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了解抗震救灾官兵睡眠障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简易心身健康问卷睡眠状况分量表对抗震救灾官兵睡眠障碍状况进行测评,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检出入睡困难228例,发生率为20.7%;早醒198例,为18.0%;易醒260例,为23.6%;昼夜不眠37例,为3.4%;睡眠障碍总发生率为65.7%。4类睡眠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抗震救灾官兵睡眠障碍总分与参加一线救灾和回忆可怕情景呈显著或非常显著正相关(P〈0.05,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回忆可怕场景、参加一线救灾和文化程度进入回归方程。结论:抗震救灾官兵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回忆可怕情景、参加一线救灾和文化程度是抗震救灾官兵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了解抗震救灾部队官兵急性心理应激障碍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赴四川汶川执行抗震救灾任务某部官兵255例,采用急性心理应激反应问卷(SAS-RQ)和自编一般情况问卷进行调查,计算量表总分、因素得分值和急性心理应激障碍发生率。结果:参加抗震救灾官兵急性心理应激障碍分值为(21.6±18.7)分,急性心理应激障碍发生率为14.1%。结论:参加抗震救灾官兵急性心理应激障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影响抗震救灾部队官兵战斗信心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个人评价问卷(PEI)、应对方式问卷(CSQ)、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某部抗震救灾官兵1232例进行测评,分析影响官兵战斗信心水平的相关因素。结果:PEI总分与职务、军龄、兴趣爱好、心理卫生知识、社会支持、解决问题和求助等因素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与创伤持续时间、SCL-90总平均分和抑郁、自责、退缩、合理化等因素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1)。回归分析显示,求助、职务、抑郁、军龄和社会支持等因素与官兵战斗信心水平显著相关。结论:在心理应激条件下,抗震救灾官兵战斗信心水平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了解抗震救灾官兵适应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国军人适应不良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精神疾病预测量表等对抗震救灾官兵适应状况进行测评,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抗震救灾官兵适应状况总分、情绪适应因子分值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中国军队男性适应常模(P〈0.05,P〈0.01),人际关系因子分值显著低于中国军队男性适应常模(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军龄和心理防御不良进入回归方程。结论:抗震救灾官兵适应状况低于中国军队男性适应常模,文化程度、军龄和心理防御不良是影响其适应状况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了解基层部队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随机抽取北京、上海、南京和济南等地基层部队官兵共606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活事件量表(LE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和特质焦虑问卷(T-IA)进行测评,并与中国青年常模和中国军人常模比较。结果:基层部队官兵SCL-90总分值显著高于中国青年常模和中国军人常模(P〈0.05);T-IA为(46.04±8.70)分;LES测评显示,"受惩罚因子"位居影响军人心理因素的首位;TCSQ积极应对为41.9%,消极应对为16.0%。结论:基层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某部官兵为样本研究进入高原官兵睡眠质量状况,为维护官兵健康和提高部队战斗力提供参考。方法对从某部选出的1044名官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分别于低海拔常驻地时和初到高海拔驻训地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海拔地区PSQI总分为(8.44±3.10)分,显著高于低海拔地区PSQI总分(4.63±2.15)分(t=32.63,P<0.01)。除两地催眠药物应用项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各项目评分高海拔驻训地均显著高于低海拔常驻地(P<0.01)。睡眠障碍总体发生率51.82%。睡眠障碍发生率无吸烟史组显著低于有吸烟史组(χ2=120.29,P<0.01)。结论进入高原官兵易并发睡眠障碍,吸烟是睡眠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采取积极应对措施,通过改善官兵睡眠质量,进一步改善官兵在高原地区的训练工作效率,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7.
