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ESM)-1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 选取NSCLC患者73例为肺癌组和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ESM-1水平,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基本特征、ESM-1水平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ESM-1对NSCLC的诊断价值,采用Kaplan-Meier法描述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生存特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不同预后因素对生存时间的意义。结果 肺癌组血清ESM-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性别构成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ESM-1对NSCLC的诊断阈值为18.34 ng/ml,曲线下面积(AUC)为0.955,敏感度为86.3%,特异性为92.0%,阳性预测值为94.0%,阴性预测值为82.1%;不同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的NSCLC患者血清ESM-1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Ⅲ~Ⅳ期患者的血清ESM-1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微波消融术后血清半胱天冬酶(Caspase-4)变化及意义。 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6年1月我院及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59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微波消融治疗。采用活性荧光法测定检测NSCLC患者微波消融治疗前后血清Caspase-4水平。比较不同预后NSCLC患者血清Caspase-4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aspase-4评估NSCLC患者预后的价值。比较不同血清Caspase-4水平NSCLC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并采用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 结果NSCLC患者微波消融术后血清Caspase-4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1±0.82)ng/ml vs. (4.33±0.96)ng/ml,P<0.05。死亡组NSCLC患者血清Caspase-4水平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1±0.63)ng/ml vs. (3.04±0.47)ng/ml,P<0.05。微波消融术后血清Caspase-4评估NSCLC患者预后的AUC、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0.851、65.79%、90.91%。Caspase-4≥3.17 ng/ml的NSCLC患者平均生存时间明显低于Caspase-4<3.17 ng/ml的NSCL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19(95%CI:27.84~32.49)个月vs. 33.19(95%CI:31.77~34.60)个月,P<0.05。Cox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Caspase-4水平与NSCLC预后可能有关(P<0.05),进一步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淋巴结转移、Caspase-4水平与NSCLC患者预后密切相关(P<0.05)。 结论微波消融术后NSCLC患者血清Caspase-4水平明显降低,血清Caspase-4水平与NSCLC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检测术后血清Caspase-4水平对于评估NSCLC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细胞角蛋白19片断(Cyfra)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检测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靶向动脉灌注治疗有效性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接受靶向动脉灌注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效果将其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CEA,NSE,Pro-GRP,Cyfra21-1,SCCAg,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各血清肿瘤标志物与NSCLC靶向治疗效果一致性;随访1年,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对比2组治疗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并对比2组可能影响预后死亡因素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明确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靶向动脉灌注治疗有效率50.91%,治疗后有效组血清CEA,NSE,Pro-GRP,Cyfra21-1,SCCA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均低于无效组(P<0.05);治疗后无效组血清CEA,NSE,Pro-GRP,SCCAg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而血清Cyfra21-1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CEA,NSE,Pro-GRP,Cyfra21-1,SCCAg对NSCLC靶向治疗疗效诊断最佳截断点分别为20.0μg/L、13.3μg/L、10.7 ng/L、3.1μg/L、1.2μg/L,AUC分别为0.470、0.513、0.702、0.710、0.683。随访1年生存率40.91%;死亡组血清CEA,NSE,Pro-GRP,Cyfra21-1,SCCAg水平均高于生存组(P<0.05);死亡组TNMⅣ期、CEA>5μg/L、NSE>16.3μg/L,Pro-GRP>40.0 ng/L,Cyfra21-1>3.3μg/L,SCCAg>1.4μg/L患者构成比均高于生存组(P<0.05),且经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指标均是导致预后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CEA,NSE,Pro-GRP,Cyfra21-1,SCCAg检测与NSCLC靶向动脉灌注治疗有效性和预后密切相关,且Cyfra21-1对疗效有较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应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预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近期预后的价值。方法 2019年9月~2021年9月我院诊治的HBV-ACLF患者72例,给予综合内科治疗,观察28 d生存率。常规检测血常规,计算NLR,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6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近期预后的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LR联合血清IL-6水平预测近期预后的效能。结果 72例HBV-ACLF患者28 d生存53例,死亡19例(26.4%);死亡患者NLR为(7.2±2.2),血清IL-6水平为(13.6±3.5)pg/ml,显著高于生存患者【分别为(3.7±1.0)和(8.7±1.5)pg/ml,P<0.05】,死亡组年龄、肝性脑病发生率和MELD评分显著高于生存组,而PLT计数显著低于生存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肝性脑病、MELD评分、NLR和血清IL-6水平均为影响近期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经ROC分析显示,分别以NLR>4...  相似文献   

5.
