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四种不同处理方法对Ni—Cr烤瓷合金粘结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制作烤瓷粘结桥的ISRINi-Cr合金进行了喷砂、化学蚀刻、池式电解蚀刻和点式电解蚀刻等处理,以偶联剂KH-570涂在处理金属表面,用釉质剂与离体粘结。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处理金属表面形貌。  相似文献   

2.
镍铬合金点式电解蚀刻后与粘结材料的粘结强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点式电解蚀刻技术对国产Ni—Cr合金处理来提高金属—粘结材料的粘结强度,并对该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研究。结果为:1.通过正交设计选出Ni—Cr合金点式电解蚀刻可采用的配方为5%H_2SO_4,350mA/cm~2,2—4分钟。2.点式电解蚀刻与传统电解蚀刻所获得的金属—树脂粘结强度无显著性差别。3.喷砂处理或应用偶联剂对点式电解蚀刻产生的粘结强度无显著影响。4.点式电解蚀刻后Ni—Cr合金与复合树脂获得较高的粘结强度,其中CHEMIACE粘结强度最高(平均27.92MPa),显著高于玻璃离子以及复合羧聚陶瓷粘结材料获得的粘结强度(p<0.01)。文中指出点式电解蚀刻可以代替传统池式电解蚀刻。并对点式电解蚀刻技木的优点和注意事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口腔内常用合金经胶体电解液点式电解蚀刻后剪切粘结强度。方法 根据各金属电解配方进行点式电解蚀刻,并对蚀刻前后分别与登士伯光敏固化复合树脂粘结,比较其剪切粘结强度。对点式电解蚀刻后和抗剪强度测试后的金属表面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镍铬合金、钴铬合金、18-8不锈钢、经点式电解蚀刻后均获得较高粘结强度,镍铬合金最高,同一种合金点式电解蚀刻前后的粘结强度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合金经  相似文献   

4.
合金胶体点式电蚀剂配方筛选及粘结强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提高口腔内常用合金与粘结材料的粘结强度,研究了胶体电解蚀刻剂并优选了不同合金点式电蚀剂的配方。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优选各金属点式电蚀剂的最佳配方,进行点式电解蚀刻,比较其剪切粘结强度,同时对点式电解蚀刻后和抗剪强度测试后的金属表面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四种合金剪切强度以Ni-Cr合金及18-8不锈钢最高,Cu合金最低。扫描电镜观察均显示出凹凸不平微孔的立体结构,剪切后的合金表面微孔内,可见大量残留的复合树脂。结论 合金对点式电解蚀刻很敏感,可获得较高的粘结强度,胶体电解液可用于口腔内操作.  相似文献   

5.
作者根据钴铬合金的特性,对其金属支架粘结面采用碱性电解蚀刻,并与常规酸性电解蚀刻后金属支架粘结面与粘结树脂间的粘结强度,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碱蚀组的抗张强度(=83.74)高于酸蚀组(=55.32)和单纯喷砂组(=52.9);从试件断面层观察发现,碱蚀组的试件断面主要发生在树脂之间,而酸蚀组和单纯喷砂组则表现在树脂与金属粘结面之间脱离。本文探讨了钻铬合金碱蚀的机理并与常规酸蚀技术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对冠桥树脂及其粘结剂与金属表面的粘结性能分别进行了:①单纯砂纸打磨,②砂纸打磨后喷砂,③喷砂后20%盐酸中150v/250mA阳极化三种不同处理方法分别进行了实验观察。结果显示,在一般情况下喷砂处理即可达到较高的粘结强度。此外经过一年使用本材料的临床观察,色泽稳定、与金属冠面粘结性能良好、对口腔组织无刺激性、无徽漏、硬度高,耐磨性好。  相似文献   

