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合理的乳癌根治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分析80例Ⅱ期乳癌手术治疗情况,其中38例用高频电刀为主操作,42例用手术刀为主操作完戍乳癌根治术。观察两组在出血量、手术时间、皮瓣坏死和皮下积液方面的差异。结果 高频电刀组出血量少,但手术时间长(P<0.01)。其余二项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用高频电刀施乳癌根治术是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乳癌根治手术技巧改良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合理的乳癌根治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80例Ⅱ期乳癌手术治疗情况,其中38例用高频电刀为主操作,42例用手术刀为主操作完成乳癌根治术.观察两组在出血量、手术时间、皮瓣坏死和皮下积液方面的差异.结果高频电刀组出血量少,但手术时间长(P<0.01).其余二项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用高频电刀施乳癌根治术是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乳癌根治背阔肌岛状肌皮瓣乳房重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维军  李建新 《贵州医药》1997,21(4):241-242
为解除乳癌根治术后胸壁畸形所致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我院从1982年起,对5例1、正期乳癌病员在根治术的同时采用背阔肌岛状肌皮瓣行乳房重建,取得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1!I$房资料本组5例均为女性,其中,27岁1例,3O~40岁3例,42岁1例;病变位于右侧3例,左侧2例;按照国际分期T;N。M。2例,T。N。MOZ例,T;N;M。l例;病理类型:硬癌1例,腺癌2例,导管癌2例;行根治术4例,patey氏简化根治术l例;术后均辅以化疗。随访:5例均获随访,最长达4年,最短2年,除l例术后1年死于肿瘤复发和肺部转移外,其余4例均健在…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式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适应证、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至2007年乳腺改良始根治术与Halsted根治术治疗效果对比.结果 保留胸大肌、切除胸小肌的乳癌根治术,生存率和复发率与同期行Halsted根治术各期乳癌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在上肢功能保存、胸部外观、皮瓣坏死等方面均明显优于Halsted乳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5.
乳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与皮瓣坏死是主要并发症。文献报道发生率约10~60%,我院自1992年始在乳癌根治术中使用双管引流明显降低了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发生率。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1992~2002年共施行乳癌根治术452例,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根治手术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娟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4):523-523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和采取护理干预的方法。方法:我院乳癌根治患者26例,采取专人与患者交谈的方法,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文化程度、职业经济状况对患者手术后的心理反应进行分析,并针对性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引起乳房癌患者的心理反应分为:焦虑:对疗效及生存时间的忧虑,对经济状况的担忧,对术后并发症的顾虑,担心乳癌的家族遗传性和对侧转移性;恐惧:对手术安全性的恐惧,惧怕疼痛;悲观绝望;愤怒。结论:乳癌根治术不仅给患者身体带来创伤而且精神上造成了心理压力,手术前后及时对患者的心理反应进行分析和护理干预,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小切口减张法在乳癌根治术中避免植皮,预防皮瓣坏死的应用。方法对56例乳癌根治术中采用多小切口减张法预防术后皮瓣坏死的临床观察。结果 56例乳癌根治术后其中有1例出现皮瓣坏死,但面积较小,经加强换药后1.5个月痊愈,其中2例腋窝积液,经穿刺抽液、加压包扎后治愈。结论多小切口减张法可有效降低乳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避免了植皮,减少创伤。  相似文献   

8.
乳癌改良根治术由于手术创面大,组织液、淋巴液、血液渗出较多,如不及时排出,易导致皮下积液影响游离皮瓣与胸壁组织粘贴,造成皮瓣坏死.本研究在乳癌改良根治术术中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探讨医用生物蛋白胶对乳癌改良根治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量、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兴保 《淮海医药》2000,18(4):269-269
自1894年Halsted与Meyer首倡乳癌根治术以来,一直被国内外学者作为乳腺癌常规治疗方式而被普遍采用。1948年Patey和Dyson开展保留胸肌乳癌改良根治术,使乳腺癌手术范围明显缩小。统计资料分析对I、II期乳癌改良根治术效果与根治术基本相同[1]。1954年芬兰学者MustKallio报道早期乳癌做原发灶完整切除术后局部及腋窝放疗,其效果与根治术相仿。且局部复发率低,这使早期乳癌手术范围进一步缩小。手术范围虽然缩小,但治疗效果并没有影响[2]。随后Crile.Peters及各个前瞻…  相似文献   

10.
肿瘤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其特殊性,乳癌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就更具特殊性,本文浅谈乳癌病人围手期的护理体会。1临床资料 我院手术治疗乳癌患者共54例,其中标准乳癌根治术32例,改良根治术14例,扩大根治术8例;年龄最小30岁,最  相似文献   