王娜  陈宇强  张琳  翟莉  徐闻 《临床肺科杂志》2023,(2):240-244+248
目的 探讨血清活化蛋白C(APC)、白介素(IL)-18与重症肺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武警北京总队医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患者为观察组,并同期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非重症肺炎患者为对照组。记录重症肺炎患者28d内生存情况。调查患者基线资料和检测血清APC、IL-18等实验室指标,分析血清APC、IL-18与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血清APC水平低于对照组,IL-1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例重症肺炎患者的病死率为31.25%;病死组的机械通气占比高于存活组,CPIS、IL-18、PCT水平均高于存活组,APC水平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CPIS、血清IL-18、APC和PCT水平与重症肺炎患者临床预后有关(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显示,血清IL-18、APC联合预测重症肺炎患者临床预后的价值最好,且二者与重症肺炎患者临床预后呈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0.05)。结论 重症肺炎患者血清AP...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血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可溶性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sCD163)及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在老年重症医学科(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预测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20年10月龙华医院ICU的63例VAP患者纳入观察组,50例非VAP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NLR、sCD163及25-(OH)D水平,比较预后情况不同的VAP患者血清NLR、sCD163及25-(OH)D水平,用spearman法分析血清NLR、sCD163及25-(OH)D水平与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NLR、sCD163及25-(OH)D水平预测老年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NLR、sCD16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死亡患者血清NLR、sCD163水平显著高于生存患者(P<0.05),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生存患者(P<0.05);血清NLR、sCD163水平与老年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死亡呈正相关(P<0.05),血清25-(OH)D水平与老年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死亡呈负相关(P<0.05);血清NLR和sCD163水平升高及25-(OH)D水平下降是发生老年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NLR、sCD163、25-(OH)D联合预测老年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AUC为0.952,敏感性为95.25%,特异性为84.04%,准确性为91.69%,截断值依次分别为7.77 N/L、133.21 pg/mL、55.77 nmol/L。结论联合检测血清NLR、sCD163及25-(OH)D水平有助于预测老年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评估患者预后,应加强这些指标的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SA)A联合细胞角蛋白片段(CYFRA)21-1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断价值。方法 NSCLC、良性肺病变、健康对照3组受试者,分别检测其血清癌胚抗原(CEA)、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AA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NSCLC组CYFRA21-1、NSE、CEA表达水平及阳性率显著高于良性肺病变组和对照组(P0.05),而NSCLC组SAA表达水平及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良性肺病变组无明显差异(P0.05);中晚期NSCLC(Ⅲ~Ⅳ期)与早期NSCLC(Ⅰ~Ⅱ期)患者血清CYFRA21-1、SAA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血清CEA、NSE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CEA、CYFRA21-1、NSE、SAA单独检测诊断NSCL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CYFRA21-1为最大,SAA次之,两两联合检测诊断NSCLC的AUC:CYFRA21-1+SAA为最大,CYFRA21-1与SAA联合检测对NSCLC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各项单独检测及其他两两联合检测(P0.05)。结论 CEA、CYFRA21-1、NSE、SAA水平均在NSCLC患者体内呈现高表达,CYFRA21-1联合SAA可显著提高NSCLC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CHADS2评分联合白蛋白水平与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0月在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按照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的临床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 CHADS2评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筛选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分析评估CHADS2评分联合白蛋白水平与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预后预测效能。结果 生存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比死亡组水平高(P<0.05);生存组低密度脂蛋白比死亡组水平低(P<0.05); 2组血清钙、血清磷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存组CHADS2评分比死亡组低(P<0.05)。单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升高、 CHADS2评分升高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血红蛋白升高、血清白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升高是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CHADS2评分升高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血清D-二聚体(D-D)、红细胞分布宽度(RDW)、β_2微球蛋白(β_2-MG)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我院75例中晚期NSCL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39例和存活组36例,比较两组血清D-D、RDW、β_2-MG水平差异,分析其对中晚期NSCL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75例中晚期NSCLC患者随访期间死亡39例(52.00%),中位总体生存(OS)时间、无进展生存(DFS)时间分别为18.0(95%CI:14.9~21.1)、12.0(95%CI:10.1~13.9)个月;化疗前死亡组血清D-D、RDW、β_2-MG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化疗后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D-D、RDW、β_2-MG与OS时间和DFS时间呈明显负相关性(P0.05),且单纯化疗者D-D、RDW、β_2-MG与OS时间和DFS时间均呈明显负相关性(P0.05);D-D、RDW和β_2-MG为影响晚期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子(P0.05);预测中晚期NSCLC患者死亡的AUC分别为0.638、0.709、0.865(P0.05)。