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本文观察单味大黄浓缩颗粒对慢性胆囊炎的防治作用及临床疗效。单味大黄浓缩颗粒对慢性胆囊炎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中药配方颗粒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静 《医学动物防制》2005,21(2):151-152
中药配方颗粒以符合炮制规范的中药饮片为原料,经现代工业提取、浓缩、干燥、制粒而成。2001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将以前的”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免煎饮片”、”中药精制颗粒”等统一命名为”中药配方颗粒”,并将中药配方颗粒纳入中药饮片实施批准文号管理,中药配方颗粒取得了合法身份。这标志着中药配方颗粒在质量标准和临床应用日臻成熟,同时也为中药配方颗粒向科学化、产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药配方颗粒剂又称中药免煎颗粒、中药颗粒饮片或单味中药饮片浓缩颗粒,是以符合炮制规范的中药饮片为原料,采用现代技术提取浓缩等工艺制成的单味颗粒,供中医临床配方使用,常用作汤剂的代用品。中药配方颗粒主要供内服用药,也可外用,包装规格依据每一味中药的成人一日剂量确定。十余年来,中药配方颗粒从最初只在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川芎茶调散单味浓缩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汤剂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针对川芎茶调散治疗外感风邪所致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表明:由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剂制成的川芎茶调散,疗效确切,使用方便,60例外感风邪所致头痛患者临床验证与传统饮片汤剂的临床疗效差异无显著性,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中药配方剂型。  相似文献   

5.
对中药饮片、免煎中药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中药饮片处方剂量越来越大,致使药材使用量增大,资源紧缺,也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在中药配方颗粒剂使用中,临床中医处方剂量为中药饮片的1/2~2/3,利于节约药材资源。免煎单味中药配方颗粒又称免煎中药饮片、单味中药浓缩颗粒等,是将单味中药材通过浸渍、煎煮或渗漉等方法,提取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再经浓缩、分离、干燥,加入少量辅料制成颗粒,分装而成,是有统一规格、统一剂量、统一质量标准的中药饮片新剂型。  相似文献   

6.
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配方颗粒是一种遵循中医学基本理论指导,运用现代制药工艺,将符合炮制规范的单味中药饮片经过加工煎煮、过滤浓缩、喷雾干燥等程序,使之成为中医临床上可随机组方,即冲即饮的颗粒剂型.  相似文献   

7.
中药饮片是将中医药材按照中医理论、中药的炮制方法制成之后可以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成药;中药颗粒是将单味中药材经现代工艺提取浓缩制成的,可供中医临床配方应用的颗粒,本文就以综述的形式简单介绍一下该两种中药类型在临床治疗上联合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免煎中药颗粒"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免煎中药颗粒”(以下简称“免煎颗粒”)是指按照中药制剂浸提法,选用适当的溶媒和程序,将中药饮片中的可溶性有效成分浸出,经浓缩干燥,按一定比例制成的散剂或颗粒剂。单味定量包装,供药剂人员遵临床医嘱随证处方,按规定剂量调配给病人直接服用。“免煎颗粒”不需煎煮,即服即冲,将中医药传统的汤剂,转变成为一种快捷、简单、方便的剂型,是重要汤剂改革的一项尝试。在临床应用中“免煎颗粒”剂型改革还需要解决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传统煎法中药与免煎颗粒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药免煎颗粒又名中药颗粒饮片、免煎饮片、单味中药浓缩颗粒。作为取代传统中药饮片的新型汤剂,具有方便、快捷、安全、卫生、科学等特点。其研制成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高度评价。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对健康要求的提高,将会对中药事业提出更高的要求。中药免煎颗粒以市场为前提,以科研开发为基础,以生产效益为突破点,以工艺质量为保证的生存发展战略,将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 ,关于中药剂型变革的研究很多 ,其中对中药汤剂的研究已经从原来制备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压力、煎煮次数、药材的浸泡、饮片大小等方面研究 ,发展到对单味中药进行提取加工后代替中药饮片的研究 ,虽然发展的时间不长 ,但已形成了中药研究的一个方向。所谓单味中药精制颗粒是将传统中药饮片用工业化方法煎煮 ,浓缩、瞬间制粒而成的细颗粒 ,外观呈细粉状 ,也有部分精制颗粒是中药饮片直接打成细粉。每味中药提取物按临床常用剂量包装 ,按医生处方用量配制冲服或者吞服。单味中药精制颗粒与传统的中药汤剂比较有一些优点 ,如能直接冲…  相似文献   

