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五项检测方法和乙肝病毒丹氏颗粒抗原检测试剂在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感染中的一致性,探讨丹氏颗粒抗原检测试剂在检测慢性乙肝感染的经济性和可靠性。方法ELISA方法检测134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标志物和丹氏颗粒抗原,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 DNA。比较各组丹氏颗粒抗原水平及HBVDNA定量水平和乙肝五项的相互关系。结果慢性乙肝患者HBsAg、HBeAg、HBcAb阳性组、HBsAg、HBcAb阳性组、HBsAg、HBeAb、HBcAb阳性组和HBsAb、HBeAb、HBcAb阳性组丹氏颗粒抗原阳性率分别为100.0(、100.0(、94.3(和0。结论丹氏颗粒抗原试剂在检测慢性乙肝感染中与乙肝五项指标及HBV DNA定量之间具有一致性。丹氏颗粒抗原是一个能较好的反应乙肝病毒复制的指标,对乙肝的诊断、预后及抗病毒疗效观察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2(Pre-S2)抗原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五项、乙肝病毒DNA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982例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和乙肝病毒Pre-S2抗原进行检测;并用荧光定量PCR法对其进行HBVDNA检测。对HBV血清标志物不同阳性血清学模式进行分组分析。结果在HBeAg阳性模式组中,乙肝病毒Pre-S2和HBVDNA的检出率高,平均为95.34%和97.8%。在HBeAg阴性模式组中,乙肝病毒Pre-S2和HBVDNA的检出率低,平均为39.7%和32.3%。在HBsAg、HBeAg均为阴性的模式中Pre-S2抗原为1.45%。结论 Pre-S2抗原与HBeAg和HBVDNA密切相关;Pre-S2抗原检测完善和补充了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慢乙肝患者血清及肝组织HBVDNA表达及基因芯片检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点样仪将 PCR扩增的 HBVDNA探针制成基因芯片 ,对 15例慢性乙型肝炎 (下称慢乙肝 )患者的血清及肝活检组织 ,分别用基因芯片、原位分子杂交法、免疫组织化学法、雅培试剂检测 HBVDNA、HBc Ag、HBs Ag、HBe Ag。结果 15例患者的血清 HBs Ag、HBe Ag及基因芯片检测均阳性。15例肝组织标本中 ,免疫组化法HBc Ag阳性 15例 ,HBVDNA原位分子杂交法阳性 14例 ,基因芯片检测阳性 14例。认为肝炎基因诊断可同时检测乙肝患者血清及肝组织中的 HBVDNA。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DNA芯片技术在检测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肝组织及血清中HBVDNA的应用,并与雅培试剂、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分子杂交法比较。方法用点样仪将PCR扩增的HBVDNA探针制成基因芯片。对15例慢性乙型肝炎(下称慢乙肝)患者的血清及肝活检组织、99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组织,分别用基因芯片、原位分子杂交法、免疫组织化学法、雅培试剂检测HBVDNA、HBcAg、HBsAg、HBeAg。结果15例慢乙肝HBsAg、HBeAg阳性患者的乙型肝炎血清基因芯片检测均阳性。15例肝组织标本中,免疫组化法HBcAg阳性15例,HBVDNA原位分子杂交阳性14例。基因芯片检测阳性14例。99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组织标本中,HBcAg阳性67例、HBVDNA阳性53例,基因芯片检测阳性46例;32例HBcAg、HBVDNA阴性组织基因芯片检测均阴性。结论肝炎基因诊断芯片可以检测肝组织及血清HBVDNA,其诊断准确率高,假阳性率低。  相似文献   

5.
乙肝相关疾病患者血清HBV DNA和IL-6、IL-8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肝相关疾病患者血清中IL-6及IL-8含量变化及其意义及IL-6、IL-8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的相关性,寻找HBV感染的相关疾病的炎症活动指标。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29例、乙肝后肝硬化(LC)31例、原发性肝癌(PHC)33例及正常对照30例血清中IL-6、IL-8的水平;并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上述93例乙肝相关疾病患者血清HBVDNA的含量。结果CHB、LC及PHC患者血清IL-6、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3组之间相比较无明显差异;HBVDNA阳性组和HBVDNA阴性组的IL-6、IL-8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HBVDNA阳性组显著高于HBVDNA阴性组(P〈0.01)。结论乙肝相关疾病患者存在着免疫调节的紊乱,IL-6、IL-8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IL-6、IL-8与HBVDNA载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可作为乙肝相关疾病炎症活动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6.
