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对比椎间盘镜下微创椎管减压手术与半椎板切除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评价微创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0年3月至2012年4月收治62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38例采用传统半椎板切除术治疗(A组),24例采用微创减压、经椎间孔融合手术(TLIF)治疗(B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C型臂X线机照射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并分别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标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和X线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2组术前一般资料、VAS和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时间多于A组(P<0.05),而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B组明显低于A组(P<0.05),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日B组明显短于A组(P<0.05)。术后临床疗效评价,A组术后优良率71%,B组术后优良率83%,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d时VAS评分B组优于A组(P<0.05),而其他时间相比2组VAS评分与ODI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X线评价融合率2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微创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同样可以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结果,并且在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方面优于传统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2.
罗琨  袁凌  丁巧俊 《安徽医药》2018,22(8):1617-1620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在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54例因腰椎滑脱或腰椎管狭窄症接受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手术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护理模式,对照组则采取传统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当天和术后出院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和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3.52 ±0.82)d早于对照组(4.31 ±0.97)d,腰腿痛功能障碍改善程度[(2.04±1.10)比(1.93±0.90)分]、生活自理能力[(71.20±8.81)比(66.03 ±7.49)分]和针对此次住院治疗的总体满意度[(79.20±4.56)比(76.34 ±5.44)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在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能更好地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手术治疗伴有腰椎不稳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伴有腰椎不稳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36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患者采用全椎板减压、神经根管松解加内固定、横突间植骨术.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4年,JOA评分优良率为91.7%.结论 全椎板切除减压 横突间植骨融合 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伴有腰椎不稳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周兵 《中国医药指南》2013,(14):146-147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式、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56例,均为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别采用椎板开窗术、全椎板切除术、半椎板切除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回顾各组疗效及预后。结果椎板间开窗术优良率为100%,半椎板切除术优良率为98.2%,全椎板切除术优良率为90.7%,减压后固定融合术优良率为85.7%。减压后固定融合术优良率略低于其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方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腰椎管狭窄手术疗效,以腰椎退行性变的自然发展史为基础选择术式,可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有限保留椎板,保留腰椎后方稳定结构的椎管扩大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可行性.方法 对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期间4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有限保留椎板及后方韧带复合体的腰椎管扩大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记录住院期间术前、术后,以及半年随访时的腰背、下肢疼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其临床效果.结果 术后早期对腰背、下肢疼痛缓解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术后43例患者VAS评分在3分以下,5例VAS评分4~5分;术后半年随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获得明显的改善,ODI值从术前的(54.15±21.61)%下降至(8.10±6.74)%,疗效评定优良率达95.8%.结论 有限保留椎板的椎管扩大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减压彻底,不增加手术操作难度,早期疗效确切,有助于早期功能康复,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2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两组,对照组68例手术方法为半椎板切除术,观察组60例手术方法为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术,评价不同手术疗效、VAS评分以及术前术后的椎管矢状径。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椎管矢状径与术前相比有明显变化,且观察组术后变化幅度更大,观察组的JOA评分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术用于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肢体功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横突间融合内固定术及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对腰椎管狭窄症伴Ⅰ度退行性滑脱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腰椎管狭窄症伴Ⅰ度退行性滑脱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50例。甲组采用横突间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乙组采用椎间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1年后植骨融合率、腰腿VAS评分、滑脱程度。结果甲组手术时间较乙组短(P<0.05);甲组出血量较乙组少(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甲组1年后植骨融合率低于乙组(P<0.05);两组1年后腰腿VAS评分得分及滑脱程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横突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伴Ⅰ度退行性滑脱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但术后植骨融合率低;椎间融合内固定术虽手术时间较长、出血较多,但术后植骨融合率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别采用有限椎板减压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比较两种术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根据术式不同分为A组与B组,A组行有限椎板减压术治疗,B组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两组下腰痛评分。结果 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B组差异不明显,P>0.05,A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12个月下腰痛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个月A组优良率与B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有限椎板减压与全椎板切除减压用于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均可获得明显手术效果,但有限椎板减压术对脊柱稳定性的破坏更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TLIF与改良TLIF手术治疗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所有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收取时间(2016年5月1日至2017年5月1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50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对照组一组(50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别实施改良TLIF手术治疗以及TLIF手术。结果观察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总有效率94.00%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4.00%具有显著差异(P <0.05);观察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手术出血量(201.45±10.27)mL和手术时间(60.21±2.15)min与对照组患者具有差异(P <0.05)。结论通过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实施改良TLIF手术治疗后,取得显著效果,其疗效优于TLIF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扩大开窗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行扩大开窗减压手术,B组行传统全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术后采用VAS和JOA下腰痛评分系统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随访6~12个月,平均7个月.A、B组手术前后VSA、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优良率为86.67%,B组总优良率为73.33%.结论 扩大开窗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在保证减压彻底有效的前提下,术后近期疗效满意,优于全椎板切除加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1.
