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分娩前后母体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其在预测和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在东莞市长安医院分娩的、 产前与产后均进行了D-二聚体检测,产前与产后均未使用抗凝药物并产后随访6周的10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分娩后48~72小时,75.5%的产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下降,24.5%的产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产妇60%存在发生VTE的高危因素,经积极预防,无静脉血栓栓塞症病例发生.结论 比较分娩前后母体血浆D-二聚体水平是有临床意义的.对分娩后母体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者,尤其是存在血栓高危因素者应高度重视,积极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食管癌手术后肺动脉栓塞(以下简称肺栓塞)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变化规律以及手术前后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的关联.方法 所有食管癌患者术前、术后第1、3、5天分别化验D-二聚体水平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将发生肺栓塞的患者检测结果与同期未发生栓塞者进行比较,同时观察肺栓塞与手术前、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否相关.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肺栓塞患者术后第1、3、5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术后第1天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均高于未发生肺栓塞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手术前是否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与术后肺栓塞并无关联(P>0.05),但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易导致肺栓塞.结论 通过监测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及术后尽早发现新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有助于提高食管癌术后肺栓塞的预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及凝血4项检测在孕晚期产妇产后出血预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分娩并于孕晚期发生产后出血的172例产妇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孕晚期未发生产后出血的186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产妇血浆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及凝血4项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和D-二聚体(D-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产妇凝血4项中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而研究组产妇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Hb、PLT、D-D、PT、APTT及FIB是产妇产后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P 0.05)。结论血浆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以及凝血4项检测对于孕晚期产妇产后出血的预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并能够为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D-二聚体定量在血栓性疾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依据研究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将50例血栓性疾病患者列为我院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均为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为观察组。同期另外50例健康体检者,为参照组。就两组对象的临床检验情况以及预后情况展开分析和数据对比。结果血浆D-二聚体水平以及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数值比较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参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明确,确定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浆D-二聚体水平以及阳性率比较上,不同血栓性疾病患者的对比差异明确,急性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相比其余血栓性疾病更高,确定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性疾病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上升,且不同血栓性疾病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也存在差异,可用于临床诊断血栓性疾病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产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产后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产后出血的产妇68例为产后出血组,同期无产并发症的产妇103例为正常生产组,两组在产前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产后出血组产前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显著高,与正常生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产后出血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血浆D-二聚体是纤溶酶水解交联纤维蛋白形成的降解产物之一,为继发性纤溶特有的代谢物,由于其高敏感性,血浆D-二聚体检测被广泛地应用于排除可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但由于其特异性不高,常需与临床概率评估、下肢静脉加压超声、CT及静脉造影等联合用于VTE的诊断。该文就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用于排除VTE、诊断VTE、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钠(LMWH-Na)联合双下肢气压泵治疗对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于2016年10月到2018年10月妇产科收治的、按照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因素评估为中危以上级别的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产后给予双下肢气压泵治疗预防血栓,观察组双下肢气压泵联合LMWH-Na预防DVT。观察两组患者DVT发生率、血流速度与血小板含量、纤维蛋白含量和D-二聚体水平。结果 观察组无DVT发生,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含量下调,而D-二聚体水平上调(P 0. 05)。结论 LMWH-Na钠联合双下肢气压泵治疗能有效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更好的预防产后下肢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检测结果与产后出血的关系。方法采用Sysmex CA1500检测108例产后出血的临产孕妇及200例正常生产的临产孕妇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产后出血的临产孕妇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明显高于正常生产的临产孕妇(P0.05);对比正常生产的临产孕妇,纤维蛋白原的检测结果显著要低(以P0.05作为判定标准)。结论临产孕妇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对产后出血及其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测、预防和及时治疗具有重要的临产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术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治意义,预防肺栓塞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0月912例妇产科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5例病历资料,结合临床表现,通过下肢血管超声检查、下肢静脉造影和D-二聚体检测,早期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给予抗凝溶栓治疗。结果:912例妇产科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5例,其中7例小腿肌肉静脉丛有2例下肢静脉造影未检出,2例髂静脉血栓有1例患者超声未检出,行深静脉造影发现;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D-二聚体明显升高,25例患者均无肺栓塞发生。结论:D-二聚体是早期血栓最敏感指标,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断需结合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和下肢静脉造影,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预防肺栓塞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几种肺部疾病患者中血浆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内科住院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浓度进行测定.结果 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血栓栓塞症(肺栓塞)、肺癌6种肺部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均值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D-二聚体的升高阳性率以肺栓塞、结核性胸膜炎两种疾病最为明显.肺栓塞组与结核性胸膜炎组血浆D-二聚体浓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肺栓塞组、结核性胸膜炎组分别与其他各组的血浆D-二聚体浓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他各组的血浆D-二聚体浓度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肺部多种疾病如结核、细菌感染、肿瘤、肺血栓栓塞等均可致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D-二聚体的检测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对肺栓塞并不是特异的,D-二聚体检测在肺栓塞诊断的临床价值在于其阴性结果.  相似文献   

11.
