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糖尿病及糖尿病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出现,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治疗糖尿病尤其是初发糖尿病患者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的体会是:初发糖尿病的治疗与“胖”、“瘦”有很大关系。这里的“胖”和“瘦”是指体型的胖、瘦而言。在治疗上。1型糖尿病患者不论“胖”、“瘦”都使用胰岛素治疗,所以这里主要讨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与“胖”、“瘦”的关系。笔者认为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胖”、“瘦”,在治疗上既存在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历代学者对糖尿病、冠心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遣药组方进行了详尽的论述,但多将糖尿病、冠心病分而述之,忽略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笔者认为糖尿病、冠心病二者在病因病机上相互影响,“虚”、“热”、“瘀”、“毒”贯穿糖尿病性冠心病的整个病理过程,是糖尿病性冠心病主要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1,14(1):I004-I004
糖尿病是一种“现代文明病”,俗称“富贵病”。WHO已将该病与心脑血管病以及癌症称之为“世界三大顽症”,发病率逐年上升,危害甚大。糖尿病迄今无任何根治疗法。运动疗法、饮食疗法和药物疗法被称为治疗糖尿病的“三驾马车”,意即三者并驾齐驱,缺一不可。专家把运动和饮食称为糖尿病控制的“两大基石”。只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糖尿病证治规律,提升中医药对糖尿病的理论认识和临床疗效。方法:分期辨证,糖尿病教育,调节饮食,平衡阴阳,平衡酸碱,以“3111法”攻克糖尿病。结果:82例糖尿病,分期辨证施治,有效率100%,只有部分患者因未能忌口而复发。结论: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只要医患配合,认真实施“3111法”,该病完全可以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糖尿病的防治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南征教授从“形与神俱”的辨证观出发,运用防治糖尿病及并发症管控有效机制的“一则八法”,强调中医治疗侧重在“人”,做到“形与神俱”,不仅用药物来治疗“形体”,而且需从心理方面疏导“心神”,从而提高患者对糖尿病教育的依从性,更好地防治本病。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性肾病(DN)是糖尿病(DM)的并发症之一,也是DM的主要死因。根据我们多年治疗糖尿病性肾病的经验及糖尿病性肾病的发病特点,认为运用中医“治未病”的思路,对糖尿病性肾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治未病”的基本内容可归纳为“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病后防复”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7.
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肾病蛋白尿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所致肾小球滤过膜损伤、蛋白质通透性增加有关,由历代医家对“玄府”的概念及其生理功能的阐释可知,肾“玄府”的开阖功能在微观层面与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及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重吸收及排泌作用存在某种契合之处,故文章从“玄府”气液说与糖尿病肾病蛋白尿之间的关联、风邪客于“玄府”辨证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及风药宣通“玄府”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三方面,结合临床案例,探讨风药辨治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理论依据及临床价值,冀期对糖尿病肾病蛋白尿中医药治疗思路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较高,进一步发展则为氮质血症,肾功能衰竭,已成为目前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按其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隶属于中医“虚劳”“肾劳”“水肿”等范畴。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6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夏瑢 《中医药学刊》2008,26(3):532-534
三焦气化理论在历史上为消渴病的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之形成的“三消辨证”说却长期禁锢了中医消渴病学术的发展。在消渴病证型古今迥异、对糖尿病(消渴病)自然病程认知的今天,藉三焦气化理论来演绎气、津、精、血诸精微物质的体内代谢平衡的同时,对糖尿病病变机制再作探索。三焦气机“郁”、“滞”,气、津、精流变障碍,构成了糖尿病前期的痰湿病理体质;三焦气郁化热、耗伤阴津,形成了“燥热”、“阴虚”的糖尿病基本病机;而三焦因“燥”致“虚”、“瘀”,导致气、津、血流变异常,则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形成的病理基础。运用三焦气化理论对糖尿病自然病程进行动态病机演变规律的阐释,在拓展糖尿病传统中医病机的同时,为中医药早期干预、治疗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提供了理论依据,重新确立了三焦气化理论在糖尿病机理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机浅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过程中最重要的远期并发症和主要死因之一,其病理变化和预后相当于中医学中“消渴”、“水肿”、“虚劳”、“关格”等范畴。本文从四个方面对糖尿病的中医病机作了探讨,认为阴虚燥热为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机;脾肾两虚是糖尿病肾病的病机关键;“湿”、“瘀”是贯穿糖尿病肾病始终的病理环节;气血俱虚、浊毒内停是糖尿病肾病的最终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优势浅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尿病肾病(DN)又称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特有的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糖尿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其病理变化和预后相当于中医学中“消渴”“水肿”“虚劳”“关格”等范畴。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作为世界发达国家的第四大致人死亡的疾病,对人类越来越构成巨大威胁。据统计,全世界有糖尿病患者达1.3亿,到2025年将增至3亿。为此,第16次国际糖尿病协会提出了“治疗糖尿病,治愈糖尿病”的口号。糖尿病一种由体内胰岛素绝对与相对分泌不足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全身疾病,属中医“消渴”的范畴。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效果显著,近年来,人们把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目标转向单味药物的筛选,现仅对近年来单味中药治疗糖尿病的实验研究情况作一简单概述,以供实验与临床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3.
