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时机与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AMI患者根据发病到溶栓治疗的时间分A组(<6h)30例和B组(6~12h)28例.2组均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2组的再通率和死亡情况.结果 A组血管再通率高于B组,病死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溶栓治疗的时间与AMI的再通率、病死率具有相关性,确诊为AMI具有溶栓适应证,无溶栓禁忌证,无介入治疗条件的应尽早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2.
林善红 《中国药业》2013,22(1):87-88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防治对策。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溶栓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治疗。溶栓组根据溶栓开始距发病时间少于6 h和6~12 h又分为A组和B组。观察各组胸痛缓解时间、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改变以及并发症。结果溶栓组再通率62.00%,高于对照组(P〈0.05);A组再通率75.86%,B组再通率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是安全、有效的。溶栓治疗效果与溶栓开始时间密切相关,其中护理配合在并发症防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曾懿 《北方药学》2016,(1):10-10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5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探究对象,观察患者在不同发病时间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冠脉再通率、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结果:52例患者经溶栓治疗,40例冠脉再通,再通率为76.9%,其中发病时间为3h内冠脉再通率为86.7%(13/15),发病时间在3~6h冠脉再通率为75%(12/16),发病时间在6~12h冠脉再通率为71.4%(15/21);共11例发生出血并发症,包括上消化道出血3例、皮下出血2例和牙龈出血6例。其中发病时间为3h内出血发生率为6.7%(1/15),发病时间在3~6h出血发生率为18.8%(3/16),发病时间在6~12h出血发生率为33.3%(7/21)。结论:早期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明显提高冠脉再通率降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尽早溶栓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根据溶栓时间早晚,将其分为4组:A组(超早期,≤3h)、B组(早期,3~6h)、C组(中期,6~12h)、D组(晚期,〉12h),比较4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的冠脉再通率最高,B组次之,冠脉再通率呈现A组〉B组〉C组〉D组的特点,D组的冠脉再通率最低。A组的冠脉再通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的死亡率为5.6%,显著低于B、C、D三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B、C、D三组患者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CPK峰值时间、CK—MB峰值时间均明显比B、C、D组更短,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B、C组的CPK峰值时间、CK—MB峰值时间明显比D组更短(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中,尽早溶栓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成彬  鲍中华  陈蓉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6):2407-2408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发病不同时间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血管再通的影响。方法:68例STE-MI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患者,根据溶栓开始时间距发病时间分为两组,A组<6小时,B组6~12小时。结果:A组再通率为71.8%,B组为43.2%,病死率A组为2.4%,B组为3.8%,出血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STEMI尿激酶静脉溶栓是安全、有效的,血管再通率与发病至溶栓时间呈负相关,溶栓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UK)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价值及安全性。方法:66例AMI病人均采用静脉溶栓,随机分为rt-PA组(观察组)和UK组(对照组),两组都用肝素。结果:A组与K组相经血管再通率为76%、63%,差异有显著性。发病3~12h溶栓,再通率为62%、42%,差异非常显著。除心律失常外,其它重症症状发生率不显著。结论:rt-PA溶栓疗效优于UK,从统计学上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故临床上rt-PA有推广的必要时,尤其对发病时间>3~6h者,疗效明显优于UK。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PA)与尿激酶 (UK)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疗效、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6 6例AMI病人均采用静脉溶栓 ,随机分为rt-PA组 (观察组 )和UK组 (对照组 ) ,两组都用肝素。结果 A组与K组相经血管再通率为 76 %、6 3%,差异有显著性。发病 3~ 12h溶栓 ,再通率为 6 2 %、42 %,差异非常显著。除心律失常外 ,其它重症症状发生率不显著。结论 rt-PA溶栓疗效优于UK ,从统计学上分析差异有显著性 ,故临床上rt-PA有推广的必要时 ,尤其对发病时间 >3~ 6h者 ,疗效明显优于UK。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5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并对比不同时间窗溶栓的疗效.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溶栓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治疗.溶栓组根据溶栓开始距发病时间<6小时和6~12小时又分为A组和B组.观察各组胸痛缓解时间、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改变以及并发症和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 溶栓组再通率60.78%,高于对照组(P<0.005);A组再通率73.33%,B组再通率42.86%,A组高于B组(P<0.05).病死率溶栓组为5.88%,对照组为23.81%,对照组较高(P<0.01).溶栓组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是安全、有效的.溶栓治疗效果与溶栓开始时间密切相关,但延迟溶栓仍可使部分患者血管再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溶栓治疗时间窗对急性心肌梗死后血管再通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AMI患者的溶栓疗效,根据发病后溶栓时间分为早期治疗组(0—6h)和延迟治疗组(6~12h)。结果早期治疗(0—6h)组血管再通率(79.17%)与延迟治疗(〉6—12h)组的61.54%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5周病死率、反复心绞痛和反复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AVB)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MI发病后6h内溶栓治疗,血管再通效果最好,住院病死率最低,但发病时间〉6—12h的溶栓治疗仍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于5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有关血管再通率在男女之间的差异。方法收集北票市中心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年龄小于50岁,发病时间小于12h,拒绝急诊PCI术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通过间接指标观察血管再通率。结果溶栓血管再通率:男性组为65%,女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血管再通率男20例和女12例两组,在梗死部位及溶栓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于5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血管再通率,女性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1.