结论中晚期NSCLC患者预后较差且与血清D-D、RDW、β_2-MG水平紧密相关,检测D-D、RDW、β_2-MG可为评估患者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肌红蛋白(MYO)、总唾液酸(TSA)、脂联素(APN)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45例AMI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接受体检的145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一般临床资料、血清MYO、TSA、APN水平,对比观察组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分组患者及不同预后分组患者血清MYO、TSA、APN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以上血清学指标对老年AMI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年龄、性别、平均动脉压、吸烟史、体重指数(BMI)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血清MYO、TSA显著高于对照组,APN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血清MYO、TSA、APN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MYO、TSA显著高于存活组,APN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血清MYO、TSA水平与AMI病情严重程度和不良预后呈正相关,血清APN与AMI病情严重程度和不良预后呈负相关(P<0.05);血清MYO、TSA是不良预后发生的危险因素,血清APN则是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血清MYO、TSA、APN水平与老年AM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相关性,其检测对于评估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13(ADAMTS-13)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12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293例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n=219)和死亡组(n=74)。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患者血清ADAMTS-13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生存组患者血清ADAMTS-13的表达水平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 C级、住院时间是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ADAMTS-13是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模型2(由Child-Pugh分级、住院时间和ADAMTS-13构成)预测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大于Child-Pugh分级、ADAMTS-13及模型1(由Child-Pugh分级和住院时间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血清ADAMTS-13的表达水平与预后有关,其表达水平越低提示预后不良的风险越高。检测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血清ADAMTS-13的表达水平有助于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癌组织中的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原癌基因Kirsten-Rous肉瘤病毒(K-ras)表达,探讨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7例NSCLC患者癌组织(观察组)及30例癌旁组织(对照组)的ERCC1、EGFR、K-ras表达,比较三者表达与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ERCC1、EGFR、K-ras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9.9%、22.7%、32.0%,均高于对照组的0、3.3%、0(P均<0.05);且EGFR与K-ras呈负相关(r=-0.371,P<0.01)。NSCLC化疗组ERCC1阳性者的生存时间有低于阴性者的趋势(P>0.05),而非化疗组ERCC1阳性者的生存时间长于化疗组(P<0.05);EGFR阳性而K-ras阴性表达者的生存时间长于EGFR阴性而K-ras阳性表达者(P<0.05)。结论 ERCC1、EGFR、K-ras表达与NSCLC发生、发展有关,是评估患者疗效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微小RNA145(MicroRNA-145)的表达变化特点及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确诊的90例NSCLC患者(NSCLC组)、90例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象作为对照组,采用RT-PCR技术检测两组患者血清MicroRNA-145水平,并分析不同分化程度、病理学类型、TNM分期、病灶大小、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MicroRNA-145水平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NSCLC组患者的血清MicroRNA-145水平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TNM分期、不同分化程度、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NSCLC组患者的血清MicroRNA-145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2年随访,失访9例患者,存活35例患者,2年生存率为38.89%;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分析,发现NSCLC患者TNM分期增高、发生淋巴结转移、血清MicroRNA-145水平升高对患者延长生存时间不利(P0.05)。结论 NSCLC患者血清MicroRNA-145水平高表达,并且与患者病理学特征、预后情况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联合顺铂同步化疗对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寡转移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Ⅳ期NSCLC寡转移患者5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给予顺铂+多西他赛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艾迪注射液治疗;共治疗3个化疗周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HMGB1水平、治疗期间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后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HMGB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HMGB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恶心/呕吐、耳鸣、骨髓抑制、心动过速、发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Ⅳ期NSCLC寡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HMGB1水平,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210(miR-210)、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21-1)联合多层螺旋CT(MSCT)诊断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58例高度疑似肺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NSCLC组41例和肺良性病变组17例。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MSCT检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miR-210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CY21-1水平。比较NSCLC组、肺良性病变组与健康组血清miR-210、CY21-1水平,探究NSCLC组血清miR-210、CY21-1水平与临床资料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血清miR-210水平与血清CY21-1水平的相关性,比较NSCLC组与肺良性病变组MSCT特征。 结果NSCLC组血清miR-210、CY21-1水平均高于肺良性病变组和健康组(P<0.05);肿瘤直径、TNM分期、浸润程度、分化程度不同的NSCLC患者血清miR-210、CY21-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iR-210水平与血清CY21-1水平正相关(r=0.769,P<0.05);MSCT检查结果显示:NSCLC组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患者比例均高于肺良性病变组(P<0.05);血清miR-210、CY21-1、MSCT、三者联合预测早期NSCL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15(95%CI=0.485~0.788)、0.636(95%CI=0.589~0.848)、0.719(95%CI=0.589~0.848)、0.816(95%CI=0.688~0.945);三者联合预测早期NSCLC的AUC大于单独血清miR-210、CY21-1、MSCT的AUC(P<0.05)。 结论早期NSCLC患者血清miR-210、CY21-1水平升高,血清miR-210、CY21-1联合MSCT诊断早期NSCLC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用于NSCLC早期诊断和鉴别参考。  相似文献   

16.