对乙肝五项检测中出现的单项HBeAg阳性进行鉴别,以避免做出假阳性结果。对30例乙肝五项检测为“大三阳”(HBsAg、HBeAg、HBcAb三项阳性)标本及30例单项HBeAg阳性标本进行HBVDNA测定,比较两者HBVDNA的阳性率;同时筛选出HBVDNA阴性标本,并对HBVDNA阴性标本进行RF(类风湿因子)检测;随机选取30例RF阳性血清标本检测HBeAg。乙肝五项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HBVDNA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RF检测采用胶乳凝集实验。30例“大三阳”标本HBVDNA阳性28例,阳性率93.3%,30例单项HBeAg阳性标本中HBVDNA阳性10例,阳性率33.3%,两者HBVDNA阳性率差异显著(P〈0.01)。22份HBVD—NA阴性标本均检出RF,30份随机抽取的RF阳性标本中HBeAg阳性仅5例。对乙肝五项检测中出现的单项HBeAg阳性标本应进行HBVDNA检测,以排除RF阳性造成的HBeAg假阳性;不能以RF阳性认为HBeAg单项阳性即为假阳性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抗-HBs阳性肝炎HBVDNA检测和肝活检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为了明确抗-HBs阳性,肝功能反复异常者的病原学诊断,我们对58例抗-HBs阳性患者测定血清HBVDNA,其中14例行肝穿活检免疫组化双标志检测,结果显示23/58患者HBVDNA阳性,肝穿组13/14患者肝组织HBsAg,HBcAg双阳性,2例HDAg 患者HBVDNA均阳性,提示抗-HBs阳性,肝功能反复异常仍应考虑乙肝病毒感染,血清HBVDNA检测和肝穿刺将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乙肝病毒复制中间体RNA(HBV RNA),60例乙肝患者5例PBMCs中HBV RNA阳性,26例PBMCs中HBV DNA阳性,27例血清HBVDNA阳性;PBMCs HBVDNA 阳性患者中有4例PBMCs HBV RNA阳性,血清HBV DNA阳性患者中有3例PBMCs HBVRNA阳性;17例血清HBeAg阳性患者中有4例PBMCs HBV RNA阳性。血清HBeAg、HBV DNA及PBMCs中HBV DNA阴性患者,其PBMCs HBV RNA仍可能阳性,其PBMCs可成为乙肝患者肝病复发和传播的来源。  相似文献   

9.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定量与乙肝标志物及凝血四项的相关性。荧光定量PCR法检测 10 6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DNA含量 ,与血清标志物作比较 ;分别比较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炎肝硬化组 ,三组中HBVDNA( )组和HBVDNA(- )组凝血四项的差异。HBeAg阳性组HBVDNA阳性率高于另两组 ,HBeAg阳性组中HBVDNA含量 >10 7拷贝 /ml的比率明显高于另两组 ;慢性肝炎组中HBVDNA( )组和HBVDNA(- )组PT和APTT两项存在差异。血清HBVDNA定量检测和凝血四项检测对乙型肝炎的诊断和病情监测 ,出血倾向 ,评价抗病毒疗效以及指导用药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乙肝病毒前S1抗原和核心抗原与HBVDNA的关系以及在乙肝诊疗中的意义。方法:对100例慢性乙肝患者的346份系列血清和486例正常对照血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进行DNA定量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乙肝病毒前S1抗原和核心抗原的联合检测(检测结果以HBV NRAg表示)及对乙肝血清标志物进行定性检测。结果:342份HBV DNA(+)的血清中,有338份HBV NRAg检测为阳性,灵敏度为98.8%(95%CI:0.970-0.995),HBV NRAg特异度为99.6%(95%CI:0.985-0.999)。45例患者的系列血清HBV NRAg的OD均值随着HBVDNA拷贝数降低而下降,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0.721)。其中有两位患者的血清标本出现了HBV DNA阴转。