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从国内外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发展现状出发,探讨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有效性和规范化。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7-01/2004-08的与脑卒中早期康复相关文献,检索词“stroke,rehabilitation”,并限定文献语种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2-01/2004-08的与脑卒中早期康复相关文献,检索词“脑卒中,早期康复”,并限定文献语种为中文。资料选择:从资料中选取包括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然后选择是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纳入标准:①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②治疗组为早期康复治疗组。③对照组为不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组。④患者年龄<80岁。⑤患者均为首次卒中。排除标准:综述类文献、没有对照组的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3篇关于脑卒中早期康复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28个试验纳入标准。排除的25篇中11篇是重复的同一研究,14篇为Meta分析研究。资料综合:28个试验包括3472例患者,分别对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者进行评价。结论:脑卒中早期康复是肯定有效的,但其体系需要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心理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国内外脑卒中后抑郁障碍心理治疗发展现状出发,探讨脑卒中后抑郁障碍心理治疗的有效性和意义。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7-01/2004-08的与脑卒中后抑郁及早期康复相关文献,检索词“stroke,rehabilitation,depression”,并限定文献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2-01/2004-08相关文献,检索词“脑卒中,心理治疗,抑郁”,并限定文献语种为中文。资料选择:就检索到110余篇文献进行筛选,选择以脑卒中抑郁障碍心理治疗为主要内容文献22多篇,排除综述类文献3篇,其中研究内容相似的,以近5年且发表在权威杂志者优先。资料提炼:筛选到17篇相关文献,包括1124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其中6篇与神经解剖学因素和非神经因素相关,3篇与生化代谢异常因素相关,8篇与脑卒中后抑郁的心理治疗相关。资料综合:脑卒中后抑郁发生除了有其神经解剖学基础外,还与遗传、心理社会因素、药物因素和局部损伤因素相关,其生化基础涉及多个神经递质系统,其中较为肯定的是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和5-羟色胺系统。一级预防性心理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可有效减少或避免抑郁症的发生。续论:脑卒中后抑郁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脑卒中早期一级预防性心理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康复有效。  相似文献   

3.
肉毒毒素临床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国内外肉毒毒素对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肢体痉挛的治疗及相关研究出发,探讨影响肉毒毒素临床作用的因素及对策。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8-01/2005-05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肉毒毒素治疗肢体痉挛相关的文献。检索词“botulinum toxin,spasticity/spastic”,并限定文献语种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3-01/2005-05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肉毒毒素治疗肢体痉挛相关的文献,检索词“肉毒毒素,痉挛”,并限定文献语种为中文。 资料选择:从资料中选取包括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然后选择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纳入标准:①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肉毒毒素治疗肢体肌肉痉挛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②临床试验研究包括平行对照组。③治疗组采用了含肉毒毒素的治疗。排除标准:非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的肌张力异常,综述类文献,没有对照组的文献。 资料提炼:共收集98篇关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肉毒毒素治疗肢体肌肉痉挛的临床试验。49个试验纳入标准。排除的49篇中6篇是综述,43篇为无对照组。 资料综合:49个试验包括2679例患者,分别对肉毒毒素治疗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肢体痉挛进行评价。在治疗过程中明确功能目标,采用个体化剂量,应用电刺激准确定位,确保A型肉毒毒素最大限度地与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作用位点相结合,发挥其最大的生物学效应。而注射后采用电刺激、牵张等相应的康复治疗可以增强治疗效果。 结论:肉毒毒素对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肢体肌肉痉挛的疗效是肯定的,但其应用方法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规范。  相似文献   

4.
