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巨乳症又称乳房肥大、大乳房或巨乳房,是指乳房过度发育,含腺体及脂肪结缔组织过度增生,体积超常,与躯体明显失调.巨乳症发生原因可以是内分泌紊乱致乳腺增生,也可见于丝虫病,乳腺淋巴管阻塞而致乳房橡皮肿,还可以是遗传因素[1].  相似文献   

2.
巨乳症1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乳症指乳房的过度发育使乳房的体积过度增大,形成乳房肥大症。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乳房缩小成形术是切除部分乳房皮肤、乳腺组织,使乳房体积缩小和乳房位置改善,并进行乳头、乳晕整形的一类整形手术。乳房巨大给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不便,心理带来痛苦。我科于2009—02收治1例巨乳症患者,经缩乳手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乳房的过度发育使乳房的体积过度增大,形成乳房肥大症,俗称巨乳症.乳房缩小成形术是切除部分乳房皮肤、乳腺组织,使乳房体积缩小和乳房位置改善,并进行乳头、乳晕整形的一类整形手术.  相似文献   

4.
苏晓丽  陶庆梅 《现代护理》2003,9(9):731-731
乳房的过度发育使乳房的体积过度增大,形成乳房肥大症,俗称巨乳症。乳房缩小成形术是切除部分乳房皮肤、乳腺组织,使乳房体积缩小和乳房位置改善,并进行乳头、乳晕整形的一类整形手术。乳房肥大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乳房下垂。重度的乳房肥大及下垂,其下缘可达脐上下,但肥大的乳房下缘达腹股沟、大腿则甚为少见。现将我科2000年10月收治的1例巨乳症手术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巨乳整形术后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廷芬  刘伟 《天津护理》2000,8(4):180-181
巨乳症是指由于脂肪及乳腺组织增生所致的乳房肥大。是因内分泌紊乱或哺乳后乳腺导管扩张及遗传因素所致,由于乳房巨大、沉重引起患者肩、颈、背部酸痛,乳房下皱襞糜烂湿疹,日久造成含胸畸形和心理失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巨乳整形术的患者日益增多,自1994年~1998年作者护理了20例患者,术后乳房形态和知觉都较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  相似文献   

6.
青春期出现一侧或双侧乳房迅猛增长的症状称“突发青春期巨乳症”,这类巨乳症出现在青春发育的早期,70%患者发生在10~15岁,表现为发育的乳房在数月到1年之间,迅速长大,伴有乳房疼痛,胸部压迫感,腰背酸痛,乳房表面皮肤糜烂等症状,与体形不成比例的胸部过度隆起。严重时犹如乳房巨大肿瘤样生长,使患者和家属深感恐惧。患者在心理上十分痛苦,在家属的陪同下就诊,  相似文献   

7.
青春期出现一侧或双侧乳房迅猛增长的症状称“突发青春期巨乳症”,这类巨乳症出现在青春发育的早期,70%患者发生在10~15岁,表现为发育的乳房在数月到1年之间,迅速长大,伴有乳房疼痛,胸部压迫感,腰背酸痛,乳房表面皮肤糜烂等症状,与体形不成比例的胸部过度隆起。严重时犹如乳房巨大肿瘤样生长,使患者和家属深感恐惧。患者在心理上十分痛苦,在家属的陪同下就诊,  相似文献   

8.
乳腺增生病好发于已婚妇女,30岁以上者50%有临床乳腺增生病的表现,在组织学上则有90%的女性可见乳腺结构不良改变。其主要临床症状,大多在月经前一周内开始,出现乳房单侧或双侧不同程度的胀痛,并有触摸痛或硬结索条颗粒状物。月经过后,乳房疼痛与硬结块减轻或消失。本病具有明显的临床周期性特点。本人自1995年从事中医门诊以来,运用自拟乳核散结汤内服治疗乳腺增生病7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青春期巨乳症超声和病特征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述青春期巨乳症的声像图表现和病理表现。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例11~14岁的青春期巨乳症患者进行乳腺检查和病理观察。结果4例青春期巨乳症有相似的异常声像图,表现为乳腺解剖层次不清,腺体结构紊乱,显示为片状网线状囊性结构、斑片状弱回声和斑片状稍强回声,1例合并纤维腺瘤并有皮肤红肿。病理表现为腺体囊性增生,导管上皮增生,导管排列紊乱,无明显小叶形成,脂肪细胞、纤维细胞和纤维母细胞增生。结论青春期巨乳症可能并非单纯地体积巨大,其超声和病理的异常,尚需继续随访。  相似文献   

