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早期卵裂联合胚胎形态学评分选择胚胎移植妊娠结局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卵裂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对胚胎选择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10年12月至2011年9月在本中心接受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CSI-ET)治疗的307个周期中根据移植的胚胎未观察到、观察到早期卵裂分为A、B两组,统计两组年龄、ICSI比例、内膜厚度、获卵数、移植胚胎数、移植优胚数、临床妊娠率、种植率。结果 B组临床妊娠率(54.1%vs40.8%)及种植率(34.5%vs25.7%)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卵裂联合胚胎形态评分运用简便、无创,可以在同等条件下改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第二极体(PB2)排出时间早晚与受精率、胚胎质量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10月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科行常规体外受精周期的患者,于授精后的4h观察PB2排出情况,4h内排出PB2为A组,4h内未排出PB2为B组。比较两组间的受精率、卵裂率、可利用胚胎率和优胚率。结果 1A组的受精率、两原核(two pronuclear,2PN)率显著高于B组(P0.05);但两组间的异常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和卵裂率无明显差异。2A组的可利用胚胎率及优质胚胎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受精4h内排出第二极体的卵子的总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可利用胚胎率及优质胚胎率显著高于4h内未排出第二极体的卵子,第二极体排出有助于预测体外受精结局。第二极体排出时间与胚胎质量存在一定关系,有助于预测胚胎的发育潜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玻璃化冷冻保存技术在人类卵裂期胚胎的应用价值,观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生殖中心行玻璃化冷冻解冻患者共272个周期的妊娠情况。结果玻璃化冷冻解冻共657枚胚胎,全部卵裂球存活612枚(93.15%),存活率98.33%(646/657);共冷冻解冻272个周期,均有存活胚胎可移植,妊娠率37.13%(101/272),种植率19.97%(129/646)。结论玻璃化冷冻保存技术在人类卵裂期胚胎中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与新鲜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相当。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HCG$i射后不同时间(42h与40h)行短时授精(3h)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受精率、卵裂率及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对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生殖中心实施IVF-ET的962例患者新鲜周期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根据HCG注射后不同时间授精分为2组(A组:2009年3月-2012年3月HcG后42h授精440例;B组:2012年4月-2013年9月HCG后40h授精共522例。对两组平均年龄、受精率、卵裂率及临床妊娠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年龄、受精率和卵裂率无差异,但临床妊娠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HcG后不同时间短时授精将影响IVF-ET胚胎发育及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第二极体排出时间早晚与胚胎质量及发育潜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本生殖医学中心2009年6月~8月IVF-ET周期患者受精卵子为研究对象,共计1170枚卵子.以受精5 h为时间界限将受精胚胎分为第二极体正常排出组(正常组)和延迟排出组(延迟组).分别观察两组卵子正常/异常受精率(2PN率,1PN和3PN率)和优质胚胎率;同时统计阳性妊娠结局所移植胚胎中,正常组和延迟组的胚胎比例各占多少.采用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①两组正常受精卵数目之间以及异常受精卵数目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总受精卵数目之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②两组的优质胚胎率之间显著性差异(P<0.05).③统计阳性妊娠结局所移植的97个胚胎中,来自于正常组的胚胎有92个(94.9%),仅5个是来自于延迟组(5.1%).结论 受精5 h内排出第二极体的卵子其总受精率、正常受精率以及所发育的胚胎质量均显著高于第二极体出现晚的卵子,而且有着较高的胚胎植入率.