电针对轴突生长与抑制因子的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电针抗脑缺血和恢复神经功能的作用勿庸置疑,从国内外电针对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元轴突干预作用的研究发展现状出发,就电针对轴突生长与抑制因子干预作用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5-01/2006—04的与脑卒中早期神经再生相关文献,检索词“electilc needle,axon growth and inhibitive factor”,限定文献语种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CNKI数据库1999—01/2005—04期间的与电针对轴突生长与抑制因子影响的相关文献,检索词“电针,轴突生长与抑制因子”,限定文献语种为中文。 资料选择:从资料中选取包括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然后选择是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纳入标准:①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②治疗组为早期康复治疗组。③对照组为不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组。④患者年龄〈80岁。⑤患者均为首次卒中。排除标准:综述类文献、没有对照组的文献。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4篇关于脑卒中早期神经再生和电针对轴突生长与抑制因子影响的文献,29篇为随机临床试验纳入综述。排除的25篇中11篇是重复的同一研究,14篇为Meta分析研究。共32个试验包括3472例患者。 资料综合:轴突生长与抑制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再生的突出作用是调控轴突导向、引导轴突生长,协助构建精确的神经网络形成,在脑缺血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发挥重要的双重功能。①脑缺血与神经再生:神经再生可以看成是成年脑内神经发育过程的重新启动,是特定条件下神经元突起的再生。轴突生长抑制性蛋白在正常发育过程中主要参与调控轴突导向、引导轴突生长,协助构建精确的神经网络。在神经损伤时表达则阻止成年动物神经再生的活性和轴突再生。轴突生长除受生长抑制蛋白调控外,还受轴突生长因子的作用,神经生长相关蛋白是其中的代表。②电针与轴突生长相关因子:针刺可增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促进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和梗塞大脑血管的形成,增强急性脑缺血大鼠梗死灶周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Flt-1的表达。 结论:神经再生是特定条件下神经元突起的再生,与生长抑制蛋白的调控和轴突生长因子的作用密切相关,电针通过调控轴突生长因子而促进中枢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综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与脑卒中的关系及其防治。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4-01/2004-08的关于OSAS和脑卒中的文章,检索词“Obstructive sleep apnea,stroke”,并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4-08的关于OSAS和脑卒中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阻塞性睡眠呼吸困难,卒中”。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有关阻塞性睡眠呼吸困难与脑卒中的文章:纳入标准为①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采用单盲、双盲或非盲法.②非随机对照试验。③前后对照试验研究。④专著中的章节。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8篇关于OSAS与脑卒中关系相关文章,其中14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4篇文章为重复性研究。资料综合:对14篇有关OSAS和脑卒中之间关系的文章进行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结论:OSAS的基本特征是长期反复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高血压是其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出现的并发症,脑卒中的防治不能忽视对OSAS的及早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6-01/2003-12和Embase 1996-01/2003一06的与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相关文章。检索词“stroke,rehabilitation,QOL,life satisfaction,effectfactors”,并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以及中文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词“脑卒中、康复、生活质量、生活满意度和影响因素”,并手工检索近期的相关中文期刊和有关书籍。、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出包含研究目的的文献,筛除与目的无关的文献。纳入标准:①发病3个月以上的脑卒中患者的现况调查、随机对照临床试验。②临床试验研究包含平行对照组。③治疗组为康复干预。排除标准:①发病3个月以内的脑卒中患者的研究。②综述。资料提炼:共找出相关性强的文献60篇,并查找全文,其中10篇涉及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意义,5篇涉及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概念,12篇涉及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及23篇涉及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排除19篇重复文章,共纳入41篇。资料综合:41篇文献中包括2231例患者,对有关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意义、概念、量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年龄、性别、文化水平、合并疾病、患者的心理、社会支持、康复干预和经济环境等。结论: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时应想到上述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康复计划,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电针抗脑缺血和恢复神经功能的作用勿庸置疑,从国内外电针对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元轴突干预作用的研究发展现状出发,就电针对轴突生长与抑制因子干预作用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5-01/2006-04的与脑卒中早期神经再生相关文献,检索词“electricneedle,axongrowthandinhibitivefactor”,限定文献语种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CNKI数据库1999-01/2005-04期间的与电针对轴突生长与抑制因子影响的相关文献,检索词“电针,轴突生长与抑制因子”,限定文献语种为中文。资料选择:从资料中选取包括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然后选择是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纳入标准:①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②治疗组为早期康复治疗组。