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古方中黄芪的配伍应用看,由于配伍不同药物,作用及应用赤各异如补气健脾,升阳,补气生血,生津,补气活血,止血,益气止汗助汗补气利水,固精缩泉,健脾止泻,通便,补气安胎,保产,补气托疮,生肌等,作用甚广,且很多是相反的“双向”作用,说明黄芪的不同配伍作用,在人体功能调节等方面具有广泛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临床上常用的黄芪药对来论述黄芪的补气健脾、升阳,补气生血、生津,补气活血、止血,益气止汗、助汗,补气利水,补气托疮、生肌,安胎等作用,期冀对同道临证用药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黄芪,味甘,性温,归脾,肺经。是补气的要药。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利水退肿之功,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其在不同的方剂中与不同的药物配伍而发挥不同的作用。现以部分方剂为例,浅述黄芪的配伍作用。1黄芪与当归尾、赤芍、桃仁、红花、川芎、地龙相配组成“补阳还五  相似文献   

4.
黄芪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探讨了中药黄芪在临床中的应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芪具有强心、扩张血管、增强机体免疫力、抗衰老、利尿、降压、抗菌等作用。生用偏于走表,能固表止汗、托里排脓、利水、消肿;炙用偏于走里,能补中益气、补气生血。本品配伍补益药,以益气补虚,配伍祛邪药物,以扶正祛邪固本。临床中根据病症不同,灵活应用,用量取效。  相似文献   

5.
《傅青主女科》治疗妇人诸疾组方严谨、用药精妙,颇受妇科医家推崇。本文整理黄芪在《傅青主女科》中全篇的应用,发现黄芪常用于治疗妇人月经病、不孕病、妊娠病以及产后病,常配伍补气药,补中益气;配伍滋阴药,补气生血;配伍祛湿药,健脾利水;配伍解表药,升阳安脏。分析黄芪主要功用是:补气、祛湿、升阳。黄芪不仅在功效和配伍应用上十分精妙,而且在不同剂量和炮制使用也有所差别。黄芪为补益之品,药效平和,但剂量使用各有不同,归纳黄芪剂量使用以一两为主,三钱、五钱、二两为辅,分析黄芪重投急症、平剂补气、轻剂补脾应用悬殊的特点。黄芪在炮制方法选择上,除未点明炮制方法特例外,其他皆为生黄芪入药,结合妇人体质特性,阐述黄芪生用泻妇人阴火的特色。黄芪在治疗妇人诸疾具有一定的诊疗特色和临床指导意义,值得学习和深究。  相似文献   

6.
黄芪味甘,性温,为常用补气药,有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的功效。姜春华老师在介绍黄芪的临床配伍应用时曾说:“黄芪不仅常与补养药同用以益气补虚,且常与祛邪药同用以扶正祛邪。在益气补虚方面:如配人参或党参,则大补元气;配附子,则补气助阳;配当归,则补气生血;配白术,则益气健脾;配参、术、升、柴等,则补中益气,治中气下陷,内脏下垂。在扶正祛邪方面:如配白术、防风为玉屏风散,可固表止汗,治卫虚自汗;配当归、穿山甲等如透脓散,可托毒生肌,治气虚痈疮难愈;配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可补气活血通络,用治中风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黄芪及白术临床配伍机制及应用效果。方法:将白术与黄芪配伍应用于23例患者,采取辨证施治法对其实施定向治疗方案,观察两类药物不同配伍形式所达到的治疗效果,并结合实际病案阐述白术与黄芪药物联用的机制。结果:黄芪与白术配伍,能够有效达到健脾补气、益卫固表、利水消肿的药理作用。所有患者经过治疗,整体治愈率达95.65%,治疗效果显著。结论:黄芪同白术配伍机制灵活,具有广泛的应用特征,将其应用于临床范畴,可有效实现患者治愈目的,为临床用药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 ,喜用生黄芪入汤剂 ,且多作主药 ,其用量与当今法定剂量相近。是书有关黄芪的“生用熟用”说、“发汗止汗”说及“配伍知母”说 ,颇有新意。张氏论述黄芪的主要作用有补气升气、补气生血、益气固表、保摄气血、温补肺阳、补气固崩、补气益阴、祛风驱邪、利水消肿。  相似文献   

9.
黄芪在临床中的配伍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之功。临床上经过巧妙配伍可发挥多种作用。  相似文献   

10.
白术为补气健脾燥湿之要药,临床上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脾虚内湿之证,已为医者所熟知,但对其治疗痹症尚缺乏全面的认识。故则通过对古今有关白术治疗痹症的配伍应用及论述进行梳理研究,以探讨其配伍作用和机理。认为白术治痹主要具有健脾和中燥湿、补气行气利湿、补气和胃生津、补气行气活血、补气养血除痹等方面的特点,而补虚扶正以驱邪外出为其作用机理,临床治痹可通过合理配伍白术以增强疗效,扩大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董开全 《光明中医》2005,20(3):18-19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味甘 ,性微温。归脾、肺二经。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临证配伍可治疗多种疾病。1 补气健脾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而致的短气倦怠、食少懒言者。用黄芪补气健脾、补中益气、常与大补元气之人参同用 ,如参芪膏 ;或与健脾益气的白术同伍 ,如芪术膏 ,以治气虚衰弱证。若中焦虚寒而致面黄食少、里急腹痛者 ,则与温中补虚 ,柔肝缓痛之桂枝、白芍、饴糖、炙甘草合用 ,如《金匮要略》黄芪建中汤。2 补气升阳用于中气下陷 ,清阳不升而致阴挺、脱肛、久泻久痢者。重用黄芪补气升阳举陷 ,与党参、白术、升麻、柴…  相似文献   

