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黄敏  张红梅  张静  段微 《河北医药》2015,(4):517-518
目的测定Graves病患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IL-4和IL-10的水平,探讨Th1/Th2细胞平衡在Graves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照组、Graves病组各80例,共160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甲状腺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FN-γ、IL-2、IL-4和IL-10水平。结果 Graves病组血清IL-4和IL-10水平分别为(22.64±10.25)ng/ml和(26.51±11.08)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raves病组血清IFN-γ水平为(83.44±11.17)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Graves病组IL-2水平为(79.38±10.54)n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raves病组患者IFN-γ/IL-4、IFN-γ/IL-10、IL-2/IL-4和IL-2/IL-10分别为(3.74±0.13)、(3.19±0.10)、(3.44±0.15)、(2.82±0.09),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Graves病患者Th1/Th2免疫平衡以Th2细胞的体液免疫占优势为主,IL-4/IL-10可作为Graves病患者治疗中新型的药物靶点。  相似文献   

2.
石佩  许峥嵘  李昭英 《中国医药》2009,4(8):583-585
目的研究甲巯咪唑(MMI)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的治疗作用,并通过测定IFN-γ和IL-10 mRNA的表达水平继而从Th1/Th2细胞因子失衡角度初步探讨其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方法48只昆明小鼠完全随机分为3组,每组16只。EAT组及治疗组用甲状腺球蛋白免疫诱发EAT动物模型;正常组及EAT组给予蒸馏水作为对照;治疗组给予MMI(2mg/d)。所有小鼠观察28d后处死,分离血清,检测甲状腺球蛋白自身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自身抗体(TPOAb)水平;分离甲状腺进行病理分析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检测细胞因子IFN-γ和IL-10 mRNA表达水平。结果EAT组血清TGAb、TPOAb水平约为正常组的5~6倍,造模成功。治疗组较EAT组血清TGAb、TPOAb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较EAT组IFN-γ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IL-10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结论甲巯咪唑对EAT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甲巯咪唑对EAT的保护机制可能与下调Th1细胞因子、上调Th2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3.
苑建房 《河北医药》2012,34(8):1133-1135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肺损伤患者Th1/Th2细胞因子比率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肺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乌司他丁组,每组30例,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进行ApacheⅡ评分、PO2/FiO2监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Th1类细胞因子(IFN-γ)和Th2类细胞因子(IL-4)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常规组和乌司他丁组血清IFN-γ、IFN-γ/IL-4明显升高(P<0.05),而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乌司他丁组治疗后患者血清IFN-γ、IFN-γ/IL-4明显下降(P<0.05),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肺损伤患者Th1/Th2类细胞因子失衡,乌司他丁可以调节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恢复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平衡,发挥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在甲状腺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取同期1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进行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及抗甲状腺过氧化物抗体(TPOAb)检测,并对不同类型的甲状腺疾病进行治疗.通过再次进行自身抗体检测,分析其在临床的应用价值.结果:36例患者中有亚甲炎组6例,桥本甲状腺炎组11例,Graves病组19例.通过各组治疗前后自身抗体水平的分析,TRAb水平在Graves病组中显著增高;TPOAb在桥本甲状腺炎组中增高更为显著;亚甲炎组TPOAb、TGAb、TMAb水平与Graves病和桥本甲状腺炎相比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可为甲状腺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甲状腺素联合甲状腺内注射地塞米松在治疗伴亚临床甲减的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伴亚临床甲减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甲状腺素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口服甲状腺素联合甲状腺内注射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及血脂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各项临床指标中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TPOAb、TGAb、FT3、FT4、STSH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LDL-C、HDL-C、TC、TG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甲状腺素联合甲状腺内注射地塞米松在伴亚临床甲减的桥本甲状腺炎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及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肺损伤患者Th1/Th2细胞因子比率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肺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乌司他丁组,每组30例,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进行Apache Ⅱ评分、PO2/FiO2 监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Th1类细胞因子(IFN-γ)和Th2类细胞因子(IL-4)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常规组和乌司他丁组血清IFN-γ、IFN-γ/ IL-4明显升高(P<0.05),而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乌司他丁组治疗后患者血清IFN-γ、IFN-γ/ IL-4明显下降(P<0.05),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肺损伤患者Th1/Th2类细胞因子失衡,乌司他丁可以调节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恢复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平衡,发挥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甲巯咪唑治疗甲亢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108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甲巯咪唑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三碘甲状腺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以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评价两组临床疗效以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T3、TT4、FT3、FT4水平以及血清IL-2、IL-6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TSH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