陈新宇 《中国基层医药》2014,(16):2449-2451
目的探讨有限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92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采用有限减压、固定、融合治疗,对照组46例,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JOA评分。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方面均少于对照组(t=6.092、7.114、3.714,均P〈0.05)。平均随访6个月,两组JOA评分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0、0.901,均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高于对照组(t=4.014,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优良率为78.3%,对照组优良率为67.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x2=7.210,P〈0.05)。结论有限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对患者创伤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不同减压术式治疗双侧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本院骨科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2例双侧椎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开放减压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42例)采用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及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3d肌酸激酶水平分别为(101.4±36.2)min、(167.3±64.8) ml、(96.5±77.4) ml、(188.12±15.26) U/L,对照组分别为(136.1±46.5) min、(385.3±166.7)ml、(312.9±137.9)ml、(251.23±17.86)U/L,观察组手术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2.2±0.4)d、(5.5±3.8)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3±3.3)d、(7.7±5.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和OD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治疗双侧椎管狭窄症疗效显著,手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并且对其选择进行探讨。方法将本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43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其病情和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A组20例,主要采用椎板间隙开窗、椎管潜行扩大术;B组23例,主要采用全推板或半推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加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术中的并发症率和术后的优良率。结果 B组的优良率为78.26%略高于A组的75.00%,但通过χ2检验后,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7%,显著高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的11.5%,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椎板间隙开窗、椎管潜行扩大术创伤小、花费少、术后效果优良,且能不破坏脊柱稳定性,但是不适合多阶段狭窄及腰椎存在不稳者;而全推板或半推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加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虽然有较高的并发症率,但是能够治疗多阶段狭窄及腰椎存在不稳者。因此,在选择术式时,应该坚持在术前进行仔细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资料的评估,确定狭窄的程度,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例9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时间1~4h,术中出血量为230~1350mL,术后随访9~36个月,X线片复查显示没有椎弓根钉误置、断钉以及拔出等情况发生,大部分患者症状和体征均得到改善,其中单纯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手术有效率明显高于复杂性腰椎管狭窄手术,而并发症要低于复杂性腰椎管狭窄手术。结论脊髓造影诊断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按照有效减压和限制破坏的原则,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采用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且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采用显微内窥镜下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对2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METRx系统按显微内窥镜下椎问盘髓核摘除术MED方法,经椎板间隙切除黄韧带、部分椎板和关节突,充分减压硬膜囊和神经根,并根据改良功能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本组病例平均手术时间112 min,平均术中出血90 ml,平均住院日10.1 d,术后平均随访9个月,其中优15例,良2例,可3例.结论 显微内窥镜下手术能够充分解除硬膜囊及神经根压迫,较好地保持腰椎稳定结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纯后路减压与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两种不同方法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方法:将1998年8月一2008年8月收治的68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A、B两组:A组34例行单纯后路减压术,B组34例行全椎板减压神经根管松解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后随访8~40个月,疗效评价采用北美脊柱外科学会推荐的OswestryDisalilityIndex,以改善率表示。结果:A、B组术前评分差异无显著性眇O.05);A组术后的优良率为58.8%,B组术后的优良率为85.3%,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全椎板减压神经根管松解加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53例。单纯椎管减压15例,椎管减压并小关节、横突间融合11例,椎管减压并脊柱申固定融合27例(27例均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果 53例均获得随访,平均2.8年(1.5~6年),38例行融合术者37例获得一期骨性融合,另1例单枚圆柱型椎间融合器置入L4/5椎体间融合患者术后椎间融合器后退,再次手术,术后6月。获骨性融合。采用JOA评分标准,手术后1年总体优良率75.5%。结论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适应证应严格掌握.椎管减压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脊柱融合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经皮椎间孔镜对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72例腰椎管狭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放性腰椎后路锥板切开减压及椎间融合手术,观察组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  相似文献   

19.
黄聚财  王杰  康春梅 《安徽医药》2024,28(1):114-118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成像(RUSI)生物反馈脊柱稳定训练对慢性腰肌劳损(chronic lumbar muscle strain,CLMS)病人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就诊的74例CLMS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观察组给予RUSI生物反馈脊柱稳定训练,对照组给予脊柱稳定训练。于治疗前后观察病人多裂肌厚度[静息时(T0)、收缩10 s(T1)、收缩20 s(T2)、收缩30 s(T3)]、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生活质量(SF-12 MCS和SF-12PCS)。结果 干预后两组病人T1、T2、T3时的多裂肌厚度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T1[(27.93±2.60)比(25.35±2.14)mm]、T2[(27.11±2.13)比(24.89±1.89)mm]、T3[(24.36±2.86)比(26.85±2.93)mm]时的多裂肌厚度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周后两组病人VAS和ODI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