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临床资料9例病人中,男6例,女3例;年龄51岁~60岁者7例,61岁~70岁者2例,平均55岁;病程8个月~15年,平均9年;合并高血压9例,浮肿7例;尿蛋白0.6g~3.7g/2‘h,平均2.2;g/z‘ho糖尿病诊断接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糖尿病性肾病诊断以病人出现持续性蛋白尿(>o.5召/24h)为标志,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肾病。2治疗方法药物组成:茧丝子209,五味子129,构把子249,覆盆子159,车前于(包煎)309,生黄茂309~609,生山药309~609,山英肉249,益母草309,乌梅109。有热象者加生地159,黄连6g;肢端麻木,便演者加制附片gg。每日1剂…  相似文献   

2.
坐骨神经痛是以沿坐骨神经干的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疼痛为特点的常见病。笔者自1989年以来,应用自拟坐骨神经痛方治疗坐骨神经痛86例,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86例患者中,男性68例,女性18例;年龄在23岁~68岁之间;病程最短者7天,最长者30年;腰椎退行性变者49例,腰椎间盘病变6例,其他31例;有闪腰岔气病史者32例,劳累过度者29例,感受风寒者14例,无明显诱因者11例。2治疗方法2.1坐骨神经痛煎剂药物组成:当归30g,川芎30g,忍冬藤15g,鸡血藤15g,制乳香15g,制没药15g,炒土元15g,红花20g,伸筋草40g,川牛膝15g…  相似文献   

3.
坐骨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病之一,笔者自1984年以来采用自拟乌木芍甘汤加减治疗48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共48例,均按实用内科学第九版坐骨神经痛诊断标准确诊的住院病人。其中男性32例,女性16例;发病年龄23~65岁,平均47岁;病程1年以内21例,1~2年12例,2年以上15例。治疗方法方药:制川乌20g(先煎)、制革乌10g(先煎)、河子20g、木瓜15g、白芍40g、炙甘草20g、鸡血藤30g、生黄芪30g、灵仙20g、怀牛膝10g、桑枝12g、小白花蛇1条。加减:腰痛明显加狗脊309,肌肉痛加白芥子109,疼痛甚加酒元胡12g、制马钱子0.3g,寒…  相似文献   

4.
1一般资料本组128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56例,女72例;年龄45岁~50岁48例,51岁~60岁59例,61岁~70岁21例;左肩53例,右肩74例,双肩1例;有感受风寒史者87例,外伤史者18例,原因不明者23例;病程1周~3个月者85例,4个月~6个月者19例,7个月~1年者15例,1年以上者9例。2治疗方法药物组成:当归30g,川芎30g,桃仁15g,红花15g,枝枝12g,白芍15g,制附于15g,姜黄12g,鸡血藤30g,桑寄生30g,蜈蚣《条,黄茂259,熟地15g。将上述药物制成蜜丸,每丸重9g,每日2次~3次,每次6g~gg,温开水送股,15天为1个疗程。同时进行如下功能…  相似文献   

5.
作者自1990年以来运用活络效灵丹治疗腰椎骨质增生132例,收效满意。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本组中,男78例,女54例;年龄38~81岁,其中50岁以下者24例,50岁~60岁49例,61~70岁35例,71岁以上者24例;病程(腰痛)最长者21年,最短者1个月。全部病例均因腰痛为首发症状就医(住院或门诊),均经X光腰椎片诊断为腰椎骨质增生。其中继发坐骨神经痛者56例。治疗方法药物组成:当归15g、丹参15g、乳香15g、没药15g。风盛者加防风、秦艽、威灵仙;寒凝者加制川乌(15g先煎)、桂枝;夹湿热者加海风藤、黄柏、苍术、苡米、木通;气虚者加党参…  相似文献   

6.
笔者自1990~1994年采用自拟宽胸养荣汤治疗冠心病94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94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63例,女31例;年龄43~72岁,平均58.5岁;病程最短者2个月,最长者26年,平均6.5年;其中合并高血压16例,糖尿病7例,慢性支气管炎4例,肺心病3例;全部病例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及WHO冠心病诊断标准。本组病例均为经西医药连续治疗9周以上而未达到临床治愈标准者。2冶疗方法宽胸养荣汤:黄色15g当归10g全括萎15gffi白10g清半夏10g砂仁6g丹参209白檀香10g郁金IOg事蔚子10g桂枝10g参三七3g(冲服)。烦躁失眠者加龙…  相似文献   

