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从字义、古今医理对辨、证、论、病、治,五个中医学中有关疾病的概念进行了论述.以物质决定意识,中医学是人体客观事实的反应为基点,按照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为程序,阐述了五个概念的现实意义.重点阐述了症、征、候、证候、证、病、治等相关概念的范围、物质基础、相互关系.既发掘了古人的指向,又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独特的见解.使对疾病从认识观象到判断病理实质,到得出疾病结论,到作出治疗布署,形成一条层次清晰、程序连贯、处理务实的系统.  相似文献   

2.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4):F0002-F0002,F0003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瑞康临床医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是集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国家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家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  相似文献   

3.
患,男性,58岁。因左侧头痛、鼻阻伴面部麻木、复视1月,发热4天入院。2月前左侧牙痛,经卫生所口服消炎、止痛药治疗。1月后牙痛缓解,出现左侧头痛,呈持续性钝痛,伴逐渐加重的左侧鼻阻,时有淡黄色的分泌物流出,同时出现耳鸣、头面部麻木、痛觉减退、头昏,时有行走不稳、复视,未行诊断。入院前4天出现发热,体温最高40℃。入院时查  相似文献   

4.
<正>症:多指病人所述说的不适,是人在患病时所发生的主观异常感觉,例如感冒时出现的头痛、发烧、流涕等,慢性胃炎时的反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这是医生进行深入诊查的钥匙,中西医通用,又称症状。征:所包含的内容比"症"更广一些,如体征和其他异常征象。症状与体征不是一个概念,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386例纸片尿液标本Nit、pH、Glu、Pro、OBT、Ket、Bil、Uro检测进行了研究,为基层伤残人员初诊观察,提供了一种简便、可靠、实用的方法.方法:尿液标本浸离提取法及试剂与尿液中被测成份反应先学测定法.结果:386例纸片尿液标本与新鲜尿液标本对照结果完全相同.结论:纸片尿液标本经置37℃1周和实地邮寄试验,其结果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6.
1 病历简介 患者男性,85岁.因反复头昏、乏力、多汗1天于2008年3月15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天3次突起乏力、头昏、多汗、站立不稳,单侧肢体感觉异常(左或右),但神志清楚,每次持续10余分钟后缓解,稍胸闷,无心悸、气促,无畏寒发热及大小便失禁,无胸痛,稍咳嗽.无头痛、呕吐、无腹痛腹泻.  相似文献   

7.
高洁  管永伟 《疑难病杂志》2007,6(12):732-733
1病例摘要患者,男,22岁。因间断发热40d,于2006年6月14日入院。患者于1月前因淋雨后出现发热,体温38.5℃,最高达39℃。口服强力银翘片及输液治疗,体温降至37.8℃,伴有尿频、尿急,查尿隐血( ),尿蛋白( ),以泌尿系感染、急性肾小球肾炎收住肾内科,经头孢噻肟钠、替硝唑、左氧氟沙星、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治疗1月,体温正常,尿频、尿急感消失,尿常规正常出院。出院2d后,再度发热,体温37.8℃,尿蛋白( ),尿隐血( ),为进一步诊治,收住本科。病程中患者无咳嗽、咯痰,无心慌、胸闷、气短,无关节疼痛,发热时无皮疹、红斑。入院后查体:T37.8…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脑膜瘤组织中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雄激素受体(AR)、p53、Ki-67、MYC、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它们与脑膜瘤恶性变及复发的关系.方法 收集64例脑膜瘤标本,应用组织芯片技术检测PR 、ER、AR、p53、Ki-67、MYC、VEGF在脑膜瘤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PR、VEGE、p53、Ki-67、MYC在不同级别脑膜瘤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PR 、p53、Ki-67、MYC在复发与未复发脑膜瘤中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PR阴性并且p53、Ki-67、MYC高表达的脑膜瘤易复发及恶变.  相似文献   

9.
高等职业教育属于专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级专门人才。21世纪的劳动者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必须具有三张通行证,即学术性通行证、职业性通行证、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的通行证。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大学生应怎样学习?都学些什么?学生工作的管理者应怎样正确引导?怎样才能培养出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联合国教科文21世纪教育委员会明确指出了21世纪新的教育宗旨,对受教育者所提建议和要求主要包括下列几项: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学会发展等等。这些内容概括成一句话,,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1…  相似文献   

10.
反复心慌、怕热、多汗、消瘦1病历摘要1.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5l岁,主因反复心慌、怕热、多汗、消瘦16年,加重半月于1992年10月20日入院。患者于1976年5月因出现心、慌怕热、多汗等症状,在当地医院查甲状腺Ⅱ°大,测BMR+360%,诊断为“...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研究选用实验性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apertension PHT)大鼠模型。观察了该动物模型的血清Zn、K、Cu、Mg、Mn、Ca、Fe、Na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常压低氧状态下,血清Zn、Mn、K、Ca、Mg降低,Cu、Fe升高。提示对肺动脉高压患者予以适当的元素调治,是有客观依据的。  相似文献   

