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左归丸对5/6肾大部切除模型并肾性骨病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SPF级Wistar大鼠进行5/6肾大部切除并给予高磷饮食诱导肾性骨病模型。造模大鼠分为模型组、左归丸组、骨化三醇组,并设假手术组。左归丸与骨化三醇治疗4周、12周时,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钙(Ca2+)、血磷(P3-);药物干预12周麻醉处死大鼠,双能X线测量大鼠股骨骨密度(BMD)。结果:12周时,模型组大鼠出现了Scr、BUN、ALP、iPTH、磷升高,血Ca2+下降。左归丸能明显降低Scr、BUN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骨化三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左归丸组大鼠ALP、iPTH、血磷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血钙水平明显升高(P<0.01),左归丸组大鼠骨密度与模型组比较明显改善(P<0.01)。结论:左归丸通过调节钙磷代谢及参与成骨细胞代谢,对iPTH有直接的抑制作用,能改善肾性骨病的骨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镁对高磷诱导血管钙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体外原代培养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用β甘油磷酸盐(β-GP)诱导钙化.VSMCs细胞被分为4组:对照组、高磷组(10 mmol/L β-GP)、镁干预组(10 mmol/L β-GP+3 mmol/LMgSO4)、镁通道抑制剂(2-APB)干预组(10 mmol/L β-GP+3 mmol/L MgSO4+10-4 mol/L 2-APB).采用茜素红染色及邻甲酚酞络合酮比色法检测细胞钙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活性;RT-PCR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的表达.24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甲基纤维素灌胃+高磷饮食)、血管钙化组(硫酸腺嘌呤灌胃+高磷饮食)、高镁干预组(硫酸腺嘌呤灌胃+高磷高镁饮食).造模成功后测定大鼠主动脉脉搏波速率(PWV);采用yon Kossa染色及邻甲酚酞络合酮比色法检测胸主动脉钙化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胸主动脉Cbfα-1表达.结果 细胞培养14 d后,与高磷组相比,镁干预组VSMCs钙盐沉积明显减少,ALP活性降低(P<0.05),Cbfα-1表达下调;2-APB可抑制高镁对VSMCs的保护性作用.Cbfα-1的动态观察结果显示,镁干预组第3天Cbfα-1的表达下调(P<0.05),其抑制效应随时间延长呈增强趋势.体内实验中,大鼠慢性肾衰竭血管钙化模型制备成功.和体外实验一致,与血管钙化组相比,高镁干预组大鼠血浆镁离子水平明显升高,胸主动脉PWV明显降低(P<0.05),血管钙盐沉积程度亦明显减轻.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高镁可明显降低高磷诱导的Cbfα-1表达(P<0.05).结论 高镁可抑制血管钙化,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VSMCs骨源性分化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腺嘌呤灌胃联合高磷饮食方法诱导的慢性肾衰竭血管钙化大鼠模型。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每组15只。实验第1~4周,模型组大鼠按250 mg/kg剂量给予腺嘌呤混悬液灌胃及含1.8%高磷饲料喂养,第5~6周腺嘌呤改为隔日灌胃。正常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共给药6周。6周后杀检取材,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两组大鼠肾脏病理及主动脉钙化结节形成情况;检测主动脉血管壁钙含量及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钙(Ca2+)、血磷(P3-)、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肾小球结构紊乱,肾小管扩张积水,腔内有炎性细胞的浸润,肾小管内棕褐色结晶沉积,肾脏间质纤维化,肾脏血管明显减少;模型组主动脉出现广泛的呈连续线性分布的钙化结节;模型组大鼠主动脉钙含量及ALP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P3-、Scr、BUN、i PTH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Ca2+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腺嘌呤灌胃联合高磷饮食是制备慢性肾衰竭血管钙化大鼠模型较为快速、可行、准确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高血磷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血管钙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瑛  王梅 《中华肾脏病杂志》2007,23(10):663-667
