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颌面外科及正畸中三维CT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三维CT在颌面外科和正畸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颌面部骨折55例,颌面部肿瘤14例,颌骨及牙发育畸形14例。所有病例均经螺旋CT扫描后进行骨的表面重建,肿瘤患者还行肿瘤区的多平面重建,颌骨畸形牙咬合错位者利用牙科软件行牙体的表面重建和牙根的多面重建。重建图像分别与原始轴位图、手术所见对照,并与正畸模型进行对照。结果:(1)55例颌面骨部折和14例颌面部肿瘤三维重建图像显示的骨折、肿瘤部位与原始轴位图显示一致,与手术所见相符,而且立体感更强。(2)14例颌骨及牙发育畸形三维重建图像清楚显示颌骨畸形、牙咬合错位牙根方向的情况。根据三维图像制订、实施手术方案和短形正畸计划,获得良好的效果。结论:三维CT可准确地显示颌骨的病变,可多方位、多角度观察病变,立体感强,有助于颌面外科疾病的治疗、手术计划的制订和实施,牙科软件行牙的表面重建及牙根的多平面重建,能清楚地显示各个牙根的走向,为牙的矫形、种植术前计划起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颌面部外伤患者螺旋CT扫描后的三维重建图像,明确三维重建技术对颌面部骨折的位置、形态、走形、移位等情况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整理颌面部外伤患者行螺旋CT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成像56例,分析骨折的显示情况。结果:螺旋CT扫描三维成像能够立体、直观显示骨折的解剖空间信息。结论: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对解剖结构复杂的颌面部急诊检查、骨折后骨痂观察与修复评价、畸形矫正价值大,成为颌面部外伤医学影像学检查的常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旋CT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在颌面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0例颌面部骨折病例行螺旋CT薄层扫描,VRT及MPR重建,分析其病变显示率和空间显示效果。结果:90例颌面部外伤病例共有203处骨折,VRT图像显示骨折187处,不能显示骨折16处,漏诊率7.88%;MPR图像显示全部骨折,通过调节窗宽窗位显示副鼻窦腔和软组织病变。结论:螺旋CT薄层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在颌面外伤病例中可做为常规检查,VR与MPR相结合能提高诊断准确率,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在颌面部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35例颌面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在术前均行螺旋CT扫描检查,行二维及三维图像处理,并将两种图像处理结果与术后所见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比较两种图像处理结果的优缺点。结果 35例颌面部骨折患者采用螺旋CT二维重建和三维重建处理均可以良好显示颧骨骨折、鼻骨骨折以及上、下颌骨骨折,在骨折移位和骨折线走行上螺旋CT三维图像处理结果明显优于螺旋CT二维图像处理结果;螺旋CT二维横断位图像可以全部显示蝶骨、筛骨以及颚骨骨折,而螺旋CT三维图像则只可以显示部分骨折,效果差于二维图像。结论对于颌面部骨折,采用螺旋CT二维图像仍是当前最基本的诊断方式,采用螺旋CT三维重建可以全面准确地显示颌面部骨折骨线和骨块移位的空间解剖关系,在指导手术设计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复杂性颌面部骨折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50例临床疑有复杂性颌面骨折患者(28例煤矿工外伤和22例交通事故外伤)于外伤后2-23(平均121h内均经64层螺旋cT平扫和三维重建(SSO)成像。依据手术所见,对比性分析了CT平扫与三维重建像对骨折部位、伴发骨折及骨折线的显示能力。结果50例疑有颌面骨折患者中,上颌骨骨折伴颧骨、眶骨骨折26例,上颌骨骨折伴颧骨、眶骨、鼻骨、额骨骨折14例,颧骨、眶骨、鼻骨骨折6例,颧骨、眶骨骨折4例。三维重建(SSD)像清晰显示了部分患者中cT平扫未发现的横向、斜向骨折线。结论cT三维重建成像能立体地、直观地显示复杂性颌面骨折的部位及伴发骨折,尤其在显示隐匿性骨折线方面明显优于CT平扫,因此,它能为制定精细的手术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螺旋扫描三维CT在颌面部骨折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三维CT在颌面部骨折的诊断及指导手术治疗方案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8例患者术前、术后均以螺旋CT于颌面部骨折部位行薄层连续扫描,应用三维表面重建处理软件,重建颌面部骨折的三维影像,图像旋转获得最佳图像照片,并做分析。结果58例患者中49例采取了手术治疗,3例髁状突骨折无明显移位的病例采取了非手术治疗,所有手术病例都证实了术前三维CT的诊断,术后三维CT显示所有手术部位均获得了解剖复位,手术效果满意。