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献血反应是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一定时间内出现的不同程度的局部或全身反应.能在献血前或献血中给献血者一杯温糖水对预防和降低献血反应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献血反应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献血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为此,笔自1998年9月~2000年3月观察了17438名献血员21966人次的献血反应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献血反应是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一定时间内出现的不同程度的局部或全身反应,如能预防和控制献血反应的发生,可大大提高再次献血的比率,特别是捐献成分血,采集时间长,需双臂穿刺,易导致枸缘酸钠中毒症状,献血者极不易接受。为此,我们在献成分血前或献成分血中给献血者服用2支10ml 10%的葡萄糖酸钙对预防和降低献血反应,特别献二个治疗单位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无偿献血的过程中,偶然会出现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面色苍白、眩晕、出冷汗等现象。这是献血的不良反应。为了减少献血的不良反应,正确宣传解释献血反应和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以确保献血制度的正确实施和临床用血安全,如何预防和减少献血的不良反应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在采血过程中,因精神因素、空腹献血、过度疲劳、环境因素等可引起个别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发生不良反应,影响献血者的热情。为减少献血不良反应,建立一支安全、固定的献血队伍,保证临床供血,应该为献血者创造舒适的献血环境。为此,笔者进行了在温度相当的条件下,献血车内、采血室内(包括采血屋)献血反应的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献血反应的常见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偿献血是每个健康的适龄公民应尽的义务,适量献血对人体不会造成损害。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少数献血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前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为探讨献血反应发生的原因,笔就本献血车组自2004年1月至2006年5月期间发生的478例献血反应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黄巧琴 《疾病监测》1998,13(9):343-345
健康成年人献血的耐受性大多数都很好,但也时有献血全身反应的发生。本站自1994年6月至1996年12月,共接待献血者20332人次,发生献血全身反应38人次,占献血人次的0.19%,其中男性1例,女性37例;献血过程中发生反应4例,献血后发生反应34...  相似文献   

8.
献血引起的全身反应多数轻微,恢复较快。少数(约占10%)反应较重,可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出汗、神志丧失等一系列晕厥症状。  相似文献   

9.
献血反应是少数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和献血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较轻者,对症处理及短暂的休息后即可恢复正常,不会留下任何后遗症。但由于个体的差异,有极少数献血者恢复很慢。如不及时恰当地处理,往往给献血者的身心造成伤害,并会给输血事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处理好这类献血反应,是采、供血机构日常采血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应用回辅自身血方法处理重度献血反应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献血引起的全身反应多数轻微,恢复较快。少数(约占10%)反应较重,可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出汗、神志丧失等一系列晕厥症状。个别神志丧失持续时间超过15分钟,处理较为复杂,现将笔遇到的2例献血引起的晕厥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献血反应发生的原因与预防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超  王蕾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6):2714-2716
自开展无偿献血以来,在日常采血过程中,我们发现献血者由于各种原因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发生了一些献血不良反应,这不仅给献血者增加了心理负担,同时也影响了他们再次献血的勇气和热情,为了提高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的比例,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本文对献血反应发生的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综述,并对献血过程中的护理程序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2.
一般健康成人每次献血200ml~400ml,无碍身体健康 ,不会引起不良反应。但少数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 ,或献血后可出现某些并发症 ,现将我们所观察的15568名无偿献血者中56例晕厥反应报告分析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观察对象1999年9月~2001年3月 ,我  相似文献   

13.
迟发性献血反应4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献血反应多在采血过程中出现,少数是在献血后立即发生。主要表现为头晕、恶心、出汗及晕厥等,一般经平卧、休息、对症处理,可很快恢复,但也有极少数献血者是在献血30min后出现迟发性献血反应。笔者在工作中曾遇到4例因迟发性献血反应造成献血者意外伤害,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713例献血不良反应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障献血者安全,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站相关人员对全市2003-20(18年无偿献血者发生全身不良反应情况进行了阶段性调查分析,根据存在问题,加强了对无偿献血者献血服务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提高了献血服务质量,降低了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15.
94例献血反应的启示和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健康适龄人按规定献血很少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眩晕或抽搐在献血反应中最常见,多由于献血者精神因素、采血环境、血站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及采血技术的熟练程度等因素,从而引起献血者产生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性症状。减少献血不良反应,正确宣传解释献血反应也是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推行无偿献血制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本文就《献血法》颁布前,94例献血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以前曾对献血过程中和献血后献血者的献血的负面影响做过研究。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尤其是伴有昏厥的反应,一直是献血安全研究的主要关注所在,但献血者手臂受伤、创伤以及非血管迷走神经的系统反应也已见报道,但都没有主动地向献血者征求意见,其结果是有限的和不全面的。本研究对1,000名献血者在献血3周后进行了采访,以确定发生了哪些全身反应和手臂伤害。  相似文献   

17.
献血反应的诱发因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振英  毕绮辉 《新医学》1999,30(12):731-732
1引言在公民献血过程中,由于部分献血者对血液生理及献血知识缺乏认识,或因精神、身体状况不佳以及环境因素等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献血反应。北京市红十字会血液中心1997年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在3353名献血者中有8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献血反应,献血反应发生率为2.6%。另一项调查结果(199年)则显示在536例献血反应中轻度者占90%,中度者占7%,重度者占3%。由此可见,预防献血反应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就献血反应的绣发因素、临床表现及其预防措施进行阐述。2献血反应的诱发因素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1997年对80例出现献血反应的献血…  相似文献   

18.
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时间段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实施和无偿献血事业的推进,公民无偿献血非常踊跃。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个别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发生的献血不良反应,对人们无偿献血的热情和积极性有一定的影响。为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笔者对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时间段的关系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后再次献血的情况,分析献血不良反应对献血者流失的影响,为采供血机构持续改进献血服务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采血信息系统调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献血者档案,做回顾性调查并对其进行电话回访,收集信息后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大连地区参加无偿献血的248 202人中,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并进行登记的有322人,发生反应后继续献血者96人,占比29.8%,相比未发生不良反应的献血者的再次献血率降低16.7%(后者再次献血率46.5%)。发生献血不良反应时是初次献血者的再次献血率为13.6%低于发生反应时为重复献血者再次献血率的55.6%(P0.05)。反应症状较重的献血者再次献血率为17.8%低于反应症状较轻献血者再次献血率的33.3%(P0.05)。发生以全身表现为主的献血反应者再次献血率为27.7%低于发生以局部表现为主的反应者再次献血率的45%(P0.05)。结论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给献血者带来负面体验,是造成献血者流失的1个重要因素,采供血机构应当对工作人员加强培训,提高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处置、护理及回访工作的质量,确保献血者安全,以此提高重复献血率,做好献血者保留工作来巩固固定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实施和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公民无偿献血积极踊跃。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个别献血者在采血过程中和献血后发生的献血反应时有发生,给无偿献血工作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为了确定献血量、献血次数与献血反应之间的关系,笔者对克拉玛依市2005-2008年9月不同献血量及献血次数与献血不良反应率进行比较.并提出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