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0年初卫生部向全国紧急通报,青海省发生一起“野病毒”引起的脊髓灰质炎(脊灰)病例,该例病人16月龄,因单肢急性弛缓性麻痹就诊,并从粪便中分离出脊灰Ⅰ型野病毒。“野病毒”是与脊灰病毒减毒株相比较而言,后者是从自然人群中,脊灰流行的病例体内分离筛选出来的“野病毒”,经过组织培养多次传代减毒后获得的,也就是我们制造脊灰糖丸疫苗所用的脊灰减毒株病毒。  相似文献   

2.
陈玫  郭玉  张俊棉  赵娜  崔志强  杜慧  李静  张振国 《河北医药》2011,33(7):1070-1071
脊髓灰质炎(脊灰)是一种由脊灰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传染病,侵犯对象多为5岁以下儿童。随着全球消灭脊灰策略的实施及脊灰口服减毒活疫苗(opv)的使用,脊灰野病毒株的传播及流行已得到有效控制。河北省自1992年以来未检出过脊灰野病毒,但由于与我国接壤的印度、阿富汗、尼日利亚和巴基斯坦等国家仍有脊灰病例流行,  相似文献   

3.
按照WHO和国家消灭脊髓灰质炎 (简称脊灰 )标准 ,中国于 2 0 0 0年计划达到无脊灰标准 ,即没有脊髓灰质炎野毒株引起的脊髓灰质炎病例、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 (AFP)。监测质量保持在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要求标准 ,本土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循环消灭至少 3年。脊髓灰质炎 (俗称小儿麻痹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方法 从免疫和监测两大策略以及发病趋势阐述消灭脊灰的进展。结果 自1994年1月从AFP监测系统和常规疫情报告系统报告1例临床诊断的脊灰病例后,已连续5年未再发生野毒株引起的脊灰病例。全市儿童脊灰疫苗基础免疫的报告接种率在92.63%~98.44%之间,加强免疫的报告接种率在85.68%~95.13%之间。1993年以来成功地开展了8次16轮大规模的强化免疫活动,累计免疫4周岁以下儿童2079803人次,平均接种率达96.90%。1994年以来AFP各项监测指标不断提高,近3年超过了WHO的要求。阳性粪便标本经国家实验室鉴定未检出脊灰野病毒株。结论 消灭脊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已无脊灰野病毒循环,实现了消灭本土脊灰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张丽  王涛  管庆虎  刘航  任刚  叶绪芳  苏飞  李胜 《贵州医药》2009,33(8):686-689
目的了解贵州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1-2006年贵州省AFP病例监测系统数据库,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01-2006年贵州省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病例1998例,年报告发病率均大于1/10万,其中,非AFP病例242例,AFP病例1756例,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病例,2003-2006年全省AFP病例双份合格便标本采集率连续4年低于80%,2001-2006年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系统报告贵州省OPV基础免疫应种儿童3125808例,实际接种30792169例,报告接种率98.51%。结论贵州省已连续12年未发现本土脊灰野病毒引起的麻痹病例,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贵州省维持无脊灰状态的AFP病例监测与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工作亟待加强,尤其应对位于贵州省西部的毕节、黔西南和六盘水地区给予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江苏省实施口服脊髓灰质炎(脊灰)液体疫苗的效果,随机选择南通市和准安市两处采样进行免疫成功率监测,南通采集免前免后合格血清样品各53份;淮安采集免前免后合格血清样品各60份,液体疫苗4批。检测其脊灰抗体和疫苗效价。结果表明液体疫苗阳转率相当高,与往年的脊灰糖丸疫苗结果相符,初免儿童对脊灰能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可以控制和阻断脊灰炎野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分析资阳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lsies,AFP)病例监测资料,发现薄弱环节,提高监测质量,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状态.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4~2010年109例AFP病例,应用EPIinfo和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0年全市共报告AFP病例109例,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病例分布在全市4个县(市、区);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62.39%;男性多于女性(75∶34);107例均为排除脊灰病例,2例为待定病例,临床诊断以格林巴利综合征最多,共54例(占50.47%);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连续7年报告发病大于1/10万;2005年以后各项主要监测指标均达到卫生部规定的要求.结论 资阳市2004~2010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维持在较高水平,今后仍需保持敏感的AFP病例监测系统,保持高水平的脊灰疫苗免疫接种率,巩固无脊灰成果.  相似文献   

