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介入性化疗在宫颈癌手术前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前介入性化疗的临床疗效,病理学改变及癌组织内的药物浓度,对47例宫颈癌患者实施术前介入性化疗,抗癌药物选择卡铂、表阿霉素或阿霉素;部分病例在灌注化疗(2/3量抗癌药物)后用携带有抗癌药物(1/3量)的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肿瘤供血动脉;7例患者检测了化疗后宫颈癌组织内铂离子浓度。结果:47例宫颈癌中32例(32/32)Ⅱ期、9例(9/11)Ⅲa期、2例(2/4)Ⅲb期经1-3次术前介入性化疗后可顺利手术切除;术后标本病理切片中可见大量坏死组织及淋巴细胞浸润,其中组织学完全缓解(HCR)9例;7例检测了宫颈癌组织内的铂离子浓度,发现动脉灌注后癌组织内铂离子浓度明显高于静脉灌注。结论:宫颈癌术前介入性化疗可有效提高癌组织内的抗癌药物浓度,缩小肿瘤体积,部分患者达到HCR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拓扑替康联合顺铂(TP)治疗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的疗效、毒副反应及预后。方法 将手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Ⅱ~Ⅳ期卵巢癌的94例患者分为3组:(1)TP组:30例,给予顺铂75mg/m^2,第1天;拓扑替康0.75mg·m^-2·d^-1,第1~5天。(2)紫杉醇+卡铂(TC)组:31例,卡铂剂量按(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5给予,第1天;紫杉醇135mg/m^2,第1天。(3)环磷酰胺+顺铂(PC)组:33例,给予顺铂75mg/m^2,第1天;环磷酰胺500mg/m^2,第1天。3组患者均以21~28d为1个化疗周期,6~8个疗程后评价疗效,完全缓解(CR)加部分缓解(PR)为有效。比较3组患者的疗效、毒副反应及预后。结果 (1)化疗反应率:TP组CR为8例,PR为13例,有效率为70%(21/30);TC组CR为10例,PR为14例,有效率为77%(24/31);PC组CR为5例,PR为9例,有效率为42%(14/33)。TP组有效率与T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C组相比,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P〈0.05)。(2)无瘤生存率:中位随访时间25个月,TP、TC、PC组患者1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7%、71%、42%;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7%、64%、39%。各组间1年及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总生存率:TP、TC、PC组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97%、9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7%、84%、67%。各组间1年及2年总生存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毒副反应:发生Ⅲ~Ⅳ度骨髓抑制的患者,TP组为18例(60%),TC组为8例(26%),PC组为10例(30%),TP组分别与TC、P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毒副反应,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作为卵巢癌的一线化疗方案,TP方案虽不能取代TC方案,但可作为临床治疗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培美曲塞500mg/m2第1天+卡铂300mg/m2第1天,每21d为一个疗程。每2疗程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1K)13例、稳定(NC)6例、病变进展(PD)5例。近期有效率为56%(14/25)。主要毒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3例患者出现Ⅲ、Ⅳ级骨髓抑制(12%)血红蛋白2例(8%),血小板下降3例(12%)。结论: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肯定,毒副反应较轻,可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  相似文献   

4.