杨春  高志勤  余海鹰  赵汉清  张理义 《人民军医》2012,(12):1172-1173,1179
目的:调查了解某部驻岛官兵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JS)、疲劳量表-14(FS-14)和自制调查问卷对某部驻岛官兵339例的睡眠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AIS总分〉6分93例,占27.4%,4~6分89例,占26.3%;〈4分157例,占46.3%。有睡眠障碍驻岛官兵AIS总分、FS-14总分及各因子分值均非常显著高于无睡眠障碍驻岛官兵(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JS总分、各因子与FS-14总分、各因子间均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影响自我睡眠因素存在、认为与战友关系差及躯体疲劳进入睡眠障碍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结论:驻岛官兵存在一定程度的睡眠障碍,睡眠障碍与有影响自我睡眠因素存在、认为与战友关系差及躯体疲劳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了解边防部队官兵自测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边防官兵的自测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部队类别、军龄、职别等因素对边防官兵的健康自测状况影响不显著(P〉0.05);连队边防官兵的心理健康量表和正向情绪维度分值,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团部或军分区机关官兵(P5年的边防官兵日常生活功能、角色活动与社会适应2个维度分值,显著高于军龄〈3年的边防官兵(P〈0.05)。结论:应针对不同边防官兵的特点,改进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抗震救灾官兵情景再现对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简易心身健康问卷调查情景再现对抗震救灾官兵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有情景再现组睡眠状况、情绪状态、焦虑状况、行为状态、情感状态和言语状态因子分值均非常显著高于无情景再现组(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采取措施进入睡眠状况总分回归方程;采取措施、情景再现进入焦虑状态、行为状态和情感状态总分回归方程;采取措施、情景再现、愿求助进入情绪状态和言语状态总分回归方程。结论:情景再现对抗震救灾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影响,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对抗震救灾部队官兵进行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一线抗震救灾官兵420例,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1个月,于干预前和干预后第15、30天进行焦虑情绪评估标准分值(SAS)和抑郁情绪评估标准分值(SDS)N评。结果:干预前后抗震救灾官兵焦虑及抑郁发生率差异非常显著(P〈O.01)SAS和SDS标准分值为35-42分,各项评分为1分。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抗震救灾官兵焦虑及抑郁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川籍抗震救灾官兵心身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心身健康问卷对川籍抗震救灾官兵220例,非川籍抗震救灾官兵880例的心身健康水平进行测评,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川籍官兵组除呼吸系统症状、消化系症状、行为状态、言语状态等4个因子外,心身健康水平其他各因子分值、躯体症状总分(PS)、心理症状总分(MS)和心身健康总分(TS)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非川籍官兵组(P〈0.05,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军龄与MS、TS呈显著或非常显著负相关(P〈0.05,P〈0.01);参加一线救援与PS呈显著正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军龄分别进入MS和TS回归方程(P〈0.05)。结论:川籍抗震救灾官兵心身健康水平低于非川籍抗震救灾官兵,应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了解驻高原地区武警某部官兵的心身健康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整群抽取高原地区某部武警官兵492例为观察组,平原地区某部武警官兵526例为对照组,采用中国军人心身健康量表、军人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驻高原地区武警官兵的心身健康水平进行测评,并与平原地区武警官兵比较。结果:观察组肌肉骨骼症状、呼吸系统症状、心血管症状、神经系统症状、消化系统症状、生殖泌尿症状、睡眠状态、情绪状态、焦虑状态、行为状态、情感状态、语言状态、躯体化症状、心理症状及心身健康等因子分值,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与心理症状、躯体化症状和心身健康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自我效能感与心理症状、躯体化症状和心身健康呈非常显著负相关(P〈0.01);自尊与心理症状呈显著负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进入以心身健康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P〈0.05)。结论:高原地区武警官兵心身健康水平低于平原地区武警官兵,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是驻高原武警官兵心身健康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了解某部急进高原适应性训练官兵的睡眠质量。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进驻高原适应性训练35天后的某部官兵658例睡眠质量进行测评,并与正常人及失眠症者比较。结果:急进高原适应性训练官兵PSQI总平均分为(5.19±3.20)分。其中PSQI总分≥7分207例,占31.5%;5~6分133例,占20.2%;≤4分318例,占48.3%。各因子分值≥2分为主观睡眠质量101例(15.3%),入睡时间260例(39.5%),睡眠时间63例(9.6%),睡眠效率52例(7.9%),睡眠障碍69例(10.5%),催眠药物5例(0.8%),日间功能障碍241例(36.6%)。除睡眠时间和睡眠障碍因子分值外,官兵PSQI总分及各因子分值均非常显著高于正常成人(P〈0.01);PSQI总分及各因子分值均非常显著低于失眠症者(P〈0.01)。