TT3、TT4、FT3、FT4水平和血清IL-2、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S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效果优于甲巯咪唑单一治疗,且不增加药品不良反应,可能与还原型谷胱甘肽降低机体自身免疫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金水宝胶囊联合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起始剂量为25~50μg,1次/d,根据甲状腺功能情况调整用量,维持剂量为25~150μg,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金水宝胶囊,3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2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甲状腺激素、抗体水平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1.43%、85.7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游离三碘状腺素(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均显著升高,促甲状腺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后治疗组FT3、FT4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SH、TPOAb、TGAb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均明显降低,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均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CRP、TNF-α、IL-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水宝胶囊联合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桥本甲状腺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甲状腺功能,调节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左甲状腺素联合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Graves病(GD)的临床效果。方法127例接受规律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初发Graves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48例)和单一治疗组(79例)。单一治疗组采用甲巯咪唑(MMI)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甲巯咪唑联合左甲状腺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体积、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及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TRAb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RAb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甲状腺肿大≥Ⅱ度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甲状腺肿大≥Ⅱ度占比14.58%低于单一治疗组的3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皮疹、转氨酶升高、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与单一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Graves病时采用左甲状腺素联合甲巯咪唑治疗可以缩小甲状腺体积,安全性良好,但对TRAb水平和复发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Th1及Th2细胞因子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2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仅采用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3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h1细胞因子(IFN-γ,IL-2)、Th2细胞因子(IL-4,IL-10)和肺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h1细胞因子(INF-γ、IL-2)明显升高(P<0.05),Th2细胞因子(IL-4、IL-10)明显下降(P<0.05),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和最大呼气流速峰值)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改变更显著(P<0.05)。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可明显改善肺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纠正血清Th1及Th2细胞因子水平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收集本院呼吸内科2010年6月-2012年6月诊治的AE—COPD患者76例,随机分成2组:常规治疗对照组(A,n=38)和阿奇霉素治疗组(B,n=38)。另取本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C,n=30)。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ELISA法测定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A组和B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3.2%和84.2%,B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A组(P〈0.05)。A和B组治疗前IL-17和TGF-β1,表达水平与C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A和B组IL-17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0.05),TGF—β1,表达水平则显著升高(P〈0.05),但B组治疗后IL-17表达水平显著低于A组治疗后的表达水平(P〈0.01),TGF—β1,表达水平则显著高于A组治疗后的表达水平(P〈0.05)。A组和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9%和10.5%,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AECOPD临床疗效显著,调节IL-17/TGF—β1,平衡紊乱可能是其疗效显著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2.
苦参碱对模型大鼠胃癌前病变的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燕  李银霞  严祥  韩俭  武新安 《中国药房》2010,(15):1357-1359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模型大鼠胃癌前病变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分为正常(自来水)、模型(自来水)、叶酸(40mg·kg-1)、苦参碱(180mg·kg-1)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持续45d。灌胃结束后分析大鼠体质量变化情况,通过肉眼和显微镜进行病理评分,盲法检测胃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干扰素-γ(INF-γ)、白介素-4(IL-4)、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苦参碱可以控制萎缩和炎症达到正常(P<0.05),治疗非典型增生(P<0.05),降低PCNA、Bcl-2、INF-γ、TGF-β1表达水平(P<0.05),与叶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苦参碱可治疗慢性胃萎缩和通过降低INF-γ的表达来控制胃黏膜炎性细胞浸润;还可通过降低Bcl-2、PCNA、TGF-β1的表达来促进胃癌前病变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和胃癌前病变恶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Ⅱ°烧烫伤模型大鼠体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情况。