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1 毫秒
1.
心肺复苏是对心跳骤停最有效的抢救措施.心跳骤停发生后,大部分将在4~6min内开始发生不可逆脑损害,随后经数分钟过度到生物学死亡[1].虽然70%~80%心跳骤停发生于家庭、公共场所、马路等医院以外的场所[2],但医院是患者高密集区,发生心跳骤停时,如不及时抢救容易引起医疗纠纷.由于心跳骤停常不可预见,所以应尽可能的提高第一目击者心肺复苏的能力.为提高院内非医护人员的心肺复苏能力,广福医院2011年5月对该群体进行心肺复苏知识的培训普及.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无锡市院外急救心肺复苏效果急救人员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提高院外急救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对2006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期间无锡市急救中心接诊心搏骤停患者并进行心肺复苏的急救医生进行分析,对不同学历、职称、工作年资、急救技能、现场组织抢救能力医生的心肺复苏病例进行比较。结果本科以上(含本科)组与本科以下学历组心肺复苏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级职称以上组与中级职称以下组心肺复苏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年资急救医生组与低年资急救医生组心肺复苏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能急救医生组与一般掌握心肺复苏技能急救医生组心肺复苏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现场组织抢救能力较强急救医生组与现场组织抢救能力一般急救医生组心肺复苏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救医生的学历、职称对心肺复苏效果无影响;高年资急救医生心肺复苏成功率高于低年资急救医生;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能急救医生心肺复苏成功率高于一般掌握心肺复苏技能急救医生;现场组织抢救能力较强的急救医生心肺复苏成功率高于现场组织抢救能力一般急救医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在院外急救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遵循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标准的要求,对21例院外心肺复苏的患者分别经开放气道、呼吸支持、持续胸外按压、电击除颤、复苏药物的应用等治疗抢救。结果21例院外心肺复苏患者,经现场复苏至送达医院急诊科时出现自主呼吸、自主心率者2例(9.52%),无自主呼吸,出现自主心率者6例(28.57%),无自主呼吸、无主心率者11例(52.39%),现场复苏无自主呼吸、心率家属放弃送医院者2例(9.52%)。结论按照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标准的要求,普及急救常识,建立健全急救医疗服务系统(EMSS)的建设,加强院外急救技术现场应用的熟练程度,可以提高院外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为院内的心肺复苏,特别是促进脑复苏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明显改善及提高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心源性猝死是一项重要的全球性公共安全卫生问题。目前,我国心源性猝死的死亡人数仍位居世界首位,呈逐年上升且年轻化趋势。其中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实施率低于5%,成功率低于1%。在院外突发紧急情况下,我国专业急救人员无法在短短的4分钟黄金时间内及时赶到施救。如果现场目击者能在第一时间内紧急施救将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国内专家呼吁,应在公共场所执勤的警察、保安等特殊人群中率先普及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和技能,使其在突发事件现场能在第一时间内实施有效的心肺复苏。保安人员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需要在公共场所24小时值守,常常成为心脏骤停事发现场的第一目击者之一,往往也是第一时间的发现者和施救者。如果他们掌握急救知识与技能,拥有积极的信念和态度,能够在第一时间及时实施心肺复苏,将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生存率,降低患者死亡率。然而,目前国内保安人员这一特殊群体心肺复苏的相关研究鲜见报道。对保安人员心肺复苏相关研究做如下综述,为我国开展针对性的保安人员心肺复苏培训普及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是成人心搏骤停(CA)的最常见病因,而抢救CA最有效的手段是第一目击者现场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及电除颤,而对于顽固性的常规心肺复苏不能恢复自主循环、病因可逆的患者尽早实施体外心肺复苏术(ECPR),可以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本文记录了2022年2月1日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例外院CA患者,常规心肺复苏失败、经紧急ECPR后患者心搏骤停220分钟后恢复自主循坏,后经冠脉血管内治疗、有效的并发症防治等综合治疗后,患者最终抢救成功。通过回顾分析该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临床良好预后,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进一步拓宽ECPR的介入时机、并发症防治,为以后相关的临床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60岁以下在院外发生心脏骤停(CA)患者行院外现场心肺复苏抢救措施的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北京市朝阳区院外急救中60岁以下CA患者经过心肺复苏的病例110例,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结果 110例患者中,复苏成功8例,占7.27%,7/8是在4 min内实施心肺复苏.结论 尽早实施心肺复苏和除颤可提高CA患者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率,建议在居民中普及心肺复苏技能及AED除颤技术等相关培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团队定位分工模式的情景模拟教学在心肺复苏实践中的应用。方法将57名护士按能级及专科技能分A,B,C 3个级别,不同级别的3名护士与1名医生组成的4人抢救小组,进行团队式情景模拟心肺复苏培训,比较实施前后抢救小组开始心肺复苏到建立静脉通路、连接心电监护建立人工气道、首次给入复苏药物的时间以及危重患者抢救质量评分;医生对护士抢救的综合满意度,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培训后建立静脉通路、连接心电监护、建立人工气道以及首次给入复苏药物的时间较培训前均明显缩短,危重患者抢救质量检查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生对护士抢救的综合满意度提高,护士对工作满意度由85.97%提高到95.26%。结论基于团队定位分工模式情景模拟教学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护士的团队配合能力,缩短各项抢救措施的落实时间,提高医生对护士抢救的综合满意度,以及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心肺复苏(CPR)最初是在1960年提出的,但是40多年来经心肺复苏抢救的心脏骤停(CA)患者其生存率并无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是针对心跳骤停(CardiacArrest,CA)所采取的紧急急救措施。近年来,由于CPR程序的改进,急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院外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大大提高。日前,有资料记载,院内的心跳骤停抢救成功率为31.2%,而我国现场心跳骤停患者急救时成功率极低,仅在1%以下。CA的复苏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普及救护知识与技能的程度及院外急救水平。同时,将患者迅速转运到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是抢救生命和减轻后遗症的最有效的途径。现将2个病例逐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危重症脑卒中患者家属对心肺复苏(CPR)知识的认知和态度。方法采用谈话及调查表方式对200名患者家属进行有关CPR知识与看法的讨论及调查。结果了解CPR概念的人少于半数,多数家属希望医生决定是否实CPR,但愿意与医生一起讨论。结论CPR知识的广泛普及,医患之间充分沟通有助于伦理和理性CPR选择。  相似文献   

