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WWOX、p53及Bcl-xl基因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高分化鳞癌、28例中分化鳞癌、14例低分化鳞癌及52例癌旁正常组织中WWOX、p53及Bcl-xl基因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WW0X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降低,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WWOX的表达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肿瘤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P〈0.05),在低分化鳞癌中的表达低于高、中分化鳞癌。p53(突变型)基因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二者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达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肿瘤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P〈0.05),以上两种基因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Bcl-xl基因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其表达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P〉0.05)。WWOX基因与p53基因及Bcl-xl基因的表达均呈负相关。结论 WWOX在食管鳞癌组织呈低表达,p53(突变型)及Bcl-xl基因在食管鳞癌组织呈高表达。三基因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PTEN、p21基因在哈萨克族食管癌中的表达。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PTEN、p21基因在48例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及远端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肿瘤分化、TNM分期、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PTEN基因在癌组织和远端无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45.8%,癌组织高于远端无癌组织(χ2=8.537,P<0.05);p21基因在癌组织和远端无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95.8%、9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4,P>0.05)。PTEN和p21表达与食管癌分化程度、不同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结论PTEN、p21基因可能均不是哈萨克族食管癌的主要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p5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水平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二步法)检测220例肺癌组织中p53和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 p53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6%和47.2%。p53和VEGF的表达水平与肺癌患者年龄、性别和组织学类型无相关性,P〉0.05,与淋巴结转移、浸润和pTNM分期有关,P〈0.05(P值分别为0.028、0.003和0.014),p53与原发肿瘤大小和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P〈0.05(P值分别为0.004和0.034),VEGF则与原发肿瘤大小和癌细胞分化程度无关,P〉0.05(P值分别为0.798和0.686)。结论 p53和VEGF参与了肺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可以作为肺癌生物学水平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urvivin的表达在食管鳞癌(ES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p53、Bcl-2蛋白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urvivin、p53和Bcl-2蛋白在50例ESC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结果:50例ESC组织中survivin表达阳性率为80.0%,其表达与癌组织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20例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中survivin低表达,阳性率为5.0%(P〈0.01)。癌组织中p53和Bcl-2蛋白表达与survivin显著相关(P〈0.05)。结论:survivin在食管癌组织中异常表达,有望成为食管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抑癌基因p53的失活和凋亡相关基因Bcl-2的表达上调与survivin基因的表达可能在食管癌癌变中起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VEGF-C)和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VEGF-C和HGF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VEGF-C蛋白在不同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TNM分期的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有淋巴结转移者的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HGF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且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C与HGF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VEGF-C及HGF蛋白表达与食管癌的侵袭、转移关系密切,两者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p21WAF1、P53与PC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p21WAF1、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HE染色鉴定乳腺癌的形态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21WAF1、P53及PCNA在30例乳腺癌组织与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HE染色可见,与正常的乳腺组织相比,乳腺癌组织结构及细胞形态有明显的异型。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21WAF1、P53及PC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67%、63.33%与70.00%。p21WAF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无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与组织分级无显著相关(P〉0.05)。p53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与肿瘤组织分级无关(P〉0.05)。PCNA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均显著相关(P〈0.05)。结论p21WAF1、P53及PCNA蛋白的表达变化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冉冬梅 《中国基层医药》2014,(12):1782-1784
