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桂英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2):1023-1024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药物,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品种有100多种。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其在临床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嘲。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危害后果是严重的,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  相似文献   

2.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药物在正常用法和用量时所产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和对抗体有害的反应,包括毒性反应、后遗反应、过敏反应、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抗生素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目前常用有100多种。  相似文献   

3.
薛凡  龙英 《黑龙江医学》2009,33(3):214-215
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很严重,可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可致患者死亡。因此,合理应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医院住院部分抗生素的应用情况.方法统计并计算住院药房2010年10月到2011年10月抗生素类药物的用药金额、用药剂量、用药天数、用药频率、日均费用等,分析临床用药情况.结果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用药频率DDDs 排序居前,仍为抗感染药物首选.DDDs 排序居前的品种每日费用较低.结论住院部抗生素应用基本合理,但应进一步加强对抗生素分级使用的监督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5.
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7月~2008年2月外科手术病例234例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100%围手术期病例使用了抗菌药物,其中预防性用药188例,占80.3%,治疗性用药46例,占19.7%.术前30min及术中无一例使用抗生素;术后100%使用抗生素,均于术后当日开始使用,术后混合用药146例,占62.4%.抗菌药物使用种类依次为头孢菌素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结论 抗生素在预防术后感染、增加手术安全性、提高治愈率方面作用明显,但如不能合理地使用,也会带来不良反应.临床上要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郭云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8):1415-1416
目的:观察我院2011年上半年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应用WHO规定的限定日剂量(DDD)方法对我院2011年1~6月的药物金额排序、用药频度(DDDs)、日用药金额(DDC)和药物利用指数(DUI)进行分析,并对药物金额前20名进行排序、分析。结果:2011年上半年我院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最高是头孢菌素类,其次为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等。应用金额前20位抗菌药物的DUI<1,每个月总用药金额和总DDDs基本稳定。结论:我院上半年应用最多的抗生素是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临床应用基本合理、科学。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临床应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实际情况,评价用药合理性。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42365份抗生素处方作为本次研究样本,其中21693份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分析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情况。结果本院纳入的抗生素处方42365份中,头孢菌素类占据51.20%。临床上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过程中第二代头孢包括头孢吠辛钠注射剂、头孢替安注射剂以及头孢吠辛钠注射剂。所有口服头孢都属于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肌肉注射以及静脉注射药物大约也都是三代头孢。头孢米诺注射剂、头孢地尼胶囊、头孢替安注射剂、头孢地尼胶囊等四种为临床上DUI超过1的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结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合理,但是也需要医院提升管理力度,有利于提升用药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上半年期间住院手术病人,随机抽取90例4科室Ⅰ类切口手术病人的完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0例Ⅰ类切口清洁手术单联用药中有12例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13.3%,78例未用,占调查中的86.6%.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病例9例,占使用抗菌药物病例的75%,不合理使用病例3例,占25%.预防用药品种部分选择起点太高,用药疗程过长.结论 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存在一定问题,应进一步规范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本院门诊病人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门诊处方5068张,对其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068张门诊处方中有2232张使用了抗生素药物,占44.04%;使用抗生素药物6类22个品种,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为主。结论:我院门诊病人使用抗菌药物基本合理,但在药物的溶媒选择、投药方法、使用剂量、联用方式等仍存在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10.