对受精5 h的卵子进行第二极体观察有助于早期预测患者本次IVF-ET周期胚胎的发育潜能以及妊娠结局;还可以作为决定是否行早补救ICSI的判定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中移植不同卵裂球数目的优势胚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我中心2008年1月-2009年10月270例来曲唑促排卵方案第三天移植的胚胎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卵裂球数目分为4组:至少一个优势胚胎8细胞组(A组),至少一个优势胚胎7细胞组(B组),至少一个优势胚胎6细胞组(C组),小于6细胞组(包括4细胞和5细胞)(D组)计算各组移植后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结果优势胚胎为8细胞的妊娠率和种植率最高(37.5%,19.9%),其次是7细胞组(25%,15.9%)和6细胞组(23.8%,12.5%),4细胞和5细胞最低(13.3%,12.1%),各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流产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第三天移植优势卵裂球8细胞胚胎获得更高的临床效果,细胞数目少的胚胎仍具有一定的发育潜能,不能轻易丢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冻融周期中玻璃化和程序化两种不同方法对人卵裂期胚胎的冷冻复苏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玻璃化冷冻复苏周期和123例程序化冷冻复苏周期资料,比较冷冻胚胎复苏后的胚胎存活率、完整性胚胎存活率,冻融前后的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结果①玻璃化法与程序化法冷冻前优质胚胎率无显著性差异(70.83%和71.97%,P〉0.05),冷冻后优质胚胎率差异显著(63.89%和47.75%,P〈0.05),复苏后的胚胎存活率差异显著(95.83%和86.16%,P〈0.05),完整性胚胎存活率差异极显著(90.28%和63.32%,P〈0.01);②玻璃化法与程序化法临床妊娠率差异显著(48.57%和29.27%,P〈0.05),种植率差异显著(31.88%和18.83%,P〈0.05)。结论在冻融人卵裂期胚胎的过程中,玻璃化优于程序化,可以更好的提高累积临床妊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不明原因不孕(UI)夫妇接受IVF-ET助孕治疗的结局。方法:共纳入212个因UI接受IVF-ET助孕的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周期均采用短时受精,在IVF受精后6h,对低受精率(〈30%)和IVF完全受精失败周期中未出现第二极体的成熟卵立即进行早期补救ICSI。结局按原发不孕(A1组,139例)及继发不孕(A2,组73例)分组进行比较。并将所有获得成熟卵的周期再分为IVF受精(B1组,181例)与补救ICSI受精(B2组,26例)进行比较。结果:1.A1组较A2组年轻,但不孕年限更长,MII卵IVF受精率及2PN受精率较低,补救ICSI受精周期率明显较高(17.04%比4.17%,P值〈0.05)。A1组因异常受精、未受精、未卵裂或胚胎质量差导致的无可移植胚胎周期取消率明显高于A2组(11.79%比2.74%,P值〈0.05),但两组移植周期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无显著差异(P值〉0.05)。2.Bl组比B2组MII卵受精率更高(93.82%比84.78%,P值〈0.05),但其余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不明原因不孕夫妇中原发不孕者更容易出现IVF受精失败或低受精率。采用短时受精及补救ICSI受精后可以获得与继发不孕夫妇相当的IVF-ETII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9.
人早期胚胎卵裂球全能性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早期胚胎分割后单个卵裂球的继续发育与分化,探讨人早期胚胎卵裂球的全能性。方法采用胚胎分割技术把35个人早期胚胎(2-8细胞期)分割成单个卵裂球,再行单个卵裂球的体外培养,观察卵裂球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 35个胚胎经胚胎分割处理后共获得178个单个卵裂球,分散成功率为75.1%,单个卵裂球体外培养24h 分裂率为73.6%,48h达3-4细胞者70.2%,72h挤紧(compaction)者61.2%,96h迭早期囊胚者51.1%,120h达扩张囊胚阶段者42.7%。结论人早期胚胎的单个卵裂球体外培养可发育到扩张囊胚阶段,此试验可为人早期胚胎卵裂球全能性的研究提供直接的论据,具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玻璃化冻融周期中卵裂期胚胎当天解冻移植和提前1天解冻过夜培养后移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5年1月-2018年6月的414个冻融卵裂期胚胎移植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胚胎解冻和培养的时间点,分为当日解冻组(A组,207个周期)和提前解冻组(B组,207个周期);根据患者的年龄,A组B组又分别分成3个亚组,即年龄<30岁(A1,B1);年龄31~35岁(A2,B2)和年龄>35岁(A3,B3),比较各组间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及流产率等的差异。