Han C  Kong WM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7,42(11):723-726
目的对比分析单纯放疗及应用以顺铂为主的同步放化疗治疗宫颈癌初治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选择2000-2006年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初治宫颈癌患者共197例,临床分期为Ⅰb-Ⅳa期,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纯放疗组(共100例,给予^60Co盆腔外照射及^192Ir腔内后装照射)和同步放化疗组(共97例,给予以顺铂为主的化疗,同步给予放疗,放疗方案与单纯放疗组相同),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单纯放疗组与同步放化疗组有效率分别为92%和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0);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82%和7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7)。单纯放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中Ⅲ期以上、病理分级G3、鳞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6%和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步放化疗组和单纯组的近期并发症均以骨髓抑制为主,其中Ⅲ度以上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分别为14%和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1%和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6)。结论应用以顺铂为主的同步放化疗治疗Ⅲ期以上、病理分级G3、鳞癌患者可明显提高其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三阴性乳腺癌(TNBC)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5月至2011年8月期间收治的经细胞学或病理学诊断并确诊为TNBC患者85例,术后免疫学化疗证实ER、PR,HER-2均呈阴性,随机分组入试,长春瑞滨联合顺铂(NP组)45例,第1、8天予以静脉滴注长春瑞滨25mg/m2,前3天辅以顺铂25rag/m2滴注,21天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观察临床疗效;紫杉醇联合顺铂(TP组)40例,第1天小剂量滴注紫杉醇135~175mg/m2,顺铂用量、用法及用药周期同上所示。对比观察病症缓解情况和毒副作用。结果:NP组总有效率(RR)48.89%,控制率(PD)为77.78%,TP组完总有效率(R.R)为37.50%,控制率(PD)55.56%,两组间有效率及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常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和胃肠道反应。NP组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微重于TP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长春瑞滨联合顺铂(NP)新辅助化疗方案针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具有耐受性好、毒副反应较小、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可逆等优势,可作为临床推广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肿瘤体外药物敏感试验(ATP-TCA)用于检测宫颈癌组织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可行性,分析耐药蛋白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π(GST-π)、胸苷酸合成酶(as)的表达与ATP-TCA结果的关系。方法采用ATP—TCA对35例宫颈癌患者的新鲜癌组织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分别检测宫颈癌组织对紫杉醇、顺铂、博来霉素、吉西他滨、5氟尿嘧啶、依立替康6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5例宫颈癌患者癌组织中p-gp、GST-π、TS蛋白的表达;分析ATP-TCA结果与P-gp、GST-π、鸭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1)35份宫颈癌标本中,32份标本成功进行了ATP-TCA检测,ATP—TCA的可评价率为91%。宫颈癌组织对药物的敏感率分别为紫杉醇88%(28/32)、5氟尿嘧啶72%(23/32)、吉西他滨62%(20/32)、顺铂19%(6/32)、博来霉素16%(5/32)、依立替康12%(4/32)。(2)GST-π、鸭蛋白的高表达率[分别为66%(21/32)、44%(14/32)]与宫颈癌组织体外对顺铂、5氟尿嘧啶的耐药有相关性(P=0.011、P=0.022),P-gp蛋白的阳性表达率[41%(13/32)]与宫颈癌组织体外对紫杉醇、5氟尿嘧啶、吉西他滨、顺铂、依立替康、博来霉素的耐药无相关性(P>0.05)。结论ATP-TCA可用于宫颈癌患者个体化化疗的药物筛选。GST-π、鸭蛋白可能是预测宫颈癌患者对顺铂、5氟尿嘧啶耐药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宫颈癌新辅助动脉化疗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新辅助动脉化疗(NAIC)在ⅠB2~ⅡB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月至2006年11月在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对36例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术前采用1~2疗程的动脉灌注化疗。化疗方案为CBP方案:环磷酰胺(CTX,700~750mg/m^2)+博莱霉素(BLM,30~35mg/m^2)+卡铂(Carbo,300~350mg/m^2),之后行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化疗有效率为86.1%(31/36),其中10例完全缓解(CR),21例部分缓解(PR),4例术后病理切片未见癌组织,达病理完全缓解(PCR)。化疗副反应轻微,31例完成化疗后行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另5例化疗无效而进行全量放疗。结论宫颈癌晚期病例,经过新辅助化疗能使肿瘤缩小,宫旁组织浸润消退,为根治性手术创造条件,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紫杉醇化疗在宫颈癌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紫杉醇为广谱有效的抗实体瘤药物,用于宫颈癌患者治疗已进行广泛临床研究,证实其可靠有效。从单药、双药及三药化疗等方面,综述近年紫杉醇治疗宫颈癌的临床应用。紫杉醇(T)联合顺铂(P)或卡铂(C)化疗方案优于紫杉醇单药或三药化疗,安全有效。尤其在新辅助化疗中;与顺铂相比,卡铂肾毒性小,无需水化,TC方案相对简单;TP或TC配合放疗疗效显著;紫杉醇周疗与3周疗法比较疗效类似,不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9.