7.
3年来,笔者以坐骨定痛汤治疗坐骨神经痛60例,疗效满意。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60例患者中,男45例,女15例,20~40岁33例,41~60岁20例,61~75岁7例;病程最长者7年,最短者20天。2治疗方法坐骨定痛汤基本方:制川乌、制草乌、生甘草、炮甲片各6g,鹿衔草、宣木瓜、川穹、乌梢蛇、川牛膝、续断各159,全当归、川革落、蓬获术各129,红花、泽兰各10g。其中风胜者加防风10g,寻骨风15g;寒胜者加干姜6g,制附片10g;湿胜者加苍术129,生意仁159;偏热者加黄柏109,忍冬藤159;痛甚者加制乳香、制没药各sg,其中腰部痛甚者加杜…  相似文献   

8.
公英黄芪饮加白及粉治疗消化性溃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自拟公英黄芪饮加白及粉治疗消化性溃疡,可显著改善溃疡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现报告如下。1一股资料本组58例均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并有典型临床表现及体征,其中胃溃疡33例(伴便血者6例),十二指肠溃疡18例(伴便血者4例),复合性溃疡7例(伴便血者2例);男41例,女17例;年龄19~63岁;病程3个月~32年。2治疗方法采用公英黄芪饮加白及粉治疗。药物:蒲公英209,黄茂209,白术15g,炙甘草6g延胡索15g,黄连10g,白芍129,机壳10g,柴胡IOg,乌贼骨15g。每日回剂,水煎分早晚空腹服。白及粉sg,三餐前半小时冲服。3疗效标准及…  相似文献   

9.
牛皮癣即银屑病,自1994年2月~1995年12月,笔者用化斑汤加味和外治法治疗该病65例,疗效理想,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65例中男42例,女23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74岁;病程1年以内者15例,1年~10年者31例,10年以上者19例;皮损泛发全身者39例。2治疗方法化斑汤加味:石膏30g,知母12g,菝葜30g,白鲜皮30g,生地黄30g,土茯苓12g,犀角6g(冲服),黄芩10g,丹皮10g,玄参9g,生甘草9g,白粳米15g。瘀血甚者去黄芩、玄参加三棱、川芎等,气虚者酌加黄芪、党参等。每日1剂,水煎服。1月为1个疗程,一般2个~3个疗程。外用药组成:雄黄15g…  相似文献   

10.
坐骨神经痛分为原发和继发两种。原发性坐骨神经痛是坐骨神经本身发生的病变,多与感染有关,受冷着凉是诱发因素。继发性坐骨神经痛主要是由其邻近组织病变如腰椎间盘脱出,骨质增生,椎管内肿瘤等压迫坐骨神经根所引起,疼痛多由臀或下腰部开始,沿大腿后侧向下放射到脚跟,有针刺或烧灼样感觉,行走、咳嗽、喷嚏、弯腰、排便时加剧,沿坐骨神经通路可有压痛,特别是臀中部、小腿中部压痛最明显。1临床资料本组50例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40岁。2治疗方法当归209丹参209鸡血藤309制乳香10g制没药10g寄生15g延胡索109川穹1…  相似文献   

11.
1临床资料57例患儿中,男29例,女28例;年龄8个月~2岁32例(并发颈部淋巴结炎1例、中耳炎3例),3岁~4岁25例(并发喉炎1例、中耳炎2例).对照组49例中,男27例,女22例;年龄10个月~2岁39例,3岁~5岁10例;并发中耳炎1例,并发喉炎1例。两组病例均符合1986年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教材《儿科学》有关烟结膜热诊断标准.2治疗方法治疗组用泻心导赤场:木通4g~6g,生地3g~sg,水灯芯3g~4g,川黄连Zg~4g,甘草妇。水煎服,10天为1疗程.并发中耳炎另配西药无味筑霉素口服,按体重25mg~50mg/kg/日,五日名次,同时耳道内用双氧水清洁…  相似文献   

12.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下简称ITP)是临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笔者选用驴胶补血冲剂治疗儿童ITP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按照1986年全国小儿血液病专题座谈会制定的诊断标准[1]。1.2一般资料选择门诊和住院患儿共50例作为治疗组。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1个月~14岁,平均6.1±2.7(±S)岁;血小板(BPC)<25×109/L(重度)者15例,25~50×109/L(中度)者28例,51~65×109/L(轻度)者7例;病程7个月~5.2年,平均21个月。21例发病前分别有上呼吸道…  相似文献   

13.
自1991~1995年间,笔者用苗赤汤随证化裁治疗急性黄疽型肝炎50例,疗效甚佳,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最大者80岁,最小者4岁,以青少年为多。1.2诊断标准近期有发热,纳差,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消化道症状。皮肤巩膜黄染,肝大,有触痛或叩击痛。实验室检查:总胆红质,P胆红质,TTT,SGPT均有不同程度增高。2治疗方法茵赤汤药物组成:茵陈30~609赤芍109板蓝根209虎杖15g获苦209。黄疽久不消退者加白藤皮10g、青黛3g(冲服);不欲食、他胀者加鸡内金10g、神曲15g;大便燥结者…  相似文献   

