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丙氨酰谷氨酰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细胞因子、HSP和HMGB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8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42)与对照组(n=42).两组均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丙氨酰谷氨酰胺治疗,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d.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血清细胞因子、HSP和HMGB1表达水平变化及用药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清IL-6、IL-8、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IL-10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IL-6、IL-8、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HSP和HMGB1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HSP和HMGB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期间均未出现严重药物副反应.结论 参麦注射液联合丙氨酰谷氨酰胺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效果明显,可降低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升高IL-10水平,改善患者炎症状态,降低HSP和HMGB1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西药对脑外伤康复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纳入的68例脑外伤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对照组口服吡拉西坦,研究组结合银杏达莫注射液.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2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Fugl-Meyer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Hcy和hs-CRP水平变化,药物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Fugl-Meyer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P<0.05);研究组治疗12周后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治疗12周后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血清Hcy和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治疗12周后血清Hcy和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12% vs.67.65%,P<0.05).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西药可改善脑外伤康复患者血液流变学,降低Hcy和hs-CRP,且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许涛  刘和俊 《安徽医药》2016,20(2):308-311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介素-18(IL-1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及稳定性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该院治疗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1例为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8例为UAP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40例为SAP组,同期因胸痛疑似冠心病住院并行CAG检查单支血管狭窄<50%或者无狭窄的患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血清IL-18、MMP-9浓度,采用凝固法检测患者血浆Fib含量,并分析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特点。结果 (1)AMI组、UAP组患者血清IL-18、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Fib较对照组、SAP组明显增高(P<0.05)。相比UAP组,AMI组患者血清IL-18、血浆Fib水平明显增高(P<0.05);(2)三支病变组血清IL-18、MMP-9、血浆Fib明显高于单支和双支病变组(P<0.05),且双支病变组血浆Fib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3)极重度病变组血清IL-18、MMP-9、血浆Fib明显高于轻度、中度和重度病变组(P<0.05)。重度病变组血清IL-18、MMP-9、血浆Fib明显高于轻度病变组,且血浆Fib明显高于中度病变组(P<0.05);(4)血清IL-18、MMP-9、hs-CRP、血浆Fib与Gensini积分之间具有正相关性(P<0.01)。结论 血清IL-18、MMP-9、血浆Fib的增加与ACS的发生和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稳定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胞磷胆碱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接受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胞磷胆碱治疗。治疗前后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的血清hs-CRP、TNF-α、MMP-9水平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3%,明显高于对照组85.0%(P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加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胞磷胆碱治疗,可进一步降低血清炎性介质水平,减轻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选择90例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3组:对照组(n=30):采用阿司匹林、硝酸盐类等药物行常规治疗;常规剂量组(n=30):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10mg/次,1次/d,每晚睡前服用;大剂量组(n=30):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20mg/次,1次/d,每晚睡前服用.治疗1周、16周后检测患者体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脑钠素(BNP)水平;同时测定患者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治疗1周后,3组患者MMP-9、hs-CRP、BNP水平及LVEDD、LVESD、LVEF等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周后,大剂量组MMP-9、hs-CRP、BNP水平降幅最大,LVEDD、LVESD下降程度最多,LVEF提高幅度最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瑞舒伐他汀能够降低患者MMP-9、hs-CRP及BNP水平,改善LVEDD、LVESD、LVEF等心功能指标,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剂量能够增强其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将8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2周.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分别检测两组血清hs-CRP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治疗组血清hs-CRP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能降低ACS患者血清hs-CPR水平,抑制动脉粥样斑块内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联合美托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6月本院82例AMI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入院后给予两组常规抗凝溶栓治疗及扩张冠状动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仅采用美托洛尔(持续服用7d)治疗,研究组采用美托洛尔+替罗非班(持续泵入36 h)联合治疗;疗程结束后统计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入院时及疗程结束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肺动脉平均压(mPAP)、平均二尖瓣压力差(mMVP)]及血清CRP、MMP-9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研究组为92.68%(38/41),高于对照组的68.29%(2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PAP、mMVP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两组血清MMP-9及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为9.76%(4/41),与对照组的12.20%(5/4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美托洛尔及替罗非班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小肺动脉平均压及二尖瓣压力差,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降低血清MMP-9、CRP水平,提高治疗效果,且具有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糖皮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疗效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95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7).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黄芪注射液.2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2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炎性因子[白介素-18(IL-1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76.60%)(P<0.05);2组FEV1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FEV1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IL-18、hs-CRP、MMP-9、VEGF水平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IL-18、hs-CRP、MMP-9、VEGF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2组咳嗽、喘息、哮鸣音积分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咳嗽、喘息、哮鸣音积分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疗效显著,其作用可能与降低IL-18、hs-CRP、MMP-9、VEGF水平相关,且可改善症状、体征,安全性良好,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9.