结论通过应用三维成像技术可获得颌面部骨及骨折的高清晰的三维影像,为颌面部骨折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估提供参考,特别是面中份及髁状突部位的骨折,以及颌面部多发性骨折、创伤后的复杂畸形的检查,三维CT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骨外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39例骨外伤患者行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并进行MIP、MPR、SSD图像重建.结果: 39例中,36例明确诊断骨折.MIP、MPR、SSD重建对于骨折显示效果好.结论: MSCT重建技术为骨外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平面重建及三维CT成像在骨关节创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00例骨关节外伤病例,均行16层螺旋CT检查,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和二维容积(VR)重建,并与轴位成像进行比较。结果:多平面重建图像能准确地显示骨表面和骨内部的骨折线,骨折的移位情况和关节内部的细节,而三维容积重建图像能很好地显示骨折线、骨折片移位、关节脱位及骨折的空间关系。结论:16层螺旋CT结合多平面重建和三维容积重建图像可提供关节创伤有用的空间信息,为骨关节外伤的术前分型、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手术入路提供了客观依据,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及三维成像在创伤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63例外伤患者均行螺旋CT检查和三维重建,分析图像表现,对骨折或脱位进行观察。结果:全组病例中CT横断面结合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重建(VR)显示骨折63例;VR从外部立体的显示骨折线的长短、形态、走向,骨表面碎骨片的形态、大小、空间位置及骨折的移位和关节对位状况;MPR图像能准确地显示骨表面和骨内部的骨折线。骨折的移位情况和关节内部的细节。讨论:螺旋CT结合VR、MPR图像可以提供创伤性骨折非常有用的空间信息,临床应用价值大,有利于骨科医师选择治疗方案和制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0.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颌面部骨折的20例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薄层扫描和多平面重建及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等三维重建。结果20例患者中18例显示有颌面部骨折,16层螺旋CT的二维、三维重建能够立体直观地显示骨折线的位置、走向、骨折范围、类型及骨折块的移位情况等。结论利用16层螺旋CT扫描的横断图像及重建图像能准确全面地显示颌面部骨折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 SSD在颌面部骨折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及三维表面遮盖成像(SSD)在颌面部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颌面部骨折患者行螺旋CT扫描后多平面重组(MPR)及三维表面遮盖成像,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单纯上下颌骨折各11例,混合骨折26例。3例眶底骨折,1例上颌面线形骨折,及2例下颌角线形骨折二维未显示或显示欠清晰,SSD有4例细小骨折及深部骨折未能显示。SSD清晰地显示颌面部骨折的类型、位置、范围、骨折块的移位、凹陷程度及不规则骨折线的走行方向。结论:二维影像在显示深部及细小骨折方面优于SSD,但SSD能清晰显示颌面部骨折的立体解剖图像及周围组织的关系,为临床提供理想的整复模式,两者应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12.
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外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对颌面部外伤的诊断准确性。方法50例颌面部外伤患者均经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在显示颌面部骨折的类型、位置、范围、骨折的移位、塌陷深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常规CT,特别是对一些复合的粉碎性骨折,SSD可以显示出畸形的立体形态。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能立体、直观地显示颌面部的解剖及病理解剖关系,增加了影像的信息量,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大量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三维成像技术对骨关节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于39例骨关节疾病患者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重叠重建及骨算法重建,然后通过软件功能行三维重建。通过旋转三维图像从最佳角度来观察病变的立体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颅骨及颌骨骨折20例,胸椎骨折3例,腰椎骨折3例,肩胛骨骨折1例,髋关节骨折3例;左股骨慢性骨髓炎1例,胸椎结核2例,膝关节退行性变1例,肘关节感染2例,颈椎及胸椎先天畸形2例,踝关节合并足骨多发转移瘤1例。