目的探讨卵巢癌组织中Pokemon蛋白和p53蛋白表达,明确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选取52例卵巢癌组织作为观察组,60例卵巢良性病变组织作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测定两组组织中Pokemon蛋白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中Pokemon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9.2%(36/52)和11.7%(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4,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中p5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8.8%(41/52)和15.0%(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1,P〈0.01)。Pokemon蛋白表达与卵巢癌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χ2=9.16,P〈0.05)、临床分期(χ2=5.86,P〈0.05)、淋巴结是否转移(χ2=32.28,P〈0.01)和是否复发(χ2=27.08,P〈0.01)均有显著的关系,与肿瘤分化程度(χ2=0.82,P〉0.05)无明显关系。p53蛋白表达与卵巢癌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χ2=8.24,P〈0.05)、临床分期(χ2=9.24,P〈0.05)、淋巴结是否转移(χ2=19.62,P〈0.01)和是否复发(χ2=21.16,P〈0.01)均有显著的关系,与肿瘤分化程度(χ2=0.77,P〉0.05)无明显关系。经相关性分析,Pokemon蛋白和p53蛋白阳性表达有明显正相关关系(r=0.297,P〈0.05)。结论Pokemon蛋白和p53蛋白与卵巢癌的诊断、病变程度和预后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异黏蛋白(MTDH)和p53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8例食管鳞癌患者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25例上皮内瘤变和25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MTDH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MTDH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4%和72%(P<0.01),MTDH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上皮内瘤变、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亦逐渐升高,分别为4%、48%、58%(P<0.01)。P53蛋白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分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食管癌患者P53蛋白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65%、47%),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DH和P53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浸润深度无关。结论 MTDH和P53蛋白的过度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食管癌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作为预测食管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COX-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检测87例胃癌组织COX-2与VEGF-C mRNA的表达。结果:所测87例胃癌组织中,COX-2及VEGF-C mRNA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2.07%(54/87)和60.92%(53/87)。COX-2及VEGF-C mRNA表达与肿瘤浸润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性别和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COX-2及VEGF-C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程度、TNM分期、淋巴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53蛋白、Ki67在慢性胃炎和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对58例胃癌,20例胃炎,进行了p53蛋白和Ki67的检测。结果①胃癌组织中p53蛋白、Ki6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03%(18/58)、70.69%(41/58),均显著高于胃炎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2,P=0.005)。②在胃癌组织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的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组织学分化程度无关(P>0.05);胃癌中Ki67的表达阳性率与胃癌的临床分期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与组织学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③p53蛋白和Ki67共同阳性者14例,共同阴性者14例,相关性分析显示,二者之间呈正相关(r=0.372,P=0.004)。结论 p53蛋白和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明显升高,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P53蛋白、Ki67在食管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5例食管癌,13例食管炎组织中P53蛋白和Ki67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及病理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P53蛋白、Ki67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食管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6,P=0.001)。在食管癌组织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临床分期、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化程度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Ki67的阳性表达率仅与食管癌的临床分期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与组织学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食管癌组织中P53蛋白和Ki67的表达密切相关(P=0.006)。结论 P53蛋白和Ki67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二者协作检测对判断食管癌恶性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徐斌  陶钧  王晓寅  张辉  昝大鸣  刘正泉 《河北医药》2010,32(22):3130-3131
目的 探讨金属硫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胃腺癌、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利用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94例消化管癌组织中金属硫蛋白(MT)表达率.结果 MT在消化管癌总阳性率为58.76%(114/194).在食管癌、胃癌、肠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75.00%(24/32),52.27%(46/88),59.46%(44/74).癌组织浸润深和淋巴结转移者,MT阳性率高于浸润浅组和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 MT表达与癌组织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检测癌组织中MT阳性表达率可以为制定化学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COX-2)和P5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表达情况,探讨其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NSCLC组织(40例)和癌旁组织(40例)中COX-2及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COX-2及P53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COX-2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类型、分化程度、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在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鳞癌,且随着肿瘤分化程度越低、肿瘤体积增大、分期越高及淋巴结转移增多,COX-2表达阳性率越高。P53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随着肿瘤淋巴结转移增多,P53蛋白表达阳性率越高。P53的表达与COX-2正相关,P〈0.01。结论COX-2及P53蛋白在NSCLC组织中呈高表达,它们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助于判断NSCLC的发展、淋巴结转移及其预后。  相似文献   

14.