③对照组为不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组。④患者年龄<80岁。⑤患者均为首次卒中。排除标准:综述类文献、没有对照组的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4篇关于脑卒中早期神经再生和电针对轴突生长与抑制因子影响的文献,29篇为随机临床试验纳入综述。排除的25篇中11篇是重复的同一研究,14篇为Meta分析研究。共32个试验包括3472例患者。资料综合:轴突生长与抑制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再生的突出作用是调控轴突导向、引导轴突生长,协助构建精确的神经网络形成,在脑缺血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发挥重要的双重功能。①脑缺血与神经再生:神经再生可以看成是成年脑内神经发育过程的重新启动,是特定条件下神经元突起的再生。轴突生长抑制性蛋白在正常发育过程中主要参与调控轴突导向、引导轴突生长,协助构建精确的神经网络。在神经损伤时表达则阻止成年动物神经再生的活性和轴突再生。轴突生长除受生长抑制蛋白调控外,还受轴突生长因子的作用,神经生长相关蛋白是其中的代表。②电针与轴突生长相关因子:针刺可增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促进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和梗塞大脑血管的形成,增强急性脑缺血大鼠梗死灶周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Flt-1的表达。结论:神经再生是特定条件下神经元突起的再生,与生长抑制蛋白的调控和轴突生长因子的作用密切相关,电针通过调控轴突生长因子而促进中枢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机制。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l991-01/2004-08的相关章,检索词“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etiology”,并限定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临床康复》杂志2003-01/2004-08的相关章。限定章语言种类为中,检索词“肺动脉高压”。并且手工检索《中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1998-01/2004-08的相关章,检索途径:分类途径。资料选择:对检索到的相关章中的相关信息进行综述,纳入标准:①随机对照的基础及临床试验。②无论是否为单盲,双盲或非盲法。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及综述性章。资料提炼:共检索到相关章22篇,对检索到的12篇章信息进行综述,10篇综述性及重复性研究的章予以排除。资料综合:实验研究提示内皮素、一氧化氮、5-羟色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膜钾通道、磷酯酶A2、蛋白激酶C、低氧诱导因子1都参与了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结论: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机制相当复杂,多种分子及细胞膜钾通道参与其中,这些分子及机制的发现为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干预和早期康复措施介入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国内外脑卒中后抑郁障碍心理治疗发展现状出发,探讨脑卒中后抑郁障碍心理治疗的有效性和意义。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7-01/2004-08的与脑卒中后抑郁及早期康复相关文献,检索词“stroke,rehabilitation,depression”,并限定文献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2-01/2004-08相关文献,检索词“脑卒中,心理治疗,抑郁”,并限定文献语种为中文。资料选择:就检索到110余篇文献进行筛选,选择以脑卒中抑郁障碍心理治疗为主要内容文献22多篇,排除综述类文献3篇,其中研究内容相似的,以近5年且发表在权威杂志者优先。资料提炼:筛选到17篇相关文献,包括1124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其中6篇与神经解剖学因素和非神经因素相关,3篇与生化代谢异常因素相关,8篇与脑卒中后抑郁的心理治疗相关。资料综合:脑卒中后抑郁发生除了有其神经解剖学基础外,还与遗传、心理社会因素、药物因素和局部损伤因素相关,其生化基础涉及多个神经递质系统,其中较为肯定的是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和5-羟色胺系统。一级预防性心理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可有效减少或避免抑郁症的发生。结论:脑卒中后抑郁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脑卒中早期一级预防性心理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康复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国内外肉毒毒素对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肢体痉挛的治疗及相关研究出发,探讨影响肉毒毒素临床作用的因素及对策。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8-01/2005-05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肉毒毒素治疗肢体痉挛相关的文献,检索词“botulinumtoxin,spasticity/spastic”,并限定文献语种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3-01/2005-05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肉毒毒素治疗肢体痉挛相关的文献,检索词“肉毒毒素,痉挛”,并限定文献语种为中文。资料选择:从资料中选取包括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然后选择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纳入标准:①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肉毒毒素治疗肢体肌肉痉挛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②临床试验研究包括平行对照组。③治疗组采用了含肉毒毒素的治疗。排除标准:非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的肌张力异常,综述类文献,没有对照组的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98篇关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肉毒毒素治疗肢体肌肉痉挛的临床试验。49个试验纳入标准。排除的49篇中6篇是综述,43篇为无对照组。资料综合:49个试验包括2679例患者,分别对肉毒毒素治疗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肢体痉挛进行评价。在治疗过程中明确功能目标,采用个体化剂量,应用电刺激准确定位,确保A型肉毒毒素最大限度地与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作用位点相结合,发挥其最大的生物学效应。而注射后采用电刺激、牵张等相应的康复治疗可以增强治疗效果。结论:肉毒毒素对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肢体肌肉痉挛的疗效是肯定的,但其应用方法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规范。  相似文献   

11.