抗生素的使用原则 在临床用药中,抗生素使用率居各类药物之首,最为突出的是第二代、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和第三代喹诺酮类。注重疗效而忽视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是现代药物治疗的一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南阳市南石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和存在问题,为临床安全、合理、有效地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12月住院病历1000份,对抗菌药物应用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1000例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812例,其使用率81 2%;合理使用抗菌药物731例,合理使用率73 1%;其中单纯预防性用药390例(39 00%);单纯治疗性用药251例(25 10%);预防合并治疗性用药192例(19 20%);用药指征不明确8例(0 80%);单联用药54 68%,二联39 12%,三联5 22%,四联0 98%;抗菌药物使用前三位依次为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结论:临床中存在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现象,应加大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力度,加强对医务人员用药知识的培训,控制抗生素的预防性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了解我院住院病人抗菌药物的应用状况,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全部出院病历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制表分析,采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回顾性的调查.结果 共调查病历4003份,其中使用抗生素的有2756例,应用率为68.85%,联合用药1103例,联合用药率为40.02%,手术科室Ⅰ类切口占90.89%,术后用抗菌药物5~7天者占78.85%.在选择用药方面,主要以经验用药为主,占93.72%,不合理用药占25.90%.结论 我院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还存在用药不规范、超标准超范围用药等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及不合理用药状况,从药库计算机管理软件中查询门诊药房2008年抗菌药物各品种的总量及金额,对用药频度(DDDs)进行分析排序;随机抽取2008年我院门诊处方,每月抽取2日处方,对处方不合理用药统计分析.结果 门诊抗菌药物的DDDs前20位的药物其中头孢抗生素类占9种.DDDs排序位居前3位依次是头孢抗菌类、硝基咪唑类、氟喹诺酮类.使用中存在给药次数、用法用最、溶媒使用不当等方面的问题.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总体基本合理,但存在用药不合理现象,医院仍需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监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眼科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应用方案,以减少抗生素剂量同时评价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7、2013年眼科手术I类切口病人分别458、678例,对抗生素的平均用药时间、给药方式、术后感染发生及用药总费用的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2013年眼科病人的抗菌药物使用率、总费用都明显低于2007年,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比较抗生素平均用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007年有1患者产生术后感染. 结论:对于眼科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不建议全身应用.建议局部应用,有效且总费用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 复习文献资料,从变态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结论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加强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细菌耐药。方法抽取我院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病历180份,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等相关规定,对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预防性使用抗生素52例,使用率为28.89%。2种抗生素联用6例,占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病历数11.54%;术前0.5 h~2 h内预防用抗生素43例,占82.69%;总用药时间超过48 h 21例,占40.38%。结论我院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应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业务培训和合理用药的行政管理,规范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2011年,卫生部在全国开展"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治理行动",同时颁布了《抗生素用药指南》(卫生部2011版)。2012年开始,本医疗机构实施抗菌药物整治工作,针对抗菌药物使用有许多具体性要求,如《处方点评制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规定》、《抗菌药物分级目录》、《清洁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规范》、《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暂行方案》。而本课题主要关注点是全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和使用强度,以及Ⅰ类切口手术抗生素使用率。具体指标是: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以下,Ⅰ类切口手术抗生素使用率在10%以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研究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和监管方式,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2015年,门诊处方31828张,其中使用抗菌药物处方634张;住院病历514本,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病历245本,占病历总数47.66%,对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抗菌药物联用情况以及抗菌药物类别和抗菌药物适用人群进行统计。结果:根据统计结果显示,我院门诊处方使用抗菌药物几率为1.99%,住院病历使用抗菌药物几率为47.66%。精神科医生使用抗菌药物大多单一用药,少数联用或交替使用,严格控制限制抗生素的使用。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一般体现在用药剂量不合理以及无适应症用药中,使用抗菌药物的主要类别包括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以及喹诺酮类,应用频率最高的抗菌药物分别为头孢拉定胶囊、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以及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结论:我院应用抗菌药物比较合理,但是结合精神科患者的特点和精神科用药的特殊性,抗菌药物的使用依旧存在不合理现象,同时要加强对于抗菌药物的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帮助医务工作者了解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 查阅文献资料,从变态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结论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应当通过学习、总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门诊儿童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9月儿科门诊处方10 156张,对处方使用抗菌药物的品种数、使用频率、联合用药及不合理用药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抗菌药物处方共4 552张,使用6类17种抗菌药物,使用频率分别为头孢菌素类(63.18%)、青霉素类(19.75%)、大环内酯类(7.89%)、氨基糖苷类(0.22%)、β-内酰胺酶抑制剂(4.53%)和其他抗菌抗生素(4.44%)。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用法不当、药理拮抗、重复给药、疗效减弱等方面。结论我院儿科门诊使用抗菌药物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需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