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外科应激分数计算法,对78例非上消化道手术患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外科应激分数越大,术后应激性溃疡发生率越高。流行病学筛选试验发现外科应激分数9分时,是区分术后应激性溃疡发生的高发病人标准。研究结果揭示,对术后应激性溃疡预防,最好的办法是降低外科应激分数以及对其高发病人的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2年3月于我院诊治并行手术治疗的468例直肠癌患者病历资料。结果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病例18例,发生率为3.85%;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男性、饮酒史、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手术时间长、术后发生其他并发症、术后前白蛋白下降等因素与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明显相关(P<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淋巴结转移、手术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血清前白蛋白下降是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较为常见,男性饮酒患者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可能性明显增加,高龄、肿瘤淋巴结转移、手术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血清前白蛋白下降等因素可作为直肠癌患者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质子泵抑制剂(PPI)对肝切除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作用,明确质子泵抑制剂对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是否有确切疗效。方法将计划在我院实施肝脏部分切除术的患者共2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100例和对照组120例,研究组常规应用保肝、化痰、预防感染、常规补液等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泮托拉唑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中均未出现明显黑便、呕血、失血性休克,研究组共100例,大便隐血试验阳性16例,其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为16%,对照组共120例,大便隐血试验阳性14例,其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为11.7%,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肝切除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主要包括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有无肝硬化、术中是否行肝门阻断,结果发现,研究组和实验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中,术后发生肺炎17例(17.0%),对照组中,术后发生肺炎35例(29.2%),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子泵抑制剂对常规肝切除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无明显临床疗效,并且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可能增加术后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收集468例直肠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为3.85%(18,468),经单因素分析后,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症状与年龄、性别、饮酒、淋巴结转移、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白蛋白下降等因素显著有关(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后,年龄、术后严重并发症、术前慢性疾病、饮酒史、术中出血量、术前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以及术后应用糖皮质激素等因素是导致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直肠癌患者术后容易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症状,与年龄、术后严重并发症、术前慢性疾病、饮酒史、术中出血量、术前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以及术后应用糖皮质激素等因素密切关联,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近10年来发现,胆道疾患合并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高于其他外科疾病,且多发生于手术后。我院统计1961~1988年间术后应激性溃疡共42例,以胆道疾患为主,有29例。这种高发生率已逐步引起外  相似文献   

6.
心脏瓣膜置换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手术创伤大,易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同时,因术后需要抗凝治疗,增加了出血的可能性。出血量大时,常急诊手术止血,但再次手术死亡率高。近年来,我们对10例病人采用介入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择期手术患儿术前缩短禁食禁饮时间预防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的效果。方法将256例非胃肠道疾病行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36例)与对照组(120例)。观察组麻醉前6h禁食、2h可饮糖水或无渣饮液100~150ml,对照组麻醉前常规禁食12h、禁饮4~6h。观察两组患儿术中误吸及术后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发生率。结果两组术中均无1例发生误吸;观察组术后并发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适当缩短术前禁食、禁饮时间,可有效预防婴幼儿术后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烧伤后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大出血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烧伤后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大出血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烧伤后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大出血患者15 例,烧伤面积(38 ±15) % ,出血部位12 例位于十二指肠,3 例位于胃。手术时间在伤后4 ~12 天,手术方式为缝扎止血、幽门成形、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溃疡外旷置术或胃大部分切除术。结果 15 例中13 例治愈,2 例死亡,其中1 例死于术后败血症,另1 例死于再出血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手术治疗是烧伤后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大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对符合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尽早手术,以免延误时间,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9.
