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脑恶性胶质瘤体外细胞系SWO—38的建立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一12岁男性,小脑蚓陪胶质瘤患者,病理诊断为Ⅰ级纤维性星形细胞瘤,取材作原代培养。经8个月、62代的观察证明,生物学特性稳定而建立瘤细胞系,命名为SWO—38。 原代培养第20天获满意的单层生长,自此以常规的20%小牛血清RPMI1640开始传第一代,约4~6天传一代。第4代后,绝大部份细胞从星形纤维样转呈较为单一的上皮样细胞。 生物学特性:细胞呈多角形上皮样,核深染,大小略不一,病理性核分裂多见,每次传代的第2、3天即见群集。根据生长曲线,最大增长倍数为46.6小时。核分裂指数第3~5天达高峰,为54~56.5%,曾作TEM、SEM的观察符合星形细胞特点。根据50个中期核分裂之细胞得出染色体众数的范围是80~115为亚4至超4倍体,并可见异常染色体。注射1~2百万瘤细胞于5只Swiss裸鼠,于第19~20天全部成瘤,成瘤率达100%,组织学具有类似人体胶质瘤Ⅲ—Ⅳ级的形态。  相似文献   

2.
1.小鼠宫颈未分化鳞状细胞癌(U_(14))悬液接种皮下后瘤结的生长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潜伏期(接种后3—5天瘤结开始摸到为止),瘤结开始逐渐长大(第6—11天)和12天以后,瘤结迅速长大(12天以后)。 2.传代用0.1毫升1:10的瘤组织悬液接种于昆明小鼠腋窝皮下,成活率为96.7%,未见瘤结自行消退。“接种不长”占3.3%。 3.宿主寿命为19—37天,平均寿命为27天,中间存活时间为26天。 4.癌细胞呈弥漫分布,癌细胞为多边形,细胞界限清楚,细胞间可见间隙,难见间桥,核大,呈圆、椭圆或不整形,核仁粗大,1—3个不等。瘤细胞的异型性显著。瘤间质极少。主要内脏器官与区域淋巴结很少看到转移。 5.接种初期在肿瘤实质中,可见较多的白细胞,淋巴细胞与巨噬细胞的聚集。1例接种肿瘤后无瘤生长之皮下部位,有较多的前浆细胞及浆细胞的存在,是机体免疫反应的表现。 6.本瘤已经近20年的传代,目前已传至第106代,生长与瘤型已告十分稳定。 7.本瘤株对化疗药物环磷酰胺十分敏感,其瘤重抑制率为100%,对氟尿嘧啶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两个不同剂量的抑制率均为66%,这说明使用本瘤株作为抗癌药物的筛选是可取的。从1969年分院迁到四川后,目前传至106代。  相似文献   

3.
人肝癌裸鼠连续传代的病理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裸鼠人肝癌20年连续传代的病理变化特征。方法:裸鼠人肝癌组织模型(SMMU-LTNM)连续观察20年(1987—2007年),皮下移植瘤传至228代,建立腹腔移植瘤、肝原位移植瘤及NOD-SCID小鼠肝原位移植瘤的病理资料,经光镜、电镜、图像分析、染色体分析、周围血液AFP检测等方法分析病理变化特征。结果:(1)上述4种肿瘤模型的局部侵袭和转移均长期存在:皮下移植瘤的局部侵袭率为59.70%(40/67),肺内转移率为37.10%(23/62);腹腔移植瘤的肺内转移率为59.02%(36/61);肝原位移植瘤的肝内转移率为18.18%(4/22),肺内转移率为31.82%(7/22);NOD—SCID小鼠肝原位移植瘤的肺内转移率为53.85%。(2)皮下移植瘤的组织学变化:第10代前的瘤细胞分化和组织结构与原人肝癌近似,以Ⅱ级分化、粗梁型为主;第11代至225代瘤细胞以分化Ⅲ级、团块型为主,电镜下亦证实瘤细胞分化更差。(3)AFP检测第32代前为92500μg/L,第33代至130代AFP下降为6729μg/L,220代AFP检测为1000—5000μg/L。(4)腹腔移植瘤的瘤细胞群体与肺转移瘤的瘤细胞群体DNA含量分布范围明显增宽,2C-6C不等,峰值明显右移,前者的分布范围比后者更宽;DNA含量分别为2.60±0.20和2.10±0.26。(5)染色体检测,第55—206代(相隔12年)部分瘤细胞染色体变为裸鼠染色体。结论:裸鼠皮下移植瘤可连续传代20年,局部侵袭及转移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不变;瘤细胞分化更差,AFP下降,部分瘤细胞染色体变为裸鼠染色体。这些病理变化可能与裸鼠内环境影响和瘤细胞的多潜能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人体腹腔恶性间皮瘤细胞系AMS-82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告人体恶性间皮瘤细胞系AMS—82的建株过程及其生物学特性标本来源于一62岁女性病人。经剖腹探查及病理活检诊断为恶性间皮瘤。经贴壁静置培养目前已稳定传代生长三年多。该细胞系在相差镜下观察多数为长棱形细胞,有丰富的伪足及微绒毛。H、E、染色巨瘤细胞及核分裂相多见。传代三天后呈对数生长,倍增时间43小时,分裂指数82%。染色体分析提示该细胞主要为4倍体及超4倍体细肿。组化分析提示该细胞系能产生透明质酸。用BALB/C无胸腺裸鼠作肿瘤移植试验,皮下注射5×10~6细胞后4天长出瘤块,移植瘤的病理特征、组化分析与原始接种的肿瘤相同。将该细胞系在液氮中长期冻存,复苏均获成功。  相似文献   

