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铁丝夹板外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6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0-2005年,对60例Bennett骨折采用铁丝夹板外固定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51例,女9例;年龄20~55岁,平均32·5岁。受伤时间2h~7d,平均20h。致伤原因:车祸伤50例,摔伤6例,打击伤4例。闭合性骨折52例,开放性骨折8例。2治疗方法先用12号铁丝做成“U”形,宽度与拇指等宽,长度25cm左右,视患者手指及上肢长度做适当调整。用石膏绷带包绕“U”形铁丝6层放入温水中,浸透拿出,放平玻璃板上,用拇指腹来回顺U形铁丝压实,并挤出水分,将两头及周围边缘塑形光滑后,将半凝固石膏铁丝夹板拿起竖放通风处,铁丝夹板已做好。此时另一助手可…  相似文献   

2.
苏建才 《中国骨伤》2016,29(1):18-20
目的:探讨Colles 骨折手法复位后U形螺旋石膏功能位固定的疗效。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采用闭合手法复位U型螺旋石膏功能位固定47例Colles骨折患者,其中男12例,女35例;年龄8~72岁,平均54.8岁。伤后来院就诊时间40 min~3 d.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无神经血管损伤。手法复位后采用U形螺旋石膏功能位固定,术后即可在健手牵引患侧拇指同时余四指伸曲功能握力练习。根据骨折愈合情况,4~8周拆除石膏,拆石膏后加强腕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6.4个月,骨折4~8周愈合。按改良Cooney 腕关节功能评价:优44例,良2例,可1例。结论:U形螺旋石膏功能位固定治疗Colles骨折,限制了拇指及拇伸肌腱活动,可以用健手牵引患侧拇指降低桡骨短缩率,有利于手及腕部的血液循环,肿胀易消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闭合性胫腓骨下段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闭合性胫腓骨下端骨折62例,男39例,女23例;年龄1763岁(平均39.6岁)。横形骨折15例,螺旋形骨折12例,粉碎性骨折35例。骨折按AO/ASIF分型:A1型12例,A2型9例,A3型6例;B1型19例,B2型16例。分别用小夹板外固定、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和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15例小夹板固定治疗,肢体缩短在1520mm(平均17mm),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6.5周。24例应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其中18例术后需辅助石膏托制动,2例发生切口周围的皮肤坏死,5例出现髌下疼痛;骨折愈合时间平均27.6周,其中1例出现延迟愈合。23例应用解剖钢板内固定,4例出现皮肤坏死,骨折愈合时间平均24周。结论: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可选用超踝小夹板外固定和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但是无论何种治疗方法局部皮肤和骨膜的血运状况都是影响骨折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薛云峰 《中国骨伤》2007,20(8):493-493
我院自1999年1月-2004年12月,采用自体骨髓、半侧腓骨髓腔内联合移植治疗胫骨骨缺损13例,取得满意效果,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1459岁,平均34岁。左侧5例,右侧8例。骨缺损长度16cm,平均3·5cm。骨缺损原因:胫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骨缺损4例,胫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骨缺损6例,胫骨骨髓炎后骨缺损3例。受伤原因:车祸伤9例,机器轧伤1例,打砸伤1例,高处坠落伤2例。病程30min32个月。2治疗方法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下,术肢扎止血带。开放性骨折应遵循骨科一般清创原则。骨皮质若有污染,用刀片刮除0·51mm,骨髓腔若有污染,用刮匙深  相似文献   

5.
自 2 0 0 0年 10月~ 2 0 0 2年 5月 ,应用闭合复位石膏指夹板外固定治疗掌骨颈骨折 2 6例 ,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6例 ,2 0例 ,女 6例。年龄 17~ 4 8岁 ,平均 30 3岁。第 2掌骨骨折 9例 ,第 5掌骨骨折 17例。左侧 9例 ,右侧 17例。掌侧骨皮质有缺损 18例。掌击伤 18例 ,体育运动伤 4例 ,跌倒时握掌着地 2例 ,交通事故伤 2例。伤后至就诊时间 0~ 7d,平均 3d。1 2 治疗方法 取 2 0号铁丝 (约常用铅笔芯粗细 )折成“U”形 ,长 2 5~ 30cm ,宽 1 5~ 2 0cm。用 15cm宽的单层石膏绷带剪成比“U”形铁丝…  相似文献   

