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4 毫秒
1.
当今社会,国民身体素质状况作为经济的物质基础之一,渐变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创造祖国未来的重任,其体质健康的状况在提高国民素质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积极开展大学生体质状况的调查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汉族大学生体质发展趋势与健康促进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国家相关部门针对高校大学生制订了<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力求更好地评价大学生的体质状况,为国家制定学校体育卫生方面的宏观决策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目的:了解和认识大学生这一特殊人群的体质状况,探讨其发展规律.方法:查阅1985/2002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统计资料,分层、随机整群抽取来自13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19~22岁的汉族学生,对其身高、体质量、胸围、肺活量、50 m跑、立定跳远、立位体前屈、1000 m跑(男)/800 m跑(女)以及体质量指数等指标进行研究,评估其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结果与结论:大学生身体形态的生长速度具有整体加速和快速增长的特点;身体充实度和体型总体上比较匀称,都处于正常范围;肺功能随年代的递增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男生下降的趋势明显;与以往相比,2002年中国学生速度素质、爆发力素质、柔韧素质及耐力素质等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因此提出当前一方面要及时诊查出处于亚健康体质状态的大学生;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强体育锻炼和科学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当代大学生睡眠质量与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中医体质量表》,对河南中医药大学1000名大学生PSQI七项因子及总分与体质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3.79%的大学生PSQI总分3,69.24%的大学生为偏颇体质,在PSQI总分3的大学生群体里,偏颇体质中气虚质、阳虚质和痰湿质出现例数最高,其中睡眠质量总分与平和质成负相关,与气虚质、阳虚质成正相关。结论:体质是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王晓燕 《全科护理》2013,(26):2484-2485
大学生体质测试是大学生面临的重要工作,得到了我国各个高校的普遍重视,也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本研究分析大学生在体质测试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意外情况,并针对相关问题,结合相关应急护理知识和实践经验,提出具体的应急护理对策。认为大学生体质测试中的应急护理工作对大学生体质测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我国高等事业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张琼月  施倩  杨淑娴  许瑞 《全科护理》2016,(15):1597-1598
[目的]了解大学生中医体质类型与痤疮的关系。[方法]抽取兰州市3所高校419名大学生,自制痤疮患病调查问卷结合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量表,采用现场咨询、现场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419名大学生中,平和质占7.64%,偏颇体质占92.36%,其中阴虚质、气虚质、阳虚质比例居前三位。[结论]高校大学生的痤疮患病现状不容乐观,体质水平也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肺炎患儿因疾病的原因导致体质较差,而较差的体质又容易导致疾病反复发作[1],故改善患儿的体质对于改善疾病的状况及提高其健康状态有着积极的意义.笔者就循证护理模式在支气管肺炎患儿体质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中医运气理论为基础,探析人在胎孕期年份天干岁运对后天体质形成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方式,根据王琦教授九种体质分类法,对合肥市健康状态下的大学生的中医体质及其胎孕期天干岁运进行调查.结果:胎孕期岁运为火运太过之年,平和质形成增加;岁运为火运不及之年,阳虚质形成增加;胎孕期岁运为土运太过之年,痰湿质形成增加.结论:胎孕期年份天干岁运对后天体质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其中火运,土运对后天体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高职在校大学生的抑郁状况和中医体质类型,探讨中医体质和抑郁症状的相关性,预测抑郁的危险体质类型,为预防抑郁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以高职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获得有效问卷532份,以抑郁自评量表(SDS)、中医体质量表进行评定。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体质因素对抑郁症状的影响。结果 参与问卷调查的532名高职在校大学生中,抑郁的患病率高达40.60%,其中轻度抑郁者最多。无抑郁与平和质呈极显著正相关(r=0.305,P<0.01),且相关系数最大;重度抑郁与平和质呈极显著负相关(r=-0.269,P<0.01);重度抑郁与阴虚质、血瘀质、气郁质呈极显著正相关(r=0.194、0.125、0.085,P<0.01)。对抑郁症状相对危险度的95%置信区间为正值且值较大的中医体质为气郁质(2.497)、气虚质(2.436)、阳虚质(2.284)、阴虚质(2.181),偏回归系数较大的依次是气郁质(0.059)、气虚质(0.052)、阳虚质(0.037)。结论 气郁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可能是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体质因...  相似文献   

9.