10.
乳腺增生是妇女内分泌的障碍性增生病,一是妇女体内女性激素代谢障碍,雌孕激素比例失调,使乳腺实质增生过度和复旧不全,二是部分乳腺实质成份中女性激素受体的质和量异常,使乳房各部分增生程度参差不齐。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和加快,妇女工作社会生活压力过大,以及饮食结构和婚育习俗等方式的改变,使乳腺增生的患者呈上升趋势,仅2004年来我院就诊有4773人,乳腺增生4765人分轻、中、重度增生,7人为乳腺纤维瘤,1人为乳腺癌,为了减轻广大妇女因乳腺增生引发的疼痛的痛苦,我院引进了VLH-6100光电子治疗仪,在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细致的思想工作,消除其顾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乳腺增生是妇女内分泌的障碍性增生病。一是妇女体内女性激素代谢障碍,雌孕激素比例失调,使乳腺实质增生过度和复旧不全,二是部分乳腺实质成份中女性激素受体的质和量异常,使乳房各部分增生程度参差不齐。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和加快,妇女工作社会生活压力过大,以及饮食结构和婚育习俗等方式的改变,使乳腺增生的患者呈上升趋势,仅2004年来我院就诊有4773人,乳遥增生4765人分轻、中、重度增生。7人为乳腺纤维瘤,1人为乳腺癌,为了减轻广大妇女因乳腺增生引发的疼痛的痛苦,我院引进了VLH-6100光电子治疗仪,在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细致的思想工作,消除其顾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乳房的过度发育使乳房的体积过度增大,形成乳房肥大症(mammary hypertrophy,macromastia),俗称巨乳症。乳房肥大给女性带来精神上及肉体上的痛楚。严重的乳房肥大及乳房下垂,其乳房下缘可超脐孔,甚至到达耻骨水平,造成体型臃肿、行动不便,肩部、背部酸痛,平卧时有胸部受压及窘迫感。天气炎热时,两侧乳房之间以及乳房下皱褶区,  相似文献   