目的 研究高血磷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血管钙化的影响。 方法 44只Wistar雄性大鼠分别行5/6肾切除(n=24,模型组)或假手术(n=20,对照组),39只大鼠术后4周开始给予高磷或低磷饮食10周。动物分4组:模型组+高磷饮食(CHP),模型组+低磷饮食(CLP),对照组+高磷饮食(NHP),对照组+低磷饮食(NLP)。高磷饮食配方:磷(P)1.2%, 钙(Ca)1.6%,维生素D 1 IU/kg;低磷饮食配方:P 0.2%, Ca 0.5%,维生素D 1 IU/kg。特定饮食开始(基线)和结束时称体质量;检测Scr、血P、血Ca、1,25(OH)2D3、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特定饮食结束时处死大鼠,取胸主动脉组织,采用Von Kossa染色和钙含量测定判断血管钙化程度,同时检测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mRNA的表达。 结果 术后第4周特定饮食开始时,模型组大鼠Sc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大鼠 [(94.4±17.6)比(36.4±0.6)μmol/L,P < 0.05],余各项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特定饮食10周时,4组间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各时间点血C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血1,25(OH)2D3水平除了在NLP组显著增高外,余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HP组血P和iPTH水平显著增高,出现严重血管钙化、程度3~4级;胸主动脉钙含量明显增高,同时Cbfa-1 mRNA表达显著上调。血P水平对胸主动脉钙含量的影响比iPTH水平更强(β = 0.832>0.267)。血P水平与胸主动脉钙含量、Cbfα-1 mRNA表达量呈直线正相关(r = 0.672~0.73,P < 0.05)。 结论 高血磷是导致慢性肾衰竭大鼠血管钙化的重要因素。 Cbfα-1的表达上调可能是其导致血管钙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多因素所致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血清炎症因子以及肾组织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1(T cell immune globulin sticky protein 1,TIM-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达变化,探讨IgAN的炎症免疫机制。方法取2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予以牛血清白蛋白溶液(400 mg/kg,1 mL/100g)隔日灌胃,持续6周;皮下注射蓖麻油0.5 mL+四氯化碳溶液0.1 mL,每周1次,持续9周;并给予脂多糖(LPS)溶液(0.05 mg/只),分别于第6、8周尾静脉注射。空白对照组予以等体积纯化水隔日灌胃,相同时间点皮下注射0.9%氯化钠溶液0.4 mL/只和尾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0.2 mL/只,造模时间为10周。造模后,检测两组大鼠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及肝、肾功能指标;采用ELSI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gA、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及肾脏组织中TGF-β1和TIM-1的表达。结果造模后第8周,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的毛色灰暗、精神萎靡、便溏等症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尿微量白蛋白和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升高(P0.05);血清IgA含量和肾组织的IgA荧光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血清IL-4、IL-6水平显著增高(P0.05),肾组织的TGF-β1和TIM-1表达显著增强(P0.05)。结论多因素所致IgAN模型和临床IgA患者体征相似,其发病机制和炎症因子释放与TGF-β1及TIM-1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地灵丹对高尿酸血症肾病模型大鼠急性期生化指标(Scr、BUN、UA)及炎症因子(IL-6、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组处理:模型组予含酵母干粉的高嘌呤饲料及腺嘌呤灌胃建立高尿酸血症肾病大鼠模型,同时分别用地灵丹和别嘌呤醇干预;空白对照组不造模,仅予生理盐水灌胃对照。检测各组大鼠急性期生化指标(Scr、BUN、UA)及炎症因子IL-6、TNF-α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地灵丹可以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肾病模型大鼠的急性期尿酸及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对炎症因子IL-6、TNF-α有一定影响,能减轻模型大鼠急性期肾脏炎性反应。结论:地灵丹能降低高尿酸血症肾病模型大鼠的尿酸水平,改善肾功能,并通过对炎症因子的影响减轻模型大鼠急性期肾脏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膜肾颗粒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减轻膜性肾病大鼠的肾损伤和炎症反应。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通过注射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构建MN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膜肾颗粒组及环孢素A组。