8.
刘美玉  李小英 《贵州医药》1997,21(3):156-159
贵阳市按照卫生部统一部署进行了1993/1994,1994/1995,1995/1996年度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共完成3次6轮强化免疫,全市有613895人次0~47月龄儿童服脊灰疫轩,每轮服苗率约98%,提高了人群免疫水平,建立起强大的免疫屏障,有效地阻断了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的循环,已连续峡谷年滑发现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引起的病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周口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发病情况,探讨消灭脊灰后AFP监测工作措施。方法对周口市2006~2011年AFP病例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对AFP病例监测系统进行评价。结果 2006~2011年全市共报告AFP病例353例,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病例分布在全市10个县(区),发病以0~4岁儿童为主,占77.34%;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比例2.84∶l;所有监测病例经河南省专家诊断组诊断均为排除脊灰病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最多,占36.26%。自2006年起,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均>l/10万,各项主要监测指标均达到了卫生部规定的80%的要求。结论周口市AFP监测系统运转正常,系统报告敏感、及时、准确,监测报告质量不断提高,但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0.
蔡亚军  蔡泳娜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0):1480-1480,F0003,F0004
目的 了解汕头市2011-2013年AFP(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状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总结工作经验,巩固无脊灰成果.方法 利用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及Excel 2003软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汕头市近3年共报告AFP病例93例,各年度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均在2/10万以上,所有病例均为脊灰(脊髓灰质炎)排除病例;7个区县均有病例报告,病例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3岁年龄组,男女比例为2.32:1;93例AFP病例中,服苗3次以上者91例,占97.85%,没有出现未服苗及服苗不详者;2011-2013年AFP病例从调查、采样、随访各项指标均达国家要求.结论 汕头市连续20年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病例,为了保持无脊灰状态,应高度重视AFP监测,特别是区县以下的医疗机构要加大监测力度,提高监测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天津市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患者病原学检测情况。方法:收集AFP患者和密切接触者的粪便标本,用表达了人类脊灰病毒受体的小鼠细胞系(L20B)和来源于人横纹肌肉瘤的细胞系(RD)细胞分离脊灰病毒,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定型血清进行脊灰病毒(PV)和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PEV)的分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对PV进行型内鉴定。结果:2000—2005年收集AFP患者粪便标本302份,检出PV32株,检出率为10.60%,均为疫苗相关株;检出NPEV11株,检出率为3.64%;检出肠道病毒(EV)总数为43株,总检出率为14.24%。共检测粪便标本总数为954份(其中包括本市及外省AFP病例、密切接触者的粪便标本)从中检出PV63株,检出率为6.60%,检测出的PV均为疫苗相关株;检出NPEV77株,检出率为8.07%;检出EV总数为140株,总检出率为14.68%。结论:AFP患者中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及其他脊灰病毒衍生株。  相似文献   

12.
《上海医药》2007,28(9):432-432
前不久举行的2007年流感流行趋势研讨会暨国家免疫规划调整专题报告会透露,尽管今年以来全球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报告发病数字较上年同期减少,但该病依然对我国构成较大威胁。这一威胁既包括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的重新输入,也包括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的新攻击。  相似文献   

13.
信息动态     
1 我国预防接种工作取得哪些成效? 预防接种工作是卫生事业成效最为显著、影响最为广泛的工作之一,也是各国预防控制传染病最主要的手段.通过预防接种,全球已经成功消灭了天花;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经阻断了脊髓灰质炎(脊灰,小儿麻痹)野病毒传播;全球因白喉、百日咳、破伤风和麻疹导致的发病、致残与死亡也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4.
<正>2011年8月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生输入性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疫情并造成局部传播[1],我省也在监测中曾发现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VDPV)病例和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病例(VAPP)。为及时发现我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中存在的问题,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对我省2004—2013年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进行分析。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急性弛缓性麻痹(AFP)在临床上以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为主要特征,AFP监测是发现输入性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或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衍生病毒病例的重要防控措施[1]。本研究通过对2016—2018年太原市AFP病例报告发病及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全面掌握AFP病例监测情况,完善监测系统,提高监测质量,持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田宏  刘杨  高志刚  万丽霞 《天津医药》2004,32(8):485-486,F005
目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T—PCR—RFLP)方法对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pv)进行型内鉴定。方法:采用RT—PCR方法对PV的VP1区进行扩增,PCR产物分别用DdeⅠ、HpaⅡ、HaeⅢ3种限制性内切酶做RFLP分析,并与PV SabinⅠ、Ⅱ、Ⅲ3个型别疫苗株相对照判定其是否为疫苗相关株。结果:对天津市2001年~2002年分离到的9株PV阳性株进行RT-PCR-RFLP试验,全部为疫苗相关株。结论:该方法应用于PV检测,可以尽早发现脊灰野病毒、疫苗衍生株及疫苗重组株等,便于尽快采取措施阻断其传播。  相似文献   

17.
李静  张振国  郭玉  张俊棉  陈玫  张富斌 《河北医药》2009,31(11):1370-1371
目的 了解河北省疫苗变异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1例的调查情况。方法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按个案调查表进行调查,临床分类由省级AFP专家诊断小组会诊并做出最后分类。结果2007年7月河北省发生了1例疫苗变异脊灰病毒病例,临床表现类似脊灰,在对病例及接触者所分离到的脊灰病毒株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时,发现VP1区与脊灰疫苗(Sabin)株脊灰病毒相比有0.77%-0.88%的核苷酸变异。患儿发病前未接种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但与本村有免疫史健康儿童有接触史。结论各级卫生部门采取了包括AFP病例主动搜索、OPV强化免疫等多项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扩大和蔓延。  相似文献   

18.
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病毒壳体多肽中的VP1能诱生中和性抗体,在探索用DNA重组技术生产亚单位脊灰疫苗时,应研究VP1在大肠杆菌中的纯化和表达。  相似文献   

19.
随着消灭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各项措施的进一步实施和落实,泉州市已连续10年未发现脊灰野毒株病例。为维持无脊灰状态,进一步完善本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系统,不断提高工作质量,现将2003~2004年泉州市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评价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来源:  相似文献   

20.
莆田县是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高发区,经过70年代和80年代有计划的免疫活动,脊灰疫情呈下降趋势。为实现2000年消灭脊髓灰质炎目标,按国家要求,我县于1992年底建立了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系统,形成了覆盖全县的监测网络。在加强常规免疫工作的同时,已连续11年在全县开展每年2~4轮脊灰口服疫苗(OPV)强化免疫活动,人群免疫屏障得到巩固,自1993年以来已连续7年无野毒株脊灰病例报告。为加快消灭脊灰的进程,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指导今后工作,现将我县1995~1999年AFP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