秦静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4):2110-211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ET)、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及依达拉奉对它们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依达拉奉组.依达拉奉组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2次/d,连续14d.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ET、MMP-9及NSE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的变化.结果 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依达拉奉组血清hs-CRP、ET、MMP-9及NSE水平明显降低(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也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hs-CRP、ET、MMP-9及NSE水平升高,依达拉奉可以降低它们的水平,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0.
丹红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糖尿病并急性脑梗死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郄涛 《中国药业》2012,21(10):89-90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92例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治疗组46例应用丹红注射液和奥扎格雷钠治疗,对照组46例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以14d为1个疗程,观察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1%;治疗后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hs -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络脉舒通冲剂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人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选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分络脉疏通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络脉疏通组给予PCI+常规药物+络脉舒通治疗,对照组给予PCI+常规药物治疗,疗程2 wk。入院后即刻,PCI术后24h、7d抽取静脉血,测定白细胞介素-6mRNA(IL-6mRNA)及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同时,观察PCI术后心律失常、心电图ST段回落?结果:PCI术后24h,2组病人IL-6 mRNA及hs-CRP含量均升高,但络脉疏通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PCI术后2h、24h、7d,络脉疏通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ST段回落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d,IL-6 mRNA及hs-CRP含量均较前进一步明显降低(P<0.01),络脉疏通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1)。结论:络脉舒通具有抑制PCI术后炎症反应,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心肌组织再灌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联合注射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97例,随机分成对照组(98例)和治疗组(99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盐酸替罗非班,12.5 mg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 L中,起始剂量为0.4μg/(kg·min),静脉滴注1 h,然后以0.1μg/(kg·min)的剂量进行维持治疗72 h。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100 mg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中,1次/d。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心功能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不良心血管事件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1%、94.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房舒张末期内径(LA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升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s-CRP、IL-6和MMP-9水平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7.35%、6.0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联合注射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心功能指标,调节hs-CRP、IL-6和MMP-9水平,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水平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46例ACS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治疗8周,比较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和hs-CRP变化。结果两组中血脂水平和hs-CRP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实验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治疗ACS患者能够显著降低其血脂水平和血浆hs-CRP,对ACS的诊治、判定预后及稳定粥样斑块等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血液流变学影响及疗效.方法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研究组在依达拉奉基础上结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均为2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2周疗效,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水平变化,用药2周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2周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治疗2周后VE-cadherin和vWF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2周后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用药2周期间均未见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疗效明显,可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液流变学,且用药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高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血脂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数字表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以瑞舒伐他汀10 mg/d治疗,观察组患者以瑞舒伐他汀20 mg/d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清hs-CRP水平变化情况.同时测定白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2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斑块面积和颈动脉IMT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斑块面积和颈动脉IM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脂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HDL-C水平则相对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脂水平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2组患者hs-CRP、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hs-CRP、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剂量瑞舒伐他汀可更好地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血脂及血清hs-CRP的水平,能够更有效的抵抗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醒脑静静脉注射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患者的疗效及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76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38例.联合组采用醒脑静静脉注射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左乙拉西坦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清NSE、MMP-9、甲状腺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4.73%)明显高于对照组(78.95%)(P<0.05);联合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NSE和MMP-9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治疗后血清NSE和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指标水平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醒脑静静脉注射联合左乙拉西坦对癫痫患者疗效显著,但对甲状腺功能无明显影响,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NSE和MMP-9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D-二聚体水平、hs-CRP及MMP-9联合监控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80例,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80例,分别测定2组D-二聚体、hs-CRP及MMP-9水平,及不同程度(轻度、中度、重度)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D-二聚体、hs-CRP及MMP-9的水平,并分析D-二聚体、hs-CRP及MMP-9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脑缺血性脑梗死组D-二聚体、hs-CRP及MMP-9水平[(1.49±0.12) mg/L、(11.38±2.12) mg/L、(332.27±54.62) μg/L]高于健康组[(0.25±0.04) mg/L、(2.14±0.51)mg/L、(124.68±27.59)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急性脑缺血性脑梗死组D-二聚体、hs-CRP及MMP-9水平[(0.68±0.14) mg/L、(3.16±0.87) mg/L、(227.48±43.26) μg/L]低于中度组[(1.13±0.25) mg/L、(7.54±1.3)mg/L、(325.69±62.74)μg/L]、且低于重度组[(1.54 ±0.37) mg/L、(13.49±1.50) mg/L、(497.23±74.35)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缺血性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hs-CRP及MMP-9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联合监控D-二聚体、hs-CRP、MMP-9水平能够辅助急性脑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并可评估疾病的进展,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