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越来越多地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这种治疗方法能获得效果的先决条件是有足够数量和较高质量的造血潜能细胞。造血潜能细胞可以通过细胞生长因子或/和化疗被动员到外周血中,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比骨髓移植能更迅速地恢复造血细胞,临床上有益于病人。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造血干细胞移植物中肿瘤细胞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支持下的高剂量化疗已成为高危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自体造血干细胞在采集过程中可被体内的乳腺癌细胞污染,这些污染的肿瘤细胞可能导致移植后的复发,但其对预后的最终影响受多因素影响。外周血干细胞(PBPC)被乳腺癌细胞污染的几率和程度均低于自体骨髓。体外净化一定程度上能减少移植物中的肿瘤细胞含量。  相似文献   

3.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是采用各种方法使骨髓内干细胞向外周血迁移,然后进行干细胞采集,是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关键。目前,常用的动员方案是采用化疗联合集落细胞刺激因子进行动员。干细胞动员采用大剂量化疗,用药量比常规剂量高出2~3倍,化疗药的不良反应也相应较常规化疗严重,因此,动员化疗期间的护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大剂量化疗加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转移性乳癌病例使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益效的随机研究背景:本研究比较单用粒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一CSF)或加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班)作为大剂量化疗的支持治疗的效果,且评估该法替代自体骨髓移植作为抢救3台疗...  相似文献   

5.
姬亚友  裴雪涛 《癌症》1998,17(3):204-206
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骨髓移植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保护患者的骨髓造血重建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自体/异基因骨髓移植和外周血造血祖细胞保护的大剂量化疗,对11例急性白血病及中-高恶性度非何杰林巴瘤患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6.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CSF应用于肿瘤病人,能有效地克服了大剂量化疗所导致的骨髓衰竭,重建血功能,从而逐渐应用于肿瘤临床,并有取代自体骨髓移植的趋势,本语言就PBPC的动员与采集,PBPC用于肿瘤人的临床评价,以及PBPC技术的存在问题与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了大剂量马利兰(Bus),氮芥(Mel)、噻替哌(TT)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输注治疗Ⅳ期乳癌的疗效。有关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用于Ⅳ期乳癌治疗已有大量临床研究报告,尽管缓解率较高,但在达到CR的病人中仍有50%~70%最终还是复发。对化疗敏感的N期乳癌病人有15%~20%在治疗3~5年后肿瘤仍无进展,且治疗相关死亡率(TRM)也不高,但是仍有较高的复发率,提示需探索新的更为有效的化疗方案。本组采用Mel、Bus、TT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Ⅳ期乳癌51例,化疗敏感19例,化疗耐受32例,分别给予Bus 12mg/kg、Mel 100mg/m~2、TT  相似文献   

8.
大剂量化疗和放化疗后自体骨髓移植(ABMT)已广泛应用于某些实体瘤的治疗,尤其是淋巴瘤,取得较满意的疗效[1]。尽管自体骨髓回输提供了足够的造血干细胞,但因骨髓中存在的肿瘤细胞是移植后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有报道骨髓穿刺、活检侵犯骨髓者达15%~63%,用多聚酶链反应...  相似文献   

9.
《癌症》1986,(3)
用于小细胞肺癌的众多化疗药物由于对骨髓内造血干细胞的毒性作用而使临床应用剂量受到限制。为保证大剂量化疗方案的安全实施,人们已在试用自体骨髓自救技术,即在给药前将骨髓细胞收集,并于药物排出或经过代谢后将其重新注入患者体内,以期加大药物剂量。但肿瘤复发仍很常见,原因之一可能是重新注入的骨髓细胞中早已有癌细胞的浸润,而目前  相似文献   

