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出血新生儿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用硝酸还原酶法、放免法及比色法分别测定20例肺出血新生儿极期及恢复期血浆NO、ET-1及ACE水平,并与15例同胎龄正常新生儿比较。结果肺出血组血浆NO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ET-1浓度明显升高(P<0.01),死亡组ET-1升高尤其显著。肺出血组血NO与ET-1呈显著的负相关,r=-0.79(P<0.01)。肺出血极期血清ACE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ACE活性最高,恢复期ACE活性接近对照组。结论血管内皮源性因子参与新生儿肺出血的发生,且与病情相关。  相似文献   

2.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精氨酸加压素(AVP)是两种重要的血管活性多肽。近年来发现,血管组织不仅存在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而且还可生成加压素。这两种旁分泌系统在血管活动调节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尚未阐明。本文探讨肠系膜血管床局部的RAS对加压素诱发的缩血管反应的影响.实验采用:大鼠离体肠系膜动脉床灌流法,灌流压的高低反映血管阻力的升降,应用放免法测定血管灌流液中ANGⅡ的含量。结果(1)合成的肾素底物十四肽(TDP,即血管紧张素原)5×10~(-7)mol/L可诱发肠系膜血管收缩,使灌流任明显升高(P<0.001,n=12).TDP的这种作用与剂量有关,5×10~(-8)mol/L不能升高灌流压.这种编血管作用可被ANGⅡ受体拮抗剂Saralasin所阻断,但不能被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插入/缺失多态性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PCR检测203例脑卒中患者和139名健康对照者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同时应用比色法测定血清ACE活性,发色底物法测定PAI-1活性。结果脑梗死(CI)组PAI-1活性(0.769±0.163 AU/mL)、ACE活性(43.42±14.36 U/L)明显高于对照组(0.652±0.116 AU/mL和31.28±8.64 U/L,P<0.01);CI组PAI-I基因4G纯合子、ACE D/I基因DD纯合子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AI-I基因4G/4G基因型与ACE基因D/D基因型对CI发病可相互协同作用(P<0.01)。结论 PAI-1基因4G/4G基因型和ACE基因D/D基因型均可能是CI发病的危险因素,且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具有较高同源性的酶,命名为ACE2(或ACEH)。ACE2与ACE均具有HEXXH锌离子结合结构域,也属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但ACE2中还具有一个特异的collectrin结构域。ACE2不仅在心血管系统中发挥了重要的功能,而且作为SARS病毒入胞的受体在肺部疾病中发挥了一定作用。此外,由于其组织特异性,可能在生殖系统及胃肠道系统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基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前纤维蛋白-1(Profilin-1)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HUASMC),用重组ACE2基因(rACE2)干预,进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实验,分别用MTT法、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HUASMC增殖与Profilin-1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ngⅡ(100 nmol/L)刺激6 h后,HUASMC中Profilin-1表达明显增高(3.50±0.30 vs 1.00±0.10,P<0.05)。重组ACE2基因干预显著抑制上述增加(1.73±0.12 vs 3.50±0.30,P<0.05)。结论 ACE2基因过表达可明显逆转HUASMC中AngⅡ诱导的Profilin-1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脓毒症诱导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与肾素-血管紧张索系统(RAS)的关系及其机制.方法 雄性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3组(n=20):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手术组.应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诱导ARDS动物模型,采用术后18 h小鼠动脉血气分析、肺湿干质量比(W/D)和肺组织病理等作为肺损伤指标;并在术后6 h检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ACE2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变化.结果 术后18 h手术组较假手术组小鼠肺水明显增多(W/D:6.08±0.64比4.38±0.93,P<0.01),缺氧加重[PaO2:(40.80±5.03)mm Hg比(72.80±4.32)mm Hg,P<0.01],氧合指数明显下降(PaO2/FiO2:194.30±23.90比346.70±20.50,P<0.01),且肺病理显示手术组小鼠肺出现明显的炎性细胞渗出、肺水肿和间隔增厚等改变.术后6 h手术组小鼠肺组织和血中AngⅡ表达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假手术组和手术组小鼠肺组织中血管壁可见明显的ACE表达,手术组肺组织ACE2表达较其他2组弱.结论 脓毒症诱导的ARDS存在RAS系统激活,其中Ang Ⅱ表达增加可能加重肺损伤,而ACE2减少可能是AngⅡ增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压力超负荷致心肌肥大过程中心肌内分泌因子活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压力超负荷心肌肥大的跨膜信号传递机制.方法分别利用放射免疫法、分光光度法、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法动态观察压力超负荷后大鼠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一氧化氮含量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变化,并观察它们与压力超负荷心肌肥大的关系.结果随大鼠血压升高,心肌组织中ACE活性及AngⅡ含量均迅速升高(P<0.05),并持续保持高水平,bFGF表达先升高(P<0.05)后又恢复到正常水平;AngⅡ含量升高早于bFGF表达升高;而一氧化氮含量迅速降低并持续受抑(P<0.05).