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素问》版本流传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证《素问》版本流传,认为真沿革大致经历如下阶段:汉代起在民间流传;南朝梁有《素问》未注本与全元起注本;公元762年经唐代王冰改编,有《素问》未注本、全远起注本与王冰注本;出现王冰注本的改易本,并有加现象;公元1066年经林亿等校正王冰注本。有《素问》未注本、全元起注本、王主注本、王冰注本改易本与新校正本,北宋与南之交,全元起本亡佚,出现林亿等校正体的改易本。  相似文献   

2.
从《南史·王僧孺传》、《隋书·经籍志》等文献可知,注释《素问》的第一人是南朝齐梁时代的全元起。全元起本系《素问》的早期传本,上承两汉魏晋传本,下启唐代王冰注本及宋代林亿等的校正,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可惜该书亡佚于南北宋之交,至今已达千年之久。学者仅从书目中知其名而未能睹其书,致使研究《内经》的人无不为此感到遗憾!  上海中医药大学段逸山教授,历经5载,沉潜其中,探微索隐,对《素问》王冰的4 5 0 0多条注文,尤其是对林亿等130 0余条新校正,进行穷尽性的探索分析,在充分利用新校正所提供的可信资料的基础上,运用训诂、校勘、…  相似文献   

3.
上海中医药大学段逸山教授新著《〈素问〉全元起本研究与辑复》 ,已于 2 0 0 1年 9月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书受“上海科技专著出版资金”资助 ,上海市市长徐匡迪统一题词。《素问》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 ,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南朝齐梁时期的全元起本系《素问》早期传本 ,基本上保存了西汉刘向校书时的原貌。可惜该书亡佚于南北宋之交。如今通行的《素问》经过唐代王冰改编、北宋林亿等校正 ,与早期传本的原貌相距甚远。该书的价值不仅体现为填补中医学术的一大空白 ,更由于充分借助现存有关文献资料 ,运用训诂、校勘、辑佚…  相似文献   

4.
对《素问》的最初整理研究,当首推齐梁间的全元起,但其注本已亡佚。我们现在所见《素问》的最早版本是唐代王冰整理编次的,但其中仍有许多训释不妥或文字讹误之处。宋代林亿等对王冰注本重新整理校正,即“新校正”,其“正谬误者六千余字,增注义者二千余条”,使《素...  相似文献   

5.
王冰注《素问》引全元起注文辨析陈士良1乔海法21济南铁路局中心医院2500012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系250014关键词素问王冰全元起注文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221.1据文献记载,全元起系梁朝的《素问》注家,其时代远较唐朝为早,因此,对于唐之王冰...  相似文献   

6.
全元起《素问训解》为最早之《素问》注解本,其书久佚,唯于《素问王冰注》新校正中存其篇卷次序等与校订王本传注内容。今就其卷第等试与王本互勘,於以见《古素问》的一个侧面,然管窥蠡测之讥知不免焉。  相似文献   

7.
结合王冰注的具体内容,通过对王冰序所提到情况的分析,认为王冰整理《素问》的态度十分认真,处理问题也颇为审慎。今《素问》与《针灸甲乙经》、《太素》的大量异文,应是传本不同所致,而非王冰改动。  相似文献   

8.
《素问》之名首见于现存文献中张机《伤寒杂病论》的自序中,作为《黄帝内经》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了中医学二千多年来的临床实践和理论探讨。历代医学学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素问》阐释发挥,探微析奥,多有新意。但纵观现存研究《内经》的二百多种文献,无出王冰之右者。王氏注本自问世以来,历久不衰,至今仍是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通行本。探析王冰注释《素问》的成就与特点,对于今天整理研究中医文献有重要的借鉴作用。l重新编次,奠定了中医理论体系的框架最早注释《内经》者为齐梁间的全元起,其书名《素问训解》,南宋时已佚。王…  相似文献   

9.
<正>王冰是位大方道家,少好医术炼丹,曾跟从孙思邈、孟诜习医;后拜同朝玄珠为师,研习医道及《素问》,极穷微奥,王冰受启蒙于诸师。王冰的先师张公,是他学术思想和医疗经验的主要传授人。王冰在郭子斋堂从先师张公处得到《素问》秘本,又与齐梁间全元起《内经训解》本相参校,刻苦钻研,结合自己的学术思想和经验,采用合篇、别目、移章、增补等方法对《素问》进行了重新编次,又通过补夺、正误、删衍、润色等具体方法进行了全面校勘、训诂、注释和发挥,历时12年,于公元762年编辑成《次注素问》,共计24卷,使原来残缺不全、脱简讹误甚多的版本得以定本而为流传。  相似文献   

10.
王冰迁移《素问》内容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王冰整理注释《素问》功绩卓著,而其中迁移《素问》内容一项,尤多可赞。通览林亿新校正1338条注文〔1〕,涉及迁移全注本内容的文字共计88条,其中王冰迁移的有85条,林亿迁移的有3条〔2〕。王冰迁移的85条内容,可分为以下三类。1 分编王冰从全注本一篇经文中划出一段文字,形成一个整篇,并重新命名,共计5篇。《血气形志篇》篇题下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此篇并在前篇,王氏分出别篇。”查《血气形志篇》前是《宣明五气篇》。由此可知,王冰将全注本第一卷的《宣明五气篇》分成两篇,前篇即《宣明五气篇》,后篇则…  相似文献   