结果A1组与B1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活产率及流产率分别为47%vs 65.3%,30.3%vs 45.4%,36.4%vs 52.3%,15%vs 13.9%;A2组与B2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活产率及流产率分别为54.8%vs 71.8%,38.2%vs 51.5%,46.6%vs 60.7%,21.9%vs17.6%;A3组与B3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活产率及流产率分别为38.2%vs 52.9%,24.8%vs 37.3%,25%vs 36.8%,35.5%vs 29.2%;提前解冻在不同年龄组均可显著改善妊娠结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无论是否提前解冻,年龄>35岁组的活产率均显著低于≤30岁组和31岁~35岁组(P<0.05),而妊娠率和种植率较其他两组亦呈现降低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冻融卵裂期胚胎提前解冻培养后再进行移植能改善妊娠结局,并且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高,活产率均会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冷冻胚胎复苏移植妊娠率的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01月到2011年12月份在本中心进行冷冻胚胎解冻移植121个周期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21个周期中有35个周期获临床妊娠,周期临床妊娠率为28.92%;(2)妊娠组与非妊娠组间解冻后胚胎的优质胚胎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3)自然周期和激素替代周期间妊娠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激素替代周期中妊娠组与非妊娠组间E2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4)D2及D3冷冻胚胎复苏移植,妊娠率上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优质胚胎是冻融胚胎移植周期获得妊娠的关键,在激素替代周期中较高的雌激素水平更有利于胚胎的着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分析封闭式玻璃化冷冻载体-JYstraws和及开放式载体-medicult管用于人卵裂期胚胎玻璃化冷冻的效果。方法以本中心2010年10月至2013年7月的患者卵裂期胚胎(1678个)为研究对象,选择合适的胚胎进行玻璃化冷冻。实验分为封闭式载体-JY straws管冷冻组和开放式载体.medicult管冷冻组,比较其复苏胚胎成功率及复苏胚胎完整率。进一步,我们将冻存的胚胎按照胚胎质量分为优质胚胎和非优质胚胎,分别比较两种冷冻载体对不同质量胚胎的复苏效果。结果开放式载体-medicult管的胚胎复苏成功率(98.69%)和复苏完整率(90.23%)明显高于封闭式载体-JYstraws的胚胎复苏率(87.41%)和复苏完整率(65.41%)。无论优质胚胎还是非优质胚胎,开放式载体的复苏成功率及复苏胚胎完整率均好于封闭式载体。结论开放式载体-medicult管胚胎解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石程  陈淑文  王平  梁蓉  段胜男  陈曦 《解剖学报》2021,52(1):135-140
目的 通过调整协变量来探索培养的胚胎密度与第3天卵裂期胚胎发育结果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6对夫妇1196个胚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资料。培养条件为低氧,培养液每微滴体积为30 μl。以第3天卵裂期胚胎的优质胚胎率为终点指标对胚胎质量进行评价。选择女方年龄,男方年龄,窦卵泡数,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不孕症类型,控制性卵巢刺激(COS)方案,用药刺激时长,获卵数和授精方式为协变量。 结果 共有1196枚胚胎纳入分析,使用3种不同胚胎密度:30 μl/胚[1枚胚胎/(30 μl·滴)]、15 μl/胚[2枚胚胎/(30 μl·滴)]和10 μl/胚[3枚胚胎/(30 μl·滴)]进行培养,每组总胚胎数分别为434枚,646枚和116枚。10 μl/胚组第3天胚胎的优质胚胎率显著低于15 μl/胚和30 μl/胚组 (29.31% vs 40.25%,P<0.05;29.31% vs 42.17%,P<0.05),15 μl/胚和30 μl/胚组之间的优质胚胎率差异不显著(40.25% vs 42.17%,P>0.05)。在回归分析中,不调整任何协变量,10 μl/胚组第3天胚胎的优质胚胎率比30 μl/胚组下降43%(0.57,95%CI 0.32,1.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了女性参与者AMH水平和授精方式后,10 μl/胚组第3天胚胎的优质胚胎率比30 μl/胚组显著降低51%(0.49,95% CI 0.27,0.90,P<0.05)。 结论 在30 μl微滴的低氧培养条件下,与单独培养相比,胚胎密度为10 μl/胚的集合培养不利于卵裂期胚胎发育,30 μl/胚为最适胚胎培养密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优质胚胎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冷冻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非优质胚胎冷冻移植周期。根据结局分为妊娠组与非妊娠组,比较两组中不同发育速度,均匀度以及碎片比例的胚胎所占比例。结果妊娠组中,卵裂球大小严重不均和碎片比例〉20%的胚胎比例显著低于非妊娠组,碎片0-20%的胚胎比例则显著高于非妊娠组。卵裂球大小均匀或明显不均,以及不同发育速度的胚胎比例,二者并无显著差异。结论选择性冷冻非优质胚胎,有助于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累积妊娠率,改善临床治疗结局。  相似文献   

15.
Summary The development and migration of the metanephros have been studied from reconstructions (after the method of Born) of human embryos at stages 15, 16, 18, 19 and 23 of Streeter. This study completes and adds detail to the reconstructions described by Pohlman (1911).
