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和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ACS患者26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MHR水平分为低MHR组135例、高MHR组134例,按GRACE评分分为低危组91例、中危组90例、高危组88例。所有患者出院后接受6个月随访,并依据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非MACE组239例和MACE组30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GRACE评分及MHR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MACE的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MHR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GRACE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De Long检验评估MHR、GRACE评分单独或联合应用对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高MHR组的MACE发生率高于低MH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GRACE评分越高,MACE发生率越高; MACE组的MHR水平、GRACE评分高于非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MHR、高GRACE评分是ACS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 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MHR与GRACE评分呈正相关(r=0.236,P 0.05); ROC曲线分析显示,单独MHR、GRACE评分及两者联合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5、0.768、0.861,灵敏度分别为76.76%、80.02%、86.74%,特异度分别为65.74%、72.56%、84.68%; MHR联合GRACE评分的预测效能优于单独MHR、GRAC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HR、GRACE评分均为ACS患者MACE的独立影响因素,二者联合应用对ACS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效能优于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时的氨基端前脑钠肽(NT-proBNP)变化,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104例AMI患者,于入院时即测定NT-proBNP并记录患者的心电图变化、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及治疗情况等。根据心电图变化分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分析发生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患者入院时的NT-proBNP水平。结果在所有患者中,NT-proBNP值随着Killip分级的增加而升高,NT-proBNP值和Killip分级的关系呈正相关(r=0.522,P<0.01)。在相同的Killip分级中,STEMI组和NSTEMI组NT-proBNP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所有104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患者NT-proBNP值明显高于无心血管不良事件组患者(P<0.01);使用NT-proBNP水平来预判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ROC曲线下面积为0.851,选取界值327.40pg/ml,判断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敏感性为94%,特异性为55%;选取界值5621.00pg/ml,判断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敏感性为37%,特异性为96%。结论 AMI发病初期的NT-proBNP值可预测AMI患者的短期预后,且不受心肌梗死的类型的影响;NT-proBNP值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调查和收集其相关资料,参照心血管不良事件判断标准,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26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确定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患者中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26例(13. 00%),其中血流动力异常10例(38. 46%),组织灌注不足9例(34. 62%),不良预后结局7例(26. 92%)。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房颤史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针对影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应高度警惕,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分为对照组83例(未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与观察组55例(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两组入院后查阅病例资料,记录并统计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CK、Hb、UA、BNP、SBP、DBP、Scr、TC、TG及LDL-C水平,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针对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结果单因素结果表明,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因素与性别、糖尿病、吸烟、TC、TG、LDL-C水平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因素与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CK、Hb、UA、BNP、SBP、DBP、Scr水平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因素与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症、CK、Hb、UA、BNP及Scr水平有关。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且影响因素较多,应根据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降低其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oluble growth stimulating expression gene 2 protein,sST2)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对预测急性中重度一氧化碳中毒(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ACOP)心肌损伤患者发生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急诊病房及EICU收治的ACOP合并心肌损伤的患者,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入院时查血常规计算NLR,入院时、入院3 d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sST2(T0sST2、T3dsST2)。根据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分为事件组和无事件组,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sST2、NLR、sST2联合NLR对预测ACOP心肌损伤患者发生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价值。结果 255例ACOP心肌损伤患者纳入最终分析,事件组29例,发生率11.37%。事件组NLR为(13.38±4.33),无事件组NLR为(9.57±4.22),事件组T3dsST2(61.59±22.67)ng/mL,无事件组T3dsST2(40.52±13.1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事件组T0sST2(265.34±89.95)ng/mL,无事件组T0sST2(242.43±93.09)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3)。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NLR(OR=1.270,95%CI:1.125~1.434,P<0.01)、T3dsST2(OR=1.082,95%CI:1.052~1.114,P<0.01)是ACOP心肌损伤患者发生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T3dsST2的最佳截断值为44.5 ng/mL,NLR的最佳截断值为12.08,联合应用T3dsST2和NLR预测ACOP心肌损伤患者发生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敏感度为79.3%,特异度为82.7%,曲线下面积为0.857,约登指数为0.620。结论 T3dsST2和NLR是ACOP心肌损伤患者发生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应用T3dsST2和NLR对ACOP心肌损伤患者发生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以T3dsST2为44.5 ng/mL、NLR为12.08为界值,可以作为临床预测ACOP心肌损伤患者发生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GRACE)评分、心肌梗死溶栓疗法(the 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危险评分及血清B型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对急诊胸痛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36例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患者基线水平GRACE、TIMI评分,检测血清BNP并进行30 d随访.