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ECHO病毒性脑炎发病情况及治疗护理效果。方法:对117例ECHO病毒性脑炎病人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ECHO病毒为肠道病毒,其流行株(4、6、9、11、30型)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无菌性脑炎的流行。以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为临床表现,除2例转上级医院治疗外,115例在我科进行治疗和护理,随防3月无后遗症,智力正常。结论:ECHO病毒脑炎以5~9月份为流行高峰,给对症和抗病毒治疗,严密观察和护理,收到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从肌少症合并直立性低血压对老年病人的影响、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提出医务人员应注重肌少症合并直立性低血压老年病人的筛查与健康宣教,对共同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并提出疾病相关管理建议,旨在为临床人员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肌少症合并直立性低血压老年病人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康利红  田耕  王晶  张华平  罗艳丽 《护理研究》2013,27(17):1734-1735
分析27例老年流感病人及49例老年流感样病人的临床特征,发现老年流感病人多无接触史,出现全身酸痛症状的较流感样病人多,主要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消化道症状较少。提示在流感流行季节,老年病人若出现发热及全身酸痛的症状应考虑是否存在流感,并给予及时治疗。在流感高发季节,老年病人应以卧床休息为主,进行居家隔离治疗。  相似文献   

4.
陈斌  周金萍 《临床医学》1996,16(11):1-2
对90例无症状性脑梗塞病人进行5年随访研究,结果表明此类病人易转变为症状性脑塞,其转化率和治疗与否的关系为密切,治疗组转化率明显低于非治疗组(P〈0.01)。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及缺血心脏病是影响患者后的常见因素,应加强对这些危险因素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本院输入性黄热病流行现状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促使输入性黄热病病人康复,预防病毒扩散与传播。[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输入性黄热病流行现状及采取的护理干预。[结果]病人经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后入住本院,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及耐心细致的病情观察、全面的护理干预,病人均康复出院,未造成病毒扩散与传播。[结论]6例病人均由非洲安哥拉输入,其中5例是福建省福清市江阴镇人,1例是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人。住院期间经过严格虫媒隔离措施、全面健康知识宣教(住院宣教和村镇宣教)、严密病情观察等护理干预措施,病人全部康复出院,未出现黄热病病毒的扩散与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病人癌因性疲乏的诱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某医院2011年6月—2011年8月就诊的55例乳腺癌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应用Piper疲乏量表评估病人有无癌因性疲乏及癌因性疲乏的程度,应用自制的疲乏相关因素调查表调查分析病人癌因性疲乏的诱因。[结果]乳腺癌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疲乏,且以中度疲乏居多,占41.8%。疲乏诱因以乳腺癌治疗(内分泌治疗、化疗、放疗等)及社会支持、经济状况对病人影响最大,医院环境、医疗服务工作对病人的癌因性疲乏影响最小,病人的心理状况、有无慢性合并症、肿瘤特性等对病人的疲乏影响居中。[结论]对乳腺癌病人的护理应重视预防和减轻各种治疗副反应,同时加强对病人的支持,进而减轻病人的癌因性疲乏程度。  相似文献   

