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白介素10(IL-10)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伴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SAH患者分为对照组(n=42)和治疗组(n=42),对照组患者常规卧床,应用尼莫地平注射液、脱水及对症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IL-10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两种疗法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再出血的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0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伴脑血管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尼莫地平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2.
吴善阅 《吉林医学》2014,(12):2574-2574
目的:对尼莫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择SAH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研究组应用尼莫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并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病发率为14.28%;对照组病发率为45.71%。研究组CV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CV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预防患者SAH CVS有显著疗效,应多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240例SA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20例,治疗组采用尼莫地平持续泵入加口服药物治疗,并与对照组常规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两组治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组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再出血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死亡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莫地平明显降低SAH后CVS发生率,提高CVS治愈率且无增加再出血的风险,但不能降低SAH后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醒脑静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随机将76例SAH患者分为醒脑静组(40例)和对照组组(3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包括尼莫地平,醒脑静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治疗.行经颅多普勒(TCD)动态检测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的平均血流速度及脉动指数,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醒脑静组的脑血管痉挛(CVS)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持续时间也明显缩短(P<0.05).第7 d及第10 d时醒脑静组平均血流速度(VMCA)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脉动指数(PI)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醒脑静可显著降低SAH患者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MCA),降低CVS发生的频率,缩短CVS持续时间,减弱CVS的强度,认为醒脑静治疗对防治CVS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盐酸罂粟碱注射液用于治疗蛛网膜下隙出血(SAH)后血管痉挛(CVS)的效果。方法选取SAH后CVS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38例每组。两组均予以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盐酸罂粟碱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血管痉挛指数(VmMCA及VmIC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95%(P0.05);观察组无不良反应,与对早组的10.53%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盐酸罂粟碱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用于治疗SAH后CVS能够有效降低血管痉挛程度,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硫酸镁合氟桂利嗪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将SAH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脱水、止血等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25(硫酸镁60ml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14天后停用,盐酸氟桂利嗪40mg,qn,po.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SAH患者脑动脉的收缩峰速度,观察各组CVS发生的情况.结果:治疗组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疗效于对照组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硫酸镁合氟桂利嗪防治SAH后CVS疗效好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7.
盐酸法舒地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盐酸法舒地尔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50例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并口服尼莫地平,盐酸法舒地尔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法舒地尔静滴,30mg/次,1次/8h;行经颅多普勒动态检测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的平均血流速度及脉动指数,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盐酸法舒地尔组的脑血管痉挛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持续时间也明显缩短(P<0.05).结论 盐酸法舒地尔可显著降低SAH患者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降低CVS发生率,缩短CVS持续时间,盐酸法舒地尔对治疗SAH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预防和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CVS)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舞阳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CV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尼莫地平微量泵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CVS)缓解情况。结果治疗后14 d,两组MCA、ACA、PCA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CVS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周,观察组CVS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池内尼莫地平微量泵灌注能够有效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CVS),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小剂量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剂量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脑血管痉挛 (CVS)的疗效。方法 :尼莫地平组 39例 ,对照组 2 1例。尼莫地平组静脉用尼莫地平 4~ 10 mg/ d,2~ 3周后口服尼莫地平2 0~ 4 0 mg3;1d共 4周。对照组用一般的常规治疗法治疗 4周。结果 :尼莫地平组病死率为 7.7% ,症状性 CVS发生率为 0 % ,分别低于对照组 2 8.6 %和 6 1.9% (P<0 .0 5与 P<0 .0 0 1)。结论 :小剂量尼莫地平防治 SAH的 CVS有效  相似文献   

10.