结论心肌内分泌活化可能是介导压力超负荷致心肌肥大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组织ACE2表达与心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不同心功能状态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基因和蛋白表达变化,探讨其与心衰患者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通过手术取材,采用RT-PCR和W estern B lot技术检测30例瓣膜病所致不同程度心衰患者和5例正常人心肌组织中ACE2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瓣膜病所致心衰患者心肌组织ACE2 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其中中重度心衰患者升高尤为显著(P<0.01)。结论心衰患者心肌组织ACE2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强,这可能是心脏的代偿机制,促进ANG II降解,增加ANG1-7合成,保护残存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大鼠腹腔动—静脉瘘(ACF)伴左肾切除模型,研究容量超负荷时,心脏和循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变化及其与心肌肥大的关系。结果发现,ACF伴左肾切除(ACF NT)大鼠,在心肌肥大的同时,左、右心室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均显著升高,尽管其血浆AngⅠ、Ⅱ和肾素活性都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提示:(1)心脏局部RAS可能在容量负荷性心肌肥大早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2)心肌AngⅡ的升高与心肌ACE活性增高有关;(3)循环RAS在容量负荷性心肌肥大中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钙化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上观察血管紧张素-(1-7)[Angiotensin-(1-7)]对钙化的影响及其信号通道。方法:用β-磷酸甘油制备钙化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再以血管紧张素-(1-7)、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紧张素-(1-7)、选择性蛋白激酶A(PKA)或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等干预,通过Von Kossa染色及检测钙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骨钙素浓度和Cbfa1 mRNA表达来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对钙化的影响及其信号通道。结果:血管紧张素-(1-7)抑制钙化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钙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骨钙素浓度和Cbfa1 mRNA表达(P<0.05),也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钙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骨钙素浓度和Cbfa1 mRNA表达的促进作用(P<0.05);血管紧张素-(1-7)提高血管平滑肌细胞内cAMP浓度(P<0.05),PKA抑制剂可阻断血管紧张素-(1-7)对钙化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钙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骨钙素浓度和Cbfa1 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1-7)可抑制β-磷酸甘油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并拮抗血管紧张素Ⅱ促进的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这些效应与cAMP-PKA-Cbfa1信号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1.
40日龄雄性Wistar大鼠21只,分为对照(C)组,腹腔内注射赋形剂和糖尿病(D)组,腹腔内注射链脲菌素(streptozotocin,STZ),55mg/kg体重,观察60天。结果表明,D组大鼠的睾丸、附睾、附睾尾重量显著低于C组(P<0.01);D组附睾尾精子计数显著少于C组(P<0.001)。ACE活性测定结果表明,D组睾丸和附睾尾组织ACE活性显著低于C组(P<0.05),而血清ACE显著高于C组(P<0.01),相关检验显示,附睾重量,附睾尾精子计数与附睾尾ACE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血清ACE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1)。  相似文献   

12.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HBV抗原表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活检组织中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核心抗原(HBcAg)表达强度及表达方式的必要性。方法采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9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穿组织中HBsAg和HBcAg的表达水平,并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其血清中的HBV DNA的含量。对肝组织进行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结果肝组织中的HBsAg表达强度和表达方式与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和血清乙肝病毒载量均无相关性(P>0.05)。HBcAg表达强度与炎症分级无相关性(r=-0.02,P>0.05);与纤维化分期呈负相关(r=-0.28,P<0.01);与血清乙肝病毒载量呈正相关(r=0.53,P<0.01)。HBcAg表达方式与炎症分级为负相关(r=-0.27,P<0.01),其中浆型组炎症活动度分级高于核型组和混合型组(P<0.01),混合型组高于核型组(P<0.01)。HBcAg表达方式与纤维化分期亦呈较弱的负相关(r=-0.23,P<0.01),其中浆型组纤维化分期高于核型组和混合型组(P<0.05)。HBcAg表达方式与血清乙肝病毒载量呈正相关(r=0.22,P<0.01)。结论区分肝组织中的HBsAg表达强度和表达方式无益于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损害的程度,而检测肝组织中的HBcAg则有助于临床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ANP、BNP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水平衡及干体重的价值。方法:40例血液透析龄≥1年的稳定的MHD患者为MHD组,40名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放免法检测稳定的MHD患者血液透析前后和透析间期ANP、BNP动态的变化;观察平均每日尿量对MHD患者血液透析前后和透析间期血浆ANP、BNP动态变化影响。