给药4周后,检测24 h UTP、TC、BUN及Scr水平,肾组织行常规病理,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肾组织目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24 h UTP、TC水平显著升高(P<0.01),p-NF-κB p65、NLRP3和IL-1b表达显著升高(P<0.01),Nephrin和Podocin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24 h UTP、TC水平显著降低(P<0.01),p-NF-κB p65、NLRP3和IL-1b表达明显降低(P<0.01,P<0.03),Nephrin和Podocin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膜肾颗粒对膜性肾病大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肾汤经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竭(CRF)模型肾组织内质网应激(ERS)标志物GRP78、CHOP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从60只雄性SD大鼠中选15只为正常组,余45只采用腺嘌呤灌胃制作CRF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结肠透析组及益肾汤经结肠透析组。正常组和模型组予自由饮食,结肠透析组予单纯结肠透析,益肾汤经结肠透析组系结肠透析组治疗基础上予益肾汤灌肠,实验周期为4周。实验过程中观察大鼠一般状况、监测体重变化,4周末腹主动脉采血检测Scr、BUN、TGF-β、IL-6,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GRP78及CHOP的表达情况。结果:(1)治疗4周后观察,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体重增长减慢;而益肾汤结肠透析组与模型组及结肠透析组相比,大鼠体重有所增加(P0.05)。(2)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Scr、BUN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结肠透析组及益肾汤结肠透析组均明显下降(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TGF-β、IL-6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结肠透析组、益肾汤结肠透析组TGF-β、IL-6水平明显降低,益肾汤结肠透析组降低更明显;模型组大鼠肾组织中GRP78、CHOP表达明显升高,结肠透析组、益肾汤结肠透析组与模型组比较,GRP78、CHOP表达有所降低(P0.05)。结论:CRF大鼠肾组织存在ERS;益肾汤经结肠透析可通过抑制ERS,从而起到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腺嘌呤灌胃联合高磷饮食方法诱导的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CKD-MBD)大鼠模型。方法:3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模型组,每组17只。实验第1~4周,每日予250 mg/kg腺嘌呤混悬液灌胃及含1.2%高磷饲料喂养,第5~8周腺嘌呤灌胃改为隔日。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高纯水。共给药8周。8周后杀检取材,苏木精-伊红(HE)、过碘酸雪夫(PAS)染色、马松(Masson)染色法观察两组大鼠肾脏病理,茜素红、HE染色观察主动脉钙化结节形成情况;HE染色观察胫骨组织形态,显微CT(Micro-CT)与CT-AN软件对股骨进行三维分析,检测皮质骨骨形态计量学参数;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钙(Ca)、血磷(P)、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Scr、BUN、P和iPTH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Ca2+水平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肾小球结构紊乱,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肾小管扩张,管腔内有积水、炎性细胞的浸润和棕褐色结晶沉积,肾脏血管明显减少,肾脏间质纤维化,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种慢性肾衰竭快速诱导动脉血管钙化大鼠模型的实验方法,为进一步阐明肾衰竭所致血管钙化发病机制及其防治和新药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平台。方法:一步法5/6肾切除大鼠同时予以高磷饮食,28d后检测大鼠血清尿素氮、血肌酐、血钙、血磷和血甲状旁腺激素浓度;盐酸萃取法测定胸主动脉血管壁组织钙含量;von Kossa染色光镜下观察胸主动脉血管病理;pQCT仪测试胫骨近端骨密度。结果:大鼠血清尿素氮、血肌酐、血钙、血磷,血甲状旁腺激素和胫骨近端骨密度值,假手术组与正常组之间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与假手术组之间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方法较传统方法相比,具有省时、省力、经济等特点,为慢性肾衰竭引起的心血管钙化研究提供了一个快速可靠的动物模型,为有效新药筛选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左归丸对庆大霉素诱导的肾损伤大鼠MKK4、MKK7、JNK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SP600125组、左归丸组,对照组给予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2.5 ml·kg-1·d-1,模型组腹腔注射硫酸庆大霉素100 ml·kg-1·d-1,SP600125组左侧腹腔注射硫酸庆大霉素100 ml·kg-1·d-1,2 h后右侧腹腔注射SP600125 15 ml·kg-1·d-1,左归丸组腹腔注射硫酸庆大霉素100 ml·kg-1·d-1和灌胃左归丸水溶液2 g·200 g-1·d-1,4组大鼠连续给药10 d.