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克亮 《吉林医学》2010,31(3):363-364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患者病情稳定后2~10 d内,给予了康复训练指导并进行了相应的康复训练;对照组于病情稳定后3周进行康复指导及康复训练。于2个月后用FIN量表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FIM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康复治疗2个月时,观察组62.5%功能独立,对照组仅15.6%。留有重度偏瘫、生活完全依赖、FIM<54分的患者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可以明显促进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王林 《吉林医学》2009,30(24):3131-313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62例)与对照组(58例)。在常规抢救和治疗基础上,对康复组患者待其病情稳定后48h开始康复训练,观察时间为28d。结果:经过康复训练,康复组的Fugl-Meyer评测法和ADL Barthel指数法的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显著提高。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将6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早期肢体功能康复训练. 结果 两组治疗4周后进行肌力及并发症的比较.结果 观察组肌力明显比对照组提高( P<0.01),并发症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1).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能促进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障碍早期康复训练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8年8月~2009年6月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按接受康复时间的先后将患者分成早期康复组(观察组)60例(发病后第2天起开始运动功能的康复训练),对照组60例(进行常规治疗和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进行早期有效的康复训练后,避免了肢体萎缩、关节僵硬、粘连等继发性障碍,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6.7%,康复效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χ2=28.42,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的大多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能力得到显著提高,重新回归到家庭和社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影响.方法 把7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在病情稳定后2~5 d康复治疗;对照组35例在病情稳定后10~14 d进行康复治疗,观察并比较患者的肌力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肌力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经分析,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早期康复(病情稳定后2~5 d)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早期高压氧结合康复改善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0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早期治疗组和后期治疗组,每组153例.两组入院后均予康复治疗,早期治疗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后24~72h内开始高压氧治疗,后期治疗组在发病后7~20d开始高压氧治疗,两组患者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基本相同,采用相同的方法、相同的康复医师对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进行测评.结果 两组经治疗30d后均有明显疗效,早期治疗组疗效优于后期治疗组.结论 早期高压氧结合康复治疗能明显提高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疗效优于晚期治疗.  相似文献   

7.
辛艳秋  李林 《基层医学论坛》2016,(32):4490-4491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探讨基层医院康复训练的现状。方法将2015年1月—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30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早期康复组在病情稳定48 h 后开始进行康复训练,运用 Bobath、Brunnstrom、PNF 技术及运动再学习方法进行综合康复训练,疗程20 d;对照组未进行康复训练。结果早期康复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11±8)分,与对照组的(19±10)分相比明显减少(P<0.05)。早期康复组治疗后 FMA(68±22)分,MBI(74±20)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早期介入康复治疗能促进脑功能重组,显著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减轻残疾程度,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早期康复训练组(观察组)46例,生命体征稳定后3d内开始康复训练;对照组44例,于生命体征稳定后3周进行康复训练;两组人院后均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方法应用降纤、抗凝、抗血小板及营养脑神经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均予运...  相似文献   

9.
王晓峰   《中国医学工程》2012,(8):88+91-88,91
目的探讨肢体功能康复锻炼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方法将12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6例),对照组病人给与常规的脑卒中后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早期肢体康复指导锻炼。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抑郁状况的变化,采用骨骼肌肉功能评估问卷(MFA)评分及Barthel指数(BI)评定其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程度。结果两组病人治疗4周后,其MFA、BI和HAMD评分较康复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观察组给予早期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指导后MFA、BI和HAMD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实施肢体功能康复指导锻炼,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和肢体功能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卒中病人早期康复指导及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95例脑卒中病人分为两组,早期康复组病人(50例)病情稳定后2~10 d内开始康复训练指导及相应的康复训练;对照组(45例)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方法应用降纤、抗凝、抗血小板及营养脑神经等药物进行治疗,于病情稳定后3周进行康复指导及康复训练.两组病人分别于入院时、入院后2、4和8周,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法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并比较两组评分结果.结果 早期康复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t=2.738~4.568,P<0.05).结论 早期康复指导及康复训练能使病人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的改善,康复实施的时间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3月在神经内科住院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综合护理康复训练及心理指导,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Fugl-Meyer运动量表和Bar-thel评分明显提高,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避免和减少脑卒中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期间我院收住治疗的9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46例,两组均同时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治疗同时进行自我锻炼,而观察组则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1周内由康复师指导进行床上功能训练、站立行走康复训练和肌肉电刺激等康复治疗。结果经6~8周相应的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Fug-Meyer运动功能评定及a DL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其改善幅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促使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迅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康复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基础上,于生命体征稳定后进行针对性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治疗30 d后观察两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康复组护理30 d后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提高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4.
农飞文   《中国医学工程》2013,(12):146-147
目的研究早期规范康复训练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1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72 h内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在15~30 d左右进行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各项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并且观察组提高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与晚期康复均可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各种功能的恢复,但是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晚期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脑卒中常规护理及随意自我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早期介入心理干预,根据患者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护理干预,入院后即给予良肢位,病情稳定24 h后即开始给予患肢揉捏、按摩、拍打、关节的被动运动,指导患者行健侧带动患侧主动运动,坐、站、行、日常生活及自理能力训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Fud Meyer( FMA)运动功能积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较入院时均明显提高( P <0.01),观察组FMA运动功能积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 <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早期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结果两组治疗4周后进行肌力及并发症的比较。结果观察组肌力明显比对照组提高(P〈O.01),并发症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O1)。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能促进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程娟娟 《中外医疗》2013,(24):91-91,93
目的探讨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于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积极的康复训练后,进行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的观察组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有着积极作用,它能够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立平  赵雅君 《当代医学》2010,16(26):110-111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可使疗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时间先后接受康复训练,将患者分为早期康复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前即开始康复训练,对照组是在发病3个月后来院进行训练康复治疗的患者。结果观察组经有效的康复训练,运用康复治疗仪,避免肢体失用萎缩,关节僵硬、粘连畸形等并发症,总有效率达95%,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接受康复训练,能有效提高肢体功能恢复,减轻后遗症,减少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相似文献   

19.
早期康复对脑出血患者肢体肌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效果。方法:选择急性脑出血患者7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及14d后开始肢体功能锻炼,观察组入院后开始作肢体功能锻炼,30d后进行肌力比较。结果:观察组肌力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出血急性期早期康复干预能明显提高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训练的疗效观察,探讨康复训练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资料对1997年9月~2006年9月共1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康复组.康复组接受康复护理训练;而对照组不进行康复护理训练.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法予以评定.结果 康复组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可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