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无肢体瘫痪脑出血的诊断探讨(附46例临床分析)孙金旭脑出血常见症状之一是肢体瘫痪,但也有少数患者无肢体瘫痪,常造成临床误诊。为此,本文就我院自1991年5月至1994年2月共收治经头颅CT证实的脑出血462例,其中无肢体瘫痪者46例(9.96%),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良肢位对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康复组采取良肢位,并进行早期功能训练,对照组除常规治疗及护理外,采取随意体住,并指导其进行功能锻炼。结果半年后康复组的肌力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良肢位能够改善瘫痪肢体的静脉回流,促进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减轻残疾,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112例无肢体瘫痪型脑梗塞临床与CT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12例无肢体瘫痪型脑梗塞临床与CT郝广宪,孙斌无肢体瘫痪型脑梗塞,主要以智力、精神、语言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在CT应用之前不易确诊。本文报告112例并结合国内有关文献,做一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94例,女18例,年龄44至86岁,平均...  相似文献   

4.
例1女,50岁。因双眼视力下降伴头痛20月,右侧肢体瘫痪12月入院。检查:左眼内斜,左上睑下垂伴失明,左视乳头边界清楚苍白,右侧视乳头边界模糊。右侧肢体瘫痪伴痛觉减退。左颈动脉造影见颅中窝8cm直径肿瘤染色,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囊状动脉瘤。手术发现肿瘤位...  相似文献   

5.
41例无肢体瘫痪的脑出血临床与CT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41例无肢体瘫痪的脑出血临床与CT胡志平,石力,莫家驹随着CT在临床上广泛使用,无肢体瘫痪型脑出血的发现逐渐增多[1],我院1991年1月至1995年11月经腋CT扫描发现及收住院共41例,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34例,女7例,年龄3...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肢体瘫痪住院病人中发生院内感染与其他疾病住院病人有无明显的差异,以及肢体瘫痪病人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78例肢体瘫痪病人资料进行整理并作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78例肢体瘫痪病人,34例发生院内感染,感染率为19.1%。>60岁的患者感染率最高,为62.25%;住院时间>30d的患者感染率最高,为42.8%;院内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占总感染人数的35.2%;侵入性操作、广谱抗生素的使用都与院内感染有关,基础疾病引起的肢体瘫痪与院内感染无关。结论肢体瘫痪患者院内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的院内感染率,其发生与医院内某些危险因素有关,并严重影响肢体瘫痪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例手足口病并发急性弛缓性瘫痪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对2例手足口病并发急性弛缓性瘫痪患儿的临床表现,以及MRI、脑电图、神经电生理学检查结果及预后进行回顾分析,并对其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情况进行随访。结果2例患儿均为婴儿,于病程第7天出现急性弛缓性瘫痪,发病1.2d即进展至危重程度。临床表现为单侧肢体瘫痪及三肢瘫痪,肌力0~3级。MRI呈现脑外间隙增宽,相应颈段脊髓呈长T:信号;脑电图提示背景慢波,左右对称;神经电生理学检查相应患肢呈小至中量自发电位;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增宽,振幅下降,大力收缩时募集差;神经电图提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末端潜伏期正常;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不同程度下降,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常,F波消失。肢体瘫痪于病程第2。3周开始恢复。结论手足口病并发急性弛缓性瘫痪以婴儿期好发,肢体瘫痪发生于病程1周左右,发病后1~2d瘫痪即达严重程度。临床表现为单侧肢体或多肢瘫痪,病情恢复迅速。MRI、脑电图、神经电生理学检查对明确诊断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例手足口病并发急性弛缓性瘫痪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对2例手足口病并发急性弛缓性瘫痪患儿的临床表现,以及MRI、脑电图、神经电生理学检查结果及预后进行回顾分析,并对其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2例患儿均为婴儿,于病程第7天出现急性弛缓性瘫痪,发病1~2d即进展至危重程度。临床表现为单侧肢体瘫痪及三肢瘫痪,肌力0~3级。MRI呈现脑外间隙增宽,相应颈段脊髓呈长T2信号;脑电图提示背景慢波,左右对称;神经电生理学检查相应患肢呈小至中量自发电位;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增宽,振幅下降,大力收缩时募集差;神经电图提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末端潜伏期正常;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不同程度下降,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常,F波消失。肢体瘫痪于病程第2~3周开始恢复。结论手足口病并发急性弛缓性瘫痪以婴儿期好发,肢体瘫痪发生于病程1周左右,发病后1~2d瘫痪即达严重程度。临床表现为单侧肢体或多肢瘫痪,病情恢复迅速。MRI、脑电图、神经电生理学检查对明确诊断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人群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简称脊灰病毒)后仅有1%~2%出现明显肢体瘫痪症状,称瘫痪型脊髓灰质炎(paralytic polio,PP)[1].无肢体瘫痪的部分人群其前角细胞亦可能存在广泛受累,通过残存运动神经元代偿,仅表现为头痛、颈痛、四肢痛、发热等非特异性症状,肌电图检查亦可无失神经改变,称为非瘫痪型脊髓灰质炎(nonparalytic polio,NPP)[1-2].  相似文献   