11.
心肺复苏机正逐步被应用到临床中抢救心脏骤停的患者,通过回顾心肺复苏机的技术改进和临床应用现状,总结其优缺点,提出心肺复苏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未来改进方向的展望,希望能对心肺复苏机的临床研究提供指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21例猝死患者院外急救体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猝死是指突然发生、非外因直接引起的自然死亡。2006年江西省宜春市急救中心参照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操作规程进行院外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抢救猝死患者共21例,现将救治体会报告如下。旨在探讨在院外这一特殊环境下如何更好地开展现场CPR进行复苏抢救,以及提高复苏成功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白云机场发生猝死患者的院前急救与临床分析,探讨提高在机场公共场所发生猝死的复苏成功率的有效途径.方法 对47例机场航站楼和飞机客舱内发生猝死患者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医务人员到达时间、现场抢救的方法、抢救效果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现场复苏有效率4.26%,成功率2.13%.结论 心肺复苏开始越早,猝死患者的抢救效果越好,成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4.
胸外心脏按压术是心肺复苏(CPR)的核心技术。我国每年有大量发生在院外的心源性猝死患者,但接受现场心肺复苏的比率和抢救成功率很低,主要是由于现场第一目击者心脏现场急救的意识和能力的不足以及对传统心肺复苏术心理的抵触。单纯胸外心脏按压术实施快速方便、培训简单,并且有利于消除施救者心理上的顾虑,能够有助于提高第一目击者实施心脏按压比率和快速推广。因此开展对公众普遍的单纯胸外心脏按压术培训,能够快速,有效的提高我国院前心脏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院外与院内无缝隙链接对猝死患者心肺脑复苏预后的影响.方法 航天中心医院急诊科2004年5月~2011年5月间收治228例猝死患者,分为两组,A组108例,为急诊科医生出诊到现场并接回急诊科的猝死患者,整个心肺脑复苏抢救均由同一团队完成,B组120例,急诊科医生接诊"120"急救中心的猝死患者;采用自主循环恢复、存活等2项指标,经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 院外与院内无缝隙链接对猝死患者心肺脑复苏成功率、存活率、出院率优于传统复苏组.结论 院外急救与院内急救工作完全由一个团队完成,抢救连贯,猝死患者预后及转归明显优于传统复苏组.  相似文献   

16.
心肺脑复苏术是抢救心搏骤停患者的一组技术措施,如何合理、科学地设计和制定心肺脑复苏术,一直是救援医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专业救援人员对心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脑的复苏,既不同于医院急诊室的医护人员,  相似文献   

17.
心肺复苏模拟人在救援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心肺复苏术(cardiorespiratory resuscitation,CPR)是抢救心搏骤停患者的一组技术措施,如何合理、科学地设计和实施心肺复苏术教学训练,是救援医学教学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根据救援专业的特点,结合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教研室利肜心肺复苏模拟人完成了12学时的规范化双人携除颤器心肺复苏的训练课程,收效良好。对比传统心肺复苏教学,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调查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进行心肺复苏(CPR)的培训效果,加强护理人员对CPR中基础生命支持部分的知识与技能有效训练,从而提高医护人员的复苏成功率。方法使用复苏模型、多媒体示教、CPR规范流程相结合的演示模式进行培训,最终理论与实际演示操作皆考核合格者视为通过。结果经过培训后医护人员的CPR急救知识得到提高,CPR操作步骤掌握熟练,医护人员的急救意识明显增强。结论通过此次CPR的知识与技能培训,医护人员的急救知识明显提高, CPR的操作步骤愈加熟练,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长心肺复苏(CPR)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6医院收治的2例超长心肺复苏后因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而采用溶栓治疗的病例,总结其发生的相关并发症及处理经验。结果2例患者心肺复苏过程中均无明显创伤,1例患者在心肺复苏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溶栓后出现消化道出血,经积极治疗后并发症得到控制;另1例患者未出现明显并发症;2例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超长心肺复苏是溶栓治疗的相对禁忌证,临床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家属的支持情况、创伤的大小、转院的条件、出血的风险等综合评估,谨慎选择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20.
电击导致呼吸心跳骤停是院外急救中常见的危重症之一,死亡率很高,但是如果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可望抢救成功。笔者于2007年7月成功抢救一名电击致心跳呼吸停止的患者,经过现场10余分钟抢救后患者恢复心跳和呼吸,后完全康复出院。现将抢救过程和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