徐春华  于力克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1):2044-2045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Dickkopf-1(DKK-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102例NSCLC患者和40例肺部良性肺部疾病患者血清DKK-1水平,并以35例正常人血清作为对照,分析DKK-1与肺癌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NSCLC患者血清DKK-1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肺部疾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0.01),以19.8 ng/ml为临界值,DKK-1对NSCLC诊断灵敏度为84.3%,特异度为80.3%。TNM分期Ⅲ-Ⅳ期患者血清DKK-1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1);有淋巴结转移患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1);手术前患者高于手术后患者(P<0.01);复发后病人明显高于复发前患者(P<0.01);存活期3年以上病人明显低于存活期3年以内病人(P<0.01)。结论血清DKK-1水平能够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可用于判定手术效果、监测复发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长春瑞滨联合贝伐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生存情况。 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4月至2020年3月接诊的42例NSCLC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临床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顺铂+长春瑞滨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贝伐单抗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临床疗效、血清肿瘤因子[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抗菌肽人类阳离子抗菌蛋白18(hCAP18)及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药物不良反应及12个月随访后的生存情况。 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81.82%)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hCAP18、CEA及ANGPTL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77.27%)高于对照组(4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给予NSCLC患者长春瑞滨联合贝伐单抗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疾病控制率,降低患者的血清hCAP18、CEA及ANGPTL2水平,提高患者的1年生存率,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权琳  王毅  徐玲  陈文萍 《临床肺科杂志》2014,(10):1871-1874
目的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作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重要的血管新生因子,参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研究检测bFGF在NSCL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探讨bFGF在NSCLC患者疾病分期、治疗反应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66例晚期NSCLC患者和15例健康体检者血清bFGF的表达水平,并和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NSCLC患者血清bFGF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2vs 20.1 pg/ml,P0.001);在治疗结束后bFGF水平逐步下降(20.1 vs 10.6 pg/ml,P0.05);生存分析发现NSCLC患者治疗前血清bFGF水平和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显著相关,血清bFGF20 pg/ml患者的PFS显著短于bFGF水平较低患者(5.6月vs 9.6月,P0.001)。结论 NSCLC患者血清bFGF水平和疾病发生发展、疾病分期和疾病生存有关,可以作为NSCLC血管新生和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细胞质胸苷激酶(TK)-1联合癌胚抗原(CEA)、非小细胞癌相关抗原(cyfra21-1)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60例NSCLC患者(NSCLC组)、30例良性肺疾病患者(良性肺疾病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清中TK-1、CEA和cyfra21-1水平,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TK-1、CEA和cyfra21-1的诊断效能进行分析。结果 NSCLC组患者的血清TK-1、CEA和cyfra21-1水平均高于良性肺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良性肺疾病组患者血清TK-1、CEA和cyfra21-1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良性肺疾病组为对照,血清TK-1、CEA和cyfra21-1的AUC分别为0.789 2、0.814 3和0.872 5,cyfra21-1的AUC最大,准确性最高;TK-1、CEA和cyfra21-1的诊断临界点分别为2.54 pmol/L、30.78 ng/L和28.74 ng/L;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88%,特异性为94%。结论 TK-1、CEA和cyfra21-1对NSCLC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以cyfra21-1最高;三者联合检测可大大增加NSCLC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及其与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 NSCLC患者40例,对照组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血清VEGF和NO的水平.结果 NSCLC组血清VEGF和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NSCLC组血清VEGF和NO两者之间呈明显正相关;NSCLC患者血清VEGF和NO水平随临床分期的递增而逐步升高,不同分期间比较VEGF和NO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的NSCLC患者血清的VEGF和N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CLC患者的血清VEGF和NO表达水平对其临床分期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