7.
谢菁  李云 《护理研究》2013,27(13):1191-1193
[目的]调查乳腺癌病人家属正性、负性情绪反应,并探讨影响正性、负性情绪的因素。[方法]采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对180例乳腺癌病人家属进行调查,分析影响病人家属正性、负性情绪状况的因素。[结果]乳腺癌病人家属正性负性情绪与家庭经济收入、乳腺癌病人接受的治疗种类相关,病人家属经济收入越低以及病人接受的治疗种类越多,则其负性情绪越高,正性情绪越低。[结论]对于经济收入较低以及接受较多治疗种类的乳腺癌病人家属,应注意其负性情绪的发生,加强对这类病人的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8.
张金霞  陈长英 《全科护理》2020,18(11):1402-1405
[目的]了解大疱性皮肤病病人的生活状况,为临床优质护理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9月在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皮肤科明确诊断为大疱性皮肤疾病的住院病人,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病人进行深入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皮损造成的疼痛、瘙痒及体像受损是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的最大问题,其次是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社交障碍、情绪负担、治疗负担、经济压力,对疾病认识以及对疾病预后的担忧也是影响病人生活质量重要因素。[结论]大疱性皮肤疾病对病人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医护工作人员应重视疾病对病人生活质量所造成的影响,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进而促进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9.
李雪琴  李文勇  黄娟丽 《护理研究》2013,(25):2751-2752
[目的]探讨治疗性沟通对原发性肝癌病人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自2011年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以来,对55例原发性肝癌病人入院及出院1个月实施治疗性沟通,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与自我护理能力量表进行调查,评价病人依从性及自我护理能力。[结果]实施治疗性沟通后,病人的个体应对能力提高,自我护理能力高水平者占38.18%。[结论]治疗性沟通的实施提升了原发性肝癌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癌症病人疼痛情况及其护理需求调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0,他引:15  
边志衡  胡绍毅 《护理研究》2003,17(5):264-265
目的 :调查癌性疼痛病人疼痛控制情况 ,了解疼痛时的护理需求。方法 :以问卷形式对 10 7例住院癌性疼痛病人进行受疼痛困扰情况、疼痛程度、止痛需求、使用止痛药物后疼痛缓解程度及护理需求进行调查。结果 :癌痛治疗方面的某些错误观念致使目前癌痛的控制情况并不理想 ,同时癌痛病人对护理的需求也是多方面的。结论 :疼痛严重影响着癌痛病人的生活质量 ;医护人员应积极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宣传教育 ,并以周到的护理行为满足疼痛病人的护理需求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气分析的关系,对56例急性心肌梗塞首次发作的病人进行常规血气分析并分析其与室性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氧血症、呼吸性碱中毒并代谢性碱中毒、pH<7.35或pH>7.45的病人有较高的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发生率。建议对AMI病人应常规进行血气分析,异常时及时给予高流量吸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1994~1998年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的COPD病人因急性发作每年住院三次以上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发现这些反复住院的病人除感冒引起发作外,其机体抵抗力下降,特别是肺部抵抗力下降是急性发作的主要原因,因此提出了COPD急性感染期的合理治疗和缓解期加强营养,支持疗法,坚持作呼吸操及配合中药治疗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深入了解人工心脏瓣膜置换病人家属参与病人治疗决策的体验,为医务人员制定决策辅助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2名已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病人的家属进行深度访谈,并运用Colaizzi现象学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提炼出3个主题:人工心脏瓣膜置换病人家属参与治疗决策的体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病人家属决策咨询的途径及体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病人家属与病人沟通的体验。[结论]医务人员应关注病人家属决策参与过程中的身心健康,为病人家属提供多元化的决策咨询服务,并帮助病人与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保障病人的决策参与权,让病人及家属决策满意,从而提高病人的治疗和护理依从性,促进病人早日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4.
对关于乳腺癌病人希望水平的相关概念、测量工具、水平、影响因素及希望水平干预措施进行综述,指出医护人员应关注离异或丧偶、经济贫困、受教育程度低、采取乳腺癌根治术病人的心理状况,加强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的结合,积极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此来提高希望水平,使其在癌症治疗、康复及预后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赵鸿艺 《护理研究》2008,22(15):1402-1403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迁延性疾病.据我国1982年-1983年间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19262例死亡原因中,一半以上因素与环境和生活方式及行为模式有关,因此WHO把糖尿病归为与人类生活方式及心理应激相关的非传染性疾病,充分说明了心理社会因素的重要意义[1].社区心理干预是临床护理治疗工作的延续,对病人有针对性.本文采用心理支持治疗及认知行为疗法对糖尿病病人进行心理干预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α-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引起血小板减少的临床分析和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扰素(IFN)作为一种治疗性生物制剂,是当前治疗病毒性肝炎的首先药物,对部分病人有确切效果。随着干扰素应用的增加,临床护士必须对其药理作用及副作用有所了解,对突发急性反应应提高警惕。本文报道一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使用干扰素而致急性血小板减少,由于及时治疗护理,使病人避免了危象发生。  相似文献   

17.
对化疗致脱发的机制、评估及特点,化疗致脱发影响病人治疗依从性的表现以及化疗致脱发的治疗与护理进行综述,提出应加强对化疗脱发病人的心理护理,提高病人面对脱发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应对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高癌症病人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疗护理的实践活动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人际互动的过程。护患之间的沟通及相互作用是产生护患关系的基础及必要过程[1]。治疗性沟通是指医患之间、护理人员之间、护理人员与医生以及其他医务人员之间,围绕病人的治疗问题进行的信息传递和理解[2]。护患间的治疗性沟通有助于了解病人的身心状况,向病人提供正确的信息,是促进护患间理解与支持,提高治疗、护理效果的需要[3]。护理专业学生(简称护生)从学校进入临床实习,与病人进行治疗性沟通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造成了实习护生临床治疗性沟通中的种种困惑,临床教育工作者寻求从…  相似文献   

19.
赵鸿艺 《护理研究》2008,22(5):1402-1403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迁延性疾病。据我国1982年-1983年间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19262例死亡原因中,一半以上因素与环境和生活方式及行为模式有关,因此WHO把糖尿病归为与人类生活方式及心理应激相关的非传染性疾病,充分说明了心理社会因素的重要意义。社区心理干预是临床护理治疗工作的延续,对病人有针对性。本文采用心理支持治疗及认知行为疗法对糖尿病病人进行心理干预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病人是我国目前慢性传染病的第一大群体。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流行地区,一般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9.01%。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在抗病毒治疗及基因疫苗方面有了重大突破,但仍不能彻底治愈,部分病人病情仍会迁延不愈,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等。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的进展性肝损伤与体内乙型肝炎病毒高水准复制有关,持续肝细胞受损最终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因此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关键是抗病毒治疗[3]。核苷(酸)类似物是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最主要药物,需要较长期、规范的使用,但在临床使用中发现有些病人由于相关知识欠缺,用药依从性差,出现擅自停药或不重视停药后临床随访的情况,导致治疗效果不好,病情复发,更有严重者会发生肝衰竭或肝细胞癌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根据临床实践,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科门诊及住院使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19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进行表格式调查,筛选出擅自不恰当停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17例,对病人停药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挽救性干预措施,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