13.
程桂真 《家庭护士》2007,5(6):91-91
乳腺增生病是周期性激素分泌失调所致的非炎症慢性疾病,乳房胀、痛、包块常在月经来潮前或情志不佳时加重,且缠绵难愈,部分病人由于上皮高度增生和不典型增生基础上发展为癌变。临床上有50%左右的女性有乳腺增生的表现,在组织学上则有90%的女性可见乳腺结构不良的表现。其发病率日趋增加已成为危害女性身心健康不可忽视的问题。为了使病人有效地配合治疗本病,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康复教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垂直上蒂法乳房缩小整形术的改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震  张家建  游晓波  傅荣 《华西医学》2010,(7):1220-1222
目的探讨垂直上蒂法乳房缩小整形术在治疗巨乳症中的改良应用。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10月对18例乳房肥大患者行垂直上蒂法乳房缩小整形术,设计乳晕下做垂直切口,乳房下皱襞上1~2cm做弧形切口;乳晕上新乳头区域去皮制皮下蒂,切开形成左右两侧皮瓣,乳头乳晕垂直向上折叠缝合于新乳头位置,逐步分次去除多余皮肤及乳腺组织,不悬吊固定切除后的乳腺组织,向中央收紧乳房,获得轮廓饱满、曲线圆滑的新乳房。结果手术效果良好,乳房外形饱满,轮廓曲线圆滑,随访半年后乳头乳晕感觉恢复良好,切口瘢痕小,患者满意。结论此改良法治疗中重度巨乳症术后乳房形态效果满意,设计与手术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辛波  李敏  郝恩源 《实用医学杂志》2003,19(9):1002-1003
目的:探讨乳腺良性疾病再手术的原因与应对方法。方法:总结因乳腺良性疾病进行第二次手术的病例28例,对再次手术的原因、病理、治疗方法进行讨论。结果:全组28例,以疼痛、局部肿块为主诉最多见,其次为乳头溢液;病理诊断以乳腺增生或囊性增生最多见,其次为导管内乳头状瘤,并有3例癌变。根据病理结果对良性复发病例行病变局部切除或行单纯乳房切除,诊断为恶性者行乳腺癌根治术。结论:乳腺增生或囊性增生、导管内乳头状瘤是造成乳腺良性疾病再手术的主要原因;乳腺增生可以癌变,局部切除加长期随访对于乳腺良性疾病的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乳腺增生症是一种女性常见的乳房疾病,发病率占乳腺各种疾病的首位[1].乳腺增生症的主要组织学变化就是乳腺本质的增生过度和复原不全,这种现象是由于雌、孕激素比例失衡的结果[1].本研究对乳腺增生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及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40岁,自述双乳头一直轻微凹陷未哺乳,曾就诊数次.被诊为乳腺增生。触诊:双侧呈弥漫性肿胀,无疼痛感.乳房内无明显硬块,皮肤无桔皮样改变,触双腋窝淋巴结肿大融合成块状.极似副乳。X线检查报告:双侧乳腺为致密型乳房,可见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致密的中、低密度阴影。只有大小不等形态各异,少量钙化点,未见明显癌变影像。X线诊斯:乳腺增生。  相似文献   

18.
乳腺增生病是周期性激素分泌失调所致的非炎症慢性疾病,乳房胀、痛、包块常在月经来潮前或情志不佳时加重,且缠绵难愈,部分病人由于上皮高度增生和不典型增生基础上发展为癌变。临床上有50%左右的女性有乳腺增生的表现,在组织学上则有90%的女性可见乳腺结构不良的表现[1]。其发病率日趋增加已成为危害女性身心健康不可忽视的问题。为了使病人有效地配合治疗本病,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康复教育。1周期用药病人应在医生指导下按月经周期规律服药。首先,医生应在中医理论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基础上,让病人了解乳房与胞宫的密切关系和乳房在月…  相似文献   

19.
乳腺增生病是以乳腺腺泡导管的上皮组织细胞及结缔组织增生为基本病理变化的一类疾病总称[1]。以乳房部肿块和疼痛为两大主症,可发生在青春期开始后的任何年龄阶段。目前对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中医认为,乳腺增生病属中医“乳癖”范畴,常因忧思恼怒或饮食不节而致冲任失调—气滞血淤—经络阻滞,乳络不通,发为本病[2]。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乳腺增生与内分泌功能紊乱、卵巢功能失调,导致体内雌二醇(E2)、孕酮(P )及垂体催乳素(PRL )等激素紊乱有关[3‐5]。由于乳腺增生病其发病率高,一些患者疼痛症状明显,并且出明显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也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女性日常生活及身心健康[6,7]。当今学者认为,积极治疗该病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8]。现将近年各医者对乳腺增生的主要治疗方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乳腺巨纤维腺瘤是乳腺纤维腺瘤的少见类型,肿瘤直径5cm或重量500g[1]。其发病机制除了种族、地域及饮食因素外,一般认为是卵巢内分泌失调,雌激素过多分泌和(或)局部雌激素受体敏感性明显增高导致乳腺实质增生、导管扩张和囊肿形成;同时孕酮相对降低,孕酮对雌激素的抑制作用失去而致间质结缔组织过度增生与胶原化[2]。由于肿瘤大、生长快、中央区域供血差、组织坏死很容易引发血管破裂,一旦失血,将引起血容量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