7.
《口腔医学》2013,(4):236-238
目的研究用3种酸溶液加热处理对氧化锆全瓷表面粘结性能的影响。方法制作40枚氧化锆陶瓷片,分为5组制作陶瓷/树脂粘结试件。其中,A组陶瓷表面,H2SO4与(NH4)2SO4混合液加热条件下蚀刻,使用含磷酸功能单体的涂底剂Clearfil;B组,HF与HNO3混合液加热条件下蚀刻,使用Clearfil涂底剂;C组,H2SO4、HF、HNO3混合液加热条件下蚀刻,使用Clearfil涂底剂;D组,喷砂后使用Clearfil涂底剂;E组,喷砂。测试试件的剪切粘结强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喷砂及喷砂结合各酸混合液热处理后的氧化锆陶瓷表面以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E组的剪切粘结强度值最低为(3.03±0.94)MPa;D组其次为(7.53±1.37)MPa,A、B、C组数值较高,分别为(9.16±1.12),(8.89±1.06),(8.95±1.36)MPa,且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热酸溶液蚀刻结合包含磷酸功能单体的涂底剂能够显著提高陶瓷/树脂的粘结强度。  相似文献   

8.
喷砂处理对脱落托槽再使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种简便、高效的白体脱落托槽再使用的方法。方法将60颗离体双尖牙随机平分成三组,分别粘结经喷砂处理后的脱落托槽、热处理后的脱落托槽和未经使用的新托槽,对各组作剪切粘接破坏力和拉伸粘接破坏力的测试并进行比较。结果脱落托槽喷砂处理组的剪切粘结破坏力和拉伸粘结破坏力比热处理组有显著提高(P〈0.01),与新托槽组粘结强度相接近(P〉0.05)。结论喷砂处理能有效提高脱落托槽的粘结强度,达到较理想的粘结效果。  相似文献   

9.
表面处理对粘结剂与氧化锆粘结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出比较理想的粘结剂和ZrO2表面处理方法。方法:将由ZrO2制成的较大瓷片(120个)和较小瓷片(120个),随机派对分成12组。对ZrO2的表面分别不作处理、喷砂、硅烷化,先喷砂后硅烷化处理。用Bifix QM、Super-BondC&B和Panavia F三种树脂粘结剂将较小瓷片粘结在较大瓷片上。置于37℃蒸馏水里保存24h后,进行剪切粘结强度测试。结果:3种表面处理都提高了粘结强度(P〈0.01),其中,先喷砂后硅烷化处理对粘结强度提高得最明显(P〈0.01)。Panavia F、Super-Bond C&B与ZrO2的粘结强度明显高于BifixQM与ZrO2的粘结强度(P〈0.01)。结论:先喷砂后硅烷化处理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表面处理方法,Panavia F、Super-Bond C&B是比较理想的树脂粘结剂。  相似文献   

10.
选择30个氢氟酸(HF酸)浓度-时间搭配点,测试瓷贴面复合体整体粘结抗剪强度。结果表明:HF酸蚀刻可增加陶瓷与牙釉质间粘结强度,HF酸浓度-时间的最佳搭配点为:2.5%-5.0min;5.0%-5.0min;7.5%-2.5min;10.0%-1.0min;15.0%-0.5min。陶瓷-树脂-牙釉质的粘结破坏形式以混合破坏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比较喷砂和不同功率光纤激光蚀刻处理对氧化锆陶瓷抗弯曲强度和剪切粘结强度的影响,探讨光纤激光蚀刻氧化锆陶瓷的可行性,为光纤激光蚀刻应用于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结晶后的氧化锆试件随机分为5组(n=10),处理如下: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氧化铝颗粒喷砂组,C-E组分别为功率为2、4、6 W光纤激光处理组。测定各组试件的三点抗弯曲强度并观察其处理面的显微形貌。再将各组试件处理面与双固化复合树脂 Multilink N粘固,37 ℃恒温水浴24 h后测试剪切粘结强度。采用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检验进行比较(α=0.05)。结果:各组试件的抗弯强度无统计学差异。A组与E组的粘结强度无明显差异;而与其余3组间的粘结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喷砂组和光纤激光蚀刻组两两比较显示,B、C、D 3组间的粘结强度无明显差异,E组的粘结强度低于B、C、D 3组(P<0.05)。结论:采用合适激光功率的光纤激光蚀刻技术能增强氧化锆陶瓷与复合树脂间的粘结强度,且对氧化锆自身的抗弯曲强度无明显影响,可以作为临床上氧化锆陶瓷表面处理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不同表面处理后金属及烤瓷表面形态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用扫描电镜观察不同表面处理后金属及烤瓷的SEM表现。方法 制备金属表面和烤瓷表面的标本,通过对照、喷砂或酸蚀等不同方法处理后,用SEM观察。结果 金属表面喷砂处理能形成似山谷样的凹凸不平的表面形态。瓷表面喷砂或酸蚀处理,也形成明显的粗糙不平,呈深在的蜂窝状凹陷。两者均显示良好的显微机械固位结构。结论 喷砂无论对金属或烤瓷都是表面粗化处理的较好方法,而酸蚀处理瓷表面效果亦佳,是临床金瓷修补粘结的必要的处理手段。  相似文献   