癌蛋白HER2在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癌蛋白HER2在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直肠癌组织中HER2蛋白的表达。结果本组36例直肠癌患者中有11例表达HER2蛋白(30.6%),当肿瘤浸润至肠壁外或发生淋巴结或肝脏转移时,其HER2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或浸润深度未及浆膜层的直肠癌(P〈0.05)。晚期直肠癌HER2蛋白阳性率较早期直肠癌为高(P〈0.05),而HER2蛋白表达与肿瘤部位、大小及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以及患者性别、年龄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HER2在直肠癌侵袭性生长或转移中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预测直肠癌预后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PTEN在食管鳞癌组织当中的表达,探讨其与食管鳞癌发生的联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食管鳞癌组织、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中PTEN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PTEN在正常食管黏膜和食管癌中阳性率分别为96.4%,65.5%。PTEN表达与食管癌的分化程度高低、浸润深度、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关系密切(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P〉0.05)。结论 PTEN蛋白异常表达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沈鸿彬  穆芳  郑发著  张利  王雷 《河北医药》2011,33(10):1459-1461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PCNA及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6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食管正常组织中PCNA及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并检测食管癌组织中PCNA及突变型P53蛋白表达与不同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分析食管癌组织中PCNA与突变型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FCM方法检测6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食管正常组织细胞增殖情况。结果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到食管癌组织中PCNA与突变型P5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食管组织(P〈0.05)。食管癌组织中PCNA与突变型P53蛋白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细胞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癌浸润深度有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及年龄无关(P〉0.05)。食管癌组织中PCNA与突变型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性。结论 PCNA与突变型P53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与发展,PCNA与突变型P53蛋白高表达的食管癌恶性度高,联合检测PCNA与突变型P53蛋白可以为食管癌诊断及判断恶性度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食管癌中转录因子Snail及黏附因子E-cadherin的表达,并探讨与食管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8例食管癌组织和40例癌旁组织中Snail,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在不同分化程度的食管癌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食管癌组织Snail阳性率(82.4%)显著高于癌旁组织(42.5%)(p<0.05),Snail的表达与食管癌不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食管癌组织E-cadherin的阳性率(36.7%)显著低于癌旁组织(87.5%)(p<0.05),E-cadherin的表达与食管癌不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食管癌组织中Snail与E-cadhrin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Snail蛋白高表达与E-cadherin蛋白低表达可能参与食管癌浸润转移的发生,并且联合检测可作为其重要生物学标志,有助于食管癌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53和Ki67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彭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68例作为胃癌组;另选取同期彭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胃炎患者66例作为胃炎组。观察两组患者p53和Ki67蛋白表达情况,按不同病理特征将胃癌患者分组并比较p53和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患者p53蛋白和Ki67蛋白阳性率高于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临床分期Ⅰ+Ⅱ期患者p53和Ki67蛋白阳性率低于临床分期Ⅲ+Ⅳ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浆膜下浸润患者p53和Ki67蛋白阳性率低于侵及浆膜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p53蛋白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Ki67蛋白阳性率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按分化程度情况分组,两组患者p53和Ki67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53和Ki67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率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癌行D2根治术时,第12组淋巴结的转移情况,为合理地选择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依据。方法对我治疗组229例胃癌患者行根治性胃癌淋巴结清扫D2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肿瘤的浸润深度、病理分化程度及大小,与第12组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12a、12b、12p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0.9%、0.9%、3.5%,其中12a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肿瘤浸透浆膜与浆膜未受浸润的第12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0.0%和4.3%,浸透浆膜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升高(P〈0.05);低分化、高-中分化胃癌第12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0.5%和6.0%,病理低分化肿瘤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升高(P〈0.05)。肿瘤直径≤5cm及〉5cm者第12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8.3%和20.3%,肿瘤直径〉5cm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 12组淋巴结的转移和胃癌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肿瘤大小有关,胃癌行D2根治术中必须清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16蛋白在舌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3例舌癌、20例舌良性疾病标本、14例正常舌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16蛋白在舌癌组织中的阳性率(23.3%)显著低于舌良性疾病和癌前病变标本及正常舌组织的阳性率(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26例患者中,p16蛋白阳性率(7.7%)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17例患者中p16蛋白阳性率(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分化舌癌p16蛋白阳性率(0)低于高/中分化舌癌(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16蛋白在舌癌的癌变及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p16蛋白的表达情况可望为舌癌临床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提供重要的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