12.
黄芪与人参配伍若干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胜  贾波 《国医论坛》2004,19(3):19-20
黄芪、人参皆有补气健脾之功,临床上二者常配伍应用。对这组药对的认识,历代医家有不少论述。《本经逢源》谓黄芪“同人参则益气”,《本草品汇精要》则谓黄芪“合人参、甘草,退劳役发热”。笔者从文献整理出发,对二者配伍应用时存在的某些问题作如下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黄芪与白术的配伍机制及临床应用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黄芪与白术配伍机制及临床意义,突出配伍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方法:黄芪与白术均为临床常用中药,基于药对配伍的原则、药对配伍组合特点及现代研究认识,通过研究历代及近现代文献,对黄芪与白术配伍组成的现代科学内涵及其临床运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进一步正确理解黄芪与白术合用的临床运用及机制.结果:黄芪与白术配伍主要运用于补气健脾、利水消肿、益卫固表3个方面.结论:黄芪与白术的配伍机制灵活,临床运用广泛,为临床用药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黄芪在治疗抑郁症中的应用。方法:结合抑郁症病机特点,通过文献分析,总结其配伍应用规律。结果:黄芪在治疗抑郁症中有养心通血脉、益气开郁;益肺助宣肃、固表解郁;护肝利疏泄、和中解郁;健脾助运化、升阳解郁;益肾助气化、利水解郁之功,随证配伍,开郁行滞。其抗抑郁机制主要涉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免疫功能、细胞因子及神经细胞等的调节。结论:对其配伍应用及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将为补气中药治疗抑郁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陶雯  赵新勇  刘敏 《中医药学刊》2010,(11):2445-2446
通过查阅分析《中医病证小方辞典》中有关记载白术的方剂,发现诸方多着重于应用其补气健脾之功效,通过配伍化痰、清热、理气、温里、化湿、祛风湿等药物,针对不同病证发挥其健脾和中,燥湿止泻,利水消肿,祛风除湿,安胎等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56例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观察补气健脾 ,养心安神类中药配伍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 :采用归脾汤加减 (白术、党参、黄芪、当归、茯神、远志、炒菖蒲、炒枣仁、琥珀粉等 )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结果 :总有效率为 91 .1 1 %。提示本方有补气健脾 ,养心安神 ,健脑益智之功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概述近年来有关黄芪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应用及其剂量范围,分析其临床变证应用特点和证型量效关系。方法:分别从黄芪治疗放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有效率、黄芪的临床用量和黄芪参与治疗的主要证型3方面进行分析。结果:黄芪治疗放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有效率多达90%以上,常用剂量为30g,所涉及的功效主要有气血双补、健脾补肾、益气健脾、补肾填精、益气养阴、消癥益气固本。结论:黄芪在治疗放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时发挥了补气升阳、补气摄血、补气行滞、祛瘀散结、益气固表、补气益阴、利水消肿、温里散寒等作用。  相似文献   

18.
黄芪配山药黄芪补益脾气。山药益脾气、养脾阴、固精。二药合用,补不滞气,养不腻滞,共奏益脾气养脾阴之功。治疗经验:施今墨先生善用二药配伍,治疗糖尿病,可以较好地改善症状,降低血糖。在治疗溃疡病时,辨证选用二药,有补气止血作用。二药合伍健脾益气,兼护其阴,增强健脾之功。  相似文献   

19.
王小龙  亓咏梅  席永宽 《中成药》2020,(5):1351-1356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丹参配伍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 借助TCMISS、BATMAN-TCM、Microsoft Excel,以糖尿病肾病相关中药处方为研究对象,对糖尿病肾病的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黄芪、丹参、茯苓、山药、益母草为黄芪-丹参配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高频药物,以补气药与活血调经药为主.KEGG信号通路主要涉及嘌呤代谢、钙信号途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炎症免疫介质、以及线粒体凋亡途径等.结论 黄芪-丹参为核心的药物组合体现了补气健脾、滋阴生津、利水渗湿、活血化瘀的治则治法.其作用机制可能调节钙信号途径进而影响线粒体凋亡,同时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以及炎症免疫介质的表达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降脂方治疗高脂血症1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智琴  闫肃 《陕西中医》2003,24(8):711-712
目的 :探讨补气、化痰、活血类中药配伍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 :应用自拟中药降脂方 (党参、炙黄芪、茯苓、泽泻、丹参、三七、半夏等 )治疗高脂血症 1 48例。结果 :总有效率 93 %。提示 :本方具有益气健脾 ,除湿化痰 ,活血化瘀 ,降脂调脂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