方法:取大鼠分为4组,每组14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NaOH烧伤组、水烫伤组和乙醇烧伤组,分别建立相应的Ⅱ°烧烫伤模型,24 h后观察各组大鼠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检测各组大鼠建模后第1、4、7天血清中TGF-β、p38 MAPK和IL-1β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余3组大鼠均可见表皮及真皮有不同程度的缺损或坏死,炎性细胞向肌层组织浸润,其中水烫伤组和乙醇烧伤组大鼠皮下水肿明显;NaOH烧伤组大鼠血清中TGF-β和p38 MAPK水平在第4、7天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IL-1β表达无明显变化;水烫伤组大鼠血清中TGF-β水平在第1、4、7天均明显升高(P<0.05),p38 MAPK和IL-1β水平在第4、7天明显升高(P<0.05或P<0.01);乙醇烧伤组大鼠血清中TGF-β水平在第4天明显升高(P<0.05),p38 MAPK和IL-1β水平在第1、4、7天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水烫伤和乙醇烧伤可致大鼠Ⅱ°烧烫伤模型中TGF-β、p38 MAPK和IL-1β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并可能激发TGF-β、p38 MAPK和IL-1β参与的炎症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Th17类细胞因子IL-17和Th1类细胞因子IFN-γ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的表达,以此来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方法:用ELISA法分别检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结肠组织及血单核细胞中IL-17和IFN-γ的表达。结果:UC组结肠组织中IL-17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而UC组结肠组织IFN-γ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增加(P〉0.05);UC组血单核细胞IL-17、IFN-γ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局部IL-17升高在UC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晓彤  钱净 《中国基层医药》2013,(24):3741-3743
目的探讨男性Graves病患者性激素与I型辅助性T细胞(Thl)/II型辅助性T细胞(Th2)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选取初发未治的Graves病患者100例为治疗组,治疗前后分别应用应用放免法(RIA)检测血清雌二醇(E:)、睾酮(T)、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_4(IL4)含量;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游离甲状腺素(Fr4)含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2.624、2.571,均P〈0.01),高敏促甲状腺素(uTSH)含量上升(t=2.714,P〈0.01);治疗后E2、T、LH、FSH、IL-4、IFN-γ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t=2.284、2.331、2.277、2.319、2.321、2.249,均P〈0.05);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血清E2和T水平分别是影响IL4及IFN-1的独立因素。结论性激素在男性Graves’病患者Th1/Th2平衡方面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干扰素-γ(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介素-6(IL-6)和IL-17表达情况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6年3月收治的9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按FAB分型标准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35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组61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96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IFN-γ、TGF-β、IL-6和IL-17的表达情况.结果 治疗前,ALL组与AML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GF-β、IL-6、IL-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LL组血清IFN-γ与IL-6水平高于AML组(P<0.05).ALL组和AML组治疗后,完全缓解患者血清IFN-γ水平高于未缓解患者(P<0.05),TGF-β、IL-6和IL-17水平低于未缓解患者(P<0.05).ALL组和AML组中,IFN-γ与TGF-β、IL-6和IL-17呈负相关(P<0.05),TGF-β与IL-6和IL-17呈正相关(P<0.05),IL-6与IL-17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IFN-γ 、TGF-β、IL-6和IL-17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临床诊断急性白血病与评价其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治疗后及病毒变异后血清中Th1型[γ干扰素(IFN-γ)]和Th2型[白细胞介素(IL)-10]细胞因子水平,探讨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病毒变异后的细胞因子动态变化。方法选取拉米夫定治疗而发生病毒变异及未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各20例,另选取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检测患者血清IFN-γ、IL-10的水平。结果在治疗后6个月时,未变异组血清IFN-γ、IL-10水平与变异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病毒变异后,变异组IFN-γ水平均低于未变异组,IL-10水平则高于未变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出现变异后,机体细胞因子表达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8.
雷公藤内酯醇对EAE小鼠脊髓TNF-α、IL-12和TGF-β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免疫抑制剂雷公藤内酯醇(Tri)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模型脊髓组织TNF-α、IL-12和TGF-β1的影响。方法:采用MOG33-35、佐剂CFA、百日咳毒素免疫动物建立EAE模型,腹腔注射Tri治疗,制作脊髓石蜡切片行HE染色及LBF髓鞘染色,免疫组化染色观察TGF-β1、TNF-α和IL-12的表达,并行相关图像分析。结果:HE染色可见EAE组脊髓有"袖套样"炎性细胞浸润。LBF髓鞘染色可见EAE组小鼠脊髓髓鞘脱失。与佐剂组相比,EAE组TNF-α、IL-12表达增高(P〈0.01或P〈0.05),TGF-β1表达降低(P〈0.05)。与EAE组相比,Tri治疗组TNF-α、IL-12表达降低(P〈0.05),TGF-β1表达增高(P〈0.05)。结论:Tri可明显改善EAE小鼠脊髓组织病理状况,可能与抑制TNF-α和IL-12等促炎性细胞因子,促进TGF-β1等保护性细胞因子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以及Th17细胞与Graves病的关系。方法:检测GD患者和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CD25+Tregs、Th17细胞的数量,PBMC中TGF-β、IL-10和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以及血清TGF-β、IL-10和IL-17水平。结果:GD组外周血Th17数量高于对照组,血清中IL-17水平也高于对照组(P<0.05);而CD4+CD25+Tregs的数量低于对照组,而且TGF-β、FoxP3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GD组血清中TGF-β、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D4+CD25+Tregs数量的减少或功能障碍以及Th17细胞数量的升高,可能参与GD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妇炎康联合抗生素对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效果,及血清中TNF-α、IL-1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1)、IL-8表达的影响。方法2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治疗组给予妇炎康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共21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观症状改变,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1β、TGF-β1、IL-8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主观症状改善显著,患者血清中TGF-β1表达增加,TNF-α、IL-8、IL-1β表达降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IL-1β、IL-8、TNF-a与TGF-β1呈负相关(P<0.05)。结论妇炎康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炎症细胞因子浸润及炎症介质生成,促进炎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