背景:在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群体体质与健康、营养及建设和谐社会发展有关问题下,有关少数民族青少年大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系统评价及社会因素相关分析并不多见.目的:运用二阶段聚类分析法分析广西聚居少数民族人群体质特征结构,探讨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健康的核心体质因素.方法:监测样本随机选择2000/2008在广西民族大学就读的广西、云南、四川、湖南籍7 730名少数民族大学生.男生3 270名,女生4460名,年龄18~22岁.运用二阶段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对广西聚居民族大学生形态、功能、素质进行探索性分析,试图揭示体质特征结构内在逻辑性.结果与结论:少数民族男女大学生聚类情况分为3类,男生Ⅰ类"健壮型"832人,占25.40%;Ⅱ类"瘦弱型"1 353人,占41.40%;第Ⅲ类"虚弱型"1 085人,占33.20%.女生Ⅰ类"虚弱型"1 725人,占38170%;Ⅱ类"瘦弱型"1 859人,占41.70%;Ⅲ类健壮型有876人,占19.60%.显示营养、呼吸机能、力量素质、形态体格为4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46.875%、24.022%、9.667%、8.317%.从13项体质测试项目中筛选克托莱指数、劳雷尔指数、体质量指数、体质量/身高×100、肺活量、肺活量/身高、肺活量/体质量7项指标,分差、一般、良好、优良、优秀五级区间评价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分布.二阶段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各少数民族按体质类型最优分为:"健壮型"、"虚弱型"和"瘦弱型"3类人群.主成分进一步分析了少数民族学生体质结构的主要成分:营养、呼吸代谢功能、力量素质、体格发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性别、城乡、年龄等方面对广州3~6岁幼儿体质的各单项指标进行综合评级,归纳其体质变化的特征.方法实验于2000-03/10以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广州市各区幼儿园的3~6岁幼儿2 106名,其中男1 065名,女1 041名;城市幼儿1 490名,农村幼儿616名.①按照《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中规定的评定方法,对广州市2 106名3~6岁幼儿体质进行调查.形态类指标包括身高、坐高、胸围和上臂部、肩胛部、腹部皮褶厚度;机能类指标为安静心率;素质类指标包括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双脚连续跳、10 m折返跑、走平衡木.测试所用仪器均为全国体质测试统一专用仪器.②单项评分采用5分制,综合评级是根据受试者各单项得分之和确定,分为4个等级1级为优秀,≥28分;2级为良好,25~27分;3级为合格,18~24分;4级为未合格,≤17分.任意一项指标无分并,均不进行综合评级.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实验选取广州市2106名3~6岁幼儿,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广州3~6岁幼儿体质整体状况的调查结果广州市3~6岁幼儿总体体质优秀率11.9%;良好率17.6%,合格率为48.8%,不合格率21.7%.其中3岁年龄段优秀率最高(14.4%),不合格率最低(14.4%);6岁年龄段优秀率最低(6.5%),不合格率最高(32.5%).②广州3~6岁幼儿不同性别体质状况调查结果的比较男幼儿体质达到合格以上的占男幼儿总体的81.9%,女幼儿为74.5%,经U检验差异显著(P<0.01).各年龄段男幼儿体质的优秀率均高于同年龄段的女幼儿,而不合格率则比同年龄段女幼儿低.③广州市3~6岁农村、城市幼儿体质状况调查结果的比较城市幼儿不合格率普遍高于相同年龄段的农村幼儿,但优秀率也普遍高于相同年龄段的农村幼儿.城市3岁年龄段优秀率最高(17.6%),6岁年龄段优秀率最低(6.3%);农村4岁年龄段优秀率最高(8.1%),5、6岁年龄段优秀率最低(均为7.1%).结论广州幼儿体质整体状况并不理想,男性幼儿体质整体状况好于女性幼儿.但城市幼儿体质有两极化倾向,优秀率和不合格率均高于农村幼儿.幼儿体质总体水平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应加强对6岁年龄段幼儿体质健康的监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试验拟了解实施国民体质监测对受试者体育行为、体育态度及体质健康的影响.方法:试验于2005-03/12在郴州市体育局体质监测中心完成.选择郴州市机关工作人员285名作为测试对象,在2005年第一次测试后,间隔9个月做第二次测试,年龄以第一次测量为准.此次获得有效数据283份(有2人不适合参加体质测定),男168人,女115人.并辅以问卷调查.2006年调查问卷内容丰要涉及体质监测后个人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育态度、体育参与率、是否按照第一次体质监测所提供的运动处方实施科学锻炼的问题进行问询.结果:受试者在反映心血管功能和力量、灵敏性等指标上与全国均值差异显著,尤以男性和中青年人群为甚.9个月后复测,经配对检验,受试者在台阶试验、肺活量改善呈显著性意义,其他素质指标改善存在年龄、性别差异.结论:国民体质测量有助于受试者了解自己的身体机能状况差距,从而利于其提高体育意识,增大参与频率,并针对性的参加体育锻炼,使受试者体质状况、身体机能获得较大改善,尤以中老年为甚.  相似文献   

12.