5.
人肺低分化腺癌细胞系SPC—L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恩忠  秦龙 《癌症》1993,12(5):388-390,T000
来源于人肺低分化腺癌的细胞系SPC-L1初代培养始于1984年7月12日。细胞贴壁生长,呈类多边形。群体培增时间为32小时,克隆形成率15.7%,染色体众数范围为51-61,40%中期分裂相丢失Y染色体,核型为61,XY,+3B,+5C,+2D,+1E,+4G。DNA指数(DI)为1.53。SPC-L1细胞移植于裸鼠皮下可形成移植瘤,并可在裸鼠间传代移植,移植瘤组织结构与原代培养材料相似,呈低分化  相似文献   

6.
为开展肿瘤病毒病因研究,将小鼠SRS腹水瘤细胞在体外进行长期培养,已达14个月,分瓶传代54次,建成悬浮式生长的细胞株,定名为SRS-82瘤细胞株。 建株过程 取小鼠SRS腹水瘤细胞,经离心沉淀和洗涤后,应用RPMI1640培养液(内含20%小牛血清、青霉素100μg/ml、链霉素100U/ml),调配成5×10~5/ml的细胞悬液,以每瓶6ml接种于25ml容  相似文献   

7.
Dong HL  Sui YF  Qu P  Li ZS  Lu SY  Zhang SZ  Ye J  Chen GS 《中华肿瘤杂志》2003,25(1):43-46
目的 建立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细胞系HCC-0214,为子宫颈癌研究提供实验模型。方法 无菌切除人子宫颈癌的手术标本,用组织块贴壁法体外培养,连续传代稳定生长后,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用光镜、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并进行细胞周期和染色体核形分析。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细胞系肿瘤标记物的(ER、PR、Keratine、PCNA)表达情况。结果 组织块贴壁法体外培养获得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细胞系HCC-0214(简称H),细胞维持培养16个月,传代131代,生长稳定,群体倍增时间为35.48h,细胞呈上皮镶嵌状贴壁生长,趋向复层生长,无接触抑制。超微结构显示,具有典型的桥粒结构和较多的张力原纤维。染色体数目35—156条,主流范围58—80条(64.8%),结构为人类染色体。细胞的肿瘤标记物(ER、PR、Keratine、PCNA)检测呈高表达,DNA指数为1.931。裸鼠移植瘤组织病理形态学与患者原始肿瘤一致,无血清培养成功。结论 通过组织块贴壁法体外培养建立的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细胞系HCC—0214,与原发癌保持相同的生物学特性,体外连续传代16个月以上,细胞形态不变,生长周期恒定,可望作为一个稳定的细胞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人低分化鼻咽癌裸小鼠移植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实验动物为NC系裸小鼠(少量Swiss系),使用CNE—2 Z细胞(1×10~6/0.5ml细胞)皮下接种,历时二年,在203只动物传代30次,移植成功率为100%。组织学及超微结构显示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特征,染色体显示人类肿瘤细胞染色体,有EB病毒基因组存在及EB病毒核抗元(EBNA)、膜蛋白(LMP)表达。我们所建立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裸鼠移植模型,具有移植成功率高,呈进行性生长,恶性程度高,不会自行消退等特点,可供进一步研究鼻咽癌生物学特性及实验性治疗之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建立肾癌ACHN细胞系裸鼠皮下移植瘤及转移瘤模型的适宜条件。[方法]MTT法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将裸鼠分组,分别用2、0×10^6/100μl(A组)、3.0×10^6/100μl(B组)和4.0×10^6/100μl(C组)的细胞接种浓度.注入裸鼠后项中间皮下:用4.0×10^6/100μl的细胞接种浓度,分别接种于裸鼠后项中间(C组)、背部(D组)和前肢腋窝皮下(E组);分别用第20代(F组),第30代(G组)和第10代(C组)的肿瘤细胞4.0×10^6/100μl,注入裸鼠后项中间,观察各组成瘤情况。尾静脉注射瘤细胞1.0×10^6/ml建立转移模型。[结果]第4天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A组成瘤率为33.3%、B组和C组的成瘤率均为100%,但C组的成瘤速度明显高于B组:C组、D组和E组的成瘤率均为100%,注射肿瘤细胞后第10天,C组、D组和E组的肿瘤生长平均相对体积,各组间尚无明显差异;注射后第30天,C组的肿瘤生长平均相对体积显著高于D组和E组(P〈0.05);G组的成瘤率为83.3%,F组的成瘤率为100%,与C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尾静脉注射组全部出现转移灶。[结论]使用ACHN细胞株,控制好浓度、接种部位以及传代次数后能获得较理想的裸鼠肾癌皮下移植瘤模型:使用传统尾静脉注射法可以建立裸鼠转移模型。  相似文献   

