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糖尿病患者血浆调节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患者血浆调节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王燕燕,邹效漫,赵技文,王竹兰,吴国梁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血浆调节肽与胰岛素分泌、葡萄糖内环境稳定密切相关。为进一步探讨调节肽与血糖、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我们观察了糖尿病患者血浆中4种调节肽即β-内啡肽(β-EP...  相似文献   

2.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二甲肼诱发大鼠大肠癌过程中下丘脑、垂体及血浆中β-内啡肽样免疫活性物质(ir-β一EP)含量变化。结果显示:肿瘤组动物下丘脑及血浆ir-β-E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增生组下丘脑、垂体ir-β-EP含量亦显著升高,且血浆ir-β-EP含量变化与肿瘤Dukes分期密切相关。提示中枢神经系统中下丘脑-垂体轴分泌的β-内啡肽(β-EP)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观察25例老年及老年前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血浆β内啡肽(β-EP)、精氨酸加压素(AVP)在梗死后第1,2,3,4,5,6,7,14,21天的动态变化,并与2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显示:在AMI时血浆β-EP水平各天均低于正常人(P<0.05),其变化可能与儿茶酚胺抑制垂体释放β-EP有关;血浆AVP在第4、5天水平高于正常人(P<0.05),其升高可能是机体应激反应所致。在AMI伴有合并症时血浆β-EP水平高于无合并症者(P<0.05),其升高可能参与AMI时上述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慢性缺氧大鼠中枢及血浆β-内啡肽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慢性缺氧大鼠中枢及血浆β-内啡肽水平的变化许欣李强孙学军李平升张殿尧王成海采用静脉注射木瓜蛋白酶方法,复制慢性缺氧模型,观察慢性缺氧大鼠中枢及血浆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变化。材料与方法雄性健康SD大鼠共20只,体重240±20g,随机分成模型组...  相似文献   

5.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β内啡肽水平与病情的关系(摘要)吴振西林莲初喻庆邱阳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除了发生复杂的神经内分泌变化外,最近发现内源性阿片肽参与调节心血管功能。我们旨在探讨CHF时血浆β-内啡肽(β-EP)水平含量与心力衰竭之间的相互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戊酸雌二醇对18月龄雌性老年前期大鼠下丘脑,垂体和血浆内阿片肽含量及下丘脑内阿片肽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NorthernBlot和神经肽放免测定法,结果 与5月龄青年大鼠比较,18月龄大鼠丘脑和血浆β-内啡肽(β-EP),亮氨酸脑啡肽(L-ENK)强啡肽A1-13(DynA1-13)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0.01),垂体β-EP,L-ENK含量升高,DynA-13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7.
观察25例老年及老年前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血浆β内啡肽(β-EP)、精氨酸加压素(AVP)在梗死后第1,2,3,4,5,6,7,14,21天的动态变化,并与2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显示:L在AMI时乐β-EP水平各天均低于正常人(P〈0.05),其变化可能与儿茶酚胺抑制垂体释放β-EP有关;血浆AVP在第4、5天水平高于正常人(P〈0.05),其升高可能是机体应激反应所致在AMI伴有合并症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鼠各组织β—内啡肽,亮啡肽和强啡肽A1—13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链脲菌素(STZ)复制SD鼠糖尿病模型后,观察不同病程(糖尿病后3、6、9周)其下丘脑、垂体、胰腺和血浆中β-内啡肽(β-EP)、亮啡肽(L-EK)和强啡肽A1-13(DynA1-13)的变化。结果:随病程的延长,病程第6、9周三种阿片肽在各组织平行下降,尤以DynA1-13明显。  相似文献   