rt-P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4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并与尿激酶比较。方法将9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rt-PA组45例、尿激酶组52例。rt-PA组在AMI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rt-PA溶栓治疗;尿激酶组在rt-PA组的基础上改rt-PA为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胸痛缓解程度、消失时间;再灌注心律失常出现时间;心电图变化;溶栓开始至发病20h的血清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并两组对比。结果rt-PA组总再通率为82.2%(37/45),溶栓开始时间<6h再通率为90.3%(28/31),与尿激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开始时间6~12h再通率为64.3%(9/14),与尿激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并发症情况比较,虽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t-P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尿激酶组。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疗效明显优于尿激酶,但仍应强调早期溶栓,以争取更高的再通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9月至2012年8月急性心肌梗死经溶栓治疗的248例患者.将所选患者因溶栓药物不同分为A组(阿替普酶)和B 组(尿激酶),每组124例.观察两组血管总再通率、发病6 h内及6 h后溶栓血管再通率、死亡率、出血等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 发病6 h后溶栓,A、B组分别有28(70.0%)、18(47.4%)例再通;发病6 h内溶栓,A、B组分别有76(90.5%)、68(79.1%)例再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死亡2例(1.6%),心力衰竭1例,心源性休克2例,脑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3例,牙龈出血4例;B组死亡5例(4%),心力衰竭1例,心源性休克3例,脑出血4例,消化道出血5例,牙龈出血8例.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过敏反应,以上各项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替普酶具有血管开通率高、出血等并发症少、安全及使用方便等优点,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率的影响。方法将83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A组)和非溶栓组(B组),溶栓时间窗选择在12 h以内。所有AMI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A组:立即给予尿激酶1 500 000 U加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滴,30 min内滴完。溶栓开始后每隔12 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0.4 mL,连用5 d。B组:给予硝酸甘油、低分子肝素钙及其他常规治疗。观察两组冠状动脉血管的再通情况、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及轻微出血发生率。结果两组冠状动脉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9.77%vs 27.50%,χ2=14.811 0,P<0.01);再灌注性心律失常、轻微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28%vs 12.50%,11.63%vs 10.00%,均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显著提高AMI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率,是一种治疗AMI安全、简便、有效的抢救措施,将对AMI患者的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用常规抗血栓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发病时间〈6h及6~12h的患者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5.71%和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5%,对照组为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率高,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窗尿激酶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溶栓组及对照组。溶栓组根据溶栓开始时间距发病时间<6小时为A组,6~12小时为B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溶栓组加用尿激酶治疗。观察各组胸痛缓解时间、心电图、心肌酶学改变,以及并发症和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溶栓组再通率61.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组再通率72.2%,B组再通率42.9%(P<0.05);病死率溶栓组8.77%,对照组15.8%;溶栓各组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是安全、有效的,溶栓治疗效果与溶栓时间密切相关,延迟溶栓仍可使部分患者阻塞血管再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并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12月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观察再通情况、并发症发生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尿激酶溶栓治疗后再通率为93.3%,其中,发病<6h内溶栓的再通率为100.0%;6~12h再通率为88.9%,>12~24h再通率为33.3%。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3%,死亡2例,死亡率为6.7%,其中1例死于心力衰竭,1例为并发室颤最终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再通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有效降低病死率;且溶栓距发病时间越短,冠状动脉的再通率则越高,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组链激酶(r-S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2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应用青岛国大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r-SK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及心肌酶的变化,判断冠状动脉的再通率。结果①42例AMI患者冠脉再通35例,再通率83.3%。其中发病〈6h溶栓再通率85.7%、发病6~18h溶栓再通率42.0%,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②≤65岁患者的再通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65岁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SK静脉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AMI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提倡临床应用。对于〉65岁患者如无禁忌证,也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溯式研究分析,根据发病后至溶栓开始的时间,观察不同时间患者溶栓后的再通效果。结果发病至溶栓时间在3h以内再通为21(34)例,再通率61.76%;3~6h再通15(28)例,再通率53.57%;6~12h再通2(8)例,再通率25%,总再通患者38(70)例,总再通率54.29%。结论早期进行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溶栓能有效提高AMI冠状动脉的再通率。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尿激酶(UK)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21例AMI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治疗组A发病3h内(含3h)予UK100万U+N.S100ml,20min内静滴完毕;治疗组B发病3~6h内(含6h)予UK150万U+N.S100ml,30min内静滴完毕;治疗组C发病6~12h内,予UK150万U+N,S100ml,30min内静滴完毕。对照组:未应用UK溶栓治疗。二组其他常规治疗相同。结果 治疗组冠脉再通率、心功能改善率及死亡率分别为52.44%、91.4%及4.88%,较对照组的7.69%、66.67%及20.51%,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治疗组不同溶栓时间上述指标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 早期静脉溶栓治疗AMI可提高冠脉再通率,降低病死率,改善心功能,方便安全,且愈早愈好,在基层医院不失为一种最佳再灌注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研究瑞替普酶与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中的疗效、安全性。方法:将2008年3月~2010年5月收住本院的急性AMI患者106例随机分为A组(瑞替普酶)52例,B组(尿激酶)54例,观察血管再通率、住院期间死亡率、严重出血并发症率及180d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A组再通率高于B组,A组死亡率低于B组,A组严重出血并发症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180d时LVEF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溶栓治疗中使用瑞替普酶近期疗效优于尿激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