结论: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可作为横轴CT图像和二维图像的重要补充,它可更直观地显示病变的立体形态,尤其在解剖结构复杂的颅底、颌面、脊柱、关节、手和足疾病的诊断和临床治疗中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成像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断作用及临床指导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somatom Balance高速螺旋CT扫描机,对23例颌面部骨折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后保留原始数据并进行后处理成像(MPR,SSD,MIP)。结果螺旋CT扫描结合后处理成像直观地显示了23例中的51处颌面骨折,并清晰显示了颌面部骨折的部位、形态、数目、骨折块的移位情况以及颌面部骨的立体结构。结论螺旋CT扫描图像结合后处理成像不仅可提高颌面部创伤性骨折的诊断准确率,而且能直观显示颌面部骨折的空间关系,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明显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窦口鼻道复合体骨折的CT表现特征,以提高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对371例颌面部外伤病人行螺旋CT横断位扫描,扫描后行冠状位重建(MPR)处理,对冠状位重建图像进行诊断和分析。结果:检出45例病人有窦口鼻道复合体骨折。其中单纯型骨折11例(24.44%),复合型骨折34例(75.56%),错位性骨折14例(31.11%),粉碎性骨折31例(68.89%);10例(22.22%)为双侧窦口鼻道复合体骨折,35例(77.78%)为单侧骨折。45例病人均合并颌面部其他部位骨折。所有病例均可在螺旋CT冠状位重建(MPR)图像中显示。结论:窦口鼻道复合体骨折以单侧复合型骨折最多见,骨折类型多为粉碎性。螺旋CT冠状位重建(MPR)图像能清楚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骨折及窦口鼻道的阻塞情况,对于指导手术治疗及评价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肘关节内损伤的多层螺旋CT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肘关节内损伤的多层螺旋CT应用价值,并对不同重组方法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46例肘关节损伤患者全部行薄层螺旋CT横断面扫描,扫描完成后分别行SSD、VR、MPR(包括曲面重组)三维重组.分析比较几种重组图像对肘关节骨折及脱位的显示效果.结果:46例(66处)肘关节创伤包括除肱骨内髁骨折外的所有部位的骨折.其中9处X线平片阴性.SSD和VR重组图像立体、直观地显示肘关节损伤程度,VR在显示关节面的损伤形态和关节内游离体的位置上意义更大,而图像质量、图像的立体效果均优于SSD.MPR又进一步多角度地显示骨折线的走行及关节面受累程度.曲面重组技术则排除了肘被动屈曲的影响,直观显示肘关节的损伤情况.2 例裂纹骨折的诊断提示了超薄层CT横断图像的应用价值.结论:多层螺旋CT对肘关节骨折、脱位诊断清楚,特别是复杂骨折的显示,为临床明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而直观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及重建技术对肺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及重建技术对肺动静脉畸形诊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9例肺动静脉畸形的病人行MSCT检查,然后进行三维肺血管重建,并与DSA检查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的MSCT检查及重建诊断结果与PADSA诊断相符,MSCT及三维肺血管重建均能充分显示供血肺动脉、引流静脉的空间关系与解剖细节,能准确、直观地观察畸形血管的走行、数目、直径。结论:MSCT及重建技术对肺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并能为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中的表面遮盖法(SSD)、容积成像(VR)和多平面重建(MPR)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Picker公司PQ6000型螺旋CT机对40例颌面部骨折患者和12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扫描,在VOXELQ工作站上进行SSD、VR和MPR重建,观察骨折细节。结果40例骨折患者经临床确诊共发现85处骨折。40例病人中有11例为上颌骨骨折。在对85处骨折的显示中,MPR的显示率为81.2%(69/85),SSD的显示率为88.2%(75/85),VR的显示率为96.5%(82/85),3种方法联合使用的显示率为98.8%(84/85)。在对11例上颌骨骨折类型的判断中,2D-CT的判断正确率为45.5%(5/11),SSD的判断正确率为100%(11/11),VR的判断正确率为90.9%(10/11)。对其进行χ2检验后,3种方法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的3种显示方法联合使用较单一方法具有明显优势,可进一步提高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断、分型价值和手术计划的制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