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中药调配工作中 ,我们发现以“苘麻子”代用“冬葵子”的现象比较普遍 ,其实它们是同科不同属的两种植物的种子 ,在功效和适应症等方面都不一样 ,如果混淆使用 ,往往不能收到良好的疗效。下面将从来源、性状及功用主治三方面来区分两者的不同之处。1 来源冬葵子是锦葵科锦葵属植物冬葵MalvaVerticil lataL .的种子。而苘麻子是锦葵科苘麻属植物苘麻AbutilontheophrastiMedic .的种子。2 性状2 1 冬葵子 干燥的冬葵子呈圆形扁平之橘瓣状 ,或2 2 苘麻子 干燥的苘麻子呈三角形或卵状扁肾形 ,3 功用主治冬葵子性寒味甘 ,能利水、滑…  相似文献   

2.
冬葵子,苘麻子都具有清热的作用,同属植物,但冬葵子是锦葵科植物冬葵的种子,苘麻子是锦葵科植物苘麻子的种子,功能与主治大不相同。《中国药典》1995年版1部已收载。在药品监督普查中发现部分乡镇卫生院中药房两者混用。笔者认为这是非常不妥的,不能确保临床用...  相似文献   

3.
《中药材》杂志于1988年第6期发表了焦念风撰写的“炮制对苘麻子水溶性煎出物的影响”一文,笔者读后,有两点不同看法。现提出来与作者商榷。 1.文章在前言部分提到,“苘麻子为锦葵科植物苘麻的种子,处方名为冬葵子。”笔者认为“处方名为冬葵子”不妥。据历代本草所载,冬葵子均系指锦葵科植物冬葵的干燥种子。冬葵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苘麻子始载于《唐本草》,名为苘实。《证类本草》、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冬葵子和苘麻子进行了本草考证,认为冬葵子的原植物为冬葵Malva crispa和野葵M. verticillata var.verticillata,苘麻子的原植物为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从而纠正了有关文献对冬葵子原植物记载的错误。商品和临床应用调查可知,临床应用的冬葵子均被苘麻子所代替。作者进一步考证了两药使用的变迁情况,讨论了苘麻子完全代替冬葵子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有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苘麻子为锦葵科植物苘麻的种子,处方名冬葵子。据《中药大辞典》、《中国药典》(85年版)及山东省《中草药炮制规范》等书籍均没有苘麻子炒用的记载,处方都付生品。一般种子类药材多炒黄用,有“逢子必炒”之说。为此,本文对苘麻子的微炒、炒黄品与生苘麻子作了水煎液比重及水溶性煎出物的含量比较。一、材料苘麻子:购于博山药材站。经鉴定为锦葵科苘麻的种子。  相似文献   

6.
由吴家荣、邱德文等中医药界专家学者编写的《中国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以下简称《图谱》)一书,对606种常用中草药的来源、性状、化学成分、主治、功效作了介绍,是一部大型、全面、系统的工具书。但该书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之处,对此笔者略陈管见,供再版时参考。1苘麻子与冬葵子混同《图谱》苘麻子项下原植物为冬葵子,药材和文字说明皆为苘麻子。《中国药典》1995年版冬葵果项下记载,冬葵果为锦葵科植物冬葵MalvaverticilataL.  相似文献   

7.
冬葵子又名葵菜子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苘麻子《唐本草》亦见收载。两者均为少常用中药 ,虽历代本草各列专条 ,但现今仍有不少地区将苘麻子充作冬葵子用 ,致使品种混乱 ,加之 1 995年版《中国药典》及各大、中专院校教材或有苘麻子而无冬葵子 ,或两者均无 ,故笔者认为有必要将二者详加区别 ,以供参考。1 冬葵子和苘麻子基源不同1 .1 冬葵子为锦葵科植物冬葵 Malav verticilataL.干燥成熟的种子 [1 ] ,冬葵为一年生草本 ,高 3 0~90 cm,茎直立 ,被疏毛或几无毛 ,叶互生 ,掌状 5~ 7浅裂 ,圆肾形或近圆形 ,基部心形 ,边缘具钝…  相似文献   

8.
关于“冬葵子及其混淆品”一文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的葵即《神农本草经》冬葵子,其原植物应为锦葵科的蜀葵Althaea rosea,并非锦葵Malva sinensis和野葵M.verticillata。  相似文献   

9.
冬葵子与苘麻子应区别药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冬葵子为锦葵科植物冬葵Malva verticillata L.的干燥成熟果实。苘麻子为锦葵科植物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 Medic.的干燥成熟种子。《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植物名实图考》等古代医籍,均将二者分属于2种不同品名的药材。二者在性味功能上也完全不同。但现今市场上药用冬葵子,大多为苘麻的种子。现将二者的区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采用ARL-3410型电感耦合顺序光谱仪测定了冬葵子和苘麻子中的无机元素含量,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冬葵子和苘麻子中无机元素分别为20种和19种,冬葵子比苘麻子多钛元素。二者均含10种人体必须微量元素,分别是Zn、B、Fe、Ni、Mn、Cu、Co、V、Mo、Cr。其中Fe的含量冬葵子明显高于苘麻子。  相似文献   