紫杉醇为广谱有效的抗实体瘤药物,用于宫颈癌患者治疗已进行广泛临床研究,证实其可靠有效。从单药、双药及三药化疗等方面,综述近年紫杉醇治疗宫颈癌的临床应用。紫杉醇(T)联合顺铂(P)或卡铂(C)化疗方案优于紫杉醇单药或三药化疗,安全有效。尤其在新辅助化疗中;与顺铂相比,卡铂肾毒性小,无需水化,TC方案相对简单;TP或TC配合放疗疗效显著;紫杉醇周疗与3周疗法比较疗效类似,不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长春新碱(VCR)、卡铂(CBP)、甲氨蝶呤(MTX)联合治疗滋养细胞肿瘤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分析76例初治滋养细胞肿瘤患者,采用VCR、CBP、MTX联合化疗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及随访结果。结果 76例经治疗后全部治愈,近期临床治愈率为100%,其hCG降至正常或达近期临床治愈所需的平均疗程数分别为1.92个和2.71个;经随访复发率为1.3%(1/76),48例保留生育功能者已获妊娠30例次,妊娠废胎率为10.0%;主要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而消化道反应较轻。结论 VCR、CBP、MTX联合治疗滋养细胞肿瘤,具有疗效好,显效快,毒副反应轻等优点,是理想的联合化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分娩方式及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关系,为临床围产期保健和并发症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454例足月妊娠无骨盆异常胎膜早破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膜早破占同期分娩总数的11.76%,无骨盆异常,其难产率为46.47%,剖宫产率为33.7%,新生儿窒息率10.79%,新生儿肺炎发生率1.54%,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胎膜早破与难产互为因果关系,及时终止妊娠,以改善新生儿预后,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Qian J  Shi Y  Chen X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11):667-669
目的 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患者和病量资料。结果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患者的主要症状为盆腔包块、腹胀、腹痛、异常阴道流血和流液。病理类型为子宫内膜样癌14例,透明细胞癌2例,腺棘癌2例,浆液性腺癌1例,混合性卵巢上皮性癌6例,镜下均可见良性的异位子宫内膜向恶性移行的证据。临床分期为Ⅰ14例,Ⅱ期7例,Ⅲ期3例,Ⅳ期1例。治疗方法均采用肿瘤细胞减灭术+化学治疗。患者5年生存率达77.7%。结论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的确切发生率难以估计,该病的治疗以肿瘤细胞减灭术+化学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3.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1241例发病特点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Ai Y  Liu SY  Yao Q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4):217-220
目的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发病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1991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1241例IC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系统分析。结果1241例ICP患者中,多胎妊娠44例(3.5%),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101例(8.1%);。126例经产妇中,38例(30.2%)为ICP复发;有发病时间记录的1230例患者的平均发病孕周为32.6周,孕晚期发病有1100例(88.6%);1201例(96.8%)以皮肤瘙痒为首发症状,也有以黄疸(8例,占0.6%)、肝功能异常(28例,占2.3%)等为起始表现者;生化指标中主要以血清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为主,但大多为轻、中度升高;也有患者TBA、ALT或AST正常(分别占17.7%、15.6%、17.1%),少数患者(35例,3.2%)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倒置。结论 (1)ICP具有复发性,多胎妊娠孕妇更易发病,瘙痒常是ICP显著而且首发的症状,TBA和肝脏转氨酶升高有助于该病的诊断。(2)少数患者发病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均不典型,对此要引起警惕。  相似文献   

14.
宫颈评分监测氯菧酚胺诱发排卵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33例无排卵患者应用氯菧酚胺治疗76周期中宫项评分(CS)与BBT、卵泡发育及激素参数的关系。19个周期无排卵反应,CS波动,但宫项粘液透明性状不变。57个周期有排卵反应,其中32周期停药后CS渐进增高,最高宫颈评分MCS≥8,卵泡发育好,LH峰后24h内排卵;22周期MCS<8,LH峰后卵泡不消失,形成LUF,激素测定提示停药后睾酮水平明显升高;另三个周期资料不全。结果提示停药后未见药物在宫颈水平的抗雌素效应;睾酮升高可能干扰CS并导致LUF。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评价早产儿视网膜病(ROP)临床特点及远期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01-01—2009-07-31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07例ROP患儿临床资料、ROP分期、治疗情况及远期预后。结果 1期和2期ROP共64例,6例2期病变达Ⅰ型阈值前病变而采用激光治疗,其他均未进行特殊治疗;除失访和死亡病例外,所有随访病例ROP病变均消退,远期视力不受影响。3期病变15例,其中14例达阈值病变者给予激光或冷凝治疗,1例未达阈值病变者不需要治疗。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1例患儿中3例术后视力严重受损,仅存在光感,其余8例视力正常。4期和5期ROP共28例,随访的18例患儿中,仅1例手术后保存了正常视力(占5.6%),失明者达12例(占66.7%),其余5例虽保存视力,但视力极差,仅存光感(占27.7%)。结论 ROP防治关键在于预防ROP发生,当出现ROP早期病变时应严格筛查和及时干预,一旦疾病进入晚期,出现视网膜脱离时再治疗,则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6.