结果:MHD患者血浆ANPOh、24h、48h高于-4h(Oh、24hP〈0.01,48hP〈0.05),24h、48h低于Oh(P〈0.01);48h低于24h(P〈0.05);血浆BNP血液透析前后和透析间期无差异;MHD患者血浆ANP-4h、24h、48h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0h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MHD患者血浆BNP-4h、0h、24h和48h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0h达干体重和未达干体重的MHD患者血浆ANP、BNP无差异;少无尿的MHD患者血浆ANP、BNP和有尿的MHD患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浆ANP、BNP可以反映MHD患者的容量状况,BNP水平随容量的增加而增高,且对于容量的评价作用优于ANP,但二者评估干体重不敏感。提示严格控制血压,控制透析间期容量负荷增长,是预防MHD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哮喘患儿内皮素-1及相关炎性细胞因子测定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内皮素及相关炎性细胞因子在小儿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别用放射免疫分析及酶免法测定了42例哮喘患儿治疗前后内皮素-1、白细胞介素-5、白细胞介素-6及白细胞介素-8水平。结果:发作期组内皮素水平高于缓解组及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值均<0 01),缓解组较发作组水平下降显著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3种细胞因子水平则发作期组均显著高于缓解组及对照组,统计差异极显著(P值均<0 01),缓解组前2种细胞因子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 05);而后一种细胞因子已下降至近对照组水平(P>0 05)。ET与IL-5呈显著正相关(发作期r=0 560,P<0 01;缓解期r=0 435,P<0 01)。结论:内皮素与细胞因子以不同方式参与了小儿哮喘的发病机制,其测定对于评价炎症程度及疗效、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3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白细胞介素2(IL-2)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慢性肺患者急性发作作期IL-2活性低于缓解期、更显著低于健康人,慢性阻肺各病种间的IL-2活性,差异均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与脂质过氧化物和补体受体CR1水平的关系。方法 :应用红细胞酵母花环法测定红细胞免疫功能 ,化学法测定血浆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含量 ,红细胞免疫粘附法测定CR1含量 ,并与 35名正常健康人比较。结果 :5 8例丙型肝炎患者RBC -IC花环率和MD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组 (P <0 .0 1) ,而RBC -C3b、SOD ,GSH -PX、CR1水平明显低于正常 (P <0 .0 1) ,相关分析显示 :RBC -C3b花环、CR1的水平与MDA呈显著的负相关 (r =- 0 .4 0 12 ,P <0 .0 5 ) ,RBC -IC与MDA呈正相关 (r =0 .6 12 4 ,P <0 .0 1)。结论 :丙型肝炎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降低和CR1水平的下降与活性氧代谢紊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北京房山地区高血压遗传易感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287例高血压患者和316例正常血压对照者的ACE基因多态性。结果群体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组(包括原发性高血压和合并空腹血糖升高的高血压患者)ACE基因的D等位基因及其纯合基因型(D/D)频率较正常血压对照组明显升高(x2=4.14,P<0.0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组ACE基因缺失纯合基因型频率较高血压伴有空腹血糖升高组显著增加,其频率分别为30.8%和19.2%(x2=4.45,P<0.05),而高血压伴空腹血糖升高者与对照者间D/D纯合基因型频率无显著差异。结论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可能与房山地区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相关联。  相似文献   

18.
蒋兴亮  周京国  张晓岚 《中国微循环》2007,11(4):253-255,28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DMPA)患者血浆对氧磷酯酶-1(PON-1)活性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168例2型糖尿病根据微血管并发症情况分为无微血管并发症(NDC)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和糖尿病肾病(DN)组,分别检测各组患者血浆PON-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循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分析PON-1活性与SOD、MDA、GSHPx之间的关系。结果糖尿病各组患者血浆PON-1、SOD、GSHPx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DMPA组又低于NDC组(P<0.05),而血浆MD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DMPA组又高于NDC组(P<0.05)。相关分析表明,糖尿病患者血浆PON-1活性与GSHPx、SOD呈正相关(r=0.774,P<0.01;r=0.801,P<0.01),与MDA呈负相关(r=-0.833,P<0.01)。结论在2型糖尿病DMPA中氧化应激增强及血浆PON-1活性显著降低,PON-1与氧化应激及其相互作用参与了2型糖尿病DM-PA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格雷夫斯病患者体内抗氧化状态及氧化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格雷夫斯病(GD)患者体内抗氧化状态及生物大分子的氧化损伤情况。方法: 检测GD初发组和治疗组各31例患者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血浆丙二醛(MDA)和巯基(SH)含量,与31例正常对照比较;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SCGE)检测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DNA损伤情况(用彗星率表示)。结果: GD初发组血浆TAC、SOD、GSH-Px活性及SH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MDA含量及彗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GD治疗组各指标明显轻于初发组(P<0.05,P<0.01),但仍未达到对照水平。GD初发组及治疗组患者PBMC彗星率与TAC呈负相关,与MDA含量呈正相关。 结论:GD患者体内存在氧化应激及脂质、蛋白质和DNA的氧化损伤,生物大分子的氧化损伤可能参与GD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