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塞后心肌酶的动态变化是估计梗塞面积的方法之一。本文在口服给药的一房室药物动力学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新的数学模型用以拟合急性心肌梗塞后心肌酶的时间-活性曲线,可望能够准确计算梗塞心肌内心肌酶的总量,从而较好地估计梗塞面积。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心肌酶代谢的一房室数学模型可用于计算梗塞心肌中心肌酶的总量。110例病人用SAS统计软件的DUD方法进行非线性回归,运算结果表明:SAS软件提示的收敛与否不能作为判定拟合成功与否的标准,首次运算的拟合成功率为76.4%(84/110),第四次选不同初值运算,拟合成功率可达100%,故SAS统计软件的DUD方法非线性回归可推荐应用于AMI患者的一房室模型中心肌酶循环参数的估计,但需要多次选择初值。  相似文献   

3.
SAS统计软件在心肌酶代谢数学模型非线性的回归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心肌梗塞代谢的一房室数学模型可用于计算梗塞心肌中心肌酶的总量。110例病人用SAS统计软件的DUD方法进行非线性回归,运算结果表明,SAS软件提示的收敛与否不能为判定拟合成功与否的标准,首次运算的拟合成功率为76.4%(84/110),第四次选不同初值运算,拟合成功率可达100%,故SAS统计软件的DUD方法非线性回归可推荐应用于AMI患者的一房室模型中心肌酶循环参数的估计  相似文献   

4.
根据Christian等提出的急性心肌梗塞时左室射血分数与梗塞面积关系的回归方程,对54例住院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和心室造影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其中18例(333%)存在有左室射血分数和梗塞面积不匹配现象。进一步观察发现,这18例病人中14例(778%)梗塞6周后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改善。提示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住院期左室射血分数与梗塞面积不匹配现象,可以预测顿抑心肌的存在,阳性预测值达778%。  相似文献   

5.
心肌酶代谢动力学的一房室数学模型已有理论研究,但模型中肌酸磷酸激酶MB同功酶(CK-MB)降解常数(Kc)尚未知。本文根据Grande报告的8例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病人不同时间的梗塞心肌内CK-MB均值进回归分析,测得Kc值为0.0144hours-1,与之相对应的半衰期T1/2为48小时,拟合效果良好(r=0.96,P<0.01)。初步证明了梗塞心肌内CK-MB的降解过程基本符合一级动力学的数学假设。  相似文献   

6.
通过心电图特征性改变及演变规律,诊断急性心肌梗塞并确定梗塞部位,判断梗塞面积的大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应用倍他乐克的疗效。疗法 51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6例。结果 显示倍他乐克早期应用于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能缩小梗塞面积,减少再梗塞,提高心功能,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论 早期应用倍他乐克能够降低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病死率及猝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应用倍他乐克的疗效.疗法51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6例.结果显示倍他乐克早期应用于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能缩小梗塞面积,减少再梗塞,提高心功能,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论早期应用倍他乐克能够降低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病死率及猝死率.  相似文献   