11.
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法鉴别肉桂及其混淆品阴香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朱世玮  刘蓬勃  孙素琴 《中药材》2001,24(9):632-633
目的:无损快速鉴别肉桂及其混淆品阴香。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法(FT-Raman)。结果:肉桂与其混淆品阴香在拉曼谱图中均有各自的特征峰,可容易地将它们区别开。结论: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操作简单、不需对样品进行提取分离,可直接进行测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藏药"生等"是藏译音,一名多药,包括多种药材。不同地区的藏医药人员在配方和临床中使用不同的药材,容易混淆。为了准确把握配方和临床应用,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生等"的基源和临床应用历史与现状进行了文献调查,明确了各"生等"药材的应用,便于广大藏医药科研和临床工作者在配方和临床应用中参考。  相似文献   

13.
<神农本草经>中连翘一名兰花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证《本经》连翘同其列名,音韵、词义、一境和工效等合符兰花即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rchb.f.等相近物种特性,连实为由兰孽乳的别名因其特 、花香为孔子和历代文人称赞,并伴随古衅(薰)浴的发展而出现药用的兰草即佩兰EupatoriumfortuneiTrucz。,时过境迁,、薰、蕙、兰、连转变等复杂原因,使两兰混淆。连翘即兰化真相理没,后人未识,今用连翘Forsythina s  相似文献   

14.
甘肃地产前胡的商品调查和原植物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平顺  杨静 《中药材》1994,17(7):13-14
本文对甘肃地产前胡的商品进行调查和原植物鉴定。结果表明,甘肃地产前胡的主流商品是硬杆前胡,原植物为少毛北前胡Peucedanum harry-smithii var. subglabrum;其次为白花前胡Peucedanum praeruptorum,商品较少;在个别地方尚有习用或混用品种。  相似文献   

15.
虎掌和天南星属种不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本草纲目》虎掌和天南星记载的正误进行了订正,并考证了《神农本草经》的虎掌为天南星科植物掌叶半夏,《开宝本草》的天南星才是同科天南星属植物。虎掌南星为优质的道地药材,一直大量栽培和销售,故建议载入新版中国药典。  相似文献   

16.
中药“浙八味”科学性品质文化背景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军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8):1879-1880
中药"浙八味"作为浙江地区道地药材的代表,也是浙江"中药文化"的突出代表。文章通过考证中药"浙八味"名称与内容、地域特征以及分析中药"浙八味"的性味归经与功效等科学性品质,阐释了探究中药"浙八味"文化背景具有指导中药"浙八味"文化传承"科学发展",促进浙江中医药经济良性、快速发展,引领浙江道地药材科学化研究,保证政府决策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及企业投入资金的正确与合理性四方面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宋平顺  王勤忠 《中药材》1996,19(7):338-339
调查了甘肃商品及民间使用的防风,共发现3科14种不同植物,有4种在国内文献中未见记载,并介绍了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瘾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具有时隐时现的显著特点。“瘾”字原作“隐”字,而对于“隐”字的理解通常局限于隐蔽、隐藏等含义。正是由于这种理解,现代普遍认为“瘾疹”的命名是由于其时而隐藏于皮肤之下的特点。但是命名为“瘾疹”的真正原因恰是由于其时而凸出的特点,即其原意是凸出皮肤外的疹子。我国古代的文学著作、医学著作中都有关于“隐”字凸出含义的理解,本文引用古代相关著作的例子,结合现代疾病命名的特点,对“瘾疹”真正的含义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9.
文章就其家对精神分裂症紧张型独到的病因病机认识、临床表现与辨证做了论述;同时,还提出了其家临床治疗的经验方药与针灸疗法。文章指出,紧张型病久,其致病因子痰多继生瘀,痰瘀互结,致病情增重,愈加难治;且使原典型的紧张型症状变得模糊混乱。文末,就紧张型之防复问题,笔者提出了其家之认识与巩固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里急”是经方中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通过分析与张仲景生活时代相近的著作《说文解字》中“急”的字义,结合《伤寒论》《金匮要略》中“里急”条文的证治,研究经方中关于“里急”腹证的论述。经方中的“里急”与现今中医学“里急”的概念非常不同,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方剂也完全不同。经方中的“里急”应主要表现为腹部消瘦、腹部肌肉紧张、自觉腹部拘挛不适,治当以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等温中补虚缓急之剂;现今之“里急”主要表现为腹痛窘迫、时时欲便,常与“后重”相伴出现,治当以白头翁汤、芍药汤等清热祛湿之剂,对两者的进行明确区分不仅有助于理解张仲景原文,也可避免临床使用经方时出现“虚虚实实”之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