第11天测量各组大鼠尿NAG酶、血Scr、血BUN等生化指标;HE染色观察各种大鼠肾脏病理状况;以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肾脏MKK4、MKK7、JNK的表达,并采用Image pro-Plus6.0图像分析软件半定量分析;以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脏MKK4、MKK7、JNK蛋白的表达.结果:生化指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大鼠尿NAG酶、血Scr、血BUN值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SP600125组与左归丸组生化指标得到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MKK4、MKK7、JNK在肾小管大量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SP600125组与左归丸组表达少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Western blot方法结果显示:模型组MKK4、MKK7、JNK蛋白灰度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SP600125组与左归丸组较模型组灰度值下降(P<0.05).结论:左归丸对庆大霉素诱导肾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MKK4、MKK7、JNK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运动配合左归丸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偶联信号因子骨髓基质细胞IL-1,成骨细胞IL-6、COX-2的影响,探讨该方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理。方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己烯雌酚组、运动组、左归丸组、运动配合服用左归丸组。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胫骨中白细胞介素1(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环加氧酶2(COX-2)3种细胞因子的蛋白表达,并运用ELISA技术测定血清中雌二醇(E2)、降钙素(CT)、骨钙素(BGP)、甲状旁腺激素(PTH)含量。结果大鼠造模后,胫骨IL-1、IL-6、COX-2蛋白表达显著增高,血清中CT、E2显著性降低,BGP、PTH显著性升高。运动配合服用左归丸可以对升高的IL-1、IL-6、COX-2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运动配合服用左归丸组与运动组相比IL-1β、IL-6有显著性差异,与左归丸组相比IL-1β、COX-2有显著性差异。与模型组相比,运动配合左归丸组CT、E2升高,BGP、PTH均降低,且运动配合左归丸组血清E2较左归丸组及运动组有显著性升高。结论运动配合左归丸可使去卵巢大鼠体内雌激素分泌增加,进而抑制骨质疏松偶联信号因子IL-1β、IL-6、COX-2分泌,间接地抑制骨吸收,调节骨吸收与骨形成的动态平衡,达到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温阳活血方对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大鼠肾脏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120只SD雄性大鼠,通过5/6肾切除建立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随机分为5组:(1)假手术组:予生理盐水10ml·kg-1·d-1灌胃;(2)模型组:予生理盐水10ml·kg-1·d-1灌胃;(3)中药组:予温阳活血方30g·kg-1·d-1灌胃;(4)西药组:科素亚33.3ml·kg-1·d-1灌胃;(5)中西药联合组:予温阳活血方+科素亚灌胃。分别在给药后4、8、12周,每组随机选取8只大鼠处死,检测肾功能指标和24h尿蛋白,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TGF-β1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给药12周后TGF-β1蛋白在肾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BUN、Scr、24h尿蛋白定量明显均明显升高(P<0.01,P<0.05);三个治疗组血BUN、Scr、24h尿蛋白定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免疫组化显示,治疗组均能显著减少TGF-β1在肾脏中的表达(P<0.01)。结论:温阳活血方可能是通过降低慢性肾衰竭大鼠的Scr、BUN和尿蛋白水平,抑制肾脏TGF-β1表达,从而延缓肾衰竭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通过调节基质Gla蛋白(matrix Gla protein,MGP)、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因子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大鼠血管钙化(vascular calcification,VC)的抑制作用,探讨补肾活血方抑制CKD大鼠VC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中药组,每组20只,模型组与中药组大鼠实验第1~4周给予250 mg·kg-1·d-1腺嘌呤混悬液灌胃及含1. 8%高磷饲料喂养,第5~8周腺嘌呤改为隔日灌胃。中药组同时按55 g·kg-1·d-1剂量给予补肾活血方灌胃治疗,每日1次。