婉宜 《养生大世界》2009,(11):26-27
2009年11月14日。是第三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为“糖尿病教育与预防”,口号是“认识糖尿病。我们在行动”。近日。卫生部发出通知。要求做好“联合国糖尿病日”宣传活动。接连得到这些信息之后。联想到身边亲友与糖尿病抗争的饮食生活。作为《养生大世界》杂志的忠实读者,作为多年研究饮食营养的专家。我进行了一些思考和研究,在此把我的建议告诉大家,但愿能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的食疗养生。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心脏病变(Diabetic Cardiopathy)临床指糖尿病并发或伴发的心脏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性心肌病及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心脏病变是糖尿病最严重而突出的问题,约占糖尿病患者死亡原因的70%。“从降糖治疗到全面防治心血管危险因素”被称为“2型糖尿病防治策略的革命”。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一部分,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辨证可分别归属于“脘痞”“呕吐”“泄泻”“淋证”“癃闭”“汗证”等诸范畴。下面浅要辨析一种糖尿病植物神经损伤的中医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中医"湿热致消"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隶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随着近年研究的深入,中医传统的“三消理论”受到挑战,尤其于糖尿病初期阶段,患者多由体检发现,临床尚无典型的消渴病症状,而醇酒厚味,营养过剩,滋生湿热者不乏其人。“湿热致消”学说愈来愈受到重视,已成为当今糖尿病中医发病观、治疗观一大特点。现将近年糖尿病湿热证治研究概述于次。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与支持(DSME/S)是糖尿病防控非常重要的一环,糖尿病患者都应该接受糖尿病自我管 理教育以改善糖尿病结局。深圳是最早开展社区卫生健康服务的城市之一,十多年来糖尿病管理已从医院向社区转移,但 与医防融合 “ 同城同质 ” 管理糖尿病的目标相差尚远。为了持续改进糖尿病 “ 三率 ”(知晓率、治疗率和达标率)低现状, 降低疾病致残率和致死率,结合深圳 2 型糖尿病社区管理需求与实践进展提出系列行动策略,主要围绕 “ 深圳社区糖管家 ” 人才培训体系构建和实施,开展社区糖尿病主动筛查、规范社区一体化诊疗行为、推动社区等工作。本文作者旨在介绍深 圳社区 DSME/S 的实践与思考,以促进深圳糖尿病质量管理与规范化教育。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在中医学属消渴病中“下消”(肾消)的范畴。吕仁和教授称之为消渴病肾病,即《内经》“消瘅”的临床表现,病因为“五脏皆柔弱”。其病位在肾之“络脉”,病理为“络脉癜瘕”。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慢性致死性并发症和肾衰的主要原因。其防治措施基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从痰瘀诊治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业松 《光明中医》2009,24(6):1141-1142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的范畴,古代又称为“消渴”、“消瘅”等。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与生命的代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2型糖尿病发病率在全球显著升高,以及对强化血糖控制能有效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达成共识,也大大激发了寻找2型糖尿病药物的热情。历代医学根据消渴病的症状进行三消辨证。目前糖尿病的“三型辨证”是中医界同行们达成共识的辨证分型,其分别为阴虚燥热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笔者于2001年7月在《中国民间疗法》杂志发表为《糖尿病从痰瘀论治》一文,通过近几年的临床研究,在前人辨证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0.
刘彦晶 《中医药学刊》2004,22(11):2139-2140
糖尿病属祖国医学“消渴病”范畴。隋代《古今录验方》中有关消渴的论述:“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无脂似麸片甜香,皆消渴病也”。这与现代医学糖尿病的定义基本相合。通过古人对糖尿病及并发症的论述,现代医学方面对瘀血在糖尿病及并发症中客观存在的临床观察与实验,及应用活血化瘀法在糖尿病及并发症治疗中的例证,进一步探讨了瘀血为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机制。目的在于深入研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以指导临床实验,发挥中医药对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