9.
QRS记发法观察黄芪对急性心肌梗塞面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应用简化QRS记分法初步观察了黄芪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梗塞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用西药的基础组在AMI发病后2,3天内梗塞面积扩大后不再缩小,以后尚有扩大的趋势;而黄芪组则表现出一定的限制或缩小心肌梗塞面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清肌红蛋白(SMB)在急性心肌梗塞时的动态变化特征,做为早期诊断,再通判定指标及与肌酸磷酸激酶(CPK)对此其优越性:在判定再梗塞,梗塞延展和梗塞面积的实用价值。方法:①动物实验:兔36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对照组、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再通再梗塞组,动脉结扎6h 后放开,16h 后重新结扎;梗塞延展组,将结扎部位提高2mm;梗塞面积组,测梗塞不同时间坏死心肌重量。②临床实验:AMI 患者52例,男34例,女18例,平均年龄52.5±10.7岁,设正常人组69例,对照组21例。按设计方案在相应时间内采血检测心肌酶学、SMB、心电图改变,计算心肌坏死重量及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结扎2h 后 SMB 明显升高,4h 阳性率达100%,出现时间早,达峰值快,再通时迅速下降,再梗塞及梗塞延展时出现再次升高,形成第二峰值,SMB 浓度越高,心肌坏死越重,面积越大。结论:SMB 适用于早期诊断 AMI,估价梗塞面积大小,判定再通,再梗塞及梗塞延展,优于 CPK,是一种敏感而特异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塞后心绞痛与再梗塞、梗塞延展二者的发生率、并发症、病死率及相互关系。方法 134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4周内观察其症状、体征、心电监测、心电图及心肌酶变化。结果 134例AMI患者4周内发生梗塞后心绞痛38例(28.4%),发生再梗塞和梗塞延展9例(6.7%)。梗塞后心绞痛患者发生再梗塞和梗塞延展显著多于无心绞痛患者(15.8%与3.1%,P<0.05);梗塞后心绞痛患者并发心功能不全显著多于无心绞痛患者,再梗塞和梗塞延展患者并发心功能不全及室性心律失常显著多于无再梗塞和梗塞延展患者,P<0.05;4周的病死率,在梗塞后心绞痛组及再梗塞和梗塞延展组均增加,分别为15.8%和22.2%。结论 梗塞后心绞痛是再梗塞和梗塞延展高危者;梗塞后心绞痛及再梗塞和梗塞延展的发生使并发症增加,病死率增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对65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论: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性别差异小,症状不典型,梗塞面积大,并发症多,预后差。并提出针对性的诊疗建议:早期及时诊断,尽量开通闭塞的冠脉,换救濒死的心肌,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房梗塞心电图的变化(河南省郑州市153医院心内科450065)郝长海,刘振邦,李峰在急性心肌梗塞(AMI)同时可发生右室梗塞和心房梗塞,而心房梗塞因缺乏特殊临床表现,常与心室梗塞并发,临床上报道心房梗塞病例较少。本文对过去十几年收治...  相似文献   

14.
一、概论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急性心肌梗塞的一个重要临床表现。在急性心肌梗塞后,由于梗塞心肌的严重损伤,使其收缩力急骤下降是构成急性心力衰竭的主要因素。因而,梗塞面积越大,并发心力衰竭的机会越多。一般心肌梗塞多发生于左心室,故心力衰竭亦以  相似文献   

15.
李红梅 《淮海医药》1998,16(2):49-49
溶栓疗法是将溶解血栓的药物尿激酶或链激酶,给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患从静脉或冠状动脉内输入,溶解堵塞冠状动脉的血栓,可挽救大量缺血的心肌,缩小梗塞面积,改善急性心肌梗塞的预后。我院从1994年开始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双维超声心动图用于研究心肌梗塞的定位、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估计梗塞范围及其预后价值文献已有报告,本文旨在通过测定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早期双维超声心动图左室功能指标了解其与节段性运动障碍的关系,及根据血清酶学测定估计梗塞范围,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劉慶利 《华夏医药》2004,8(4):57-58
目的探討心肌缺血預適應(IP)對急性心肌梗塞(AMI)範圍和愈后的影響。方法回顧梗塞前有心絞痛的病例38例(A組),和梗塞前無心絞痛的病例30例(B組),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對比。結果A組的單部位梗塞發生率多于B組,A組的肌酸磷酸肌酶(CK)和同工酶(CK-MB)峰值,嚴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2周內死亡率低于B組。結論梗塞前心絞痛促使IP產生,其對AMI範圍和預后起到保護作用。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塞是危害劳动人民健康的常见病之一,也是国内外的研究重点课题。急性心肌梗塞时由于梗塞部位坏死心肌吸收造成体温升高,白细胞增加,血沉增块,这些表现是机体对坏死心肌的自身免疫过程,其中相当一部分病人在起病24小时至48小时后白细胞增加至10000至20000树,且中性粒细胞增高,我们有意识地观察了急性心肌梗塞与白细胞增高的关系,结果表明白细胞是估计心肌梗塞预后的一个很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8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住院期间34例发生梗塞后早期心绞痛的临床症状、心电图以及心肌酶学特征,并与52例同期入院的老年(>65岁)急性心肌梗塞后无早期心绞痛患者对比,以探讨老年AMI后心绞痛的临床特点。1 资料和方法 自1990年1月至1996年6月的86例急性心肌梗塞住院患者,依据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确诊。本文根据老年人胸痛不典型  相似文献   

20.
动态心电图可评价心肌梗塞病变的严重程度,观察有无心律失常,估计预后和梗塞后的劳动力,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心电信息。材料和方法本文分析心肌梗塞患者43例,其中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后30天内)20例,陈旧性心肌梗塞(梗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