10.
VX2活细胞数与兔肝癌模型成功率及成瘤时间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接种不同数量的VX2瘤株活细胞的成瘤率、成瘤时间。方法制备VX2细胞匀浆,并计数活细胞浓度。将新西兰大兔分为三组(每组10只):A组(低细胞数组):活细胞数1×104;B组(中细胞数组):活细胞数为1×105;C组(多细胞数组):活细胞数1×106。分别于接种后5d、10d、14d、21d、28d做B超观察成瘤情况及瘤体的大小、形态、转移等情况。结果A组:于接种后5d、10d、14d、21d、28d分别作腹部B超未见肝内肿瘤生长(0/10);B组:于接种后第10d(1/10)和第14d(8/10),B超显示肝内接种部位可见体积(0.53±0.02)cm3低回声区,有声晕,血供丰富;1只于接种后5d、10d、14d、21d、28d分别作腹部B超未见肝内肿瘤生长(1/10)。平均成瘤时间为(13.5±0.18)天。成瘤率为90%。C组:于接种后第5d(1/10)、第10d(9/10),B超显示肝内接种部位可见体积为(0.67±0.03)cm3低回声区,血供丰富,成瘤率为100%,平均成瘤时间为(9.5±1.33)天。A与B组及A与C组的成瘤率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χ12=16.36,P1<0.05;χ22=20.0,P2<0.05),B与C组的成瘤率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χ2=1.046,P>.0.05)。B组与C组成瘤后体积及肿瘤生长情况无显著差异。结论VX2细胞株是制作兔移植性肝癌模型较好的瘤株,创建模型的成功率及成瘤时间与接种的活细胞数有关,接种活细胞数>1×105则其成瘤率可达90%~100%。VX2活细胞多比活细胞少的成瘤时间早,一般成瘤时间在9天以上。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显微分光光度计技术对26例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子宫内膜腺癌的腺上皮细胞DNA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7例囊腺型增生过长细胞核DNA含量与正常增殖期内膜相近;7例腺瘤型增生DNA平均含量介于囊腺型增生与内膜癌之间,其中2例DNA含量及细胞倍体分布与内膜癌相似;8例内膜癌DNA含量显著高于增殖期内膜细胞,非整倍体细胞明显增多。DNA含量的测定能更客观精确地反映内膜细胞的增生、分化程度,并作为探索内膜癌早期诊断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2.
食管贲门癌术后胸胃排空障碍的成因和预防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胸胃排空障碍的成因和预防措施。方法食管贲门癌手术1547例,发生胸胃排空障碍15例,均为上腹、右胸、左颈吻合。手术方式由术中将食膈孔扩张至4指使胃通过时充分舒张,改为行食膈孔处切断部分膈肌。结果行食膈孔处切断部分膈肌,术后未发生胸胃排空障碍。结论胸胃排空障碍与迷走神经切断致胃解剖位置变化而影响胃十二指肠压力梯度和胃窦部功能及胃泌素分泌的功能有关,也与常规扩张食膈孔后膈肌自行回缩、膈肌重建过紧、胸胃远端呈“S”型扭曲、幽门位于膈肌以上使十二指肠呈关闭状、胃扭曲和术后粘连等机械性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198 2年 1月至 1 993年 2月术后放疗颅咽管瘤 4 4例。 5年生存率为 78 9%。其中 ,成人 1 5例 ,儿童 2 9例。儿童颅咽管瘤与成人的比较 :5年生存率高 ,疗后生存质量差 ,但无统计学差异。儿童颅咽管瘤术后放疗剂量 5 6 1~ 6 0Gy组与 4 5~ 5 6Gy组比较 :5年生存率无差别 ,但疗后闭经 -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增加 (P <0 0 5 ) ;疗后生存质量Ⅱ~Ⅲ级的比例明显增加 (P <0 0 1 )。我们建议对儿童颅咽管瘤部分切除术后应给予放疗 ,术后放疗剂量以 4 5~ 5 6Gy/ 5~ 6周为宜。  相似文献   