6.
王树海 《中国骨伤》2007,20(9):521-522
目的:介绍T形外固定架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自1998年以来用T形外固定架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2675岁,平均55岁。骨折按Neer分型:Ⅰ型7例,Ⅲ型20例,Ⅳ型4例,Ⅵ型1例。结果:32例均获随访,时间1020个月,按尚天裕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判定,优20例,良10例,满意2例,优良率96%。结论:应用T形外固定架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符合肱骨近端骨折的生物学固定要求,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固定器加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以单臂外固定器加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干斜形、螺旋形、粉碎性及多节骨折36例。其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为1482岁,平均34·4岁。按AO/ASIF分类:A2型11例,B型19例,C型6例。观察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手术后并发症。以“Constant肩关节评分法”评价肩关节功能,以“关节活动范围测量”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随访715个月,平均9·3个月。所有骨折均达功能复位或解剖复位,术后平均12周(925周)达临床愈合。术后平均7周(413周)拆除小夹板,术后平均12周(925周)拆除外固定器。最后随访时Constant肩关节评分平均为96分(89100分),而肘关节功能不受影响。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该疗法用于治疗不稳定性肱骨干骨折具有简便易行、创伤少、固定牢、费用低等优点。两种固定方法同时使用可以取长补短,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股骨远端骨不连常伴有软组织条件差、废用性骨质疏松、膝关节僵直,并常因远端骨折块过短而难以固定,因此是创伤骨科领域中较难治疗的疾病之一。自1998年5月-2004年8月,应用逆行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不连21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4例,女7例;年龄2261岁,平均38岁。致伤原因:车祸伤9例,坠落伤4例,砸伤5例,机械伤3例。开放伤4例,闭合伤17例。左侧8例,右侧13例。骨折类型:简单骨折2例,楔形骨折6例,复杂骨折13例。受伤时手术固定方法:髁支持钢板3例,“L”形钢板8例,逆行髓内钉2例,动力髁螺钉(DCS)5例,顺行交锁髓内钉3例。  相似文献   

9.
丁浩  周军杰  曹成福  纪斌 《中国骨伤》2007,20(10):619-620
肱骨干骨折愈合延迟和骨不连的发生率较高,研究发现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骨不愈合率可达3·6%[1]。我院自2002年6月-2005年4月采用Smith+Nephew施乐辉公司的肱骨Russell-Taylor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骨不连39例,并对其临床疗效和并发症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本组39例,男21例,女18例;年龄1966岁,平均37·8岁;闭合性骨折34例,开放性骨折5例。致伤原因:交通伤23例,砸伤11例,摔伤5例。39例均为陈旧性骨折,内固定手术后815周骨折无愈合迹象,平均12·6周。本组所采用交锁髓内钉直径79mm,长度为180260mm。2手术方法臂丛麻醉下,患者  相似文献   

10.
周强  黄小刚  严宁  周成洪 《中国骨伤》2007,20(9):523-525
目的:评估外用夹板对股骨粉碎骨折术后碎骨片的复位作用。方法:自2004年7月-2005年5月收治12例13侧股骨干粉碎骨折,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46.8岁。外伤后1周内施行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术中未对骨折处进行剥离固定,术后即刻摄片发现有大块的骨折片明显移位,股骨整体力线和长度恢复良好。予以夹板外固定24周,移位的骨折片处适当加压,每周摄片观察调整。结果:所有病例移位明显的骨折片在夹板固定1周后即有满意的复位,碎骨片向中心轴靠拢0.53cm,无夹板造成的软组织挤压伤,创口I期甲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6.2周,患侧髋、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外用夹板对股骨碎骨片的复位疗效确切、方法简便,与微创内固定相互结合,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