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针治疗中风偏瘫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电针对中风偏瘫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80例,以传统毫针针刺法治疗,治疗组80例运用电针针刺法治疗两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两个疗程后显示电针组手背水肿、屈指时手痛的疗效及总显效率均优于毫针组(P<0.05)。结论电针对消除手背水肿,防止手部肌肉萎缩,促进中风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对中风偏瘫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80例,以传统毫针针刺法治疗,治疗组80例运用电针针刺法治疗两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两个疗程后显示电针组手背水肿、屈指时手痛的疗效及总显效率均优于毫针组(P〈0.05)。结论:电针对消除手背水肿,防止手部肌肉萎缩,促进中风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电针治疗40例中风偏瘫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电针和毫针刺法分别治疗中风偏瘫肩-手综合征40例,两个疗程后显示电针对手背水肿、手部皮温升高及屈指时手痛的疗效优于毫针刺法(P<0.05);指关节和肩关节功能积分增加3分以上(包括3分)的疗效电针组分别优于毫针组(P<0.05);总显效率电针组(75%)优于毫针组(50%,P<0.05)。提示电针产生肌肉节律性收缩具有"肩-手泵"样作用,这对消除手背水肿,防止手部肌肉萎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电针治疗40例中风偏瘫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电针和毫针刺法分别治疗中风偏瘫肩-手综合征40例,两个疗程后显示电针对手背水肿、手部皮温升高及屈指时手痛的疗效优于毫针刺法(P〈0.05);指关节和肩关节功能积分增加3分以上(包括3分)的疗效电针组分别优于毫针组(P〈0.05);总显效率电针组(75%)优于毫针组(50%,P〈0.05)。提示电针产生肌肉节律性收缩具有“肩-手泵”样作用,这对消除手背水肿,防止手部肌肉萎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风后出现肩手综合征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电针组各57例,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运用毫针配合穴位注射,电针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运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疗程为30天,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Brunnstrom偏瘫功能评定在治疗前和治疗30天后分别进行综合评定。结果: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runnstrom偏瘫功能评定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临床总有效率电针组为92.98%,对照组为84.2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陈小玲  郝竹玲  贺冠军 《陕西中医》2010,31(10):1339-1340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脑血管病并发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电针、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措施治疗脑血管病并发肩手综合征30例,并设西医对照组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综合疗法对脑血管病并发肩手综合征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温针结合气压反搏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温针结合气压反搏时中风偏瘫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5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32例以温针和气压反搏治疗,对照组26例以传统毫针刺法和气压反搏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结合气压反搏治疗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对促进中风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透刺配合电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薛立文  李群  孙敬青 《中国针灸》2007,27(7):491-493
目的:探索提高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的方法。方法:将8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透刺加电针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加电针法。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共治疗4周。观察临床症状、关节活动度及疼痛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痊愈19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对照组痊愈9例,显效14例,有效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上肢关节活动度评分及上肢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透刺法和常规针刺法均可有效缓解肩手综合征所致的疼痛,改善运动功能,减轻水肿,但透刺法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9.
电针针刺经筋结点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电针针刺经筋结点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经筋结点加电针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96.7%,与对照组(86.7%)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针刺经筋结点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浮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采用浮针疗法,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针刺法,两组均治疗20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浮针疗法和常规针刺法均可有效缓解肩手综合征所致疼痛,改善运动功能,减轻水肿,但浮针疗法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11.
不同针刺法治疗肩手综合征5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丽霞  周贤刚 《四川中医》2008,26(3):119-120
目的:探讨不同针刺方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的影响.方法:将96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上八邪(电针)、十宣放血为主,配合普通针刺法;对照组以普通针刺为主,连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治疗组上肢总积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且治疗组水肿的缓解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八邪(电针)、十宣放血能有效缓解肩手综合征的症状,提高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水肿程度,是治疗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配合康复疗法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用下瘀血汤加味配合康复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用康复疗法,疗程为30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神经干结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两组均用运动疗法,治疗组在运动疗法基础上加针刺神经干疗法。完成疗程后,对瘫体功能康复进行评定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痊愈+显效率60.00%,对照组33.33%,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神经干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偏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电针配合梅花针叩刺后拔罐治疗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电针配合梅花针叩刺后拔罐与单纯电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取天宗、肩髃、肩髎等穴针刺,配合取疼痛、痉挛处梅花针叩刺后拔罐.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疗法,通过上肢关节活动度、疼痛等指标判断其效果.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8.6%,对照组8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配合梅花针叩刺后拔罐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黎明全 《吉林中医药》2013,33(2):191-192
目的:探讨应用电针手阳明经五腧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1: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主被动运动及上肢和手的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电针手阳明经五腧穴治疗,疗程为14 d.结果:2组治疗后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表、功能疼痛量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结果显示,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电针手阳明经五腧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彭炼  王泽涛  李里  刘美平  卢笛 《中医研究》2011,24(12):62-64
目的:观察从络病理论论治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风后偏瘫肩痛患者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从络病理论论治给予针刺拔罐治疗,2组均以2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中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4例,显效13例,有效14例,无效6例;对照组基本痊愈8例,显效17例,有效11例,无效1例。2组疗效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浆ET、NO含量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络病理论论治予刺络拔罐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有良好疗效较好,可能与改善血浆中ET、NO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循经远端选穴配合运动疗法在缓解偏瘫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疼痛、肿胀的作用,并观察对偏瘫后肩手综合征的整体改善情况.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120例患者符合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疼痛程度及肩关节功能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采用循经远端选穴配合运动疗法,对照组作肩关节被动-主动康复训练.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8.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肩关节功能疗效( JOA)判定结果比较,治疗后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疼痛评分比较,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循经远端选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可以很好的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及周围疼痛,且简便易行,可做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锋勾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锋勾针和毫针治疗。两组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VAS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水肿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锋勾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具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电针、温针两种针灸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电针组(30例)和温针组(30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两组患者分别加用电针和温针疗法,每周治疗5次,4周为1个疗程。4周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肿胀程度、运动功能情况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电针疗法和温针灸疗法分别结合康复治疗对改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疼痛和肿胀症状均有肯定的疗效(P0.05)。温针疗法在改善患者肿胀症状方面优于电针疗法(P0.05)。电针疗法和温针疗法对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均有积极的作用(P0.05),均可以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P0.05),两种疗法在改善运动功能和总有效率方面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疗法对肩手综合征的治疗均有积极的作用,在治疗肿胀较重的患者时可优先选用温针疗法,两种疗法在改善运动功能和总有效率方面的优劣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薄氏腹针疗法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4月-2015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12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灸疗法;观察组给予薄氏腹针疗法,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比较。采用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进行评价,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HSS评分均得到了显著改善(P0.01),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薄氏腹针疗法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效果良好,优于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