11.
中药配方颗粒是将传统的中药饮片作为原材料,从单味中药饮片中经过多道工序提取药物有效成分而制成的统一规格、统一剂量、统一质量标准的专门用于临床配方使用的配方用药。中药配方颗粒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配方药物的效用、安全性等,因此需要加强对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监管,并对其临床应用方面加强研究,以便使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效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红藤汤单味浓缩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汤剂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应用红藤单味浓缩配方颗粒灌肠,对照组应用传统饮片汤剂灌肠。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愈率50.00%,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治愈率53.33%,总有效率86.67%。红藤汤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汤剂治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味浓缩配方颗粒的红藤汤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3.
张丽华 《中外医疗》2012,31(32):106+108-106,108
目的通过分析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剂(免煎剂)在该院使用的情况,从医疗需要、技术条件、质量控制、经济效益,规范发展,走向世界等多方面评价改革的可能性,应当扬长避短,合理应用。结果这些工艺既能最大限度地提取药用成份,保持饮片的原汁原味;又尽可能减少加工过程中对药用成分的破坏,提高产品的质量。具有质量好,疗效高、洁净卫生,使用方便,便于调剂,用药安全等特点。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均可代替传统的中药汤剂,发挥临床疗效。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剂(免煎剂),既不违背中医药理论和特色,又可使中药饮片进一步实现卫生标准化,无害标准化、生产、存放标准化、调剂标准化、有利于中医药走向现代化、标准化、国际化、极具推广应用价值,应大力提倡。  相似文献   

14.
通过水提、浓缩、干燥、制粒的工艺,来处理单味中药饮片,便能形成中药配方颗粒。在中医的临床配方的指导下,供给病人即冲即服的中药配方颗粒属于改良传统中药汤剂、饮片的一种产品,因此,方便使用是中药配方颗粒的一个最突出的优点。这种中药极大地解决了传统的中药在携带、服用方面,极为不便的重大难题,让中药更加容易为广大病人所接受,使发展历史长达几千年的传统中医药重新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基于此,本文从来源、定名、工艺技术、质量标准、药效学、临床使用等方面了解中药配方颗粒研究现况,方便临床使用研究中药配方颗粒。  相似文献   

15.
将单味中药水提后减压真空浓缩、喷雾干燥,制成配方颗粒,方便患者使用,已在部分医院使用,而关于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不多。本文以黄芩配方颗粒为研究对象,研究其黄芩苷含量测定方法。1仪器与试药1·1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系统包括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515);P200高压泵;Wa  相似文献   

16.
中药提取液的浓缩是中药制药的重要工序之一.中药提取液体系非常复杂,有水提取液和醇提取液等;提取液除含有效成分外,还含有一定量的鞣质、蛋白、胶类、糖类和树脂等杂质.而传统的蒸发浓缩存在着浓缩温度高,浓缩时间长,有效成分及挥发性成分有损失的问题.分析了近年来出现的中药提取液浓缩新工艺和新技术的特点及应用价值,避免浓缩中成分损失,以更为有效地保障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7.
正中药配方颗粒,俗称"免煎中药",是近年来增长迅速的新型中药饮片,能代替中药饮片供中医生临床配方使用,其疗效和方便性逐渐被广大医生和患者接受。中药配方颗粒是以中药饮片为原料,经过现代中药工艺的提取、分离、浓缩、制粒、干燥而成的纯中药产品系列。经过20多年的研究实践,我国已建立了700多味单味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工艺和质控体系,共有6家生产企业,国内70%的二级以上中医院在临床使用,年  相似文献   

18.
天麻钩藤饮颗粒剂型与饮片剂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剂是采用先进工艺制成的新剂型。本研究选用经方天麻钩藤饮的这一剂型和传统饮片煎剂进行对比研究,采用TLCs等实验方法和临床观察的方法,比较两种剂型的主要药理成分和临床疗效,为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剂与饮片的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小青龙汤中药提取物配方颗粒汤剂与传统汤剂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对小青龙汤单味中药提取物配方颗粒进行了研究。方法:以薄层扫描法测量麻黄碱、芍药苷、甘草次酸等有效成分的含量,比较与传统汤剂成分的一致性。结果:单味中药提取物配方颗粒汤剂成分与传统汤剂成分具有一致性,含量明显高于传统汤剂,各成分高出倍数不一致。结论:小青龙汤单味提取物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化学成分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0.
单味中药配方颗粒剂是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配方颗粒暂行规定》要求,采用符合炮制规范的中药饮片为原料,经现代科技手段,将传统中药饮片提取、浓缩、瞬间干燥成的粉状、颗粒状产品。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制生产中药颗粒剂,并称之为“科学中药”。2001年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首次规定将中药配方颗粒纳入饮片管理范畴,并与饮片一样逐步实施批准文号管理。1一般性能比较单味中药配方颗粒剂与传统中药饮片的比较见表1。表1单味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的性能对比Table1Function comparison between granulesof sing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