9.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134例心脏瓣膜替换术患者围术期血浆精氨酸加压素(AVP)和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动态变化。其中9例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结果表明,血浆AVP含量于体外循环停机时明显升高(P<0.05),并持续至术后8小时(P<0.05);ARF患者血浆AVP含量在术后8小时后,仍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P<0.05),术后7日才接近术前水平;血浆β-EP含量在体外循环中和术后12小时内显著升高(P<0.05),随后逐渐降至术前水平;但ARF患者血浆β-EP的含量在术后12小时后一直维持较高的水平(P<0.05),术后7日仍显著高于无ARF患者。提示AVP和β-EP参与了体外循环的病理生理过程;术后血浆AVP和β-EP的持续升高,可能是诱发和加重肾功能损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以腰2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PDN)下肢顽固性疼痛,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疼痛明显缓解,视觉模拟评分(VAS)显著下降,血浆β-内啡肽明显提高,除暂时性生殖股神经痛外,未见其他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血浆β-内啡肽水平与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关系密切,大量研究发现SMI患者的痛阈有所提高,可能与内源性β-内啡肽水平有关,β-内啡肽在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2.
血浆β-内啡肽水平与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关系密切,大量研究发现SMI患者的痛阈有所提高,可能与内源性β-内啡肽水平有关,β-内啡肽在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戊酸雌二醇对18月龄雌性老年前期大鼠下丘脑、垂体和血浆内阿片肽含量及下丘脑内阿片肽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NorthernBlot和神经肽放免测定法。结果与5月龄青年大鼠比较,18月龄大鼠下丘脑和血浆β-内啡肽(β-EP)、亮氨酸脑啡肽(L-ENK)、强啡肽A1-13(DynA1-13)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0.01);垂体β-EP、L-ENK含量升高,DynA1-13含量降低(P<0.01);下丘脑阿黑皮素原(POMC)基因和脑啡肽原(proenkephalin)基因mRNA水平明显低于青年大鼠(P<0.05)。肌注戊酸雌二醇后,老年前期大鼠下丘脑POMC和proenkephalin基因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下丘脑β-EP含量增加(P<0.05);垂体β-EP降低,L-ENK升高;血浆DynA1-13含量增加(P<0.05)。结论戊酸雌二醇促进老年前期雌性大鼠下丘脑β-EP基因表达,增强其合成能力,而对L-ENK和DynA代谢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三种内源笥阿片肽浓度变化,以了解它与肝硬化外周动脉扩张及腹水形成的关系。方法:用辨免法检测了20例正常人,20例非肝病及50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浆强啡肽(DynA1-13),亮啡肽(L-ENK)和β-内啡肽(β-EP)。结果:肝硬化无腹水组和有腹水组血浆DynA1-13和L-ENK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非肝病对照组(P〈0.01);随病情加重,DynA1-13和L-ENK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应用特异性放免法测定2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心钠素(ANP)和β内啡肽(β-EP)的变化,结果显示:发病后两者迅速升高,ANP于72h达峰值1032.2±201.6pg/ml,β-EP于24h达峰值210.g±54.2ps/ml,两者升高程度与血CKMB呈正相关。按killip心功能分级,心衰愈重者血ANP和β-EP愈高。这表明:1.ANP和β-EP在AMI早期呈峰值曲线形升高与机体应激和早期代偿有关;2.ANP和β-EP与心肌坏死程度及心功能损害程度有关,它们是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前列腺素和β-内啡肽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血栓素A2(TXA2)与前列环素(PGI2)平衡失调和β-内啡肽(β-EP)的变化方面研究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 青年大鼠(5月龄)和老龄大鼠(20月龄以上)均分为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观察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TXA2与PGI2和β-EP含量。结果 青年对照组血浆血栓素B2(TXB2)水平低于老年对照组和青年模型组。青年对照组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高于青年模型组,而低于老龄对照组;老龄模型组高于青年模型组。青年模型组血浆TXB2/6-keto-PGF1α高于青年对照组和老龄模型组。青年模型组脑组织TXB2高于青年对照组,而低于老龄模型组。老龄对照组脑组织6-keto-PGF1α高于青年对照组,老龄模型组高于青年模型组。老龄对照组脑组织TXB2/6-keto-PG  相似文献   

17.
PGE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PGE_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初步观察钟惠菊,韩秀云,方育川,谭少珍,高东初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其病因之一是小血管病变。前列腺素E_1(prostaglandinE_1,PGE_1)具有使末梢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和抑制血小板凝...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了探讨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四种活性物质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40例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40例2型糖尿病单纯视网膜病变组,40例2型糖尿病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组以及4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中ET、CGRP、TXB2、6-Keto-PGF1α数值。结果 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及视网膜受损程度的加重,ET呈递进增高趋势(P〈0.01),CGRP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晚期呈下降趋势(P〈0.05,P〈0.01)。直线回归相关分析表明,ET/CGRP与TXB2/6Keto-PGF1α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加重,相关性越密切(r-0.44,P〈0.05;r=0.59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肝硬化(HC)患者胃、十二指肠粘膜6种胃肠激素含量变化及其意义。结果表明,肝硬化患者胃粘膜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明显增加(P<0.05);胃动素明显降低(P<0.01)。十二指肠(D)、粘膜生长抑素(SS)、脑啡肽含量明显减少(P<0.005);血管加压素β-内啡肽(β-EP)明显增加(P<0.05)、VIP含量与胃、D粘膜充血程度呈正相关(P<05),与有、无腹水及其程度关系不密切(P>0.1),与食道静脉曲张程度有一定联系,但不显著(P=0.1)。胃粘膜β-EP、D粘膜SS含量随肝功能下降而递增(P<0.05)。提示HC患者充血性胃肠粘膜病变及消化不良等可能与粘膜胃肠激素含量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20.
观察了29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者和52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者血小板聚集功能、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及电游率(EPM)的变化,并与健康老年人对照。结果表明,无视网膜病变者EPM低于健康人组(P<0.01),而血小板集率及GMP-140水平无明显变化。视网膜病变组血小板聚集率和GMP-140明显高于健康人组(P<0.05),EPM呈显著性降低(P<0.01),与无视网膜病变组比较,视网膜病变组血小板聚集率和GMP-140水平升高(P<0.05,P=0.05),而EPM水平低下(P<0.01).提示老年人糖尿性视网膜病变者血小板聚集释放功能亢进,这可能是视网膜病变者视网膜微循环内微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