尼莫地平对脑血流的影响及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机制,及钙拮抗剂尼莫地平对脑血管和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的研究近况,综述尼莫地平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及神经元的保护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01/2004-08的相关文章,检索词“nimodipine,cerebral ischemic disease,neur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BM1998-01/2004-08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尼莫地平,脑缺血,神经元”;检索万方数据库2002-01/2004-08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同上。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试验包括上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筛除明显不随机实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为:①随机对照试验。②试验包括对照组。③实验组均为尼莫地平用药组。④尼莫地平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试验。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4篇关于尼莫地平的随机和未随机试验,22个试验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2篇试验中,5篇因系重复的同一研究,7篇为Meta分析研究。资料综合:22个试验包括163例患者(或实验动物),分别对尼莫地平治疗组予以评价。22篇文章中有13篇副性事件按WHO标准进行分级,其主要为尼莫地平治疗组的个别病例病理变化没有减轻。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在脑部血管,发病率高,发病机制复杂,系多途径综合作用所致。尼莫地平具有脑保护作用,可以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保护神经元,在临床治疗中成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定的方法及其研究进展与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佳  陈洪沛  郭敏  刘骏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8):120-122
目的:通过总结国内外关于脑卒中运动功能评定的文献,以便于在临床科研中,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简便、实用、可信度高的运动功能康复评价方法。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数据库1995-01/2005-09和万方数据库1994—01/1995-01与康复评定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康复评定”,限定文章用语为中文。同时手工检索1985—01/2002—12与相关康复评定的书籍,限定书籍语言为中文,英文、日文、检索词为“脑卒中,康复,运动功能评定”。 资料选择:纳入标准是与脑卒中运动功能评定相关的文章,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献,排除重复性文献。 资料提炼:共收集88篇关于脑卒中运动功能评定方面的研究文献。根据纳入标准,排除与脑卒中运动功能评定关系不大的80篇,共8篇文献纳入分析。 资料综合:脑卒中运动功能评定可分为两大类。包括以肌力变化为标准的评价法和以运动模式改变为标准的评定体系。以运动模式改变为标准的评定体系中临床上常采用的有8个评定法,分别是Brunnstrom、Bobath法、上田敏法及Fusl—Meyer评定法、MAS评定法、Rivennead法、landmark评定法和K21genMargrethe评定法。目前最新研究的脑卒中运动功能评定方法为脑卒中病损评估法。 结论:早期而全面的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进行评价,有助于了解患者运动障碍的稃度.指导制宰康复方案.观察治疗效果及分析预后.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从国内外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研究的现状出发,探讨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及其康复治疗对脑卒中生活质量的影响。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4-01/2004—12的与脑卒中生活质量相关文献,检索词“stroke,quality of life,rehabilitation”,并限定文献语种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1998—01/2004—12的与脑卒中生活质量相关文献,检索词“脑卒中,生活质量,康复”,并限定文献语种为中文。资料选择:就检索到的80篇文献进行筛选,选择临床以患者为观察对象的研究,以“脑卒中,生活质量,康复”为主要研究内容的文献15篇,排除综述类文献。资料提炼:共筛选到15篇文章,包括850例患者,按照脑卒中生活质量、脑卒中康复分类,其中6篇与脑卒中生活质量有关,9篇与脑卒中康复有关。资料综合:目前在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研究中常用的量表有疾病影响问卷、健康质量量表、诺丁汉健康问卷、简短36条目问卷、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Niemi的中风生存质量研究量表、Frenchav活动指数等10余种,其中后两种为脑卒中专用量表。影响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有年龄、性别、损害部位及脑卒中类型、有无抑郁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水平等,康复治疗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目前国内使用的生活质量量表没有统一规定的评估标准,不便于比较,应积极研制适合中国国情、文化背景的评估量表;针对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语言、认知功能和心理障碍进行康复治疗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硬化病因与发病机制,以38个实验包括1020例患者的资料作相关分析。