14.
自1978—1984年12月共收集17例贲门癌,占同期贲门癌切除病例(320例)的5%,早期贲门癌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如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手术切除和五年生存率比进展期高。贲门癌的研究处于初期阶段,文章着重讨论国内外专家对贲门癌范围的认识,笔者使用内窥镜诊断以及外科治疗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贲门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36例贲门癌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使用单因素Log-rank检验、Cox比例危险模型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肿瘤长度、淋巴结转移、组织病理学类型和TNM分期对患者的预后有影响。结论: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某电厂周围大气颗粒物提取物的致畸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惧某电厂下风顺居民区内的大气颗粒物,经二氯甲烷提取,减压浓缩制成受试物。以1,10,20和40mg/kg剂量腹腔注射于妊娠6-15d的孕鼠,然后按传统致畸试验方法处理。结果发现:所试剂量对孕鼠无毒性,对胚胎产生毒效应,20和40mg/kg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并抑制胎仔的正常生长发育,其作用与剂量有关,并在20和40mg/kg时产生一定的致畸效庆,表现为外观畸形和骨骼发育。  相似文献   

17.
南澳县食管癌减寿年数指标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昆  杨合磷 《癌症》1994,13(1):41-43
广东南澳县是中国食管癌高发区之一。本文作者应用减寿数指标分析了南澳县十年来食管癌死因资料,描述该肿瘤减寿的时间和人群间的分布。  相似文献   

18.
120例大肠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讨论大肠癌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 大肠癌诊断遵循肛门指检、钡剂灌肠、纤维结肠镜检查步骤,对急性梗阻性结肠癌患者,除腹部X线片,条件允许可作钡灌肠,明确梗阻部位.采用梗阻近端肠腔充分减压,大量抗菌素溶液冲洗,尽量使吻合口“上空、中松、下通”引流管放过安全期的方法.结果 肛指检查对诊断直肠癌是可靠的,本组15例急性梗阻左半结肠癌作Ⅰ期切除吻合术,无吻合口瘘发生.结论 对便血、大便习惯改变的患者,必须按上述顺序作肛指和其他检查来提高早期诊断和术后五年生存率,按上述方法,急性梗阻性左半结肠癌Ⅰ期切除吻合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s showed that do-ves were beatiful object on screening forpollution of the enviroment with mutagensfactors 1) it is a constant inhabitant oftowns,feeding with "human table wastes";  相似文献   

20.
亲和组化法检测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明生  雷秋模 《肿瘤》1994,14(3):130-133
用亲和组化法(半定量分析法)同时检测67例乳腺癌和良性病变组织印片和石腊切片的ER/PgR状态,二种玻片的ER阳性、阴性和总符合率分别为89.5%、96.6%和92.5%;双顶阳性(ER+/PgR+)、双项阴性(ER-/PgR-)和双项总符合率分别为75.9%、92.6%和82.1%;同种方法检测157例随机乳腺癌石腊切片,发现ER阳性率为58.6%(92例);PgR阳性率48.4%(76例).157例随访资料提示,受体双项阳性者,其健康良好。乳腺癌分期同ER/PgR状态的比较,ER+/PsR+者的Ⅰ、Ⅱ和Ⅲ期病例分别为37.5%、45.3%和17.2%,无Ⅳ期病例:而ER-/PgR-者则为13.8%、22.4%和43.1%.提示,用亲和组化法测定乳腺癌石腊切片ER/PgR状态有较好的可信性。但对乳腺粘液腺癌和派杰氏病宜用切片或针吸涂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