13.
光固化复合树脂与金属基底的瓷剥脱面间的粘结强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测定光固化复合树脂与金属烤瓷修复体金属基底的瓷剥脱面间的粘结强度,评价有机硅烷偶联剂对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钴铬合金的瓷剥脱面用氧化铝喷砂、氢氟酸蚀刻后分为6个组,每组一半使用偶联剂,一半不使用偶联剂,分别与6种光固化复合树脂粘结,粘结试件经过冷热水温差循环后测定剪切粘结强度。结果:有偶联剂组剪切粘结强度为10.16~15.54MPa,分别高于无偶联剂组剪切粘结强度(6.11~9.01MPa);其中两种光固化复合树脂的粘结强度高于其它四种树脂。结论:光同化复合树脂与金属基底的瓷剥脱面间可获得较高的粘结强度,金属基底的瓷剥脱面经有机硅烷偶联剂处理后有利于提高其与树脂间的粘结强度不同的树脂类型对二间的粘结强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纳米硅涂层对玻璃渗透氧化铝陶瓷粘结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利用溶胶凝胶法进行纳米硅涂层表面改性对玻璃渗透氧化铝陶瓷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3组In-Ceram氧化铝瓷块分别施以“喷砂(P组)”、“喷砂+硅烷偶联(PO组)”、“喷砂+纳米硅涂层+硅烷偶联(PTO)组)”的表面处理。制作陶瓷/复合树脂粘结体,室温下置蒸馏水中浸泡24h,微拉伸法测试各组试件粘结强度。结果:P组与PO组粘结强度较弱且无明显差异(P=0.797),PTO组的粘结强度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通过溶胶凝胶法在喷砂表面制备纳米硅涂层后应用硅烷偶联剂可以显著提高In-Ceram氧化铝陶瓷的粘结强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表面处理和不同粘结剂对氧化锆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将氧化锆分别制成直径为12.0mm和4.0mm的瓷片,各120个,分别随机分成12组。粘结剂选用磷酸锌粘结剂、聚羧酸锌粘结剂、BifixQM和Super-Bond CB。对氧化锆的表面分别进行不处理、喷砂、硅烷化、先喷砂后硅烷化处理。用上述4种粘结剂将4.0mm瓷片粘结在12.0mm瓷片上,置于37℃蒸馏水中保存24h后,进行剪切粘结强度测试。结果粘结剂相同时,不同表面处理时的粘结强度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由小到大依次为不处理喷砂硅烷化先喷砂后硅烷化处理;表面处理相同时,不同粘结剂之间的粘结强度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由小到大依次为磷酸锌粘结剂聚羧酸锌粘结剂Bifix QMSuper-Bond CB。结论粘结剂相同时,表面处理提高了粘结强度。Super-Bond CB的粘结强度比较理想。使用Super-Bond CB时,喷砂后硅烷化处理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表面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选用10μm、50μm、110μm、200μm和280μm的Al_2O_3对非贵金属烤瓷Ni—Cr合金进行表面喷砂粗化处理,得到五组不同粗糙度的金属表面,以观察金属表面粗糙度对金—瓷结合强度的影响。经WD—10A型电子式万能测试机对50根金瓷棒盘试件结合强度的测试及电子扫描、X线能谱分析手段的界面观察,表明对非贵金属Ni—Cr合金宜采用50μm~280μm的Al_2O_3喷砂;在一定范围内,粗糙的金属表面可明显提高金—瓷结合强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树脂表面机械处理方式对硅橡胶与丙烯酸树脂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按丙烯酸树脂处理方式不同分为9组,7组为砂纸打磨组,分别采用80目,240目,400目,600目,800目,1000目,1500目砂纸流水下均匀打磨,1组为抛光组,1组为喷砂组。