陈芳  刘智玲  韩小彤 《湖南医学》2014,(10):2014-2017
【目的】探讨检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血浆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cTnI)及D‐二聚体(D‐dimer)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64例,根据患者病情分为大面积肺栓塞组( n =27)和非大面积肺栓塞组( n =37),对两组患者血浆cTnI、BNP及D‐dimer水平进行测定,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各指标水平的变化及右心功能和病死率。【结果】大面积肺栓塞组BN P、血浆cTnI水平明显高于非大面积肺栓塞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两组D‐dimer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大面积肺栓塞组的右心功能不全者和病死率均高于非大面积肺栓塞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检测BNP、cTnI及D‐dimer水平对APE患者临床诊断、临床决策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淑红  杨晓芸  刘华 《黑龙江医学》2014,38(10):1128-1129
目的观察血氧饱和度(SpO2)、肌钙蛋白T(cTnT)、心电图在D二聚体(D-D)阴性肺栓塞(PTE)患者早期筛查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0-01-2014-01间诊治的66例急性PTE患者,其中初诊D-D阴性8例,同时选取同期65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SpO2、血浆cTnT、D-D水平及观察两组的心电图变化,了解PTE与无PTE患者的SpO2、血浆cTnT、D-D及心电图的差异。结果栓塞组的Sp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栓塞组cTnT值≥0.04 ng/mL的比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栓塞组D-D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栓塞组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D-D阴性肺栓塞患者的SpO2、血浆cTnT及心电图明显异常。结论对于临床高度可疑肺栓塞的患者,不能仅仅依靠D-二聚体去筛选,应综合危险因素、联合应用SpO2、cTnT、D-D水平及心电图等多项指标进行筛选,避免此类患者的漏诊及误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ISO9001管理体系在预防剖宫产特别是高危孕妇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作用,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方法:借鉴ISO9001管理理念对本院2010年4~11月间住院并以剖宫产结束分娩的744例产妇进行统一的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并根据预测评分情况分为低危组(0~4分)276例、中危组(5~7分)317例、高危组(〉7分)151例进行分级防治。结果:预测评分与各阶段产后出血量正相关。术中出血、术后2 h出血低危组低于中危组及高危组(P〈0.05),但中危组与高危组之间比较无差异(P〉0.05);产后出血发生率中危组高于低危组(P〈0.05),但中危组与高危组比较无差异(P〉0.05);未经规范预防的阴道分娩产后出血≥2 000 ml发生率明显高于剖宫产分娩(P〈0.05)。结论:ISO9001管理体系能有效地防治高危孕妇剖宫产术后出血特别是严重的产后出血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注射用纤溶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肺栓塞易栓因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有肺栓塞易栓因素的高危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1次/12h;研究组同时加用注射用纤溶酶100U,溶于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疗程均为7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特异性抑制物( PAI-1)活性及凝血酶原时间( 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D-二聚体( D-D)水平。结果:①治疗后两组Fib、D-D含量降低, tPA、PAI-1活性降低( P<0.05)。研究组Fib、D-D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tPA、PAI-1活性也低于对照组( P<0.05)。②治疗期间,研究组无肺栓塞发生,对照组3例发生肺栓塞,发生率为8.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1)。③两组治疗期间均无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以及其他部位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对有肺栓塞易栓因素的患者预防性应用纤溶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纤溶-凝血系统,预防肺栓塞发生。  相似文献   

15.
王新惠  黄如兰 《西部医学》2013,25(5):791-79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妇产后出血效果的影响。方法将396例住院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198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并对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出血发生率及治疗依从性等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的出血量小于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防止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情绪障碍( mood disorder )及产后出血( postpartum hemorrhage ,PPH)的效果。方法将本院住院待产的初产妇106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给予产科分娩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53例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产妇护理干预前SDS、SAS评分(P均>0.05),干预后观察组产妇SDS、SAS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24 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观察组产妇满意度98.11%显著地高于对照组的84.91%(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的缓解初产妇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其情绪障碍状况,减少初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后出血量,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虹吸法在抢救产后大出血患者快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产后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研究组采用虹吸负压输液法进行静脉穿刺,而对照组采用传统输液法进行静脉穿刺,两组患者在抢救时均选择上肢静脉作为穿刺部位,以第一次穿刺即见回血判定为穿刺成功,分别统计两组患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和穿刺成功所需的穿刺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穿刺成功率为68.75%,而对照组患者穿刺成功率为4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穿刺成功所需时间明显较对照组患者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虹吸法可显著提高产后大出血患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明显缩短静脉穿刺成功所需的穿刺时间,为抢救产后大出血患者快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开拓了一条新途径,对产后大出血患者的抗休克治疗,挽救患者生命赢得了时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潘丽  孙昌友  苏畅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9,18(12):1028-1030
【目的】比较阿司匹林和华法林的抗脑栓塞作用。【方法】本院收集101例房颤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华法林组(51例)和阿司匹林组(50例)。华法林组每日上午口服华法林2.5 mg,以后按国际化标准比率(INR)变化调整剂量,使国际化标准比率保持在2-3之间。阿司匹林组每日上午口服阿司匹林100 mg。随访期为2年。【结果】华法林组4例(7.84%)发生脑栓塞,阿司匹林组7例(14.00%)发生脑栓塞。华法林组脑栓塞发生率低于阿司匹林组,但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华法林组出血发生率高于阿司匹林组(P〈0.01)。【结论】华法林可降低房颤患者脑栓塞的发生率,但可增加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空气压力波治疗仪结合康复疗法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空气压力波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1人发生血栓,对照组有7人发生血栓,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压力波治疗仪结合康复治疗可有效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