此外在46例不明原因肝功能不良患者中,发现3例HBsAg(-),HBV DNA(+)的慢性乙肝患者。结论:联合检测乙肝病毒前S1和HBcAg不仅能反映乙肝患者体内HBV复制情况,而且对抗病毒药物在临床的使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了解脾脏对乙肝病毒复制指标HCeAg在血中表达水平的影响.术前HBVDNA的表达采用PCR法进行常规检测;HBeAg的定量检测采用微量酶免分析法(MEIA);血标本分别来自50例术中取的脾动、静脉血,以及在术前一周、术后一周及术后一年抽取的外周血,20例非手术患者血作为对照.在HBVDNA表达为阳性组的患者中,研究组术前与对照组间血中HBeAg的定量检测比无统计学差异;脾动脉血中HBeAg的定量检测,无统计学差异;术后一周及术后一年HBeAg的定量值与术前及对照组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HBVDNA表达为阴性组的患者中,脾动、静脉血及手术前后外周血中的HBeAg的定量检测,均无统计学差异.当乙肝肝硬化患者血中HBVDNA阳性时,脾脏对HBeAg的表达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即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当HBVDNA阴性时,无此调控作用.乙肝肝硬化脾脏免疫调节作用的两面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研究套式PCR在检测抗-HBs阳性不同模式者血清HBVDNA中的意义,从基因角度分析产生的原因。对64例标本采用套式PCR检测HBVDNA并作序列分析,荧光定量法检测HBVDNA含量。抗-HBs阳性不同模式者常规PCR法检测HBVDNA阳性率29.7%,套式PCR检测阳性率84.4%;套式PCR阳性组肝功能损害严重,HBVDNA与HBsAg值显著高于套式PCR阴性组;套式PCR性阴/常规PCR阴性组48.6%的病例由于S基因变异导致HBsAg肽氨基酸置换产生的,抗-HBs不能中和病毒而与HBVDNA共存。因此对那些抗-HBs阳性,肝功能反复异常者有必要进行套式PCR检测,以提高HBV感染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中乙肝两对半模式和乙肝病毒DNA定量相关性。[方法]以在三亚市人民医院就诊的乙型肝炎患者50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其乙肝两对半及乙肝病毒DNA(HBV-DNA)定量,观察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乙型肝炎患者500例,其中大三阳患者HBV-DNA定量对数值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e抗原定量与HBV-DNA对数定量相关分析显示:e抗原阳性患者中,e抗原定量值与HBV-DNA对数定量呈高度线性相关(r=0.81);e抗原阴性患者e抗原定量值与HBVDNA对数定量呈中度线性相关(r=0.52)。[结论]乙型肝炎患者中乙肝两对半模式与HBV-DNA定量值存在明显相关性,两者联合检测可准确反映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情况,值得临床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不同类型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V DNA基因含量与临床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探讨不同类型慢性乙型肝炎 (慢乙肝 )患者病毒复制水平与肝损害程度的关系。 180例慢乙肝患者血清HBVDNA基因含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清HBeAg阳性组HBVDNA含量 (10 6 3 5± 1 84)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 (10 4 73± 1 88) (P <0 0 1) ,不同类型慢乙肝组血清HBVDNA含量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研究证实 ,血清HBeAg的存在影响HBVDNA的水平变化 ,不同类型慢性乙型肝炎肝损害程度与血清HBVDNA基因含量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5.