各组处理后涂底涂剂,与硅橡胶粘结,测试其抗剪切强度,观察其破坏方式。测试每组部分试片的粗糙度。结果:抗剪切强度基本上与处理表面的粗糙度呈负相关,喷砂组的抗剪切强度最高,达2.46MPa。结论:树脂表面机械处理方式不同会对硅橡胶与丙烯酸树脂粘结强度产生影响,其中以喷砂方式处理可以获得最高的抗剪切强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表面处理和不同粘结剂对氧化锆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 将氧化锆分别制成直径为12.0mm和4.0mm的瓷片,各120个,分别随机分成12组.粘结剂选用磷酸锌粘结剂、聚羧酸锌粘结剂、Bifix QM和Super-Bond C&B.对氧化锆的表面分别进行不处理、喷砂、硅烷化、先喷砂后硅烷化处理.用上述4种粘结剂将4.0mm瓷片粘结在12.0mm瓷片上,置于37℃蒸馏水中保存24h后,进行剪切粘结强度测试.结果 粘结剂相同时,不同表面处理时的粘结强度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由小到大依次为不处理<喷砂<硅烷化<先喷砂后硅烷化处理;表面处理相同时,不同粘结剂之间的粘结强度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由小到大依次为磷酸锌粘结剂<聚羧酸锌粘结剂<Bifix QM<Super-Bond C&B.结论 粘结剂相同时,表面处理提高了粘结强度.Super-Bond C&B的粘结强度比较理想.使用Super-Bond C&B时,喷砂后硅烷化处理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表面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氧化锆处理剂对氧化锆陶瓷与树脂短期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加工32个氧化锆瓷块随机分为4组分别对粘结面进行以下处理:组A,氧化铝喷砂;组B,喷砂后硅涂层处理并应用硅烷偶联剂;组C,喷砂并应用包含10-MDP单体的瓷处理剂;组D,喷砂并应用新型氧化锆陶瓷处理剂。制作32枚光固化复合树脂圆柱并用传统Bis-GMA基质的树脂水门汀粘结于预处理后的氧化锆瓷块上,水浴24 h后测试剪切粘结强度并进行断裂模式分析。以扫描电镜和表面能谱分析对处理剂处理的氧化锆进行表征,红外光谱(FTIR)表征处理剂。结果组A和组D分别显示了最低和最高的粘结强度。结论新型氧化锆处理剂能够提高氧化锆陶瓷的短期树脂粘结强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固位类型金属托槽的粘结强度和脱落托槽经不同方法处理后再使用的抗剪切强度。方法 将90颗离体牙随机分成3组,每组采用不同固位型托槽,粘结经喷砂处理后脱落托槽、热处理后脱落托槽、未经使用的新托槽各10颗,分别进行托槽剪切粘结破坏力测试并进行比较。结果 3种类型新托槽中,分体式网底托槽的平均剪切粘结力均大于其他2种托槽,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3组喷砂处理托槽平均剪切粘结破坏力与各自新托槽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组热处理托槽与新托槽比较,分体式网底和整体式网底托槽剪切力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燕尾槽沟底托槽却无显著性(P>0.05)。结论 常用金属托槽中分体式网底托槽具有最大的粘结强度,各类脱落托槽喷砂处理后均能取得良好的抗剪切力,尽量避免采用热处理法,除非是燕尾底托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