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和Ovid1980-01/2005-01与多发性硬化相关文章,检索词“etiology,multiple sclerosis”,“pathogensis,multiple sclerosis”并限定语种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NKI数据库2000-01/2005-01与多发性硬化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多发性硬化”,限定语种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有关多发性硬化病因、发病机制的相关文献,然后筛除明显不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对剩下的文献查找全文,进一步判断是否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标准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无论是否为单盲、双盲或非盲法。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0篇关于多发性硬化病因发病机制的相关文献,38个实验符合纳入标准。资料综合:从地理因素、感染因素、遗传因素阐述多发性硬化的病因,从细胞因子、髓鞘脱失和轴索损害、自然杀伤细胞、细胞黏附分子、细胞凋亡与多发性硬化的关系阐述发病机制。结论:关于多发性硬化的病因、发病机制还无统一结论。细胞因子、髓鞘脱失、自然杀伤细胞等可能与多发性硬化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综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syn-drome,OSAS)与脑卒中的关系及其防治。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4-01/2004-08的关于OSAS和脑卒中的文章,检索词“obstructivesleepapnea,stroke,并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4-08的关于OSAS和脑卒中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阻塞性睡眠呼吸困难,卒中”。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有关阻塞性睡眠呼吸困难与脑卒中的文章。纳入标准为①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采用单盲、双盲或非盲法。②非随机对照试验。③前后对照试验研究。④专著中的章节。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8篇关于OSAS与脑卒中关系相关文章,其中14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4篇文章为重复性研究。资料综合:对14篇有关OSAS和脑卒中之间关系的文章进行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结论:OSAS的基本特征是长期反复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高血压是其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出现的并发症,脑卒中的防治不能忽视对OSAS的及早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6-01/2003-12和Embase1996-01/2003-06的与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相关文章,检索词“stroke,rehabilitation,QOL,lifesatisfaction,effectfactors”,并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以及中文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词脑卒中、康复、生“活质量、生活满意度和影响因素”,并手工检索近期的相关中文期刊和有关书籍。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出包含研究目的的文献,筛除与目的无关的文献。纳入标准:①发病3个月以上的脑卒中患者的现况调查、随机对照临床试验。②临床试验研究包含平行对照组。③治疗组为康复干预。排除标准:①发病3个月以内的脑卒中患者的研究。②综述。资料提炼:共找出相关性强的文献60篇,并查找全文,其中10篇涉及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意义,5篇涉及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概念,12篇涉及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及23篇涉及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排除19篇重复文章,共纳入41篇。资料综合:41篇文献中包括2231例患者,对有关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意义、概念、量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年龄、性别、文化水平、合并疾病、患者的心理、社会支持、康复干预和经济环境等。结论:脑卒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烧伤后会形成病理性瘢痕,给患者带来功能障碍及影响美观等后遗症,围绕烧伤后的病症,在治疗方面有手术疗法、压力疗法、物理因子疗法及中医药等疗法,烧伤后的康复治疗应该是综合、协调地选择应用几种最为有效的措施。对烧伤后的各种康复医疗措施进行综述,指出目前烧伤后康复措施的发展方向。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89-01/2004-05的烧伤后瘢痕的康复措施相关文章,检索词为“bum,scar.mhahilil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应用计算机检索CHKD期刊全文库1994-01/2004—10的烧伤后瘢痕的康复措施相关文章,检索词为“烧伤、瘢痕、康复”。研究对象无限制。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试验包括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然后筛除明显非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进一步判断是否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纳入标准为RCT,无论是单盲,双盲或非盲法。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0篇关于烧伤后康复措施的随机和非随机文献,15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5篇文献中,6篇为非随机临床试验,7篇因系重复的同一研究,2篇文献太陈旧。