11.
余天雾  简斌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0):846-846
目的:探讨预防乳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措施。方法:对42例乳癌根治术中采用皮瓣胸壁悬吊减张法预防术后皮瓣坏死的临床观察。结果:42例乳癌根治术后均无皮瓣坏死发生,其中3例腋窝积液,2例正中切口皮缘血供稍差,经针吸穿刺、改善血运等治愈。结论:皮瓣胸壁悬吊减张法可有效降低乳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我们对56例乳癌根治术患者采用早期功能锻炼的方法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乳癌根治术后患者56例,年龄36~47岁,均为女性,其中淋巴转移22例,卵巢转移1例;采用乳癌扩大根治术4  相似文献   

13.
自1952年12月至1956年11月(4年期間),天津市人民医院瘤科共对113例乳癌患者行根治术。其中除六例失去联系、五例死于其他疾病、一例为双乳癌、13例属于手术禁忌症者等25例不宜分析其影响疗效因素外,余88例皆随診观察5年以上,本文利用此88例临床和病理資料,对可手术根治者探討影响予后的因素。由于分析涉及范围較广,以致某些項目分組分析时病例数字較少,在統計学上失去显著性意义,仅能作为参考。国外文献尚未見有对本題作深入分析者,或亦因例数所限故。  相似文献   

14.
乳癌的治疗以綜合疗法疗效最高,但对早期乳癌(即临床Ⅰ—Ⅱ期者)仍以外科治疗为主。外科疗法中行之有效者,首为Halsted氏乳癌根治术和乳内扩大根治术。失败例多为术后死亡,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本文仅讨論根治术后局部皮肤复发问题。材料分析自1953年初至1957年3月底,天津市人民医院瘤科共对常見型乳癌行根治术125例,其中Halsted.氏根治术86例,乳内扩大根治术39例。据1959年全国肿瘤学术座談会乳癌組外科病理分期法(注),本组Ⅰ期者12例,Ⅱ期者20例。其中术后皮肤复发者16例,占12.8%,此16例皆属于外科病理Ⅲ期患者。  相似文献   

15.
乳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国外报道乳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发生率高达10%~60%,国内报道乳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发生率高达14.5%~59.5%,皮下积液不但延迟切口愈合,而且影响术后的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也是影响乳癌手术近期效果的原因之一,同样也影响病人的心理情绪。我科2003年1月~2005年5月收治的35例乳癌手术病人应用皮瓣下引流管防治术后皮下积液,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乳癌手术治疗方式从局部肿瘤切除到扩大根治名目繁多,尤以 Halsted(1894年)乳癌根治术,近百年来一直被奉为经典术式。但近20多年来,人们认识和观察到乳癌手术预后较多地决定于癌肿的生物学特性和机体免疫反应等因素;对于早期病例采用较小术式治疗其疗效并不逊于根治术,故不断有人提倡缩小早期乳癌的手术范围。目前大有以较小术式替代根治术之势。一、缩小手术范围的临床与理论依据1.乳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近来肿瘤生物学与免疫学研究已表明,乳癌并非区域性疾病,而是一种具有多中心性起源特点的全身性疾病。所谓多中心性  相似文献   

17.
高广林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7):1030-1031
根据国内统计,乳癌发病率23/10万,乳癌根治术或仿根治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术后皮下积液是常见并发症。虽然不对病人生命构成威胁,但影响了切口愈合,甚至导致皮瓣坏死,加重了患者的精神及经济负担,延缓了术后辅助治疗的时间。自2000年以来。我院对24例乳癌在根治术或仿根治术中将硅胶引流管,由中央劈开,分置于腋下及肋弓处,预防皮下积液。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合理的乳癌根治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分析80例II期乳癌手术治疗情况,其中38例用同频电刀为操作,42例用手术刀为主操作完成乳癌根治术。观察两组在出血量、手术时间、皮瓣坏死和皮下积液方面的差异。结果 高频电刀组出血量少,但手术时间少(P<0.01)。其余二项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用高频电刀施乳癌根治术是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韩喜娥 《江苏医药》1999,25(11):866-866
皮瓣坏死是乳腺癌根治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我院自1996年以来,采用切痴清创三期缝合治疗38例,减少了坏死创面长时间暴露换药的问题,缩短了病人住院时间,不影响乳癌综合治疗计划的实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38例中,女37例,男1例。按1978年全国乳癌会议制订的皮瓣坏死程度:重度(>scm)10例;中度(2~scm)17例;轻度(wtZcm)11例。合并创面感染5例,皮下积液9例。临床分期I期8例;皿a期19例;皿b期11例。术式:乳癌改良根治术26例;乳癌根治术12例。二、操作方法乳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一般在7天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乳癌根治术的切口愈合率,降低皮瓣坏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乳癌根治术后,皮肤切口用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的效果.结果本组切口I期愈合率93.1%,皮瓣坏死率6.9%,与传统缝合方法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乳癌根治术时,皮肤切口用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可明显提高切口愈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