11.
将现存《内经》的不同版本相比较,可以发现《类经》《素问》部分与胡氏古林书堂木、赵府居敬堂本等12卷本的系统较为接近;《类经》《灵枢》部分与周曰校本,马莳注九卷本较为接近。《类经》与诸本的异文多是有依据的,张介宾可能在选定底本之后,又依据其他版本做了校勘,对原文有所变动,以致与目前前所知诸本皆不相合。  相似文献   

12.
《东坡养生集》为汇集苏轼诗文杂著中与养生相关的内容而成,集中体现了苏轼以“安”、“和”二字为中心的养生哲学。经过研究,可以确认此书为明代王如锡所集,成书于明崇祯八年。现存有三个版本,为两个系列。一为以崇祯刊本为代表的明版系列,一为以陈道生本为代表的清版系列。崇祯刊本中的评注,当为编集者王如锡所做。而清版均为邱象升在明版基础上,修改增删其评注文字而成。有无康熙序可作为明版与清版的鉴别要点。  相似文献   

13.
明代赵开美本《仲景全书》,因其中《伤寒论》部分被认为是现存最接近北宋本的版本而受到重视。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仲景全书》原刊本,在首册的护页,有两则手书题记,题记作者声称拥有北宋治平官刊大字景写本《伤寒论》,这是首次显示此重要文献存世的记录。此题记曾先后引起数位中日学者的注意,但其作者为何人,始终未能得以确认。经由考察《仲景全书》原件,以及考证题记内容及藏印,确认了清末的徐坊即为题记的作者。此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探寻治平官刊大字景写本《伤寒论》这一珍贵版本的踪迹,未来或有机会为《伤寒论》的版本学及文献学的内容增添新页。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揭示赵开美《仲景全书》中的《伤寒论》有“初刻”“补刻”之别,是本文最重要的意义。初刻本藏于日本枫山秘府,有讹字阙文,书口紊乱;日本安政三年(1856年)崛川济摹刻之。崛川济本(又称安政本)对中国影响极大。赵开美在原版板木上IE其讹字,补其阙文,划一书口,是为“补刻”本,补刻本今藏台湾故宫博物院图书馆、中医研究院图书馆。北京国家图书馆所藏为台湾本的缩微胶卷。1923年恽铁樵以安政本为底本影印之,侈称宋本《伤寒论》,迷惑国人多多。1990年刘渡舟首次以北京国家图书馆所藏宋本《伤寒论》缩微胶卷为底本校注之,国人始见宋本全文。今对诸本穷尽校读之,不仅发现初刻本与补刻本有较多差异,就是补刻本之间亦多不同,令人费解。  相似文献   

15.
杨上善与《太素》类编的关系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全文类编注释《内经》之作,为杨上善奉敕编撰。近年来,有学者对《太素》一书是否为杨上善所类分编撰,提出了异议。但是,从注文中的有本、一本非指《太素》的别本;注文援引《素问》、《九卷》并非用于校勘《太素》;对杨上善撰与注的分析;对《太素*水论》注文“太素经论”的分析等4个方面,对《太素》的经文与注文进行研究,可以得出结论《太素》的类编,确系出自杨上善之手。  相似文献   

16.
敦煌吐鲁番出土古本五脏论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三种古本《五脏论》作了详细考察,证明《张仲景五脏论》甲本、丙本后部、《医方类聚·医人》是《张仲景五脏论》三种古传本,均同源于一个祖本,且推论《张仲景五脏论》、《耆婆五脏论》其内容大同,殆仅托名作者之异;归纳总结出三种《五脏论》所记述的“天人合一”、脏腑解剖、三焦人体三段说、经穴、本草等理论成就。  相似文献   

17.
清代医家孟河撰《孟氏幼科》六卷,成书于1678年,为中医儿科经典著作,目前学界对其版本认识、版本之间的关系仍有存疑之处.本文通过对《孟氏幼科》现存版本的对比和考证,发现《著石堂新刻幼科秘书》《著石堂新刻幼科百效》《著石堂新刻幼科直言》实为同一本书.在《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记载的现有版本基础上新发现了乾隆五十年本;温州市图...  相似文献   

18.
山田业广是江户中末期日本著名的汉方医学考据学专家、文献学家,《千金要方读书记》是其代表著作之一。山田业广以江户医学馆模刻宋版《千金要方》作为底本,取元刊本、正德本、万历本、嘉靖本、手抄真本等为校本,对《千金要方》进行研究并完成《千金要方读书记》的撰写。以上几种版本是当时乃至现在所存《千金要方》之最善者,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山田业广在《千金要方读书记》中运用熟稔的考据学知识,对《千金要方》进行精良的考证,纠正讹误、阐发文义、判断俗字等方面为其所得;但新颖见解较少,并存在误校误训之处。  相似文献   

19.
一般认为北宋校正医书局校订《素问》所用底本是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但是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中发现诸多疑点。其实在王冰之后、林亿等之前,宋政府曾两次组织对《素问》进行校勘,另外也有私人校勘者。经过对林亿等注文的深入考察,可知新校正并非采用王冰次注本原本,而是加注的次注本改易本。此加注的次注本改易本,理应为景事祐二年(1035)丁度等在天圣四年(1026)校勘基础上的《素问》再校本。  相似文献   

20.
《妇人良方》系南宋陈自明所撰 ,该书是我国第一部内容完备的妇产科专著 ,成书于嘉熙元年 (12 37年 ) ,至今已有 76 0余年历史 ,流传既久 ,版刻纷杂 ,据《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著录 ,其各种版本多达 30余种。今亲考存世的各种版本 ,以元·勤有书堂本为底本 ,经与众多版本比较 ,认为元·勤有书堂本保存良好 ,字迹工整且很好地反映了陈氏原著的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