王亚东 《传染病信息》2019,32(3):233-235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乙肝)孕妇HBV血清标志物、HBVDNA载量及ALT检测结果,为HBV感染孕妇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区孕检的120例乙肝孕妇的临床资料,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五项HBV标志物,同时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HBVDNA水平,酶速率法检测ALT,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0例孕妇血清中,感染模式Ⅰ(大三阳)HBsAg(+)、HBeAg(+)、HBcAb(+)58例,占48.33%;HBVDNA(+)49例,占84.48%,其中HBVDNA>106IU/ml42例,占72.41%;ALT增高39例,异常率为67.24%。感染模式Ⅱ(小三阳)HBsAg(+)、HBeAb(+)、HBcAb(+)45例,占37.50%;HBVDNA(+)27例,占60.00%,其中HBVDNA>106IU/ml15例,占33.33%;ALT增高20例,异常率为44.44%。感染模式Ⅰ孕妇HBVDNA阳性率、HBVDNA>106IU/ml率和ALT异常率最高,感染模式Ⅱ孕妇次之。结论 HBV血清标志物与HBVDNA高载量和ALT水平密切相关,三者相结合能为孕妇的临床诊断、围产期干预措施以及疗效观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移植物HBV感染治疗的确定HBV“移植物感染”的定义是肝移植术后持续的血清HBsAg阳性。这个定义有别于临床上的显著移植物感染,即血清HBVDNA阳性。例如,Roche等应用敏感的PCR方法检测移植后持续采用HBIg进行预防长达十年的病人血清,这些病人血清HBsAg是阴性的。结果相当一部分病人血清内检测出HBVDNA。[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乙型病毒性肝炎三系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血清标志(HBVM)检测结果的解释是一个复杂问题,认识不断更新、逐步深入但仍很肤浅。本文拟就乙肝三系检测的临床意义和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一、HBsAg HBsAg 为乙肝病毒(HBV)感染的标志,其出现早晚与感染剂量有关(6天~6个月)。急性乙肝,感染后20~24天,ALT 升高前2~8周即可检出。ALT 高峰后随病(?)好转于1~12周逐渐消失。慢性感染者 HBsAg 持续阳性。HBsAg 为 HBV 外膜蛋白的组分,其本身不具传染性。HBsAg 阳性有两种情况:(1)有完整病毒复制、具传染性。此时其它复制标志阳性,如HBeAg、HBVDNA-P、HBVDNA 等;(2)无完整病毒复制,不具传染性。HBVDNA 整合入宿主细胞基因组的过程中,表达其它病毒蛋白的基因丢失,仅有HBsAg 表达无完整病毒形成。急性乙肝 HBsAg 持续阳性超过半年提示慢性化。最近研究表明,成人急性感染后慢性化者仅为  相似文献   

18.
抗-HBs阳性HBV感染者5年前瞻性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阳性HBV感染者5年疾病演变。方法对62例抗-HBs阳性者检测5年前后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HBVDNA水平及观察临床演变。结果5年后肝硬化、肝癌发生率分别11.3%、4.8%,死亡5例见于123、12阳性模式组,123、12、245阳性模式5年后仍有48.1%、66.7%、61.1%保持原模式不变,临床类型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5年后抗-HBs和HBVDNA水平总趋势下降,123模式HBVDNA定量显著下降,12模式抗—HBs水平显著下降。结论HBVDNA和血清抗-HBs水平高低是预示疾病转归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冯灏  殷国庆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0,26(2):189-190,193
目的观察不同病程的乙肝患者血清中ANA的表达及其与肝功能、HBVDNA的关系。方法对35例乙肝携带1患者、192例慢性乙肝患者,35例乙肝肝硬化患者检测血清中的ANA、肝功能、HBVDNA,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ANA在乙肝携带、慢性乙肝及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血清中呈进行性升高趋势。2.192例患者中ANA阳性者共29例占15.10%,29例ANA阳性患者的ALT、TBil、ALB及HBVDNA较163例ANA阴性患者的均有升高,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A与乙肝患者的病程相关,并与HBVDNA复制水平及肝功能损伤的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HBV DNA的存在状况。方法采用改良PCR法检测慢性HBV感染者PBMCs中HBV DNA、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结果120例慢性HBV感染者PBMCs中HBV DNA、ccc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2.50%、45.83%,HBV DNA阳性检出率高于cccDNA(P<0.01);其中HBeAg阳性组PBMCs中HBV DNA(80.00%)和cccDNA阳性检出率(45.00%)分别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61.67%)(30.00%)(P均<0.01);PBMCs中HBVDNA检测阳性者血清HBVDNA水平明显高于HBVDNA检测阴性者(P<0.01)。结论改良PCR法检测表明HBV DNA不仅可感染PBMCs,且部分参与复制;PBMCs中HBVDNA存在和复制能力与HBeAg阳性相关;PBMCs中HBV DNA阳性检出率与血清HBV DNA水平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