12.
病例介绍患者,男,63岁,因咳嗽、咳痰、间断咯血、胸痛、低热、盗汗15个月入院。患者15个月前劳累后,突然剧咳、气促、胸痛,持续2分钟,尔后咳嗽10~20次/日,夜轻晨重,每次咳嗽30秒钟以上,咳出黄色粘液痰,剧咳时可咯2~3口暗红色血痰,有时前胸伴...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56岁、四川奉节县工人,住院号82一20624.1982年7月17日因反复心慌、气促半年、浮肿1个多月入院.患者于半年前不明原因出现活动后心慌、气促,至2个多月前不能平卧,伴上腹胀痛,勉强自理生活.1个多月前除上述症状外,少尿,双下肢浮肿渐上升至腰骶、会阴部及双上肢;同时有食欲减退、吞咽梗阻感,进食后恶心、呕吐等.入院前数日因病情加重转来我院.体检:体温36.4℃、P  相似文献   

14.
痰、饮、水、湿既有同为阴邪共性,又有其个性,即发病和证候的规律。由于致病因子的不同,所以适用的治法治则也不同,故亟需澄源求本,深入研究《内经》和《金匮要略》,抓住三者的共性,深刻地认识三者的个性,加强证候的鉴别比较,提高临床辨治能力。  相似文献   

15.
吴×,男孩,5岁,于1983年8月21日,因高烧、倦怠、呕吐、抽搐、昏迷4小时入院。病儿于两天前吃不洁黄瓜和桃,觉腹胀、不适,未介意。入院前4小时突然高热,呕吐、精神萎靡,曾到卫生所求治,诊断为“上感”,注射安痛定,口服土霉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70岁.因反复双下肢浮肿8月余,加重10天伴头晕于2004年11月29日再次入院.2004年2月因胸闷、气促、发热伴双下肢浮肿首次入院,发热38~39℃,肺部CT示右肺炎,右侧胸腔中等量积液.曾做5次胸水检查:胸水呈桔红色~血性,浑浊,细胞数(2 800~4 800)×106/L,分类以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2 次嗜酸细胞偏高,胸水蛋白31.3~41.9 g/L,1 次胸水LDH 563 U/L,胸水涂片2次见可疑癌细胞,2次见重度核异质细胞.血肿瘤标记物(AFP、CEA、CA153、CA50、PSA)均在正常范围,查ENA多肽谱异常:ANA(+)、抗ds-DNA(+),考虑风湿免疫病而转外院,外院予强的松30 mg/日等治疗后胸水明显减少,体温正常,出院诊断为"未分化型结缔组织病(UCTD),肺癌不能排除".患者发病8个月以来,经常出现双下肢浮肿,乏力明显,并有贫血、低蛋白血症.  相似文献   

17.
患者 ,男 ,5 4岁 ,工人。因劳累后心悸、气短半年 ,双下肢水肿 2个月 ,加重伴尿少 1周 ,于 2 0 0 1年 4月 9日入院。于半年前开始 ,体力活动 (登楼、骑车 )后出现心悸、气短 ,无咳嗽、咯痰、胸闷及心前区疼痛 ,经休息后上述症状自行缓解 ,未介意。 2个月前开始除上述症状外出现活动后双下肢水肿 ,以踝内侧明显 ,午后为著 ,晨起消失。 1周前因感冒上述症状加重 ,轻微活动即出现心悸、气短 ,并出现颜面水肿、尿少 ,2 4小时尿量约 5 0 0ml,腹胀、食欲不振 ,但无腰痛、血尿 ,亦无腹痛、黄疸。曾在当地医院诊治 (诊断不明 ,具体治疗措施不详 ) …  相似文献   

18.
<正>1病历摘要患者,男,36岁,因反复腹胀、双下肢水肿3年,再发1月于2007年9月18日入住我科。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双下肢水肿,无恶心、呕吐、乏力、纳差、发热、盗汗,无关节、肌肉疼痛。曾在多家医院就诊,完善胃镜、B型超声及肝肾功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25例(25眼)复发HSK病人及53侈4(64眼)无眼病的健康人泪液中K、Na、Ca、Mg、Zn、Fe、Cu、Mn元素含量。结果显示:复发HSK病人泪液Zn、Fe、Mg、Ca 4种元素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提示HSK复发可能与这些元素含量不足有关。认为局部补充锌剂在预防和治疗HSK复发上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副主任医师 请住院医师报告病历.住院医师 患者男,61岁,干部.因发作性头晕、心悸、胸闷、四肢麻木1年,病情加重伴昏厥1天急诊入院.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心悸、胸闷等症状,1周后做心电图(ECG)检查,发现心房纤维颤动.因为症状轻,休息后能缓解,未予注意.此后.病情逐渐加重.上述症状反复出现,间歇时间不定,多在白天过劳后的晚上发作、症状突然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