及白蛋白对脑膜炎的鉴别诊断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分析脑脊液 (CSF)免疫球蛋白 (Ig)和白蛋白 (Alb)对病毒性脑膜炎 (VM )、结核性脑膜炎 (TM )、化脓性脑膜炎(PM )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VM 5 3例 ,TM 40例 ,PM 14例患者CSFIg和Alb的含量。结果 IgG、IgM和Alb在TM和PM中均显著高于VM组 (P <0 0 0 1) ,且以PM升高最明显 ,但TM和PM间 ,Alb及比值变化无显著性意义 ;与VM相比 ,TM以IgG变化最突出 ( 75 %) ,PM以IgM变化为显著 ( 78%) ;Alb在TM和PM升高比例最高 ( 10 0 %)。PM 14例中有 12例 ( 85 .7%)、TM 40例中仅 6例 ( 15 %)符合典型CSF常规和生化改变。如果把CSFAlb >3 0 0mg/L和IgG >61mg/L作为条件 ,则TM的诊断阳性率达 3 8/ 40 ( 95 %)。结论 TM和PM血脑屏障的破坏明显大于VM ,CSFIg和Alb的含量检测弥补了CSF常规分析的不足 ,有助于颅内感染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山东省克山病患者的抗氧化酶活性和血管内皮功能,探讨二者与克山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选择慢型、潜在型克山病患者57人、病区健康人34人、非病区健康人36人,分别采集清晨空腹外周血按试剂盒要求检测血清及红细胞GSH—Px、SOD、LPO、LT、NO、NOS含量及活性。结果 ①病区人群红细胞GSH—Px活性较非病区健康人明显降低(P<0.01);RBCSOD含量也较非病区健康人明显减少(P<0.01)、RBCSOD活性减低(P<0.01);②克山病患者血清LPO含量明显升高,与病区和非病区健康人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区健康人又较非病区健康人明显升高(P<0.01);③克山病患者LT、NO和NOS含量明显高于病区健康人(P<0.01),且慢型克山病患者与潜在型克山病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克山病患者和病区健康人的红细胞抗氧化功能明显降低;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二者在克山病发生发展中存在某种联动关系,加重心肌缺血、缺氧,导致心肌变性、坏死和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13.
王庆广  朱祖福 《职业与健康》2011,27(13):1552-1553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颞肌、咬肌外感受抑制试验(ES)检测紧张型头痛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名紧张型头痛和30名正常志愿者利用肌电图(EMG)刺激眶下神经进行ES试验,检测颞肌、咬肌的潜伏期和时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紧张型头痛患者的第2抑制期(ES2)潜伏期延长,时限缩短现象。经t检验,紧张型头痛组左右侧颞肌和咬肌EF2潜伏期、左侧颞肌时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咀嚼肌外感受抑制试验对紧张型头痛具有诊断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托泊替康在复发性卵巢癌化疗中的疗效、安全性以及成本效果,通过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2005年)等多个数据库资料及互联网相关文献,并用手工检索相关领域的杂志,用循证医学的方法收集有关托泊替康与其他药物相比较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文献检索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RCT共4个(9篇文献),包括病人1032例,其方法学质量等级为A或B.通过评价:关于托泊替康在复发性卵巢癌的二线化疗中的临床应用,推荐用于耐药性、难治性的卵巢癌,选用治疗效果足够、毒性可以耐受的5天静脉滴注的标准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异位妊娠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EP)的发病日趋年轻化,剖宫产率增加致剖宫产切口疤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显著增加,使异位妊娠的药物治疗,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聚焦异位妊娠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旨在探索更为安全、简便、有效、低毒且能保留生育功能的异位妊娠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卵巢异位组织、在位内膜中的变化及其表达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及月经周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检测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的卵巢异位组织及在位内膜中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根据CD34在血管中的表达计算组织的微血管密度。结果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在正常内膜、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逐渐升高(3组比较H=31.02,P<0.01)。正常内膜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中角质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受月经周期影响,分泌期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增生期(正常内膜中两组比较P=0.001,卵巢巧克力囊肿中两组比较P=0.017,均P<0.05)。在正常内膜、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逐渐增加(H=79.13,P<0.01);正常内膜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分泌期的微血管密度高于增生期(正常内膜中两组比较t=5.28,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二者密切相关(r=0.73)。结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微血管生成增加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有关,二者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密切相关,可能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7.
呼吸机机械通气的智能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呼吸机智能化的机械通气及呼吸模式进行技术分析。并从理论上探讨智能化机械通气的完善通气技术。提出现代呼吸机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丙烯腈(ACN)对男工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全面评价ACN生殖危害,为保护工人及子代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112名职业性接触ACN的男工为接触组,同时选择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相近的128名不接触ACN男工为对照组,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其血清中睾酮(T)、黄体生成素(FSH)、卵泡刺激素(LH)和雌二醇(E2)浓度。结果接触组男工血清中T和FSH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H和E2浓度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当按车间分组时,ACN浓度较低的溶剂车间的男工血清中T浓度高于其他3个车间,但差异无显著性。当接触组按个人累计外接触剂量(包括吸烟)分组时,接触组男工血清中FSH和T浓度随接触剂量增加呈下降趋势。当外接触剂量≥50g时,T浓度明显降低(P<0.05),E2浓度明显升高(P<0.05);当外接触累计剂量≥100g时,血清中FSH浓度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CN及其代谢产物(CEO)能诱导男工血清中FSH、T和E2水平发生改变;提示,接触ACN可能对内分泌功能和睾丸中支持细胞和间质细胞有损伤,从而可能引起性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血液中血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变化情况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GSH-Px)、丙二醛(MDA)的变化情况,探讨SOD、GSH-Px、MDA是否可以作为混苯对人体产生危害的早期敏感指标。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对接触不同浓度混苯的作业人员以及对照组的人员进行对比研究,由专业人员进行血样、血清采集及化验。结果在血液系统各个指标还未发生变化的时候,血清学指标SOD、MDA、GSH-Px已经出现异常。结论血清学指标SOD、MDA、GSH-Px可以作为混苯作业工人机体适应性改变和代偿性反应的早期敏感的生物监测指标之一,也可考虑作为损伤的早期诊断和防治工作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细菌性感染患者的血清中铁、铁蛋白、C-反应蛋白和血红蛋白浓度的改变的意义。方法:对细菌性感染患者的血清铁、铁蛋白、C-反应蛋白和血红蛋白进行检测,并把结果与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细菌性感染患者的血清中这四项测定值与对照组比较,血清铁明显降低(P<0.01);铁蛋白明显升高(P<0.05);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P<0.01);血红蛋白浓度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血清铁浓度降低、铁蛋白浓度升高与C-反应蛋白浓度升高一样,可作为患者细菌感染的辅助诊断指标,而血红蛋白浓度的改变与细菌感染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