应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确定急性胸痛患者急诊入院、30 d死亡、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及其他心血管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计算GRACE评分、TIMI评分及血清BNP预测相关不良心血管事件ROC曲线下面积.结果 536例患者年龄(55.7±12.7)岁,急诊入院31 9例(59.5%),30 d死亡45例(8.4%);与TIMI评分和血清BNP比较,GRACE评分可独立预测患者急诊入院(OR:1.02,95%CI:1.010~1.030,P=0.010)、30 d死亡(OR:1.05,95%CI:1.040~1.070,P=0.001)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OR:1.02,95%CI:1.010~1.030,P=0.000)的风险;GRACE评分的急诊入院(AUC:0.873,95%CI:0.843~0.903)、30 d死亡(AUC:0.654,95%CI:0.573-0.736)、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AUC:0.746,95%CI:0.705 ~0.787)及其他心血管不良预后(AUC:0.651,95%CI:0.577~0.725)的ROC预测曲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与TIMI评分和血清BNP相比,GRACE评分可更有效判断急性胸痛患者急诊入院、30 d死亡、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及其他心血管不良预后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内皮素(ET)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郑州市中医院2018年8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入院第2天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4 ml,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ET水平。患者出院后连续随访3个月,将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n=36),未发生者纳入预后良好组(n=84)。比较两组血清ET水平、Gensini评分,分析血清ET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评估血清ET水平对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效能。结果预后良好组血清ET水平、Gensini评分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检验显示,血清ET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673,P<0.001);绘制ROC曲线图结果显示,血清ET水平预测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62。结论血清ET高表达会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临床可根据ET水平预测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继而指导对患者的后续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血清钙卫蛋白(S100)检测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住院治疗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为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组(40例)及非心血管不良事件组(60例)。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血清S100蛋白、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肌钙蛋白I(cTnI)水平情况及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检测,观察并记录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及随访期间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心血管不良事件患者及非心血管不良事件患者的血清S100蛋白、CK-MB、cTnI及H-FABP水平。结果心血管不良事件组血清S100蛋白、CK-MB、cTnI及H-FABP水平均高于非心血管不良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血清S100蛋白、H-FABP、CK-MB、cTnI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S100蛋白水平与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有着一定相关性,患者血清S100蛋白水平越高预示着患者不良心血管发生风险越高,预后情况不佳,该指标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预后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重构及近期心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将入院后12 h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125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发病8 h内梗死相关血管(IRA)开通的患者纳入A组(n=73),未开通者纳入B组(n=52),检测两组患者入院24 h后的血浆hFABP水平,并分析其与入院后10 d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量指数(LVEDVI)的相关性,记录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A组的血浆h-FABP水平低于B组(P0.05);两组的血浆hFAB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与LVEDVI呈正相关(P0.05);A组随访6个月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血浆h-FABP与AMI患者左室重构及近期心功能改变具有一定相关性,早期开通IRA有利于降低血浆h-FABP水平,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邱杰 《护士进修杂志》2023,(9):827-829+833
目的 探讨出血风险评分(CRUSADE)和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GRACE)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拟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老年ACS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ACS常规护理,观察组在ACS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CRUSADE和GRACE评分,结合评分结果实施分级干预。比较2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出血事件、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s)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MACEs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CRUSADE和GRACE风险评分指导下对择期PCI术老年ACS高危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提高其治疗效果,减少心血管事件和出血事件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风险评分、B型利钠肽(BNP)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40例老年ACS患者入院24 h内血浆BNP水平,并进行GRACE风险评分,入院后1周内行冠脉造影评估冠脉病变。随访3个月,观察因心血管事件的再次住院率,分析BNP水平、GRACE评分与冠脉病变程度及再次住院率的相互关系。结果随着GRACE评分的升高,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程度呈加重趋势,这与3个月内因心血管事件再次住院率增加有关。BNP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程度及3个月内因心血管事件再次住院均相关。结论 GRACE风险评分和BNP均可作为老年ACS患者风险分层及短期预后的临床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联合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GRACE)评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治疗后发生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18年9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就诊于河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行直接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275例。根据PCI术后是否发生院内MACE(包括全因死亡、心源性休克、院内再次血运重建、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骤停),分为MACE组(35例)和非MACE组(240例)。