符晓冰 《吉林医学》2013,34(21):4277-4278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孪(CVS)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随机选择蛛网膜下腔出血6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脱水止血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给患者加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脑血管痉孪的发生率、病死率以及再出血发生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尼莫地平在预防和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出现痉挛方面具有可观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血管痉挛(CVS)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SA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接受鞘内注射尼莫地平治疗,对照组接受静脉滴注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蛛网膜下腔再出血率、脑血管再痉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MCA血流速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3/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1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静脉滴注尼莫地平相比,鞘内注射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效果更显著,可明显降低血流速度,有效改善神经功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静滴尼莫地平并行脑脊液置换术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及缓解头痛的疗效。方法 将30例SAH作为治疗组,选择同期收治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滴尼莫地平并腰穿脑脊液置换术。结果 治疗组头痛持续的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静滴尼莫地平针并行脑脊液置换术优于常规内科治疗,可有效缓解SAH后头痛,且防治CVS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车浩 《基层医学论坛》2014,(17):2218-2219
目的:探讨早期预防和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临床92例自发性SAH患者分别采用西比灵、尼莫地平、腰穿缓慢放血性脑脊液、基础治疗(观察组)与常规治疗(对照组)两种方法治疗,观察CVS的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CVS发生率6.5%,总有效率93.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6.1%,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比灵口服、腰穿缓慢放血性脑脊液、尼莫地平鞘内注射方法是预防和治疗SAH后CVS的理想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庄伟强  翁爱华  付强 《吉林医学》2013,34(17):3349-3350
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平喘、强心、抗炎、抗感染、止咳化痰、扩张血管等综合治疗,对照组加用呋塞米静脉泵注,输注速度10 mg/h。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多巴胺静脉泵注,输注速度2μg/(kg.min)。结果:对照组利尿剂抵抗率为21.6%,观察组为2.7%,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LVEF、LVEDD和LVESD组内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心力衰竭,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DCVS)不同给药途径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入院2h内22例SAH患者开始给予口服尼莫地平片,34例SAH患者用微泵持续静脉推注尼莫地平针剂,24h不间断静脉推注,连用14d后改为口服,观察各组治愈率及DCVS发生情况.结果 口服治疗组治愈率72.73%,静脉治疗组治愈率94.12%,静脉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口服治疗组;口服治疗组DCVS发生率36.36%,静脉治疗组DCVS发生率14.71%,两组DCVS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静脉治疗组DCVS发生率明显低于口服治疗组.结论 发病早期使用尼莫地平持续静脉推注能有效防治DCVS发生,静脉给药较口服给药更有效,且能显著降低SAH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效果。方法:CVS患者87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内科综合治疗;而治疗组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治疗。结果: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所导致的CVS,治疗组总有效率80.95%,对照组总有效率60%,两组比较,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对照组比较,尼莫地平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CVS的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并发脑血管痉挛(CVS)的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方法:28例SAH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尼莫地平治疗组,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性治疗和对症治疗。尼莫地平组应用尼莫地平4mg加入5%GS500ml静滴;常规治疗组并发CVS后再加用尼莫地平治疗。结果:尼莫地平组CVS的发生率、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同时出现意识障碍及偏瘫者预后不良。结论:SAH后早期应用尼莫地平治疗对预防CVS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戚英 《中国厂矿医学》2007,20(4):352-353
目的 比较尼莫地平注射液与尼莫地平片剂及剂量大小对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 SAH病人90例随机分为甲、乙、丙3组各30例,均在发病后72 h内接受治疗.甲组尼莫地平注射液50 ml(含10 mg),静脉滴注,qd×14 d;乙组尼莫地平片20 mg,po,q6 h ×21 d;丙组尼莫地平片60 mg,po,q6 h×21 d;3组同时应用脱水、止血、对症治疗.结果 尼莫地平注射液组及大剂量片剂组CVS发生率、病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明显低于小剂量片剂组(P<0.05),3组再出血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尼莫地平注射液及大剂量尼莫地平片剂均能有效防治SAH后CVS,降低病死率,且不增加出血危险,而小剂量口服尼莫地平防治SAH后CVS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SAH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加尼莫地平组(A组,n=35)和尼莫地平组(B组,n=33),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尼莫地平治疗、基础治疗和对症处理;A组加用依达拉奉60mg/d,静脉滴注,连用14天,B组不用依达拉奉。观察两组病后30天内脑血管痉挛(CVS)、迟发性脑缺血(DCI)、再出血、神经功能缺损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A组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B组(P<0.05);CVS、DCI、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病死率均低于B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再出血发生率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SAH可明显提高疗效和减轻CVS、DCI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环孢素A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颅脑外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颅脑外伤患者(GCS评分5~12分)随机分为3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尼莫地平,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环孢素A.结果:B组的颅内压升高幅度、CaM水平及CVS发生率较常规组及治疗组A明显降低(P<0.05),而预后明显好于常规组.结论:环孢素A能加强尼莫地平在颅脑外伤治疗中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