正常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给药8周后,HE染色观察肾组织变化,茜素红染色观察主动脉钙化结节情况,检测主动脉钙含量及ALP活性,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清钙(Ca2+)、磷(P3-)、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Western blot法检测主动脉α-平滑肌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蛋白的表达,Real-time PCR法检测主动脉MGP、BMP-7mRNA表达。结果:HE染色观察提示:中药组较模型组正常肾小球数目增多,肾小管扩张程度降低,炎性细胞数量下降,腺嘌呤结晶减少。茜素红染色观察提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主动脉出现钙化结节,广泛红色颗粒物沉着;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钙化结节减少。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主动脉钙含量及ALP活性升高,血P3-、Scr、BUN、i PTH水平升高,血Ca水平下降(P 0. 01),主动脉ALP蛋白表达明显升高、α-SMA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 0. 01),模型组主动脉MGP、BMP-7 mRNA表达下调(P 0. 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主动脉钙含量及ALP活性明显降低(P 0. 05),血P3-、Scr、BUN、i PTH水平均下降(P 0. 01,P 0. 05),血Ca2+水平升高(P 0. 01),中药组主动脉ALP蛋白表达降低、α-SMA蛋白表达升高(P 0. 01),且中药组MGP、BMP-7 mRNA表达上调(P 0. 01)。结论:补肾活血方能够改善CKD大鼠肾脏组织学、肾功能、改善钙磷代谢,上调MGP、BMP-7因子表达,这可能是其抑制CKD大鼠VC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NLRP3/caspase-1通路探讨丹参提取物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sPGN)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取48只大鼠建立MsPGN模型,随机分为4组:(1)模型组:不给予药物治疗;(2)丹参提取物组:每日给予丹参提取物(10 mL/kg)灌胃;(3)VX-765组:每日给予VX-765(NLRP3炎性小体抑制剂,50 mg/kg)腹腔注射;(4)丹参提取物+VX-765组:每日给予丹参提取物(10 mL/kg)灌胃,并给予VX-765(50 mg/kg)腹腔注射。另取12只大鼠设为假手术组。各组均持续给药28 d。末次给药结束24 h后,收集各组大鼠24 h尿液,检测24 h尿蛋白含量;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BUN、Scr、IL-1β、IL-18水平;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并根据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程度、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进行病理评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中NLRP3、caspase-1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出现肾小球体积变大、内部细胞数量增多,系膜细胞弥漫性增生、细胞基质增多,肾间质有炎性细胞浸润等肾组织病理损伤症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程度评分、肾小管-间质病理评分、24 h尿蛋白含量、血清BUN、Scr、IL-1β、IL-18、肾组织NLRP3及caspase-1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丹参提取物组、VX-765组、丹参提取物+VX-765组大鼠上述病理损伤症状减轻,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程度评分、肾小管-间质病理评分、24 h尿蛋白含量、血清BUN、Scr、IL-1β、IL-18、肾组织NLRP3及caspase-1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与丹参提取物组及VX-765组分别比较,丹参提取物+VX-765组大鼠上述病理损伤症状进一步减轻,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程度评分、肾小管-间质病理评分、24 h尿蛋白含量、血清BUN、Scr、IL-1β、IL-18、肾组织NLRP3及caspase-1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丹参提取物可以减轻MsPGN大鼠炎症反应及系膜增生性病变,保护大鼠肾组织,修复大鼠肾功能,可能通过下调NLRP3/caspase-1通路实现。  相似文献   

16.
肾炎康对大鼠系膜增生性肾炎白介素-6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中药肾炎康对大鼠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模型病理改变及尿和血中白介素6(IL-6)的影响。寻找肾炎康治疗MsPGN的机制。方法:采用大鼠慢性血清病性MsFGN模型,于造模第6周起,治疗组灌服肾炎康口服液3ml/d,模型组灌服等量自来水为对照,6周后观察MsPGN模型肾脏病理改变、24h尿蛋白定量(TP/24h),尿及血IL-6含量及肾功能。结果:病理组系膜细胞弥漫性增生、节段性加重,肾小管亦有明显病变,尿TP/24h、尿及血IL-6含量及BUN、Scr均显著高于正常大鼠(均P〈0.01);治疗组系膜增生比病理组轻,多为节段性增生,肾小管病变轻微,尿蛋白、尿及血IL-6、BUN及Scr虽亦高于正常大鼠(P〈0.05或P〈0.01),但显著低于病理组(P〈0.05或P〈0.01)。结论:肾炎康能降低MsPGN大鼠尿蛋白,降低尿及血中IL-6含量,改善肾功能,抑制系膜细胞增生。肾炎康治疗MsPGN机制可能与其抑制IL-6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7.
