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及血浆D-二聚体(DD)的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免疫比浊法检测58例UC患者的血小板(PLT)数量、血小板平均体积(MPV)、DD,分别进行患病组与正常对照组、不同病情严重程度间的指标统计学分析。结果:活动期UC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PLT(P<0.05)、MPV(P<0.01)、DD(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不同,DD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参数、D-二聚体异常可作为疾病活动期的预测指标,D-二聚体随病情加重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在对DVT(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早期诊断时使用D-D(血浆D-二聚体)的效果。方法对2017年7月—2019年7月进行回顾性分析,将95例该院收集的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设为研究组,以及同时期进行健康体检的9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血常规和血浆D-二聚体的检查,比较两组的血常规和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以及血浆D-二聚体阳性检出率。结果两组血常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D-二聚体比对照组高很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阳性率100.00%,对照组为3.33%。结论对DVT(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时使用D-D(血浆D-二聚体),可以但对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诊断,灵敏度较高,具有临床应用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脑电仿生刺激联合通窍化瘀汤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组织因子、D-二聚体、内皮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均给予常规方案治疗,对照组加服通窍化瘀汤治疗,观察组给予脑电仿生刺激联合通窍化瘀汤治疗。结果:观察组血浆组织因子(TF)、D-二聚体(DD)、内皮素(E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5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仿生刺激联合通窍化瘀汤有助于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组织因子、D-二聚体、内皮素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Dim-2)、纤维蛋白原量(Fib)和血小板(PLT)的变化,评价其在恶性肿瘤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 CA-7000血凝分析仪对56例恶性肿瘤患者和20例健康人的血浆D-二聚体(Dim-2)、纤维蛋白原量(Fib)和血小板(PLT)的变化进行测定.结果:各组肿瘤在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含量明显升高,与健康人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肿瘤早期组(Ⅰ Ⅱ期)和晚期组(Ⅲ Ⅳ期)在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在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含量较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中药 对照组)治疗前后,在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含量有所升高,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二聚体、Fib和血小板水平变化,可考虑作为判断患者转移、恶化及评估治疗效果的参考指标;活血化瘀中药汤剂可作为一种抑制肿瘤生长及转移治疗的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血浆D-二聚体与肺癌临床分期及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临床分期、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将324例肺癌患者按TNM分期标准分为Ⅰ+Ⅱ23例,ⅢA期32例,ⅢB期92例,Ⅳ期177例;按辨证分型分为5型阴虚内热78例,气阴两虚63例,瘀热互结33例,肺脾气虚78例,瘀浊壅肺72例。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浆D-二聚体,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Ⅰ+Ⅱ)期明显低于ⅢB期和Ⅳ期(P0.05或P0.01),Ⅳ期患者D-二聚体明显高于ⅢA期(P0.05);肺脾气虚组血浆D-二聚体明显高于阴虚内热组(P0.05)和痰浊壅肺组(P0.01),其他各组之间无统计性差异(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肺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中医分型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D-二聚体有助于中医辨证论治及分期的判断,是肺癌的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特点和临床价值。方法测定159例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患者及50名健康人员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消化系统肿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升高(P〈0.01);在胃癌及大肠癌无转移、淋巴结转移、远处脏器转移三组患者之间,血D-二聚体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以原发性肝癌、胃癌、胰腺癌阳性率较高。结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可引起血浆D-二聚体含量增高,动态监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有助于病情判断、预后估计及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VIDAS)快速定量检测D-二聚体(DD2)在诊断下肢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VIDASDD2测定法对可疑为下肢静咏血栓形成患者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进行检测。结果48例患者采用检测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13例测定值<494ng·mL-1,35例测定值>494ng·mL-1,其中28例通过下肢顺行静咏造影证实为DVT。VIDASDD2法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0%,阴性预期值为100%。结论VIDASDD2法可作为排除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首选过筛试验,可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D-二聚体在鉴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5例为观察组(处于急症期的患者38例,处于缓解期的患者37例),并选取同一时期的肺部正常者75例作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两组患者血浆中的D-二聚体含量进行检验,并比较两组结果。结果:两组研究数据显示,AECOPD患者体内D-二聚体的含量较肺部正常者高,而且急症期的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为(1.96±0.26)mg/L,缓解期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为(1.64±0.26)mg/L,而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为(0.36±0.19)mg/L。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高,急性期患者比缓解期患者血浆中的D-二聚体值高。因此,D-二聚体在AECOPD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60例妊娠糖尿病孕妇(妊娠期糖尿病组)及60例同期健康分娩孕妇(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妊娠期糖尿病组患者D二聚体(2311.72+1715.24)ug/m L,纤维蛋白原(4.13+0.54)mg/d L,均显著高于健康孕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839、7.192,均P0.05)。结论:检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可判断其体内高凝和纤溶状态,在GDM的预后判断、病情发展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栓塞类疾病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检验结果,以此为基础进行D-二聚体的栓塞类疾病诊疗价值的探讨。方法:对167例栓塞类疾病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检验结果与患病的相关性。结果:167例栓塞类疾病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平均值高于145例正常受检人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且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验在栓塞类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医师快速确诊、及时跟进治疗情况,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