资料综合:13个试验包括1173例患者,分别对应用各种烧伤后瘢痕的康复措施予以评价。结论:烧伤后的康复治疗应该是综合、协调地选择应用几种最为有效的措施,如手术疗法、压力疗法、超声波疗法、硅凝胶疗法及中医药疗法,这样才可减少患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机制,及钙拮抗剂尼莫地平对脑血管和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的研究近况,综述尼莫地平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及神经元的保护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01/2004-08的相关文章,检索词nimodipine,cerebralischemicdisease,neur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BM1998-01/2004-08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尼莫地平,脑缺血,神经元”;检索万方数“据库2002-01/2004-08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同上。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试验包括上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筛除明显不随机实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为:①随机对照试验。②试验包括对照组。③实验组均为尼莫地平用药组。④尼莫地平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试验。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4篇关于尼莫地平的随机和未随机试验,22个试验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2篇试验中,5篇因系重复的同一研究,7篇为Meta分析研究。资料综合:22个试验包括763例患者(或实验动物),分别对尼莫地平治疗组予以评价。22篇文章中有13篇副性事件按WHO标准进行分级,其主要为尼莫地平治疗组的个别病例病理变化没有减轻。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在脑部血管,发病率高,发病机制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卒中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情况和发病机制,为其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70—01/2004—12与脑卒中和骨质疏松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stmke,0steopomsis,bone mineral density,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s”限定文章语者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0—01/2005-01期间相关文献,检索词为“脑卒中,骨质疏松症,骨密度,脑血管病”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与脑卒中和骨质疏松症有关的文献。纳入标准:①随机对照临床研究。(④前后对照临床研究。排除标准:①重复性研究。②综述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到89篇关于脑卒中和骨质疏松症研究的文章,其中52篇属于重复性研究和综述文献,对其余37篇进行分类整理用于综述:资料综合:37篇文献中包括22个随机对照临床研究,15个前后对照临床研究,证实了脑卒中后骨质疏松症主要是因运动减少、钙、镁离子代谢异常和甲状旁腺激素增加、维生素D缺乏、神经营养不良和各细胞因子作用;其临床表现除了运动、感觉障碍外,随着病情的发展会逐渐出现乏力,腰背酸痛和骨痛,以及骨密度减少和骨代谢异常。其治疗除了积极治疗脑卒中,还应加强运动,并适当给予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结论:脑卒中可合并骨质疏松症,主要因为瘫痪和制动,对脑卒中患者定期行骨密度等测定,早期发现骨质疏松改变及早治疗,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雌激素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分析国内外研究得出不同结论的可能原因。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2000-01/2004-12与雌激素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文章,检索词“estrogenandAlzheimerorcognitionohumanbrainorneuroprotection及“hormonereplacementtherapyandovariancancer,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全文数据库(CNKI)2004-01/12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类型为中文,检索词“雌激素、阿尔茨海默病”。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试验包括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然后筛选明显不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进一步判断是否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标准:①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无论是否为单盲,双盲或非盲法。②试验包括平行对照组,即安慰剂组。③治疗组为单纯雌激素治疗组和雌孕激素联合治疗组。④观察对象为经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修订第Ⅳ版(DSM-Ⅳ-R)标准诊断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或轻度认知损害的患者。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1篇关于雌激素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随机和未随机试验和8篇美国妇女健康倡议会的试验,14个试验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5篇试验系重复的同一研究。资料综合:14个试验包括61299例患者,分别对应用雌激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