10.
自1985年首例成功地进行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BSCT)后,此种移植造血干细胞的新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增长很快,因为其显示有某些优点:造血恢复的快;移植后住院时间短;费用低廉。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指征现在也较好的定下来了,虽然由于缺乏对照的研究,限制了其临床资料的应用。尽管有些方面尚不能最后肯定.如周围血造血干细胞的本质,其长期植活的能力,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植入(PBSC)定量的检测,或谓它比采集骨髓中含有较少的恶性细胞。近来实骑研究了用造血刺激因子来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现在也在实验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霍奇金淋巴瘤(HL)伴骨髓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HL伴骨髓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表现为颈部、腋窝、腹股沟多处淋巴结肿大,发热,盗汗.经颈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骨髓活组织及病理等检查,确诊为混合细胞型HLⅣB期.考虑该患者为原发高危HL伴骨髓纤维化,给予4个疗程ESHAP方案化疗,复查骨髓恢复正常,及时给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恢复良好,定期随访中.结论 HL患者首发累及骨髓较为罕见.对于首发累及骨髓的晚期HL患者,应尽早给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这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高CD34+采集的动员方案后序贯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例经过多疗程一线、二线、新药、免疫等均难治的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予以IA+C方案化疗+G-CSF动员干细胞后采集出超高水平CD34+细胞,之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获得完全缓解,再予序贯第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巩固治疗。结果:总计输注单个核细胞数13.67×108/kg,CD34+细胞48.68×106/kg,第一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第7天造血功能恢复,复查全身PET-CT提示获得完全缓解,第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第8天造血功能恢复,两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并发症均在可控范围内。结论:超高CD34+细胞采集的IA+C方案化疗+G-CSF动员可以让患者有机会进行多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临床动员的创新方案。对于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序贯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达到更深层次缓解,且安全性较高,延长患者无疾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为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治疗提供更多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造血祖细胞(HPC)含量,探寻一种快速预测采集物干细胞含量、判断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时机的手段,并评价其应用意义。方法 对27例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者及17例单用G-CSF动员的采集者,利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HPC计数,血液治疗和移植工程国际组织(ISHAGE)法检测外周血及采集物CD+34 细胞计数,并进行相关回归分析。对外周血HPC计数预测采集物CD+34 含量进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结果 无论化疗组或非化疗组,外周血HPC计数与CD+34 计数均具有线性相关性(r=0.711,P=0.000及r=0.656,P=0.004)。化疗组外周血CD+34 计数=-0.829+0.648×外周血HPC计数;非化疗组外周血CD+34 细胞计数=45.033+0.460×外周血HPC计数。化疗组患者外周血HPC计数与采集物CD+34 细胞量呈线性相关(r=0.602,P=0.001),采集物CD+34 计数=1.106+0.046×外周血HPC计数。以HPC≥85/μl预测采集物CD+34 计数≥5×106/kg的灵敏度为78 %,特异度为82 %。结论 在自体干细胞移植动员患者中,外周血HPC计数可部分替代外周血CD+34 计数预测采集效果,HPC≥85/μl为较好的预测阈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高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和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方法1995年至2005年采用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30例。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方法为将常规剂量CHOP方案中CTX增至2500mg/m2,化疗后予G-CSF3.5~5μg/kg的动员方案,当骨髓功能恢复WBC计数达(2~5)×109/L,外周血单核细胞(MNC)计数达20%~30%时分离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预处理方案为异环磷酰胺(IFO)12g/m2,阿糖胞苷(Ara-c)4.5g/m2,足叶乙甙(Vp-16)0.75g/m2。结果30例患者移植后缓解时间为1~108个月,中位缓解期42个月。其中1年无病生存25例(83%),2年22例(73%),3年20例(66.7%)。最长存活9年。全组无移植相关死亡。结论高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和难治性恶性淋巴瘤的疗效优于常规化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APBSC)的动员、采集及冻存方法。方法18例病例中,恶性淋巴瘤16例(NHL14例,HD2例),睾丸肿瘤2例。病人行诱导化疗完全缓解后,采用大剂量联合化疗加小剂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进行外周造血干细胞动员。用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将分离的单个核细胞(MNC)经程序降温仪降至-80℃后,冻存-196℃液氮。冷冻前及解冻后分别行MNC计数和粒单系祖细胞集落(CFU—GM)培养。结果动员后外周血WBC及MNC总数明显增加,与动员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冷冻前后,MNC计数,CFU—GM集落数无明显差异。结论大剂量联合化疗加小剂量G—CSF动员方案是安全有效的。冷冻保存APBSC及复苏过程对细胞损伤较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选择8例经常规剂量化疗未能完全缓解的难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在4个月内完成连续两次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骨髓、外周造血干细胞和免疫细胞移植的方案进行治疗。化疗方案为CTX 3000mg/m^2;ADM 90mg/m^3、DDPl50mg/m^2.VPl6900mg/m^2,分量于3天静滴。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造血功能均在移植后25天内重建,大多数患者的免疫功能较快重建。经两个疗程治疗后、CR3例,PR3例、NC1例死亡1例。本研究表明,大剂量化疗可提高难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对带瘤患者有必要行二次移植治疗.此方案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继骨髓移植,脐血移植和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之后,最后异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为临床治疗恶性肿瘤及血液病开辟了新的有效途径。现有资料表明,经造血因子动员的供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含量及增殖能力的骨髓相当,异体樾入迅速,能够支持肿瘤病人长期造血。  相似文献   

18.
常规放、化疗治疗何杰金氏病(HD)和中、高度恶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AL)的治愈率40一70%[1],未获完全缓解(CR)或复发者,常规解救治疗不能治愈,大剂量化疗合并骨髓或外周血干细胞输往(PBSCT)则有治愈的希望[2]。大剂量化疗是用常用量5~10倍的1~3种化疗药物进行治疗或再加用全身放疗。因而足以杀灭对常规剂量耐药的肿瘤细胞并能尽快防止产生更多的耐药瘤株。其主要毒性是杀灭了造血细胞所引起的骨髓抑制,若输往事前取自骨髓或来自外周血的干细胞(PBSC)即可避免致死的血液学毒性,而非血液学(肺、心脏、肝脏等)毒性便…  相似文献   

19.
大剂量化疗合并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晚期实体瘤进展苏州医学院附属一院(苏州市215006)张军宁综述许昌韶审校早在1958年,Kurnick等(1)首先提出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放化疗所致骨髓再生障碍的设想,直至1978年,Blood杂志才首先报道了大剂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剂量放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耐药侵袭性和高度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3例复发和11例耐药的NHL患者接受了解救化疗和自体造血干细胞采集,采集后进行了自体造血干细胞支持下的高剂量放化疗。结果采集到的全部患者干细胞数均达到了移植要求,CD34+细胞中位数为6.06×106/kg。接受移植的患者经高剂量放化疗治疗后全部出现Ⅳ度骨髓抑制,出现1例移植相关死亡。移植后23例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5例进展。缓解的患者中,10例复发,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7.9个月,复发患者中7例死亡。1例发生第二肿瘤。5年总生存率为60.5%,5年无复发总生存率为58.2%。结论高剂量放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耐药的侵袭和高度侵袭性NHL疗效高、安全性好,但对于预后差的患者尚需探讨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