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分析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院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NLR、GRACE评分及二者联合对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院内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MACE组年龄、GRACE评分、CRUSADE评分及NLR均高于非MACE组,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低于非MACE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GRACE评分、NLR是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院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提示,GRACE评分、NLR对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院内MACE有一定预测能力,但两者联合的曲线下面积更大,可更好地预测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是否发生院内MACE。结论 GRACE评分、NLR是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院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联合对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院内MACE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对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院内预后的预测作用。  方法  连续纳入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住院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645例, 测定其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并记录其发生院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情况。院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定义: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新发非致死性卒中(缺血性及出血性)、非计划再次血管重建。分析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与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相关性。  结果  645例患者中共有68例(10.54%)发生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 发生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者[41.42(28.73, 57.07)ng/L比35.66(22.84, 48.22)ng/L, P=0.00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管紧张素Ⅱ为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018, 95% CI:1.004~1.032, P=0.012)。  结论  血浆血管张素Ⅱ水平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院内不良预后相关, 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2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给予延伸护理,随访2年,比较两组二级干预行为、健康知识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半年、1年、2年二级预防行为、心脏康复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源性病死率、全因病死率、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急性脑卒中、AMI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伸护理能有效降低AMI患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的血清尿酸(UA)及B型钠尿肽(BNP)水平与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的相关性及对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未行手术治疗的ACS患者291例,入院后立即测定其血清尿酸及BNP水平,根据GRACE评分将患者分为高危组95例、中危组121例和低危组75例,随访发病6个月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分析UA、BNP水平与GRACE评分间的相关性及三者对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高危组UA及BNP高于中危组及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BNP均与GRACE评分呈线性正相关。结论非手术治疗的ACS患者血清UA及BNP水平与GRACE评分呈正相关;血清UA、BNP水平及GRACE评分可有效预测MACE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符合条件的135例患者按结局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进行分段SOFA评分,就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院即刻累计、入院48 h累计SOFA评分及两者之差在两组间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值0.01);其中心血管和神经系统评分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值0.05)。结论:SOFA评分结果与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存在相关性,动态应用可为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来我院治疗的24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84例,对照组15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左心房结构和功能情况以及治疗期间的用药情况,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合理对策。结果观察组平均年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存在糖尿病、高血脂症病史的患者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肌酸激酶(CK)、尿酸(UA)、肌酐(SCr)、尿素氮(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应用利尿剂治疗的患者达到92.8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3.71%,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较大、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容易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同时患者的CK,UA,SCr,BNP水平较高,左心房结构和LAC,LAAEF指标较高,治疗期间应用利尿剂多、糖尿病、高血脂症对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产生影响,需要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即刻白细胞计数(WBC)对院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179例,按急诊PCI前WBC水平分为2组:≤10×109/L为A组(n=69),>10×109/L为B组(n=110)。观察患者入院24 h内相关实验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9):3653-3654
观察超声引导下股神经置管用于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将我院2016年3~6月的48例老年TK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自控镇痛泵,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股神经置管。观察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疼痛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分别为术后4h(1.29±0.67)分、术后12h(2.62±1.38)分、术后48h(1.57±0.96)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8.3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超声引导下股神经置管能够明显缓解术后疼痛,减轻患者痛苦,且安全性较高,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QT离散度 (QTd)及V1导联P波终末电势 (PTFv1)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比较 4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 34例非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QTd ,QTc离散度 (QTcd) ,PTFv1及左室射血分数 (EF)。结果 :老年组患者的QTd及QTcd显著高于非老年组患者 (P <0 0 1) ;而老年组的PTFv1,EF值比非老年组显著下降 (P <0 0 1)。结论 :QTd ,QTcd ,PTFv1,EF可作为确定危险分层和预测特发心脏事件的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