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模型的早期贫血机制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慢性马兜铃酸肾病(CAAN)大鼠模型的早期贫血机制。方法 将78只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1)关木通组(n=30):予关木通水煎剂灌胃连续用药8周;(2)正常对照组(n=24):予饮用水灌胃,连续用药8周;(3)5/6肾切除组(n=24):自由饮水。在第8、12、16周分别随机处死各组大鼠总数的1/3,留取尿、血和骨髓组织标本,分别作生化、ELISA、HE染色、免疫组化、电镜、红细胞生成素(EPO)定量等检查。结果 关木通组大鼠和5/6肾切除组大鼠BUN和Scr从第8周开始升高,但关木通组大鼠肾功能损伤进展迅速。关木通组大鼠第12周开始出现贫血,第16周贫血加重,与正常对照组和5/6肾切除组相比,P < 0.01。关木通组大鼠早期血清和骨髓组织TNF-α和IL-1β表达明显增多,与正常对照组和5/6肾切除组相比,P<0.01。随着病情进展血窦内皮损伤加重,骨髓组织CD34表达、微血管密度MVD和造血组织面积逐渐下降,与正常对照组和5/6肾切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各组大鼠血清EPO定量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CAAN大鼠模型血清和骨髓组织早期TNF-α和IL-1β表达明显增多,骨髓微血管损伤可能是其贫血发生早且较严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肾毒宁冲剂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肾组织TGF-β1和CTGF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肾毒宁冲剂对5/6肾切除慢性肾衰竭(CRF)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影响。方法:取雄性SD大鼠,通过Platt法5/6肾切除制作CRF模型,术后2周行大鼠断尾采血,测定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值,根据Scr随机分为模型组、尿毒清组及肾毒宁组,并设正常组和假手术组。饲养或治疗8周后处死大鼠,测定血Scr、BUN、Hb、RBC,用Real-time PCR法测定肾组织内TGF-β1及CTGF的表达。结果:肾毒宁组血Scr、BUN、Hb、RBC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肾毒宁冲剂对肾组织内TGF-β1、CTGF表达有较强的抑制作用(P〈0.05和P〈0.01),尿毒清冲剂作用次之,肾毒宁组与尿毒清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肾毒宁冲剂通过抑制肾组织TGF-β1、CTGF的表达,降低血清Scr、BUN含量,从而起到延缓CRF肾功能的恶化,改善肾脏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赖氨酸甲基转移酶SET8介导AKT信号通路在调控高磷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s)钙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1)选取雄性SD大鼠进行体内实验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慢性肾衰竭血管钙化组。取胸主动脉,采用von Kossa染色检测钙化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SET8和Caspase-3表达情况。(2)体外实验进行原代VSMCs培养,将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高磷组(10 mmol/L β-甘油磷酸)。采用邻甲酚酞络合酮比色法及茜素红染色检测细胞钙化情况;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SET8、AKT和Caspase-3的表达。(3)为进一步验证SET8在VSMCs凋亡中的作用,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分3组:SET8-短发夹RNA(shRNA)组、空质粒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邻甲酚酞络合酮比色法及茜素红染色检测细胞钙化情况;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SET8、AKT、Caspase-3的表达。结果 (1)体内实验中,慢性肾衰竭血管钙化组的血管钙盐沉积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提示,与假手术组相比,血管钙化组SET8表达明显降低,Caspase-3表达明显升高(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管组织SET8表达水平与钙含量、Caspase-3表达呈负相关(r=-0.948,P<0.01;r=-0.961,P<0.01)。(2)体外实验中,高磷组钙盐沉积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高磷组VSMCs的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RT-PCR和Western印迹显示,与正常组相比,高磷组SET8和AKT的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Caspase-3的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均P<0.05)。(3)干扰SET8基因表达后,VSMCs钙化及凋亡率明显增加,AKT的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Caspase-3的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均P<0.05)。结论 SET8可以抑制血管钙化,其机制之一可能为通过促进AKT活化,抑制Caspase-3的表达,从而抑制VSMCs凋亡,进而参与调控高磷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小管间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DN模型组(DN)、DN模型+辛伐他汀治疗组(DS)三组。利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DN大鼠模型;模型建立后,第4周、8周、12周,记录大鼠体重、检测血糖、测量24 h尿蛋白定量;12周末处死大鼠,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胆固醇(TC);取大鼠肾组织行HE染色,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管间质中CTGF及β-catenin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肾组织中CTGF及β-catenin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实验12周末,与DN模型组比较,DS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Scr、BUN显著降低(P<0.05);肾组织病理改变减轻,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均显示,肾小管间质CTGF、β-catenin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同时下调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CTGF及β-catenin的表达,降低蛋白尿,保护肾脏功能。提示辛伐他汀可能通过调节CTGF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表达,发挥其延缓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