张素玲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5):3985-3986
目的 了解大学生无偿献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某大学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同卷调查,了解大学生无偿献血状况,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大学生无偿献血率为31.2%.男生无偿献血率明显高于女生(P<0.05),高年级学生无偿献血率明显高于低年级学生(P<0.05).结论 应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大学生无偿献血率.  相似文献   

13.
配合国家教育部等5部委作2000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工作,按照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实施放方案》、《检测细则》及补充规定的统一要求,结合广东省具体情况,成立了专门的测试小组,对广东省1600人在校大学生进行体质测试,并与全国同龄学生体质各指标进行比较,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广东省大学生的体质现状、特点及规律,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为学校体育改革和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背景:目前,对老年人日常体力活动、体质健康、生活质量的相关实证性研究较少.目的:观察老年人日常体力活动水平对体质健康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国国民体质健康标准>、<国际健康及体力活动量调查表>和对2 015名江苏省城区60~7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体质状况、日常体力活动水平和生活质量调查.分析江苏省城区老年人日常体力活动水平、体质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特点.结果与结论:调查结果显示:①江苏省城区老年人日常体力活动模式主要由闲暇活动和家务劳动构成,半数以上老年人日常体力活动不足,并以低强度为主;体质状况总体达及格水平,女性体质健康好于男性;体质量过重或过轻均会对老年人的身体功能和素质产生负面影响.②江苏省城区老年人生活质量总体处在合格水平;男性的躯体功能、总体健康评分稍好于女性(P<0.05),女性的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好于男性(P<0.05);身体成分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③日常体力活动每周消耗MET-min均值与体质综合得分、生活质量总分均成显著正相关,充分的日常体力活动对老年人体质健康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日常体力活动水平可以作为衡量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5.
学校运动会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学生体质,培养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和参与体育活动热情的重要措施.全国每所大学每年都定期举办学校运动会,由于大学生平时学习紧张,多数学生运动量都很有限.因此,在激烈、紧张的运动会中,开展大学生的预防保健工作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大学生体质现状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配合国家教育部等5部委作2000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工作。按照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实施放方案》、《检测细则》及补充规定的统一要求,结合广东省具体情况。成立了专门的测试小组,对广东省1600人在校大学生进行体质测试。并与全国同龄学生体质各指标进行比较,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广东省大学生的体质现状、特点及规律,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为学校体育改革和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青春期是儿童从第二性征开始到性成熟及体格发育完全的一个特殊时期,其健康状况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青春期的生长发育和体质状况是反映不同社会生活条件和健康水平的最好标志.他们的体质直接反映民族的身体素质,但在儿科领域对青春期医学的系统研究和科学评价甚少,缺乏较为完整的资料.为此,本院青春期医学中心对长沙市13450名青春期儿童青少年的体格与体质发育、健康状况和心理行为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价.……  相似文献   

18.
青春期是儿童从第二性征开始到性成熟及体格发育完全的一个特殊时期,其健康状况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青春期的生长发育和体质状况是反映不同社会生活条件和健康水平的最好标志.他们的体质直接反映民族的身体素质,但在儿科领域对青春期医学的系统研究和科学评价甚少,缺乏较为完整的资料.为此,本院青春期医学中心对长沙市13450名青春期儿童青少年的体格与体质发育、健康状况和心理行为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价.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主观幸福感及社会支持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主观幸福感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 对284名大学生采用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1.76%的大学生对手机高度依赖,47.89%的大学生对手机中等程度依赖,50.35%的大学生无手机依赖行为;不同年级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表生理反应维度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大一学生生理反应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大二、大三和大四(P<0.05或0.01);幸福感指数量表评分与大学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表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状况对个体的主观幸福感起正向预测作用,个体主观幸福感对个体手机依赖行为起负向预测作用;社会支持状况并不影响其手机依赖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在不同专业、年级的在校大学生的吸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大学生吸烟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整群及分层抽样方法对在校的部分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放调查问卷500张,收回问卷446张,吸烟率26.46%.其中男生吸烟率32.25%,女生吸烟率17.06%.医学类专业大学生吸烟率10.00%,文史类吸烟率17.98%,理工类吸烟率21.84%,艺术类吸烟率15.56%,体育类吸烟率66.67%.[结论]大学生吸烟状况一般,不同专业、性别吸烟率存在差异.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力量,是先进文化的主要代表,应重视大学生吸烟行为对健康的危害,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及对大学生吸烟行为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