胸心外科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胸心外科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冯树新,禹志正,张明文,王胜发,徐恩绵1985年1月至1993年4月的8年间,我们行1900例胸心外科手术,术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14例,发生率0.74%。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0例,女4例。心血管直视术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大出血的预防及治疗经验。方法:1997年9月-2001年9月行人工关节置换术589例,对术后出现应激性溃疡大出血的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患者合并有高血压,长期服用激素和非甾体类消炎药物(NSAIDs),1例患者抗凝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大出血的发生率为0.34%,临床表现为排柏油样大便,呕血、低血容量休克、贫血,急诊胃镜显示胃十二指肠粘膜糜烂,弥散性出血,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大出血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治疗在于有效控制出血,补充血容量,同时注意对重要脏器的保护,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应外科手术治疗。对长期服用容易引起胃粘膜损害药物的患者,围手术期应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较多见。一旦发生大出血,治疗困难,且病死率高,故积极来取预防措施是至关重要的。为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本文对209例梗阻性黄疸手术患者(其中32例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进行分析,选用12项指标用逐步逻辑回归统计方法和计算机处理,筛选出发病的高危因素,认为术中低血压、术后并发症及肾功不全是发生应激性溃疡的高危因素。并探讨应用预防措施的时间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颅脑术后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军 《护理学杂志》1995,10(3):132-134
本文对55例颅脑术后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原因进行监床分析。根据手术分类及并发症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关系,认为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是由多种因素促成。护理对策强调①加强对高危出血倾向患者的监护;②消化道出血的早期预防;③出血后消化道护理的应急措施;④肺部并发症的护理;⑤原发伤病的术后护理及其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择期手术患儿术前缩短禁食禁饮时间预防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的效果.方法 将256例非胃肠道疾病行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36例)与对照组(120例).观察组麻醉前6 h禁食、2 h可饮糖水或无渣饮液100~150 ml,对照组麻醉前常规禁食12 h、禁饮4~6 h.观察两组患儿术中误吸及术后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中均无1例发生误吸;观察组术后并发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适当缩短术前禁食、禁饮时间,可有效预防婴幼儿术后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减少胰十二指肠手术切除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的方法。方法:总结分析了我院20年来因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死亡的10例患者,分析其死亡原因,结果:发现应激性溃疡在和胰兼是手术死亡的主要因素,结论:术后如何防止应激性溃疡出血,如何进行良好的胰肠吻合,是减少手术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胰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腺癌患者病情复杂,常伴发梗阻性黄疸、糖尿病、贫血、营养不良等。胰腺癌患者的手术时间长,术式复杂,难度大,如有伴发病时,就增加了手术难度,更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常引起致命性的疾病,如:腹腔内出血、严重感染、胰瘘、胆瘘、消化道瘘、应激性溃疡等,故为了保证手术成功,达到预期治疗目的,做好围手术期处理非常必要,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机制和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 1999年以来收治颅脑损伤 2 75例 ,其中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 41例。结果 :颅脑损伤愈重 ,GCS评分愈低 ,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愈高 ;应用激素治疗者发病率高 ;预防性用药者 ,发生率低。结论 :应激性溃疡出血与GCS评分和糖皮质激素应用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胰十二指肠切除(PD)是治疗壶腹周围癌的规范化手术,术中要对许多脏器做根治性切除与消化道重建,麻醉和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失血多,加上术前许多病人有黄疽,肝肾功能损害等不利因素,所以,术后早期并发症很多。我院1992~1998年共做PD40例,术后早期发生并发症22例,占55%,因并发症死亡4例,病死率为10%。很明显,对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防治是否得力,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本文就PD术后早期的主要并发症及其预防,谈谈我们的认识与体会。一、应激性溃疡出血大手术后常发生应激性胃粘膜病变,有胃出血,但量很少。而应激性溃疡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激性溃疡顽固性大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19例应激性溃疡顽固性大出血采用胃大部血流阻断术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 19例病人治愈17例(占90%)。治愈率与传统手术治疗方式的50%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胃大部血流阻断术治疗应激性溃疡顽固性大出血效果显著,可靠,可作为该类疾病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9.
颈椎骨折急诊手术后呼吸道和胃肠道管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颈椎骨折急诊手术后呼吸道和胃肠道的管理。方法 28例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急诊行手术处理。术后采取严密的呼吸道和胃肠道管理,4例出现严重呼吸困难,行纤支镜气管插管;1例出现窒息,行气管切开;3例出现应激性溃疡,2例保守治疗有效,1例行胃大部切除术。结果 随访1~8个月,24例呼吸功能恢复正常。3例并发应激性溃疡者,消化道功能也完全恢复。结论 颈椎骨折急诊术后,合理的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管理是保证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奥美拉唑预防高危患者术后应激性溃疡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预防高危患者术后应激性溃疡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至2008年我院预防治疗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1例采用奥美拉唑预防性治疗无一例发生应激性溃疡,而3例未采用者发生了应激性溃疡。结论奥美拉唑在预防高危患者术后应激性溃疡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