统计443例卵巢癌患者中2例卵巢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卵巢癌脑转移前后的治疗方式、卵巢癌脑转移后生存时间等。文献报道卵巢癌脑转移发病率为0.29%~12%,笔者统计为0.5%,年龄及治疗措施是影响预后的最重要因素。本文中2例患者,1例患者卵巢癌脑转移后采取多模式综合治疗,脑转移后生存期已30个月余;另1例卵巢癌患者确诊年龄<50岁,脑转移确诊时60岁,两者确诊时间间隔13年,佐证了近年来文献中对影响卵巢癌脑转移发病率及预后因素的报道,手术结合放化疗的多模式综合治疗可有效缓解卵巢癌脑转移症状,延长生存期。雄激素受体表达情况、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突变有望成为卵巢癌脑转移标志性事件。  相似文献   

17.
双胎之一胎儿宫内死亡原因及处理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中一个胎儿宫内死亡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5~ 2 0 0 0年我院收治的 19例双胎之一胎儿宫内死亡的原因及妊娠结局。结果 :5例 <2 8周者 4例放弃胎儿作引产术 ,1例孕 2 6周及 7例 2 8~ 34周从确诊一个胎儿死亡后继续保胎到存活儿分娩 ,平均延长 6周 ,5例 >34周者确诊后随即行剖宫产 ,此 13例新生儿均存活。另 2例足月但未及时处理 ,活胎死亡。死亡主要原因 :脐带因素 2例、帆状胎盘 3例 ,胎儿畸形 2例 ,原因不明 12例。妊娠并发症比例较高占 6 3.16 %。结论 :孕周 <2 8周者一般作终止妊娠处理 ;妊娠 2 8~ 34周存活的胎儿继续妊娠到孕 34周预后良好 ;对孕 34周以后发现的应及时终止妊娠抢救存活儿  相似文献   

18.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胎儿淋巴细胞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胎儿淋巴细胞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法,检测20例ICP患者(ICP组)及2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的脐血胎儿淋巴细胞与母体外周血已灭活的淋巴细胞、皮肤组织可溶性抗原、蜕膜组织可溶性抗原的增殖反应情况。结果(1)ICP组脐血胎儿淋巴细胞与母体已灭活的淋巴细胞混合反应中,胎儿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程度为2.75±0.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5±0.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ICP组脐血胎儿淋巴细胞与母体蜕膜组织可溶性抗原混合反应中,胎儿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程度为1.45±0.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67±0.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ICP组脐血胎儿淋巴细胞与母体皮肤组织可溶性抗原反应中,胎儿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程度为1.22±0.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66±0.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淋巴细胞可能是ICP发病过程中的主要效应细胞之一;母-胎间免疫失衡是ICP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阴道平滑肌瘤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阴道平滑肌瘤的组织来源、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8年1月-1999年1月在我院住院手术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阴道平滑肌瘤25例。结果 阴道平滑肌瘤多高产田单雪,生长缓慢,症状与肿瘤的大小及部位有关,可复发及恶性变。治疗方式为阴道平滑肌瘤剔除术,结论 阴道平滑肌瘤临床少见,一旦发现,均应及时手术治疗,以免肌瘤增大产生症状甚至恶性变。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utologous platelet-rich plasma (PRP) therapy in laparoscopy and transvaginal sclero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endometrioid cysts for maintaining ovarian reserve.MethodsThe study included 71 women under age 35 years with primary and secondary infertility. Twenty women underwent sclerotherapy of endometrioid cysts followed by autologous PRP injection into ovarian tissue, and 21 underwent laparoscopic cyst removal by stripping followed by autologous PRP injection. The control group consisted of 30 women who underwent laparoscopic cystectomy by stripping without autologous PRP injection. We assessed ovarian reserve for all patients before surgery as well 3 and 6 months after surgery by measuring serum anti-Müllerian hormone (AMH) levels and calculating antral follicle count using ultrasound.ResultsIn the control group, AMH levels had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3 and 6 months post-surgery, whereas levels in laparoscopy and PRP group remained almost unchanged from initial levels. In the sclerotherapy group, we observed a tendency towards increased AMH levels, but it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when compared with initial results. Follicle count changes were similar to AMH patterns.ConclusionIn this study, sclerotherapy in combination with PRP therapy for ovarian endometriomas wa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measures of ovarian reserve, and the combination of laparoscopic excision of the endometrioma with PRP therapy facilitated ovarian reserve preserv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