10.
35例无肢体瘫痪性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肢体瘫痪是脑出血的局灶重要症状之一,当少数的脑出血患者无肢体瘫痪时,易漏诊或误诊。本文报导35例无肢体瘫痪的脑出血。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35例(男22例,女13例),平均年龄56.8岁(33~82岁)。既往有高血压史者26例(74.3%)。 2.临床表现:本组35例均急性起病,活动时起病30例,安静时起病5例。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11.
慢性硬膜下血肿引起同侧肢体瘫痪一例周运波,燕建村患者男,56岁。2个月前喝酒后不慎摔伤头部,后枕部着地,当时无昏迷,无肢体活动异常。伤后50天感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并逐渐出现右侧肢体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于1994年1月11日入院。查体:反应略迟钝...  相似文献   

12.
脑血管病急性期后所致的瘫痪肢体疼痛,临床上比较常见。1974年开始,我们对用镇痛剂不能缓解的顽固性瘫痪肢体疼痛患者13例用铁弹丸加减治疗,获得止痛效果,现报道于下。临床资料全部为住院病人,其中男7例,女6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肢体瘫痪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 96例急性脑卒中伴肢体瘫痪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A组(32例)、治疗B组(33例).3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病情稳定48h后即予开始康复治疗,其中治疗A组进行运动疗法,治疗B组在进行运动疗法基础上加用中药离子中频脉冲穴位导入治疗瘫痪肢体,1次/d,20次为1疗程.治疗期间注意观察患肢瘫痪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A组与治疗2组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及P<0.01).结论 急性脑卒中早期综合性肢体康复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肢的肌力,减轻致残程度.  相似文献   

14.
急性假性球麻痹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道21例双侧脑梗塞引起急性假性球麻痹,其临床特征为:15例患者呈现完全性假性球麻痹,主要表现为双侧面-咽,舌-咀嚼,肌瘫痪,其中10例伴肢体瘫。6例患者表现部分性假性球麻痹,其中4例伴肢体瘫。  相似文献   

15.
作者用真丝微粒制作多发性脑梗塞模型。颈内动脉推注微粒后,同侧脑电图显示出快波活动减少和波幅降低。对侧肢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瘫痪。不同时间杀死的大鼠,用两种染色法进行病灶面积比较,发现早期杀死动物TTC染色病灶面积较HE染色的病灶面积小。后期两种染色无差别。对有肢体瘫痪鼠的皮层及基底节区梗塞面积进行比较,认为基底节区梗塞的大小对肢体瘫痪的影响较大P<0.0025。这可能是基底节区纤维较集中所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老年脑卒中后肢体瘫痪患者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170例老年脑卒中后肢体瘫痪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采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DEXA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患侧股骨颈骨密度。结果:老年脑卒中后肢体瘫痪患者发病1年后,患者骨吸收指标IL-4、IL-6水平增高,骨形成指标IL-10表达降低,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患者患侧股骨颈骨密度减低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IL-4、IL-6、IL-10参与了老年脑卒中后肢体瘫痪患者骨质疏松症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患者由于意识障碍,肢体瘫痪或疾病限制,造成长期卧床,瘫痪侧肢体神经支配功能下降,神经营养功能降抵,很容易造成皮肤损伤,发生褥疮。我们对70例不同年龄组脑卒中患者进行了系统的皮肤护理,无一例发生褥疮,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我们进行皮肤护理的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0例脑卒中病人,男42例,女28例,年龄32~87岁,平均年龄55.6岁。其中脑梗死31例,脑出血39例,昏迷28例,左侧肢体瘫痪36例,右侧肢体瘫痪29例。2体会2.1加强技术训练,提高护理水平翻身、皮肤按摩看似简单,可如果不得要领,不但费力费时,还达不到…  相似文献   

18.
脑血管疾病恢复期长,对护理要求较高;对此,我科对60例脑血管疾病病人恢复期的护理进行了一些探索,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偏瘫占85%,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心理护理脑血管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因起病急,突然肢体瘫痪、语言障碍、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专人照顾,加之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疗效不明显时,易产生悲观情绪和恐慎心理,表现为对治疗失去信心,对生活绝望,这对长期瘫痪卧床者尤为突出,忧虑消沉的情绪是脑血管病后遗症较为常见的一种。我们主要从感情与心理上同患者接近,从生活上关心病人,…  相似文献   

19.
患儿女,4岁,因发作性、交替性肢体瘫痪4年,发作性四肢抽搐10 次,于2002年9月4日入院。患儿自出生后3个月起出现偏侧肢体无力,持续3~7d后自行缓解。相隔1周后又可再次出现另一侧肢体无力,如此反复至今。当双侧肢体同时出现无力时,即出现突发四肢抽搐,双眼上翻,伴意识障碍,持续约1~2min。病程中有数次突然惊恐发作,不  相似文献   

20.
引起对侧瞳孔散大,同侧肢体瘫痪的颅内血肿临床罕见。我科自1998年3月至2004年5月共收治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