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寻求提高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办法.[方法]2006年4月-2008年4月选择住院输液病人1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留置针常规进针方法行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观察组采用一步到位进针法行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对两组穿刺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一步到位进针法可提高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负压进针法在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方法:将480例需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40例,对照组按常规穿刺,实验组采用负压进针法穿刺.结果:两组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回血率、回血速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负压进针法可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一次成功率、回血速度、回血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寻找更可靠的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方法]将250例病人按入院日期单双日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穿刺,观察组采用改进后的方法穿刺,观察两组穿刺成功率、术中漏血率。[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漏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后的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可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术中漏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充盈不佳的休克病人止血带对留置针穿刺"一针见血"率与送管成功率的研究.[方法]将120例接受留置针输液的休克病人分成两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分次扎止血带穿刺,与对照组用传统方法一次扎止血带穿刺和送管前后松止血带进行了对照比较.[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前后松止血带法送管成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留置针在静脉充盈不佳血管穿刺时,行分次扎止血带和送管后松止血带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王丽娟 《全科护理》2011,(8):699-700
[目的]探讨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疼痛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法。[方法]将153例静脉留置针穿刺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采用传统的穿刺法,观察组85例采用改良穿刺法,比较两组病人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疼痛反应。[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7.65%,疼痛发生率为3.53%;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9.71%,疼痛发生率为77.94%。[结论]静脉留置针穿刺中采用改良穿刺法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疼痛,优于传统穿刺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静脉显像仪在肥胖儿童手术前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2月-10月河南省某三甲医院术前需行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的肥胖患儿13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穿刺,观察组采用静脉显像仪辅助穿刺。比较2组静脉穿刺时间、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患儿静脉穿刺配合度。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χ2=6.332,P<0.001),静脉穿刺时间短于对照组(t=4.923,P<0.001),患儿静脉穿刺配合度优于对照组(Z=-2.274,P=0.023)。结论 静脉显像仪有助于提高肥胖患儿术前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患儿配合度,缩短静脉穿刺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改良穿刺送管方法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40例住院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送管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穿刺送管方法。比较两组静脉留置针穿刺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穿刺一次成功率为94.17%,对照组为83.3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应用改良穿刺送管方法优于常规穿刺送管方法。  相似文献   

8.
梁玉俊 《家庭护士》2009,7(19):1713-1714
[目的]观察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在矿区多发性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矿区多发性创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在手、前臂、肘窝及内踝处留置针穿刺输液,观察组选用右侧颈外静脉进行留置针穿刺输液.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单通道1 h液体补充量及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6.7%,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70.0%;观察组穿刺平均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单通道颈外静脉1 h液体补充量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颈外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应用于矿区多发性创伤急救能尽快进入有效循环,为抢救赢得时间,明显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四肢浅静脉和颈外静脉穿刺留置针在静脉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穿刺部位将200例化疗患者分为观察组88例,对照组112例。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穿刺留置针方法,对照组采用四肢浅静脉穿刺留置针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较对照组高;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血管的保护,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静脉化疗途径。  相似文献   

10.
江春华 《全科护理》2010,8(31):2865-2866
[目的]探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送管手法,以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将180例静脉留置针穿刺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9例采用传统的送管法,观察组91例采用改良送管法(左手固定患儿穿刺部位,进针回血后用左手大拇指送管)。比较两组病人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70%,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8.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采用改良送管法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优于传统送管法。  相似文献   

11.
孙旱兰 《全科护理》2012,10(28):2635-2636
[目的]观察全程绷紧皮肤在静脉留置针穿刺过程中的效果。[方法]将118例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采取全程绷紧皮肤穿刺,对照组58例采取常规穿刺法。比较两组病人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静脉留置针穿刺过程中采取全程绷紧皮肤穿刺,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不完全置入法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8月—2017年8月选取儿内科5岁的600例学龄期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完全置入法置针,观察组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不完全置入法置针,比较两组患儿穿刺成功率、穿刺依从性、静脉针留置时间及留置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置管依从率及患儿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静脉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护士调节输液位置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穿刺部位红肿、渗血、漏液、静脉炎、穿刺部分感染、堵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科患儿行静脉注射时行外周静脉留置针不完全置入法能有效减少患儿留置并发症,延长留置时间,避免反复穿刺,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沈延琴  张秀 《全科护理》2016,(23):2448-2449
[目的]探讨在肝性脑病病人中应用单手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效果。[方法]采用单双日分组方法将100例肝性脑病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单手操作穿刺法,对照组采用双手操作穿刺法,对两组病人的一次穿刺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单手操作静脉留置针穿刺法简单易掌握,可提高肝性脑病病人的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疼痛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法.[方法]将153例静脉留置针穿刺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采用传统的穿刺法,观察组85例采用改良穿刺法,比较两组病人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疼痛反应.[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7.65%,疼痛发生率为3.53%;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9.71%,疼痛发生率为77.94%.[结论]静脉留置针穿刺中采用改良穿刺法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疼痛,优于传统穿刺法.  相似文献   

15.
朱辉媚 《全科护理》2014,12(4):359-360
[目的]探讨改进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在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置管中的应用。[方法]将50例1个月至3岁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观察组选用改进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未脱管率、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置管中应用改进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效果优于常规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最佳穿刺方法.方法:将7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改进的静脉留置针穿刺和送套管方法,对照组以传统方法穿刺和送套管,比较两组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及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在置管成功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穿刺针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进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能提高静脉留置针置管成功率,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产儿腋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方法]将12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穿刺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方法。比较两组早产儿腋静脉穿刺效果。[结果]观察组早产儿腋静脉穿刺成功率为85%,对照组为6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产儿腋静脉留置针穿刺采用改良穿刺方法效果优于常规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王玉兰 《全科护理》2011,9(13):1131-1132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将7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PICC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浅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病人静脉炎、堵管、渗漏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堵管、渗漏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中采用PICC穿刺置管,可降低静脉炎、渗漏、堵管的发生率,效果优于浅静脉留置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浅静脉留置针不同置入手法,探讨更合适的浅静脉留置针置入手法,以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将180例行浅静脉留置针病人随机分成A组、B组和C组,A组采用一次性置入再退出针芯法,B组采用边置外套管边退针芯法,C组采用分段置入法.观察3组病人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情况.[结果]A组浅静脉留置针置入成功率为75.0%,B组为83.3%,C组为96.7%.[结果]浅静脉留置针分段置入法优于另外两种置入手法.  相似文献   

20.
王米艳  王海燕  李媛 《全科护理》2011,9(13):1161-1161
[目的]探讨单手送管法在儿科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60例行静脉留置针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0例采用传统双手送管法,观察组400例采用单手送管法。比较两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科静脉留置针穿刺中应用单手送管法优于传统双手送管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