≤21岁官兵日间功能障碍因子分值显著高于≥22岁官兵(P〈0.05),睡眠效率因子分值显著低于≥22岁官兵(P〈0.05);初次进驻高原官兵PSQI总分及主观睡眠质量、日间功能障碍因子分值显著高于≥2次官兵(P〈0.05);有氧列车机动官兵PSQI总分及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因子分值均显著高于摩托化机动官兵(P〈0.05)。结论:急进高原适应性训练官兵睡眠质量较差,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四川北川地区抗震救灾部队官兵皮肤病发病情况。方法:通过门诊接诊和医疗巡诊的方式,对抗震救灾官兵皮肤病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救灾部队官兵由于灾后居住、卫生条件,疲劳、气候及心理神经性等因素影响,真菌性、细菌性、蚊虫叮咬、变态反应性、病毒性、精神神经性等皮肤病发病率显著上升。结论:地震救灾中后期应增加皮肤科医师编配,皮肤病治疗药品按照救灾部队疾病谱进行合理配置,有针对性地做好灾区皮肤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了解某特种部队官兵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某特种部队官兵445例,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56.9%认为自己生活质量好或很好,34.2%认为生活质量一般;81.4%自述健康,18.6%自述患病。生活质量的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和精神各领域分值分别为(57.04±20.38)(66.07±17.37)(71.81±17.18)(64.26±19.13)(57.90±20.96)和(64.89±25.04)分,其中5个领域20个方面与普通人群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P〈0.05,P〈0.01)。结论:某特种部队官兵生活质量处于中等水平,睡眠与休息不足影响了生活质量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西藏高原军人睡眠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西藏高原军人睡眠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驻西藏某部队官兵180名,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睡眠质量调查,以PSQI总分≥8为判断睡眠质量问题的标准。结果 (1)西藏高原军人PSQI总分为7.06±3.04,睡眠质量差者占36.8%。睡眠问题主要表现在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五个成分上。(2)男、女军人在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兵种在PSQI总分、睡眠效率、睡眠时间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入驻高原不同时间的军人在睡眠障碍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原军人睡眠质量总体较差,睡眠质量与兵种、性别、入驻高原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特勤疗养官兵的睡眠质量、焦虑状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1月16日至2021年4月15日某特勤疗养中心收治的375例特勤疗养官兵的基本资料,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评价疗养官兵的睡眠质量及焦虑状态,采用 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方...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电子对抗部队官兵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及个性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量表和EPQ量表,抽取电子对抗部队官兵634例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1)电子对抗部队官兵SCL-90人际关系敏感和恐怖两项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军人常模;应对方式量表求助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军人常模,退避因子得分低于军人常模;EPQ的E分量显著高于军人常模,P和N均低于军人常模(P〈0.05)。(2)成熟应对方式与SCL-90总平均分呈显著负相关,不成熟应对方式与其呈显著正相关;N与不成熟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电子对抗部队官兵的个性特征和应对方式对其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团体认知干预对抗震救灾官兵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付方式问卷(CSQ)对经团体认知干预5周的抗震救灾官兵90例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评。结果:抗震救灾官兵除躯体化因子分值外,干预后SCL-90其他因子分值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士兵干预后SCL-90各因子分值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或P〈0.01);士官干预后除恐怖、偏执因子分值显著低于干预前外(P〈0.05),SCL-90其余因子分值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抗震救灾官兵解决问题和求助因子分值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或P〈0.01);自责和退避因子分值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结论:团体认知干预可提高抗震救灾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使应付方式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20.
海军陆战部队官兵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陆战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白评量表(SCL-90)和应对方式问卷对海军某陆战部队官兵284例进行心理评估,并与军人常模进行比较。结果:陆战部队官兵SCL-90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军人常模(P〈0.01),并多采取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解决问题。结论:特殊作业环境对陆战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造成一定影响。应采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训练等措施,提高官兵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