14.
笔者用自拟青春功血汤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38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38例均为13~19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者43个月,其中4个月~且年者12例,1年~2年者19例,2年以上者7例;以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迟,血量增多为临床特征;伴有少腹痛者7例,白带多者5例。治疗方法青春功血汤组成:熟地15g、白芍10g、阿胶10g(烊化)、女贞子10g、旱莲草10g、覆盆子10g、菟丝子10g、炙甘草6g。脾虚者去阿胶,加党参30g、黄芪20g、白术10g;肾阳虚者去阿胶,加仙茅15g、仙灵脾15g、鹿角胶10g(烊化);肾阴虚者加淮山药30g、山萸肉…  相似文献   

15.
笔者运用奔豚汤加减治疗小儿急性扁桃腺炎120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回一股资料120例患儿均为我院门诊病人,男58例,女62例;年龄最大13岁,最小2个月;病程最长1个月,最短1天;症见发热,流涕,咳嗽等;扁桃腺1度~回度肿大者73例,回度肿大或感染化脓者30例;伴呕吐、纳差等合并症者17例;实验室血常规检查,属正常值者90例,白细胞在20X10’/L以上者16例,介于两者之间者14例。2治疗方法药物组成:葛根15g~509,白芍6g~209,当归6g~159,川穹4g~10g,黄事sg~15g,半夏sg~10g,甘草sg~15g,杏仁sg~12g,牛分子sg~15g,羚…  相似文献   

16.
笔者采用清热解毒,活血理气法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350例,疗效很好,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50例中,男208例,女142例;年龄最小者21岁,最大者65岁;病程最短者7个月,最长者30年;其主要症状是胃院隐痛或腹痛,喜温容按,尤其饥饿时痛甚,暧气及酸,纳差神疲,大便清。舌淡紫,脉细沉。所有病人均经胃镜与X线钡餐检查确诊,其中并发浅表性胃炎者83例,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者42例。2治疗方法自拟基本药方色英散:黄茂蒲公英白芍各409白及10g桂枝10g丹参209香附109甘草10g乌贼骨15g蜂蜜509(兑服),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饭后温服。…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从1984年~1996年采用独活寄生汤加闪火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130例,收到满意效果,现小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30例全部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IO8例,女性22例;年龄最小者30岁,最大者68岁,平均49岁;病程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5年,平均2.4年;就诊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急慢性损伤,局部压痛明显,伴有腰部、臀部及下肢牵引痛或酸、胀痛,活动受限,遇冷加剧,与天气变化有明显关系。2治疗方法21独活寄生汤药物组成独活桑寄生素充川书牛膝各10g杜仲159防风6g细辛Zg炙甘草3g。疼痛明显者加延胡索159;有外伤者加桃仁309、丹参309、炮甲6g。…  相似文献   

18.
一贯煎治老妇外阴瘙痒症7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临床资料72例患者,年龄在55岁~78岁之间,病程2个月~4年。经西医检查排除糖尿病、黄殖、白血病、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等病。2治疗方法一贯煎药物组成:北沙参12g,麦冬129,当归身109,生地黄309,构根子159,)4$子gg。加减:兼外风侵袭者加防风eg,地肤子og;阴虚肠燥者加制首乌15g,胡麻仁12g;血分有热者加白芍12g,丹皮12g。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空腹服。3疗妇观察72例经治后痊愈(症状消失,随访1年以上未复发者)62例,占86.1%;有效(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但五年内复发者)8例,占11.l%;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2例…  相似文献   

19.
缪希文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9):1304-1305
笔者2006年5月~2007年5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坐骨神经痛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50例患者中28例为住院患者,22例为门诊患者;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19~65岁,平均42岁;病程〈1月15例,1~6月25例,2年以内10例;原发性41例,继发性9例(其中外伤性所致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4例)。1.2治疗方法(1)中药:予独活寄生汤和血府逐瘀汤加减(独活10g,桑寄生15g,秦艽15g,防风10g,当归10g,川芎15g,地龙15g,黄芪20g,乳香、没药各10g,杜仲15g,牛膝15g,赤芍10g,  相似文献   

20.
1一般资料本组32例为1994年以来的门诊病例,其中青春期妇女8例,育龄期妇女17例,更年期妇女7例;出血时间:15天~30天23例,1月以上~2月6例,2月以上3例。2治疗方法调经固冲汤组成:乌贼骨30g,当归15g,炒白芍15g,旱莲草12g,茜草15g,艾叶炭12g,小蓟30g,蒲黄炭15g,血余炭10g,阿胶20g,炙甘草6g。加减:血热者加生地、仙鹤草;血瘀者加三七、益母草;脾肾阳虚者加巴戟天、炮姜;肝肾阳虚者加女贞子、山萸肉;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升麻。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3治疗结果治愈(控制阴道流血后,连续3个月经周期之经期、经量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