Observations sur le développement et la migration du métanéphros humain
Résumé Le développement et la migration du métanéphros sont étudiés à partir de reconstructions par la méthode de Born d'embryons humains des stades 15, 16, 18, 19, et 23 de Streeter. Cette étude vient compléter et préciser les reconstructions de Pohlman (1911).
  相似文献   

16.
背景:人类胚胎干细胞体外建系成功,对人类胚胎发育机制和发育生物学研究、细胞和组织移植治疗某些疾病等领域都有重大意义。目的:综述近年来关于胚胎体外培养及建立胚胎干细胞系的研究进展,重点探讨胚胎体外培养影响因素、人废弃胚胎培养分离内细胞团建立胚胎干细胞系的方法及建立胚胎干细胞系的条件。方法:以“胚胎(embryo),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共培养(co culture),序贯培养(sequential culture)”为检索词,由第一作者检索2000至2014年CNKI数据库和SCI数据库,获取有关胚胎体外培养、移植及胚胎干细胞建系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系统评价,最终保留58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胚胎体外培养条件是影响胚胎移植结局的重要因素,其中包括培养液的成分和培养体系。在过去的研究过程中,培养液的构成及应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培养体系也从单一培养发展到共培养、序贯培养。伦理问题及胚胎来源的限制束缚着人胚胎干细胞系的建立,利用临床废弃的低质量的胚胎可作为建立人胚胎干细胞系的材料来源之一,有效的缓解了建立人胚胎干细胞系过程中胚胎缺乏的问题,并减少其中的伦理学纷争。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7.
Embryo transfer (ET) is the last stage of extracorporal fertilization during which the embryo is placed in the uterine cavity with a medium-filled catheter 2–3 days after in vitro fertilization. While fertilization in the laboratory occurs at very high rates (>:90%), the overall success of the procedure (i.e., take home baby) is still very low (<25%) and assumed to be mainly due to implantation failure. A computational model was developed to simulate ET within the uterine cavity by a fluid-filled catheter inserted into a two-dimensional channel with oscillating wal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peed at which the embryos are injected from the catheter dominates the procedure and controls the velocity of their transport within the uterine cavity. ET at excessively high injection speeds may lead to ectopic pregnancies, while uterine peristalsis affects transverse dispersion only during injection at low injection speeds. The presence of the catheter within the uterus does not affect flow patterns downstream of its tip. The potential risks to implantation failure due to mechanical factors involved in the ET processes are discussed. © 2003 Biomedical Engineering Society. PAC2003: 8719-j, 8710+e  相似文献   

18.
(引言 ) :本文概括介绍了人类胚胎干细胞系的建立、其广阔而独特的应用前景及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障碍。  在最近一期的SCIENCE( 1 998年 1 1月 6日出版 )和PNAS( 1 998年 1 1月 1 0日出版 )杂志上 ,分别报道了两个实验室以不同手段几乎同时成功地建立起人胚胎干细胞系 ,学者们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反映人们在这一领域长时间的期望和对将来的热切憧憬。本文介绍这一领域的历史、现状和展望。存在于哺乳动物发育早期胚胎 (着床前 )中的多能干细胞 ,具有持续增殖而不分化的能力 ,以及经诱导后可分化形成一个成熟个体中所有类型…  相似文献   

19.
不同时期大鼠整胚石蜡标本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大鼠整体胚胎石蜡标本的制备。方法收集胚龄11天至19天的大鼠胚胎,经4%多聚甲醛固定、酒精梯度脱水、浸蜡、包埋技术制备石蜡标本,光镜下观察胚胎组织结构。结果不同时段的整胚石蜡标本其组织器官的脱水、透明和浸蜡均较完全,镜下观察各组织结构完整,层次清楚。结论经本实验采用的制备流程,胚胎石蜡标本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本研究采用卵裂球分离技术获取不同发育阶段人类早期胚胎单个卵裂球 ,对分散的人类早期胚胎单个卵裂球进行体外培养。对其进一步发育和分化进行研究 ,发现其影响因素。结果  2 0个 4-细胞、2个 3-细胞人类早期胚胎分散后获得单个卵裂球 83个 ,经体外培养后有 35个发育成为扩张囊胚。结论  4-细胞人类胚胎卵裂球具有发育成为完整囊胚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